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弋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一、历史渊源弋江区位于芜湖市南部,东起荆山河,西至长江,南临漳河,北依青弋江。区域面积178多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30万。区辖弋江桥、中山南路、利民路、马塘、澛港5个街道办事处和南瑞3个社区及火龙岗镇,共21个居民委员会和25个村民委员会。弋江区属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6-10米,中南和西南部略低,沿东南边缘有小荆山、官山(旧称龙山或龙伏山)马头山等低矮山丘散落分布;沟渠纵横,湖塘密布,面积超300亩的湖塘有园墓(元亩)塘、芦花塘、殷村湖。境内物产丰富,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较大,农副产品除稻麦、油菜、蔬菜,还盛产菱藕,水产品有名闻遐迩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蟹),有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澛港“三刀”(剪刀、菜刀、剃刀)。弋江区历史悠久。青弋江南侧的大、小荆山一带,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故有“先有荆山街,后有芜湖城”之说。弋江区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东晋永和二年(346),佛教传入中国。从此,历经数百载。此间芜湖继建造吉祥寺、广济寺、东能仁寺后,又在区境内先后建造了普济寺、开元寺(禹王宫、兴国寺、荆山寺和大王庙、龙王庙、潮音庵等殿堂楼阁,形成了居民稠密,烟火旺盛,多寺庙庵祠的特色。其中唐宋时期兴建的普济寺,为芜湖四大名寺之一,是旧时的一处幽景圣境。北宋名士苏东坡、黄庭坚,明代御史吴琛,清代文学家吴敬梓都曾到此观瞻,留传不少佳话。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的荆山书院,位于小荆山奎星阁前,为东南学者士人讲习之地,废于清咸丰年间。清乾隆三十年(1765),两江总督李世杰在区境蔡庙巷内创建中江书院,直至咸丰三年(1853)毁于战火;清同治二年(1863)于书院旧址建鸠江书院,清光绪元年(1875)复名为中江书院,后几经迁址、更名,最终成为百年名校芜湖一中。光绪二十六年(1900),境内原二多桥61号诞生了现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文学史家、藏书家阿英(钱杏邨)。建国后,祖籍澛港或曾在澛港生活过的有创建市中医院的杏林名家徐少鳌、李少白和有“江南一枝竹”之称的国画家黄叶村。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弋江文化,其中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代弋江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地处长江流域,捕捞业比较发达,则渔民故事、澛港鱼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因此而产生;地处农村,草药易得,因此,民间治病单方、偏方较多;工业基础薄弱,手工业发达,形成乡村许多手工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如制作菜刀、剃头刀、皮毛画等。二、结构、地域分布(一)结构分布弋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数量很多,但由于全区区域面积较小,百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接近,导致“非遗”项目种类不多。经对普查结果分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中,弋江区的“非遗”项目大多为人生礼仪、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知识、民间文学等类,且各村(居)、镇(街道)普查出来的项目重复很多,而民间美术、民间杂技等项目较少,且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由于缺乏传承人或生存环境的改变,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二)地域分布据普查结果分析,弋江区“非遗”项目较多的在澛港街道范围内,如澛港“三刀”等。而离市区较近的地方,则“非遗”项目生存相对较差,失传较多。弋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项目主要分布情况内容主要分布民间手工技艺澛港街道、中山南路街道民间知识、民间信仰马塘街道、利民路街道人生礼仪火龙岗镇民间文学马塘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火龙岗镇三、特征分析弋江区“非遗”因地域条件、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这块土地上所传承的各项“非遗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大致情况如下:第一,承载历史特征。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代代传承至今,曾经发生过的,曾经创造过的,或者曾经大规模流经过的文化现象和大规模的生产、生活活动等,虽有志书史料文学记载,但更多的活生生记忆,却只能遗存于弋江民间,成为我们感触到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明显历史及人物记印的如“紫燕洞的传说”、“勇敢的渔夫传说”等。第二,文化价值凸显。从普查结果看,弋江区“非遗”项目较全面地反映了弋江区历史发展的全貌,其中有着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精品项目。经初步整理,不少项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第三,活性特性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总体呈现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一是随着时间流逝,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的死亡等自然原因,数量因此而不断减少。二是由于普查工作深入开展,保护措施的力度增加等因素,新的项目不断被发现,老的项目逐渐被恢复,数量和种类因此而增加。三是随着人口迁移和区域开发等原因,项目在不同地区间流动。弋江区因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化快速推进等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的特性尤其明显。四、保护现状弋江区“非遗”保护现状基本情况如下:1、资料收集整理全面启动广义的资料工作可以近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如汇编马塘区文化资料等。近期,弋江区启动对全区“非遗”作了地毯式普查,所收集、整理入档的“非遗”文字资料,更显全面深入,随后的汇编、数据入库工作正在进行之中。2、相关项目率先进入政府议事日程。弋江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关乡镇、街道对保护民间文化,保护“非遗”方面见解独特,认识深刻。我区根据实际情况,比较主动地推进了相关工作,成效明显,主要是:(1)成立专门小组,强化责任。弋江区成立了“非物质文明遗产普查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调集了区文化局、文化馆及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了“弋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坚持“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全面展开,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明确文化馆在普查工作做好辅导、监督、把关工作,各镇、街道文化站落实专职普查员,以村(居)为单位展开普查工作,形成一张严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网络。同时,区政府财力全力予以支持,保证了“非遗”项目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3、民间保护积极性高涨。在“非遗”项目普查工作中,不少民间人士对保护“非遗”项目远见卓识,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这是我们做好“非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4、申报“非遗”名录促进了保护工作的规划制订和实质性启动。近期,弋江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非遗”名录。对于这些名录,将制订一个详细的保护规划。然而,“非遗”保护工作毕竟是一个崭新课题,难度之大不容置疑,这已引起了弋江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具体问题正在研究解决。(1) 消亡现象严重,保护形势严峻。主要是样式急剧减少;传承难以为继;技艺濒临灭绝。必须要建立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传承人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后继有人。(2) 社会意识滞后,共识有待形成。由于宣传不够,市民的文化意识不强,主要存在顾虑思想、商品意识、随意加工等问题,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其的研究工作,使全社会对“非遗”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地了解。(3) 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的生命力。包括对各种遗产的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分类、鉴定、整理工作当属起步阶段,普查所获得的资料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玩具用服装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牙科用导电漆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国际公法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蜂箱用巢础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带有时钟的收音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安全网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卫星传输带宽出租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电路测试仪产品供应链分析
- 药用蜂胶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不同性格员工的管理与沟通方法
-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 出国留学英文动机信出国动机信模板
-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版)
-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 2023年益盟操盘手全套指标公式
- GB/T 5231-202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20080-2017液压滤芯技术条件
- 国共第一次合作-课件1
- 植物大战僵尸ppt
- 总规-百丈峰说明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