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和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

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

③有限的化学元素组成了多样的化学物质

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随之发生了改变

⑤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均不变

⑥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变化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决定的

⑦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⑧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⑨汤姆生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⑩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A.全部B.①③⑤⑥⑦⑧⑩

C.①②③⑥⑦⑨⑩D.③④⑤⑥⑦⑧⑨

3.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

消毒。乙醇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碳原子,。代

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静的化学式为C2H6。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乙醇是一种有机物

4.为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方案

AHC1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H2

溶液

B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CNaCl固体Ag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Cad2溶液HC1加入过量CaC()3,过滤

A.AB.BC.CD.D

5.下列图象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

02

无MnO>的5%的稀盐酸

有Mil。、/10汴的

稀盐酸

(说明:①至④对应的每组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A.图①表示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条件下

反应

B.图②表示等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和10%的稀盐

酸反应

C.图③表示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图④表示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粒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第2页,共22页

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

的溶解情况(见图I),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D)。下面对甲、乙两

物质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0102030405060

图I图U

A.i(r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久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D.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7.欲探究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差异,采用金属试样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通过观察反

应现象得出结论。下列有关做法中,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的是()

A.取用铁片和铝粉进行实验

B.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

C.取铁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

D.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9.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环境

①提倡焚烧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肥

①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力

②病人输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时补充能量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可用适量的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③向废水中加入火碱处理其中含有

的酸

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健康

①皮肤沾上浓烧碱溶液,先用水冲洗,再涂①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②制作糕点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②煤炉上放盆水能防止CO中毒可使糕点松软可口

③点燃甲烷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③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蛋白质

A.AB.BC.CD.D

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化学与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成为国家的意志,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试回答:

(1)威海市已全面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将全面得到无害化处理。

现有下列四种生活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填选项序号之

一)。

A.废旧纸张

B.金属易拉罐

C.废弃水果皮

D.塑料饮料瓶

(2)保护水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自来水厂通常用高铁酸钾(KzFeOQ作为净

水剂和消毒剂来处理天然水。在高铁酸钾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影响生态环境。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

第4页,共22页

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写出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现在的汽车排气管上都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如图),使尾气中的一氧化

碳和氮氧化物(NO*)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其主要

原因是(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

A.生成的电属于单质

B.生成的M和CO2都不属于空气污染

C.生成的电和CO?都不能燃烧

D.生成的CO2属于氧化物

(4)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实现从生产源头减少或消除

对环境的污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单质铜制备硫酸铜,设计了如下甲、乙两

个制备实验方案:

甲:C"今CuO也”CuSOi

沽碗F△

乙:Cui-71AC'"SQ(已知:Cu+2H2s。4(浓)二C11SO4+SO2T+2H2。)

在上述两方案中,更符合绿色化学观念的是(填“甲”、“乙”之一)。若

用相同质量的单质铜,分别用上述两方案制备硫酸铜,将两者理论上最多可制备硫

酸铜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为(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

A.甲方案较多

B.乙方案较多

C.二者相等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示意图

>al

1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解

100

度80

()下列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填序号)。

1g60

A.生理盐水

40

B.澄清的石灰水

20

C.医用酒精

D.冰水混合物020406080

温度七

(2)如图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B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B物质溶解度/g

032

2035

4040

6045

8055

①60K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go

②50冤时,向100g水中加40gB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约是℃»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多用75%酒精消毒液对手、皮肤等进行消毒。

请分析酒精浓度与杀死细菌的时间对比表(如下)中的数据,酒精消毒液的最合适浓

度应为。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你认为两者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酒精(C2H5OH)因易燃,使用时要注意远离火源。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酒精浓度(%)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9015小时30分钟5分钟

801小时30分钟5分钟

7030秒5分钟10秒

6020秒30分钟10秒

5020秒2小时20秒

4022分钟4小时2分钟

13.如图为高炉冶铁、炼钢并用生产的钢来探究白铜成分的流程图。(已知硫酸银的化

学式为NiSOJ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第6页,共22页

(1)用高炉冶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流程图,三脱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o

(3)向精炼炉中吹入菽气使钢水循环流动,各成分均匀混合,相当于化学实验中

(填一种仪器的名称)的作用。

(4)铁与镁相比,铁的金属活动性银(选填“>"、"=”或“<”),判断依

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通过以上信息,得出白铜的成分是其硬度比纯铜(填“大”或

“小”)o

14.无水氯化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以石灰石矿粉(含有Si。?、Fe2O3>MgSC^等杂

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图:

就酸BaCh溶液石灰乳

iI;油,,、

石灰石矿粉।酸溶用和滤满“过『u滤液2滤满3C+中性滤液蒸发》产品

滤渣1滤渣2滤渣3

SKh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流程图中推知:Si。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加入盐酸酸溶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1与Ba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滤液2与石灰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滤渣3中除有Ca(0H)2外,

还有(填化学式,下同)。

15.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探究1]将大小一样且均未打磨的镁、铝、铜片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溶质质量

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镁片表面很快产生大量气泡,铝表面过一段时间后才产生较少气泡,

铜不反应。

【结论】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用符号表示)。

(1)铝片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表面产生气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有同学提出疑问:镁、铝、铜片均未打磨,会影响反应现象,那么实验前镁、

铝、铜片打磨的目的是o

【实验探究2】取打磨过的镁片、铝片分别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镁片、

铝片表面都有红色疏松的物质析出,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据此可以探究出三者的

金属活动性强弱。

(3)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质是o该反应的实质

是O

【拓展探究】细心的同学发现,将打磨过的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镁片表面除

了有红色疏松的物质析出,还有气泡产生,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呢?

【查阅资料•】在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铜离子的水解作用,溶液显酸性,硫酸铜溶液

的浓度越大,铜离子的水解作用越强。

(4)试从微观的视角用化学符号表示出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过程

(5)试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与铜离子的水解作用的关系。

16.某实验小组选择“铜和硫酸反应的探究”的课题开展探究,下表是他们分别用相同

质量的铜粉和足量硫酸反应的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硫酸的质量分数/%温度/℃铜粉消失的时间/S

①98120400

②98200200

③80120500

④80200280

⑤70200不消失

⑥40200不消失

(1)实验①、②表明:该反应快慢与有关,其关系是;能表明硫酸浓

度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组合是。

(2)如果把实验①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改为85%,请你推出铜粉消失时间(用t表示)的

取值范围_____。

(3)同学们都知道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从上表来看,这里的“稀硫酸”指的是溶液

质量分数小于(取整数)的硫酸。

(4)影响金属和酸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可能有、。

(5)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还有蓝色溶液出现,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该实验除了用铜粉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你还能提出新的方法来衡

第8页,共22页

量该反应的快慢吗?

方法1:o

方法2:。

17.现有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80g,将其全部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加入

足量蒸储水,搅拌,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的碳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当滴入碳酸钠溶液150g时(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

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2)求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生成

滴入Na:CCh溶液质蚩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金属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钢铁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①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

故①认识正确;

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故②认识正确;

③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限的化学元素组成了多样的化学物质,故③认识正确;

④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不变,元素的种

类没有随之发生改变,故④认识不正确;

⑤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均发生了变化,故⑤认识不正确;

⑥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变化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否发生了改变决定的,故⑥认识正确;

⑦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故⑦认识正确;

⑧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故⑧认识不正确;

⑨汤姆生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故⑨认

识正确;

⑩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

核式结构模型,故⑩认识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故选:Co

①根据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10页,共22页

②根据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分析;

③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④根据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分析;

⑤根据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分析;

⑥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等分析;

⑦根据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的意义分析;

⑧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析;

⑨根据在汤姆生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分析;

⑩根据卢瑟福等科学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分析。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变化的实质,物质的组成等知识

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3.【答案】C

【解析】解:A.由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

子和1个0原子所构成,乙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选项说法正确;

B.乙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1x6+16=46,选项说法正确;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IX6)=4:1,选项说法错误;

D.乙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乙醇属于有机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原

子所构成,乙醵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完成对该物质的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CD

【解析】解:A、HC1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

正确。

B、NazCC)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

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固体易溶于水,AgCl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

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C1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CDo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

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02的条件下

反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故

选项图象错误。

B、碳酸钙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

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碳酸钙与10%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故选项图象错

误。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

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D、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粒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于锌粉和锌粒

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

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

第12页,共22页

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6.【答案】A

【解析】解:A、10国时甲溶解度小于30g,1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3g甲,乙溶解度大

于30g,10g水中能够完全溶解3g乙,甲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

B、温度升高至25久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是因为25冤时,甲、乙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40g,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是因为10式时甲溶解度小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D、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用降温结晶法

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

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

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

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7.【答案】AC

【解析】解: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时,变量只有一个,其余的量都相同。所

以:

A、由于接触面积影响反应的速率,取用铁片和铝粉进行实验,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

B、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符合符合控制变量要求;

C、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影响反应的速率,取铁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不符

合控制变量要求;

D、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符合符合控制变量要求。

故选:AC。

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分析从判断有关的实验。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

质性质时,变量只有一个,其余的量都相同。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答】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通过燃烧、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通

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o

9.【答案】A

【解析】解:A、①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说法正确;②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

供能物质,所以病人输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时补充能量,说法正确,③水垢主要成分氢

氧化镁和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钙都能与酸反应,可用适量的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说法正确,故A符合题意;

B、①焚烧枯秆还田不但会破坏土壤结构,还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

污染,说法错误,③向废水中加入火碱处理其中含有的酸,说法错误,火碱即氢氧化

钠,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故B不合题意;

C、①皮肤沾上浓烧碱溶液,先用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说法错误②煤炉上放盆水能

防止CO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错误,故C不合题意;

D、③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不是蛋白质,是糖类,说法错误,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硬水软化、糖类作用以及氢氧化镁、碳酸钙都能与酸反应来分析;

B.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第14页,共22页

c.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以及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排列

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是快速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10.【答案】B

【解析】解: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

作为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

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筑原子和水分中都含10个质子,故选项

推理错误。

故选:B..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来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

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C7:82NaOH+SO2=Na2SO3+H2OB甲C

【解析】解:(1)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废弃水果皮。

故填:Co

(2)在高铁酸钾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6:(16X4)=7:8。

故填:7:8。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

Na2sO3+H2。;

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减少对空气的

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生成的电和CO2都不属于空气污染。

故填:2NaOH+S02=Na2SO3+H20:B»

(4)在上述两方案中,更符合绿色化学观念的是甲,是因为甲则不产生有毒气体;

若用相同质量的单质铜,分别用上述两方案制备硫酸铜,将两者理论上最多可制备硫酸

铜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为二者相等,是因为铜完全转化到硫酸铜中。

故填:甲;C。

(1)废弃水果皮无回收价值。

(2)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减少对空气的

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生成的电和CO2都不属于空气污染。

(4)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

反应前后,铜完全转化到硫酸铜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D70不饱和28.6%4070%酒精易挥发,因此实际浓度略小一

点燃

些C2H5OH+3O2—2CO2+3H2O

【解析】解:(1)A.生理盐水是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是溶液;

C.医用酒精(75%的酒精溶液)是溶液;

D.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不是溶液。

故填:D。

(2)①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70go

故填:70。

②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50冤时B的溶解度大于40g,向100g水中加40gB

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工意诞x100%x

28.6%»

故填:不饱和;28.6%o

③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约是40。盘

故填:40。

第16页,共22页

(3)酒精浓度与杀死细菌的时间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酒精消毒液的最合适浓度应为

70%,是因为该浓度时杀灭细菌需要的时间较短;

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两者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易挥发,因此实际浓度略小一些;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三2co2+3也0。

点燃

故填:70%;酒精易挥发,因此实际浓度略小一些:C2H5OH+3O2--2CO2+3H2O0

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曙”x100%;

溶液质量

酒精易挥发,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

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i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

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3.[^^]3CO+Fe2O3—2Fe+3CO2(^4CO+Fe3O4—3Fe+4CO2)化合反应玻

璃棒>Fe+NiS04=Ni+FeS04铜、银大

【解析】解:(1)高炉冶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或四

高温

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3三2Fe+3c。2(或

高温高温

,4CO+

4C0+Fe304—3Fe+4C02)故填:3CO+Fe2O3—2Fe4-3CO2(^

高温

;

Fe3O4—3Fe+4CO2)

(2)三脱装置中,在点燃的条件下,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硅

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均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

合反应;

(3)向精炼炉中吹入僦气使钢水循环流动,各成分均匀混合,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玻璃棒

搅拌的作用;故填:玻璃棒;

(4)由流程图可知,铁与硫酸镶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锲,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银;故填:

>;Fe+NiS04=Ni+FeS04;

(5)铜与硫酸不反应,银与硫酸反应,由流程图信息可知,白铜中含有铜和银,白铜是

一种铜的合金,硬度大于铜的硬度;故填:铜、银;大。

(1)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基本实验操作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验证方法来分析;

(5)根据流程图的信息以及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铁的冶炼的原理、原料、设备、涉及的反应、和

产物及其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

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

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答案】Si。2不能与盐酸反应CaCO3+2HC1=CaCl2+H20+C02TFe2O3+

6HC1=2FeCl3+3H2OBaCl2+MgS04=MgCl2+BaSO4L2FeCl3+3Ca(0H)2=

2Fe(0H)3X+3CaCl2,MgCl2+Ca(OH)2=Mg(OH)21+CaCl2Mg(OH»Fe(OH)3

【解析】解:(1)石灰石粉末中加入盐酸后过滤,滤渣中含有Si。?,说明Si。?不能和盐酸

反应;故填:不能和盐酸反应;

(2)从流程图看出,加入盐酸后,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氧

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C)3+2HC1=CaCl2+H20+C02T、

.Fe2O3+6HC1=2FeCl3+3H2O:故填:CaCO3+2HC1=CaCl2+H20+C02T;Fe2O3+

6HC1=2FeCl3+3H2O;

(3)滤液1中含有氯化铁、硫酸镁和氯化钙,加入氯化钢后,氯化钢和硫酸镁反应生成

了硫酸钢和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Bad?+MgS04=MgCl2+BaSO4X

;故填:BaCl2+MgS04=MgCl2+BaS04i;

(4)从流程图看出,滤液2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镁和氯化钙;加入石灰乳后,氯化镁和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

化学方程式为2FeCk+3Ca(OH)2=2Fe(OH)3I+3CaCl2,MgCl2+Ca(OH)2=

Mg(OH)2I+CaCl2;因此滤渣3中除有Ca(0H)2外,还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故填:

Mg(0H)2、Fe(OH)3;故填:2FeCl3+3Ca(OH)2=2Fe(OH)3I+3CaCl2,MgCl2+

Ca(OH)2=Mg(OH)2I+CaCl2;Mg(0H)2>Fe(OH)3.>

(1)根据二氧化硅不能和盐酸反应分析;

第18页,共22页

(2)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回答本题;

(3)根据氯化钢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铁沉淀和氯化镁分析;

(4)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

铁沉淀和氯化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Mg>Al>CuAl203+6HC1=2A1C13+3H2O2A1+6HC1=2A1C13+

2+

3H2?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A1+3CuSC)4=A12(S()4)3+3Cu2A1+3Cu=

2A13++3CuMg+2H+=Mg2++H2T分别取10mL质量分数为5%和10%的硫酸铜溶

液于试管中,放入大小一样且均打磨过的镁片,若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中

的镁片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铜溶液,则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越

大,铜离子的水解作用越强(合理即可)

【解析】【结论】将大小一样且均未打磨的镁、铝、铜片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

数相同的稀盐酸中。镁片表面很快产生大量气泡,铝表面过一段时间后才产生较少气泡,

铜不反应

(1)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保护膜,加入稀盐酸,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然后铝与盐

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其。3+6HC1=2AH。+3比0;2A1+6HC1=2A1C13+

3H2TO

(2)由于金属的表面有金属氧化物,实验前,对各金属片进行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

面的氧化膜.

(3)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化学方程式为:2A1+3CUSC)4=A12(S04)3+

3Cu;该反应的实质是2Al+3CU2+=2A13++3Cu。

(4)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铜离子的水解作用,溶液显酸性,硫酸铜

溶液的浓度越大,铜离子的水解作用越强,因此将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镁与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从微观的视角用化学符号表示为:Mg+H2S04=MgS04+H2To

(5)取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表面积

相同的金属镁片,观察镁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大,说明铜离子的

水解作用越强,实验中观察到10%的硫酸铜溶液中镁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大于5%的

硫酸铜溶液中镁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故实验方案为:分别取10mL质量分数为5%和

10%的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放入大小一样且均打磨过的镁片,若放入质量分数为10%

的硫酸铜溶液中的镁片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铜溶液,则硫酸

铜溶液的浓度越大,铜离子的水解作用越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结论】Mg>Al>Cu;

(1)A12O3+6HC1=2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