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2022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2022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2022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2022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界首中学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生物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答题卡内。共50分)1.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这一生命现象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草履虫的呼吸是依靠A.食物泡B.表膜C.收集泡D.纤毛3.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A.青蛙→螟虫→水稻 B.水稻→螟虫→青蛙C.大鱼→小鱼→虾米 D.虾米→小鱼→大鱼在公路两旁的斜坡上,我们常常看到种有许多草,其主要目的是A.绿化环境 B.增加经济效率 C.放牧D.防止水土流失5.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物质组成主要是A.DNA和蛋白质B.DNA和脂肪C.蛋白质和脂肪D.糖类和蛋白质6.在人体内,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组织是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肌肉组织7.小贤得了手足口病,医生说是EV71病毒引起的。下列哪项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C.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D.能引起人体发病8.种子内新植株的幼体是 A.胚 B.胚芽 C.胚根 D.胚乳9.下列选项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产物的是A.有机物和氧气B.二氧化碳和水C.有机物和水D.二氧化碳和氧气10.从一包1000粒包装的绿豆种子中随机抽取出400粒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有364粒发了芽,请问这包绿豆种子的发芽率是A.%B.91%C.40%%11.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A.根冠和分生区B.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根冠和伸长区12.小麦花几乎是世界上最小的花,没有花瓣和花萼,但正是这种花结出的籽实,让世界几十亿人有了主食。由此可见,对于繁衍后代来说,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A.花瓣B.萼片C.花序D.花蕊13.“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对作物的影响是A.降低呼吸作用B.增加呼吸作用C.增加光合作用D.增加蒸腾作用14.在一个西瓜中有很多瓜籽,这是因为在西瓜的一朵雌花中有许多 A.胚珠 B.子房 C.花粉D.雌蕊15.小玲奶奶家收获的玉米果穗有缺粒现象,其原因是A.水分不足B.光照不足C.营养不足D.传粉不足16.植物对水的需求,正确的描述是 A.不同植物在一生中消耗的水量相同B.同一植物在不同时期消耗的水量不同C.同一植物在一生中消耗的水量相同D.植物生活需要水,所以要多浇水才好17.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 A.⑤④③②① B.①⑤④③②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18.美国一株北美红杉高达112米,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树,根吸收水分运至百米高的树梢,主要动力来自A.蒸腾作用 B.输导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19.下列对气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B.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D.白天闭合,晚上张开20.法国梧桐是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它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A.芽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导管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C.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D.筛管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21.为延长种子寿命,在保存种子时应提供的条件是A.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B.干燥、高温C.干燥、低温D.潮湿、低温22.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A.光合作用的结果B.呼吸作用的结果C.大气中氧含量多的结果D.氧大量消耗的结果23.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是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保持直立姿的态③水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原料④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年1月,罕见的冰雪灾害对我国南方的植物生长造成一定危害,有专家分析说这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这说明A.生物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D.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25.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假设大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花盆空气温度水①充足0适量浇水②充足25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A.两个花盆中都应该适量浇水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0℃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25℃的环境中D.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得分评卷人二、填空及简答(共50分)26.(10分)现有一个失去标签的细胞装片,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右图的物像。请回答:(1)这是一个(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判断依据是细胞中有[a];[e];[c]。(2)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是因为细胞具有[b]的缘故。(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这种遗传现象的结构位于[d]中。(4)右图中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①②,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将装片向______侧平行移动。如果所用目镜为10ⅹ、物镜为10ⅹ,此时看到的细胞被放大了倍;如果把物镜换成40ⅹ,那么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会。(填“增多”或“减少”)(5)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它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27.(4分)生物圈中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群,请补充完善下表。

28.(9分)如图在A.B两个透明容器中,A中长有蒜黄,B中长有青蒜,将它们放在阳光下2----3个小时后,快速将两支燃着的竹条插入容器内,试分析:(1)A容器内出现的现象是,原因是蒜黄叶片内不含,不能进行作用,BA却在进行作用,消耗了容器内的氧气。BA(2)B容器内出现的现象是,原因是青蒜可进行作用,而作用相对较弱,因而容器内有较多的氧气。(3)如果将A容器长时间放在光下,蒜黄颜色会怎样变化?。这种现象说明的形成与光有关。29.(12分)以下是植物茎中与运输有关的两种输导组织,箭头表示所运输物质的运送方向。请你在图中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30.(10分)阅读下面的资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大豆极高的营养价值及其优良的保健功能日益传为“现代神话”。大豆在我国各地都被广泛种植,我们华北地区在4~5月播种,行距30-40厘米,提倡均匀种植,不提倡双株或朵豆种植。播种后5~7天萌发,此时要保证天旱浇水,雨天排水。播种后第10天结合中耕、除草、重点要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大豆食心虫、蚜虫等。(1)大豆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种子的_______中。(2)为什么华北地区大豆的播种期选择在4~5月,_______________。

(3)播种后为什么要“天旱要浇水,雨天要排水”。(4)播种时行距30-40厘米,不提倡双株或朵豆种植,提倡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目的是__。(5)材料中影响大豆生长的生物因素有。31.(5分)某中学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在向生态园内移栽蔬菜时,同学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选择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三是让移栽花卉的根部尽量带着一个土坨。其中,前两项措施都是为了

,第三项措施是为了

(2)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番茄幼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瓶液体中培养(甲中装蒸馏水、乙中装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的植株变化如下表:植株实验前质量/克实验后质量/克生长情况甲92116矮小、纤细、叶色变黄乙91258茎粗、枝多、叶色浓绿=1\*GB3①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GB3②乙瓶植株质量大增,主要是其通过

作用制造了的结果。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BDAACABBCD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DBDADCCADBC填空及简答(共50分)26.(10分)(1)植物细胞壁液泡叶绿体(2)细胞膜(3)细胞核(4)左100减少(5)线粒体27.(4分)1孢子植物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