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浙江全域旅游标准课件_第1页
国家、浙江全域旅游标准课件_第2页
国家、浙江全域旅游标准课件_第3页
国家、浙江全域旅游标准课件_第4页
国家、浙江全域旅游标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工作导则(征求意见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工作导则(征求意见稿)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

创建目标第三章

重点任务第四章

考核管理第一章总则2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3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和规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制定本导则。第二条

本导则所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党政主导、部门参与支持、市场化运营,实现区域内旅游及相关资源有机整合、旅游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对全域旅游发展有示范作用的区域和城市旅游目的地。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4第三条示范区按行政层级,划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条件和需要做出决定并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请,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市地州级)”由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根据条件和需要做出决定,经所属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请,国家旅游局审核后批复给提出申请的人民政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市区级)”申请参加县市区级示范区创建,还必须征得所属市地州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第三条示范区按行政层级,划分为:5第四条示范区工作实行“重在创建,要在示范,突出特色,宽进严选”的方针,参加创建的地区和城市要适应大众旅游新时代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旅游发展模式变革、发展格局扩大、发展品质提升,不搞“一个模式”。第五条

示范区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认定、分层负责、动态管理”原则,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第四条示范区工作实行“重在创建,要在示范,突出特色,宽进6第二章

创建目标第二章创建目标7第六条

成为旅游业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典范,充分展现旅游业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和共建共享性。第七条

成为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新需求的典范,按照旅游大众化、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和改善旅游供求关系,为幸福产业发展树立标杆。第六条成为旅游业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典范,充分展现旅游业的8第八条

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在治理上实现共治共安,在产业上共融共赢,在发展上共建共享,彻底改变景点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发展模式全面革新。第九条

成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典范,旅游在带动经济增长、转换发展动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人民福祉等方面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第八条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在治理上实现共治共安9第三章

重点任务第三章重点任务10第十条

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形成现代旅游治理体系。(一)建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增强旅游发展委员会工作职能。(二)建立旅游综合监管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三)建立旅游发展联动机制,推动发改、财政、统计、招商等相关部门明确旅游专(兼)职负责人,形成“行行+旅游”、各部门齐抓共管旅游业的崭新格局。第十条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形成现代旅游治理体系。11(四)建立旅游发展保障机制,加强组织、宣传、人社、安监等部门支持保障旅游业发展的能力。(五)实施积极鼓励型旅游产业政策,健全旅游用地、金融支持、财税扶持、人力资源开发、干部队伍建设等专项扶持政策。(六)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中要防止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防止换汤不换药、换人不换理念的现象。(四)建立旅游发展保障机制,加强组织、宣传、人社、安监等部门12第十一条

推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优化旅游空间格局。(七)创新经济与社会规划理念,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及要求贯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中,推动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八)改革规划体制,提升规划权威性,全面落实各类旅游规划由地方人大或政府批准制度,加强规划引领指导力,防止运动式、跟风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第十一条推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优化旅游空间格局。13(九)按照分区指导、集聚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破景区发展固有模式和格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形成目的地新格局。(十)全域旅游省级示范区应形成一批区域旅游城市群、旅游强市和强县、一批精品旅游带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十一)全域旅游市地州级和县市区级示范区应当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功能集聚区和城乡游憩带。(九)按照分区指导、集聚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破景区发展固14第十二条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十二)丰富要素型旅游产品,推动旅游要素提档升级。一是提升旅游餐饮,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和品牌,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和村镇。二是拓展旅游住宿形态,发展经济型、主题型、度假型酒店和露营、民宿、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三是加强特色旅游交通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低空旅游以及旅游风景道。第十二条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15四是丰富旅游吸引物体系,推进本地特色资源(海洋、湖泊、山地、冰雪等)和一二三产特色产业(农林牧副渔、工业制造业以及文化、健康医疗、养生养老、教育、体育、商务会展等)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行行加旅游”的特色吸引物体系。五是提升旅游购物水平,加强旅游商品设计制造和品牌推广,建设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大幅度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六是发展旅游文娱,建设一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文化演艺项目。七是增强旅游发展科技含量,充分运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提升旅游业现代化水平。八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工程,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乡村。四是丰富旅游吸引物体系,推进本地特色资源(海洋、湖泊、山地、16(十三)加强园区型旅游产品,提高产业效益。重点加强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旅游综合体、主题公园(乐园)、大型实景演出等园区型旅游产品建设,提炼主题特色,推动多要素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综合带动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十四)构建目的地旅游产品,形成全域产品格局。规划建设一批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实现旅游业与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无缝衔接,因地制宜推动旅游业从单一景区驱动向全域驱动转变。要注重各类产品的特色化,防止简单克隆、低劣伪造。(十三)加强园区型旅游产品,提高产业效益。重点加强A级景区、17第十三条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形成游客友好型公共服务体系。

(十五)强化现代旅游公共服务理念。推进现有公共服务体系对旅游者全覆盖,支持、鼓励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旅游为导向的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立自助化、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散客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十六)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养)厕,着力提高厕所科技含量,强化国民教育,推进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第十三条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形成游客友好型公共服务体系。18(十七)提升旅游信息服务。建立全面的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服务体系,无偿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支持、鼓励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线上平台和线下网点。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市地州级和县市区级示范区要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游客密集区设置旅游咨询中心。(十八)拓展公共休闲空间。推进城市绿道、市民公园、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系统、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多渠道、多方面增加旅游公共产品供给。(十九)加强惠民便民服务。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免费开放,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志愿者服务。(十七)提升旅游信息服务。建立全面的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服务体19(二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加强城市与旅游区点之间和各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形成旅游道路环线,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一种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以上通达5A景区。优化旅游交通服务,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发展公共自行车、小火车、电车等特色交通游览项目。(二十一)强化旅游安全保障服务。建立健全各类旅游安全制度,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多渠道、多方式建设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服务,强化旅游安全教育培训。(二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加强城市与旅游区点之间和各旅游20第十四条

实施旅游整合营销,凸显区域品牌形象。(二十二)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树立营销是全域旅游工作龙头的理念,策划使用具有高度代表性、识别度和影响力的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做到目的地品牌形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传播广泛并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二十三)构建整合营销体系。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形成省市县上下结合、多部门联动的宣传推广格局,发挥好企业在宣传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横向联合,建立推广联盟合作平台。第十四条实施旅游整合营销,凸显区域品牌形象。21(二十四)善打特色牌。形成自身特色主打产品,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网络、新技术和新手段,针对细分市场、细分群体实施精准营销。(二十五)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倡导并使用品牌营销、互动营销、内部营销、事件营销、高层营销和反季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二十四)善打特色牌。形成自身特色主打产品,充分运用现代新媒22第十五条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引导推进文明旅游。(二十六)善用综合监管机制。强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解决执法难、执法软问题。完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二十七)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将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联合惩戒行动。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二十八)推动旅行社和导游体制改革。完善旅行社监管服务平台,健全旅行社退出机制。创新旅行社和导游劳务合作方式,对导游实行佣金和小费相结合的报酬形式。第十五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引导推进文明旅游。23(二十九)扩大应用旅游“红黑榜”。将旅游景区点纳入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对“红榜”报送不虚报、不夸大,对“黑榜”报送不隐瞒、不回避。(三十)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加强旅游消费理念宣传教育,落实绿色旅游消费指南,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倡导低碳旅行方式。(三十一)落实文明旅游公约。完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培育文明旅游典型,选树旅游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评选文明旅游公益大使,培育一批文明导游和游客,多渠道进行表彰宣传。(二十九)扩大应用旅游“红黑榜”。将旅游景区点纳入旅游“红黑24第十六条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开启全域接待国内外游客新局面。(三十二)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坚持保护环境优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分类指导,推进旅游业节能减排,建立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环境容量联动机制,防止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三十三)营造特色城乡风貌。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其他历史记忆区保护,保持传统村镇的原有肌理和建筑元素,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构筑具有当地特色的城乡建筑风格,大力推进全域景观化建设和路边、河边、湖边、海边全面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初步实现全域接待国内外游客新局面。防止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第十六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开启全域接待国内外游客新局面。25(三十四)提升旅游业素质和质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建立优质旅游服务商目录,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实现服务人员素质较高,旅游服务优质高效,游客满意度高、投诉率低。推进旅游标准化。加强区域内地方或企业旅游标准制定贯彻,加大旅游标准宣传推广力度,全面开展旅游标准实施绩效评估。(三十五)加强对外旅游交流合作。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向全域接待国内外游客演进,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根据地区实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三十四)提升旅游业素质和质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26第十七条

完善旅游评价体系,实现旅游共建共享。(三十六)改革旅游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核算体系。全域旅游示范省要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域旅游示范市、示范县要建立形式多样的旅游数据平台。(三十七)强化旅游督导考核。将发展旅游作为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要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三十八)秉承共建共享理念。始终把共建共享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积极融入,以全民“共建”取代投资商“独建”,以全民“共享”取代游客“独享”,让游客更加享受旅游生活,让居民和人民大众享受旅游红利。第十七条完善旅游评价体系,实现旅游共建共享。27(三十九)大力推进旅游富民。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创客基地建设、企业帮扶、金融支持等行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完善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十)推动旅游创业就业。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本地旅游人力资源规模和水平。积极引导科技、艺术、创意设计等方面人才参与旅游发展。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开设特色旅游专业。(三十九)大力推进旅游富民。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实施环境综合整28第四章

考核管理第四章考核管理29第十八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由国家旅游局依照本导则和规定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认为符合条件和标准、可以发挥示范作用的,予以命名。国家旅游局可以委托所属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域旅游市地州级和县市区级示范区进行检查评估。第十九条

全域旅游省级示范区及其创建地区和城市,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年度跟踪检查考核和评估并适时发布评估报告,市地州级和县市区级创建工作由所属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跟踪检查考核和评估并适时发布和向国家旅游局提交评估报告。第十八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由国家旅游局依照本导则和规定的30第二十条

跟踪检查评估结论为不具备创建条件和示范作用,以及发生重大旅游违法案件、重大旅游安全生产事故、严重不文明旅游现象的示范区及其创建地区和城市,由国家旅游局予以撤销。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导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至活动结束废止。第二十二条

本导则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跟踪检查评估结论为不具备创建条件和示范作用,以及31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创建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创建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32第一部分

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管理办法第二部分

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第三部分

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评分细则第一部分33

第一部分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管理办法第一部分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管理办法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建设,依据《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创建指南》)及相关评定细则,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浙江省旅游局负责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的认定。各市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组织申报、实施及监督管理。第三条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的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对照标准,循序推进,成熟一个,认定一个。第一章总则35第二章申报认定第四条

认定程序(一)申报。由自评基本达到《创建指南》必备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旅游局提出创建申请并报送创建材料(申请文件、《创建指南》必备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申报表等)。申报创建不设名额限制,凡符合要求的均可申报。(二)审核。省旅游局会同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检查,审定后公布创建名单。通过审核的,1个月内向省旅游主管部门提交创建方案。(三)验收。通过创建实现计划目标、自检达到《创建指南》认定条件的,经设区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旅游局提出验收申请,提交验收台账,省旅游局会同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进行对标验收,出具意见。验收申请材料包括:设区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意见,《创建指南》认定条件的台账资料,影像材料及其他审核所需的相关材料。(四)公示。验收合格的由省旅游局在官网或有关媒体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政府认定命名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第二章申报认定36第三章监督管理第五条省旅游局对所认定的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监督检查采取重点抽查、定期明查和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复核采取抽查的方式,年度抽查比例不低于总量的20%。第六条

在监督检查和复核过程中,视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结果,分别做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取消称号等处理,并向社会公告。被取消称号的3年内不再受理其申报。第四章附则第七条本办法由浙江省旅游局负责解释。第八条各市旅游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三章监督管理37

第二部分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第二部分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38一、必备条件1.体制机制。成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增强旅游局(委)工作职能,建立旅游发展联动机制。2.产业地位。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7.5%,旅游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9%。3.旅游规划。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及要求贯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中,推动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改革规划体制,提升规划权威性。4.旅游信息化。建立省市县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建有便捷有效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平台。一、必备条件1.体制机制。成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增强395.旅游厕所城乡旅游厕所全覆盖,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的比例不低于65%。6.旅游安全旅游场所无严重安全隐患,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7.旅游产品至少有1个以上列入创建名单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或者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8.政策保障设立不少于3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5.旅游厕所城乡旅游厕所全覆盖,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无味40二.认定条件1

政策支撑2

旅游交通3

公共服务4

智慧旅游5

旅游环境6

旅游要素7

旅游营销8

市场秩序与安全保障9

共建共享二.认定条件1政策支撑2旅游交通3公共服务4智慧旅411

政策支撑政策意见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和创建实施方案。旅游统计加强旅游统计队伍建设,确保旅游统计工作有人、财、物保障,建立专业旅游统计机构,配备专职旅游统计人员。建立旅游产业基础名录库。土地政策强化土地保障,出台支持旅游发展用地专项政策,每年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用于保障旅游项目,积极探索旅游用地政策改革创新。1政策支撑政策意见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和创42旅游项目a)建立主要领导联系旅游重大项目制度。b)在建旅游项目总投资和年度实际完成投资额均达到一定规模,有品牌旅游项目。c)每年引进一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总额达到一定规模。金融政策a)构建旅游投融资保障体系,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b)建立PPP、众筹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c)金融机构有支持旅游项目发展创新举措。企业培育a)有支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浙商回归发展旅游业的政策;b)鼓励企业创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打造、培育一批行业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旅游项目a)建立主要领导联系旅游重大项目制度。金融政策a)构432旅游交通2.1通景公路。a)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主干道路达到等级公路要求。b)加快主干道路与景区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最后一公里”通景公路的建设。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联通公路建设。c)主要旅游通道建成旅游风景道。结合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风景道,沿途旅游服务设施完善。2旅游交通442.2旅游公共交通a)旅游交通专线、城市公交、汽车租赁网点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与机场、车站、码头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b)客运枢纽实现“运游一体化”。拓展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铁站、邮轮码头等客运枢纽的旅游信息服务、标识指引等旅游服务功能,增强自驾游服务等功能。2.2旅游公共交通452.3交通标识系统。公路沿线有完善、准确、清晰、规范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2.4绿道慢行系统。绿道慢行系统全域覆盖,城镇、乡村、景区之间均有步行、骑行绿道慢行体系连接;线路合理、顺畅,安全、舒适、整洁,景观良好;绿道类型多样,沿途配套设施完善。2.3交通标识系统。463公共服务3.1旅游厕所a)主要旅游景区、商业街区、公园绿地、乡村旅游点、客运枢纽、交通沿线、城区临街的厕所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b)鼓励交通沿线和临街、临景的企事业单位厕所免费向公众开放。c)游客集中场所的厕所有家庭卫生间。d)标志标识清晰规范。3公共服务473.2旅游集散咨询体系a)有旅游集散中心。b)主要涉旅场所有旅游咨询中心(点)。c)有地方特色、功能齐全、资料丰富。3.3停车场a)停车场的规模和游客承载量相适应。b)设计符合生态化要求。c)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规范。3.4旅游标识a)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位置合理、符合规范、视觉效果优良。b)标识系统外形美观、内容完整、规范、准确、清晰。3.5公共游憩空间布局合理、空间充足、功能完备。3.2旅游集散咨询体系484智慧旅游4.1建立旅游数据中心a)实现对全域涉旅数据(游客流量、客源分析、游客消费、旅游交通、旅游舆情等)的监测与集中展示。b)具备旅游行业的监管、旅游产业数据分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功能。c)有负责旅游基础数据采集与运维的队伍。d)数据中心与省级旅游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4智慧旅游494.2建立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平台。a)具备全域电子地图与语音导览服务。b)实现统一的酒店、景区和旅行社产品预订服务。c)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推荐服务。d)线上线下咨询投诉服务。4.3建立自媒体发布平台。拥有旅游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旅游微博等旅游资讯自媒体发布平台。4.4涉旅场所实现Wi-Fi、通讯信号、视频监控覆盖。4.5所有旅游景区流量实时监控、发布。4.2建立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平台。505旅游环境5.1

城乡地面保洁到位,干净整洁,垃圾日产日清。5.2

区域内的湖泊、河流、海岸水面清洁,水质达标,没有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覆盖。5.3

路域环境优美,两侧做到美化、洁化、绿化;沿线两侧村庄立面整洁美观;道路灯光照明设施完善。5旅游环境5.1城乡地面保洁到位,干净整洁,垃圾日产日清515.4

城市建设个性突出,辨识度高,有地方文化特色;主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旅游村镇建筑富有特色、乡村风貌突出。5.5

主城区休闲元素丰富,休闲设施齐全,休闲氛围浓郁。5.5

城镇与乡村景观风貌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5.4城市建设个性突出,辨识度高,有地方文化特色;主要旅游526旅游要素6.1旅游产品a)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较为丰富。b)旅游产品全天、全年候组合较好。c)有多元化、特色化、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新业态产品。d)有旅游产业融合产品。6旅游要素6.1旅游产品536.2旅游住宿a)住宿接待设施规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b)高中低层次分明,结构合理。c)住宿类型多元化。6.3旅游餐饮a)深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定期举办美食节庆活动。b)餐饮类型多样,有地方小吃、特色美食菜肴。c)城区、重点旅游乡镇有地方特色美食街。d)食品安全、卫生舒适、环境整洁、价格合理、管理规范。6.2旅游住宿546.4旅游购物a)购物场所的容量和游客的购物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b)有类型多样、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c)有鼓励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相应措施。d)购物环境整洁舒适、价格合理、管理规范。6.5旅游娱乐a)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民俗节庆活动。b)有地方特色旅游演艺节目。6.4旅游购物557旅游营销7.1品牌建设a)有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b)将旅游宣传与城市宣传相结合,在对外政务、商务及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统一使用旅游品牌元素。c)码头、高铁站、汽车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入城口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元素的门户形象。7.2有旅游宣传推广资金保障措施。7.3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旅游宣传推广中得到应用。7旅游营销7.1品牌建设568市场秩序与安全保障8.1

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和综合监管机制。8.2

建立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的信用评价制度,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旅游诚信榜和曝光台。8.3开展景区、旅行社、旅游市场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无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问题。8.4

旅游安全。有健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有安全处置预案,紧急救援体系完善有效;建立旅游安全提示信息发布渠道。8市场秩序与安全保障8.1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旅游综合执法体579共建共享9.1旅游共建a)有社会与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机制。b)有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c)有鼓励支持旅游院校、科研机构参与旅游人才培养、旅游理论研究等的合作机制。9.2旅游共享a)游客、居民、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b)各种利益主体和谐共处、协调有序、互惠互利。9.3惠民政策。a)全面落实对未成年人、学生、教师、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c)设立公共资源型景区免费开放日、开放周或开放月制度。d)主要涉旅场所配备为孕婴、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9共建共享9.1旅游共建58第三部分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评分细则第三部分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评分细则59说明:根据《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制定本评分细则。本细则共分为两个部分:细则一:必备条件评价表细则二:认定条件评分表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需达到如下条件:

细则一细则二(1000分+50分)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达标850分说明:

细则一细则二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达标85060单位评价情况负责人签字评定日期申请单体自评

推荐单位评价

专家组评价

评定单位评价

细则一:必备条件评价表说明:必备条件评价表的评定结果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种,必备条件均达标时,总评为“达标”,有任意一个条件不达标,总评为“不达标”。细则一评价总表项目评价情况负责人签字评定日期申请单体自评

推荐单位评价

61细则一: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必备条件评价表考核对象:

县(市、区)

专家(签字):

1

体制机制2

产业地位3

旅游规划4

旅游信息化5

旅游厕所6

旅游安全7

旅游产品8

旅游保障八大项十六分项细则一: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必备条件评价表1体621、体制机制

成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主要领导挂帅,有明确的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增强旅游局(委)工作职能。成立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成员部门分工明确。召开过主要领导主持的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议,统筹推进发改、财政、建设、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旅游发展联动机制,推动发改、财政、统计、招商等相关部门明确旅游专(兼)职负责人。评价标准1、体制机制成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主要领导挂帅,有632、产业地位

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7.5%。旅游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9%。3、旅游规划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及要求贯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中,并得到有效实施.建立主要旅游规划由地方人大或政府审批制度,并得到落实。2、产业地位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644、旅游信息化建立省市县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建有便捷有效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平台。5、旅游厕所城乡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主要旅游景区、城区和主要旅游乡镇街面、公园绿地、商业街区、交通沿线、乡村旅游点、客运枢纽的厕所,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的比例不低于65%。4、旅游信息化建立省市县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5、旅游厕656、旅游安全主要旅游场所无严重安全隐患,近两年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7、旅游产品至少有1个列入创建名单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或者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8、政策保障设立不少于3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根据各分项达标情况,总体评价达标/不达标。6、旅游安全7、旅游产品8、政策保障根据各分项达标情况,总体66细则二:认定条件评分表说明: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9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政策支撑125分、旅游交通140分、公共服务145分、智慧旅游80分、旅游环境150分、旅游要素180分、旅游营销60分、市场秩序60分、共建共享60分。本细则设有附加分,总分50分。总分达到850分即认定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细则二评分总表单位评分情况负责人签字评定日期申请单体自评

推荐单位评分

专家组评分

评定单位评分

项目细则二:认定条件评分表细则二评分总表评分情况负责人签字评定日671

政策保障2

旅游交通

3

公共服务4

智慧旅游5

旅游环境6

旅游要素7

宣传推广8

市场监管与安全保障9

共建共享10

加分项目9个大项(含附加分)包括:1政策保障2旅游交通3公共服务4智慧旅游5旅681.1政策意见(15分)出台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10分)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5分)1.2旅游统计(10分)建立专业旅游统计机构,有专职旅游统计人员,乡镇(街道)、旅游重点村有专人负责旅游统计工作。(6分)有旅游统计专项经费保障。(2分)建立旅游产业基础名录库。(2分)1.3土地保障(20分)出台旅游发展用地支持专项政策且力度较大。出台专项政策得4分,力度较大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6分)按照开发时序要求,每年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用于旅游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商贸综合体项目除外),旅游重点项目土地指标及时得到全面保障,视情况酌情评分。

(10分)有旅游用地政策创新举措,措施有效,每项举措得2分。

(4分)1.政策保障(125分)细则二: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条件评分表1.1政策意见(15分)1.政策保障(125分)细则二:691.4旅游项目(50分)建立主要领导联系旅游项目制度,出台文件得3分,制度完善、措施有力的,得2分。(5分)在建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达到80亿元(加快发展地区60亿),每少10亿元扣2分。

(10分)近两年,在建旅游项目每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0亿元(加快发展地区8亿),每少2亿元扣2分。

(10分)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近两年,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每个分别得3分、1分。

(10分)近两年,每引进1个投资超50亿元的旅游项目,正式签约的得5分;每引进1个投资超5亿元的旅游项目,正式签约的得2分,落地开工的得2分;每引进1个投资超3000万元的旅游项目,正式签约的得0.5分,落地开工的得1分。

(15分)1.5金融政策(15分)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4分)有多元旅游投融资模式且得到较好实践,每个模式得2分。

(6分)金融机构有支持旅游项目发展的创新举措,有效实施。(5分)1.6企业培育(15分)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浙商回归发展旅游业政策得3分,实施有力得2分。(5分)鼓励当地旅游企业创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培育一批行业品牌和行业龙头的旅游企业。获国家级品牌称号的,每家得4分,获省级品牌称号,每家得2分。(10分)1.4旅游项目(50分)702.旅游交通(140分)

2.1通景公路(40分)通往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主干道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每达标1处得5分;通往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的主干道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每达标1处得3分;通往3A级景区、乡村旅游精品村的主干道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每达标1处得2分。(20分)加快主干路与景区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最后一公里”通景公路的建设,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主干路之间通景公路建设。近两年,每打通1条通景公路得5分。(10分)主要旅游通道建成旅游风景道,结合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等复合功能的旅游风景道,沿途路侧空间富裕路段,因地制宜设置观景台、生态停车位、厕所等旅游服务设施。每建成1条风景道得1分。(10分)2.旅游交通(140分)712.2旅游公共交通(45分)旅游公共交通(城市公交、旅游巴士专线)延伸到主要旅游景区,和客运枢纽(机场、车站、码头、高铁站等)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每开通1条旅游专线(常态化运营)的得5分,非旅游专线的得2分。(15分)汽车、电动车租赁服务网点分布机场、车站、码头、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景区、旅游重点乡镇等,每个租赁网点得2分。(10分)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设有公交站点,运营常态化,班次间隔时间合理。每个站点得1分(运营常态化0.5分,班次间隔时间合理0.5分)。(10分)车站、码头、高铁站、机场等客运枢纽“运游一体化”,改造升级枢纽内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标识引导系统等设施,增强自驾游服务等旅游功能。该项酌情打分。(10分)2.3交通标识系统(15分)公路沿线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应设未设或设置不合理的,发现1处扣1分,扣完为止。(10分)旅游交通标识牌清晰规范、信息准确,无破损,每发现一处不达标扣1分,扣完为止。(5分)2.2旅游公共交通(45分)2.3交通标识系统(15分722.4

绿道慢行系统(40分)绿道慢行系统(绿色步行道、自行车休闲观光道)贯穿主要旅游城镇、乡村和景区,绿道累计长度100公里以上,每减少5公里减1分,扣完为止。(10分)绿道慢行系统线路合理、顺畅,沿途安全、舒适、整洁,标识清晰完善,景观良好。该项酌情打分。(10分)绿道慢行系统配套设施完善,沿线设有不同等级休闲驿站。功能综合的驿站每处得2分,功能单一的驿站每处得1分。(16分)有滨水型、山林型、绿地型、田园型等多类型的绿道慢行系统,每一类型得1分。(4分)2.4绿道慢行系统(40分)733.公共服务(145分)3.1旅游厕所(50分)主要旅游景区、商业街区、公园绿地、乡村旅游点、客运枢纽、交通沿线、城区临街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35分)鼓励交通沿线和临街、临景的企事业单位厕所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开放一处且标志标识清晰规范的得0.5分。(5分)游客集中场所(5A级旅游景区除外)的旅游厕所要有家庭卫生间,每个家庭卫生间得2分。(10分)3.2旅游咨询中心(点)(30分)境内有1处旅游集散中心。(4分)旅游景区均设有游客中心,每缺1处,扣2分。(6分)客运枢纽(车站、码头、高铁、机场、高速出口)、主城区街面、商业中心、主要乡村旅游点有旅游咨询服务点,且有地方特色,功能齐全、资料丰富,每处得2分。(20分)3.公共服务(145分)743.3停车场(25分)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主要商圈等的旅游停车场满足使用,停车位总量达到6000个,每减少500个车位减1.5分,扣完为止。(15分)停车场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规范。(5分)有旅游旺季临时停车举措,实施有效。酌情打分。(5分)3.4旅游标识(10分)主要旅游场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位置合理、符合规范、视觉效果好,每发现1处不达标扣1分。(5分)标识系统外形美观、内容完整、规范准确,维护保养良好,每发现1处不达标扣1分。(5分)3.5公共游憩空间(30分)主城区建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公园绿地、骑行专线等公共休闲设施,每项得2分。(10分)乡镇建有适宜居民和游客休闲的城乡绿道、公园绿地、休闲广场,每个乡镇每建成一项得2分。(20分)3.3停车场(25分)754.智慧旅游(80分)4.1旅游大数据中心(15分)对全域涉旅数据(数据包括游客流量、客源分析、游客消费、旅游交通、旅游舆情)实现监测与集中展示。(5分)具备旅游行业的监管、旅游产业数据分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功能。(5分)建有旅游基础数据采集队伍,专人负责采集与运维工作。(5分)4.2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平台(20分)具备全域电子地图与语音导览服务。(5分)具备在线预订服务。(5分)有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推荐服务。(5分)有线上线下咨询投诉服务。(5分)4.智慧旅游(80分)764.3智慧旅游基础设施(30分)主要涉旅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每发现少1处扣0.5分。(5分)通讯信号全域覆盖,每发现1处不达标扣0.5分。(5分)主要涉旅场所(主要旅游景区、客运枢纽、主要商圈、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宾馆、娱乐场)视频监控覆盖,每发现缺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0分)3A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流量实时监控、及时发布,每发现1处不达标扣2分。(10分)4.4智慧营销(15分)有旅游官方网站,更新及时,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酌情打分。(9分)每开通1个官方自媒体发布平台得3分。(6分)4.3智慧旅游基础设施(30分)775.旅游环境(150分)5.1环境卫生(45分)城乡地面保洁到位,主次干道、城镇大街小巷、村道、镇村接合部、车站码头、高铁站、停车场、公园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旅游景区等公共区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路面干净、整洁,无破损无白色污染,绿地铺装、附属设施干净整洁无破损,发现一处不合格的扣1分,扣完为止。(

20分)水域保洁到位,海岸、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水面洁净,无漂浮物,无乱倒垃圾现象,发现一处不合格的扣1分,扣完为止。(

15分)建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全覆盖,旅游重点村全村截污纳管率或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一般村全村截污纳管率或集中处理率达到65%以上,每降低2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10分)5.旅游环境(150分)785.2景观美化(65分)通往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两侧景观提升,全面实现景观美化,宜林地段一律植树增绿,见缝插绿,发现泥土裸露、绿化缺失死苗现象的,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5分)主要旅游乡镇(街道)改造提升入城(镇)口景观,有地方特色,每改造提升1处,得5分。(20分)通往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道路沿线的村庄立面整洁美观,视线可及范围内的农房等建筑物,立面颜色、形式与村庄环境协调一致,墙面整洁,无污损严重的墙面,无“赤膊墙”“蓝色屋面”和“广告墙面”,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0分)完善灯光照明设施,旅游重点乡镇(街道)主干路、次干道、支路的亮灯率达到98%。亮灯率未达到相关要求的,每下降5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10分)5.2景观美化(65分)795.3城乡风貌(40分)城市建设个性突出,辨识度高,富有地方文化特色。酌情打分。(10分)主要旅游乡镇(街道)、主要旅游乡村建筑富有地方特色,乡村风貌突出。酌情打分。(10分)主城区休闲元素丰富,休闲活动普遍,休闲氛围浓郁,有公共休闲场所和休闲设施。酌情打分。(10分)主城区夜景美观,舒适宜人。酌情打分。(5分)有加强城镇村整体风貌管控的举措,有效实施。酌情打分。(5分)5.3城乡风貌(40分)806.旅游要素(180分)6.1旅游产品(70分)

每建成1家A级旅游景区,4A级得2分,3A级得0.5分。每建成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得4分。(15分)每建成1个产业融合类或涉旅类旅游产品,国家级得4分,省级得2分,市级得0.5分。(与其他项不重复计分,取最高分)(25分)开展村庄景区创建,全县范围内10%的行政村成为A级旅游景区,低于10%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2分,扣完为止。(20分)有晚间旅游产品。(5分)6.2旅游住宿(40分)有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入驻,每家得5分;有五星级饭店每家得3分,四星级饭店每家得1分,三星级饭店每家得0.5分;有特色文化主题酒店,金鼎级每家得3分,银鼎级每家得1分;有绿色饭店,金叶级每家3分,银叶级每家1分;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每个品牌1分。(25分)有民宿、帐篷酒店、露营等特色化、个性化住宿设施,每个类型得2分。(10分)床位总数与游客接待需求相适应.(5分)6.旅游要素(180分)816.3旅游餐饮(30分)有授予各级荣誉称号的餐饮或食品店,国家级每家2分,省级得每家1分,市级每家得0.5分。(8分)有地方特色风味的菜肴、小吃,每种得0.2分。(4分)城区、重点旅游乡镇(街道)有能集中提供地方特色餐饮的美食街、休闲夜市,就餐环境整洁卫生,每条得2分。(8分)深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常年定期举办有影响力的美食节庆活动、评选活动,每场活动得2分,不定期举办每场得0.5分。(5分)主要涉旅场所餐饮经营者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有关法规和标准,就餐环境整洁、价格合理、管理规范,每发现一处不符要求扣1分。近2年,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卫生事件的,此项不得分。(5分)6.3旅游餐饮(30分)826.4旅游购物(25分)

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土特产等旅游商品,每一品种得0.1分。(5分)高速公路服务区、码头、高铁站、车站、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有旅游购物场所,专设的每处得1分,不专设的每处得0.5分。(10分)旅游购物场所环境整洁舒适,价格合理,管理规范,酌情打分。(5分)有推进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政策措施(得3分),成效明显得2分。(5分)6.5旅游及休闲娱乐(15分)有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民俗节庆活动,省级影响力的每场得4分,市级影响力的每场得2分。(10分)有每年常态化运营的地方特色演艺节目,常态化运营的得5分,不定期运营的得2分。(5分)6.4旅游购物(25分)837.宣传推广(60分)7.1形象建设(35分)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和社会认可度高的得10分,一般的得5分。(10分)有旅游形象口号与标识,特色鲜明,识别度高,酌情打分。(10分)将旅游宣传与城市宣传相结合,在对外政务、商务及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统一使用旅游品牌元素。(5分)码头、高铁站、汽车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入城口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元素的门户形象,每建成1处得5分。(10分)7.2资金保障(10分)出台旅游宣传推广资金保障措施。(5分)近2年,每年县财政用于旅游宣传推广的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每减少50万扣1分。(5分)7.3创新手段(15分)采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进行旅游宣传推广,每种得2分(10分)对创新手段的投入力度占营销总投入20%以上。(5分)7.宣传推广(60分)848.市场监管与安全保障(60分)8.1有健全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建立旅游、公安、工商、交通、城管、物价、文化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执行有力。(10分)8.2建立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的信用评价制度,设立旅游诚信榜和曝光台。(10分)8.3

开展景区、旅行社、旅游市场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近两年内,每开展1次行动得2分。(10分)8.4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