12 唐诗五首 - 使至塞上-省优(广东)_第1页
12 唐诗五首 - 使至塞上-省优(广东)_第2页
12 唐诗五首 - 使至塞上-省优(广东)_第3页
12 唐诗五首 - 使至塞上-省优(广东)_第4页
12 唐诗五首 - 使至塞上-省优(广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使至塞上》是一篇兼有记叙、描写、抒情的优美诗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篇。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记叙出行到描绘景色,层层铺叙,突现了塞外风光的壮丽,描绘出单车劳军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幽微难言的感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炼字精到,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运用比喻,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教学设计思想】

中国文人往往是“诗书画三绝”,苏轼曾评价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王维的诗更应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加以赏析。

本节课,我从分析王维诗歌写景的意境入手,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大漠风光,又让学生品味诗歌与绘画的相通之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及时性优势,从颜色、线条等角度领略这首诗的雄浑壮阔之美,当然,作者在这首诗中传达的压抑愤懑之情也不容忽视。

同时,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必经之路。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而这首诗的名句恰恰又是写景的典范。

【媒体设计思路】

这首诗的内容极为适合多媒体教学,二者的直观性、形象性是相通的,尤其侧重讲授诗歌的景色描写和遣词炼句(“直、圆”)。

总体说来,本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课件具体化、直观化,增加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符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素材,达到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掌握吟诵技巧,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吟诵(诵读)诗词,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品味赏析,体味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及其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掌握吟诵技巧,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吟诵、品味赏析诗句,体味诗词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难点: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及其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昨晚很晚也睡不着,于是起来重读了王维的诗歌,我发现,在王维的诗歌中徜徉,和他一起看大漠孤烟,听汩汩清泉,赏明明如月……读王维的诗,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其诗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都是美不胜收的……诗中的那些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烟岚,都在契合刹那永恒这一本真之美,而让人于其中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其实,我们最美好的阅读就是从诗开始的,阅读一首首唐诗宋词,我们在尘世中漂浮着的心便慢慢静了下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欣赏一首王维的作品《使至塞上》。二、认识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擅长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曾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三、诵读寻迹

1、集体诵读《使至塞上》

2、诵读指导,标出平仄,明确节奏,教师范读。(“—”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

———││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国”“直”属古入声字,属仄声字)

3、诵读《使至塞上》,体会诗歌内容

(1)小组读:小组合作,根据诗歌内容和吟诵原则,进行个性化诵读。

(2)个人读:分别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诵读《使至塞上》。

(3)集体再读:请全班同学有节奏地齐读《使至塞上》。

思考:这首诗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诗歌题目是《使至塞上》,那么究竟“使至”哪些地方?请找出诗中所涉及到的地名。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抵达目的地了吗?(这只是写诗人在赴边途中的所见所感)

四、品析寻情

1、诗中哪个词交代了诗人出使的目的?(“问边”)

追问:诗人为什么要去“问边”?(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PPT链接: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犒赏三军,察访军情,并留作军队判官。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主要写出塞时所看到的沿途景色。

2、诗人是如何去“问边”的呢?

(明确:诗人“单车”出行,也就是只有一辆车,轻车简从。)

3、老师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中纪委或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出的官员,典属国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之类的官员。可是身为皇帝任命的特派人员,王维怎么连一点排场都没有,只是“单车”出行呢?从首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表面上是去慰劳崔希逸,实际上他是被排挤出了朝廷。我们看到了王维心中的孤独落寞,抑郁不得志的苦闷。)

教师引领,吟诵首联。

4、在首联中,我们看到了王维心中的孤独落寞,还有几许苦闷、不得志的牢骚。其实这种情感在诗中的其他诗句中也有所体现,谁发现了?

(明确:“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教师引导:知道“蓬”是什么吗?我们来看蓬草是一种怎样的草?

PPT链接蓬的介绍,指名读。

“蓬”,草名,外呈圆形,似草球,遇风卷起飞旋,枯后往往于近根处被风折断。又称“飞蓬”“飘蓬”“转蓬”“孤蓬”。

引导:此时的王维和“蓬”有怎样的相似之处?(王维离开家乡,远赴塞外,就像蓬草断根,飞向远方。)他们都是漂泊无依。所以,在古诗文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就像李白的《送友人》所写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在本诗中,以“征蓬”喻万里行程。

写“归雁”,我们知道,冬天大雁南飞,可是诗人是去西北边塞,此时看到大雁北归,应该是什么季节?所以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应该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大雁北归旧巢育雏,适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教师引领,吟诵颔联。

5、诗人在尾联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引导:燕然是什么意思?(燕然是山名,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这里涉及一个典故。

PPT链接: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大将窦宪率兵大败匈奴,一直追到燕然山,刻石记功,纪汉威德而还。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小勃律(即今克什米尔北部)。737年春,节度使崔希逸率大军战胜吐蕃军。

(明确:崔希逸率大军战胜吐蕃,就像大将窦宪大败匈奴一样,这是一种胜利的自豪喜悦感。)

教师引领,吟诵尾联。

五、悟意寻美

1、宋朝的苏轼曾赞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人在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描绘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图。那么这幅图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小组合作探究,寻找其中的美。

这幅图画具有

美,具体表现在: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这幅图画具有构图美,具体表现在: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然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这幅图画具有线条美,具体表现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数笔,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就像一幅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幅图画具有色彩美,具体表现在: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我到过内蒙古腾格里沙漠旅游,问过当地人,没有一丝风的时候,“烟”能“直”吗?他们说,“烟”在“大漠”里不可能是直的。那么)为什么诗人(偏偏)说“孤烟”是“直”的?落日是圆的?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大漠的“大”与“个人的渺小”形成对比,“长河”的“长”与“人生的短暂”形成对比,孤烟向上的走向,一直向天空,隐含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信息。大自然如此浩大,而个人却如此渺小,人不应该自惭形秽,应该保持乐观,努力有所作为。在大漠、长河的背景下,落日本应该是一“点”,诗人却用了“圆”字,借此表达“我”虽然被排挤,但我该做我自己,内心要像落日一样满满当当的。总而言之,在宏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人应该对大自然持有敬畏之心,人生虽短,但无论处境的顺逆,我们的内心都要圆满,要乐观面对,要有幸福感。这两句诗其实道出了“人之所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诸多深意。

PPT链接:

《红楼梦》中香菱对此诗的评价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说的这段话可算是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大美善吟:师生一起吟诵《使至塞上》。

七、课堂总结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描绘出边塞的自然风光,表现出边塞那空旷、高远、雄浑和静穆之美,这对于奉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