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2023_第1页
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2023_第2页
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2023_第3页
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2023_第4页
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版权声明本蓝皮书版权属于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蓝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违反上述声明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员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摘要信息通信行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不断推动产业间融合发展,同时面临新的知识产权挑战。本报告聚焦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新态势,对信息通信产业创造、保护和运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我国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本报告主要观点如下:信息通信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创新浪潮。目前5G演进进入中场,6G研发渐行渐近,各国纷纷加强信息通信基础技术研究和产业生态培育。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四成以上,我国通信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制造商等产业主体①都是创新贡献的主力军。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我国产业主体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布局,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位于全球前列。与此同时,我国产业主体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共享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我国信息通信产业逐步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我国产业主体积极进行专利许可路径探索,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就自主研发成果收取合理许可费,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产业主体还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并就重点知识产权问题贡献治理智慧,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我们希望构建适合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一是,尊重产业创新,创新回报应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二是,鼓励积极对话合作,共同构建知识产权交流平台;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明确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关键要素。①以信息通信产业联盟成员为代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目录一、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和知识产权整体态势 二、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创造情况 8 三、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情况 2 3四、总结与展望 14 图表46G愿景412023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当前,全球范围内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结构。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迅猛,赋能效应凸显1、信息通信产业规模实现平稳增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电信业务收入达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①;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231.2万个,占全球总基站数量的60%以上②。此外,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③,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有所回升,2023年5月我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603.7万部,同比增长25.2%,其中,5G手机2016.9万部,同比增长13.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7.5%④。①国新办,《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s?id=1755555236849367864&wfr=spider&for=pc。②国新办,《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s?id=1755460603566077030&wfr=spider&for=pc。③Canalys《智能手机分析统计数据》中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10%,达2.58亿部,市场衰退有所放缓。三星以5300万部的出货量稳居榜首。苹果以17%的市场份额和4300万部出货量保持第二。随着库存水平逐渐正常化,小米以3320万部的出货量,排名第三。OPPO(包括一加)以10%的市场份额稳居第四。传音(包括Tecno、Infinix和iTel品牌)受益于非洲市场复苏以及其他市场的扩张,首次跃升至前五,出货量为2270万部,年增长率达22%,/s?id=1772542757876013885&wfr=spider&for=pc。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5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s/dMnEsbuIUpB-WG9McVhzgA。2263223032323201719521137173416191467151014271792177017741330145816466425535795355175135134864854714534473393302972391月2月3月26322303232320171952113717341619146715101427179217701774133014581646642553579535517513513486485471453447339330297239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2年2月3月4月5月2023年80%81%85%82%80%83%87%83%77%75%74%75%72%77%77%71%77%35003000250020005000340100%90%80%70%60%50%40%30%20%10%0%2G/3G4G5G5G手机占比图表1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占比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集成创新与突破,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深化。我国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突破1.6万个,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总数的70%,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0个,5G+超高清视频、智慧教育、智慧医院、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应用创新案例超过5万个,特别是工业领域的5G应用已逐步深入生产经营核心环节⑤。⑤国新办,《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s?id=1755555236849367864&wfr=spider&for=pc。32023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车金融,1.79%智能采矿,2.07%智慧城市智慧城市16.30%智慧媒体,3.21%智慧电力,3.16%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13.56%智慧医疗,3.87%信息消费信息消费11.26%公共安全公共安全9.74%智慧园区智慧园区8.59%图表2第五届“绽放杯”大赛参赛项目行业领域情况来源:IMT-2020(5G)推进组 (二)5G标准持续推进,6G标准稳步布局1、5G标准基本满足面向个人的2C业务和部分面向行业的2B应用5G标准演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R15、R16、R17三个版本;第二阶段包括R18、R19、R20三个版本。其中,2019年6月冻结的R15是5G基础版本,重点面向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具备支持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基本功能;2020年7月冻结的R16在R15版本基础上持续增强了移动宽带业务能力,实现了对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低时延高可靠应用的支持;已于2022年6月冻结的R17版本,重点满足多样化物联网和中高速大连接应用,促进5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后续的R18、R19、R20版本将开启5G演进的后半程,面向新业务和新场景持续增强。4性续持可TMI景场能可限无接连普适智能安全/隐私/弹性统一平台DROP3-2030使用通信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IMT-2020mMTCURLLC靠模性续持可TMI景场能可限无接连普适智能安全/隐私/弹性统一平台DROP3-2030使用通信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IMT-2020mMTCURLLC靠模DROP1DROP2用例及频谱R17R16R18R20及未来版本的演进第二轮5G创新R19以实现5G愿景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图表33GPP标准制定进程来源:3GPP2、全面推进6G标准研发6G在5G基础上进行深度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等一体融合的多维能力服务体系,将带动更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和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标志着6G进入加速期,其中提出感知相关能力、AI相关能力、安全隐私弹性性能、可持续性、互操作性等6个IMT-2030的新能力,为后续6G技术标准的研制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并将于2030年进行初步商业部署。我国率先成立IMT-2030(6G)推进组,启动6G研发布局,为全球6G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图表46G愿景来源:ITU52023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三)知识产权量增质升,许可问题仍存争议1、信息通信领域创新产出丰富信息通信领域创新活跃,专利申请量呈指数增长。WIPO于2022年4月7日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中显示,信息通信技术专利申请量20年内翻了两番,年均增长率达13%,2020年占所有专利申请量的12%。尤其是近五年中,信息通信技术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72%,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中日韩等亚洲国家成为信息通信创新的主要贡献者⑥。2、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引发各方争议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新的知识产权挑战。在智能终端领域,经过数十年标准必要专利纷争,在FRAND许可条件、禁令颁布规则等问题上仍存争议,我国产业主体创新能力提高,但是我国智能终端厂商面临较大知识产权压力;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利权人和实施者之间正就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规则展开新一轮博弈,许可层级、许可金额等仍是博弈焦点⑦;在物联网领域,部分专利权人、专利池已公布收费标准,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进程持续推进。⑥IMT-2020(5G)推进组,《5G+产业标准必要专利发展趋势》,/s/FTg6uGBWLgNbMkXrdirjmA。⑦IMT-2020(5G)推进组,《5G+产业标准必要专利发展趋势》,/s/FTg6uGBWLgNbMkXrdirjmA。6 (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1、信息通信创新领先企业研发支出近年增幅显著全球信息通信研发投入约4638亿欧元,占总数量的42.4%⑧,我国ICT制造业研发投入自2019年的2448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3577.8亿元,位列行业之首。我信息通信厂商作为创新的主力军,研发投入均超过营业收入的10%,如华为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5.1%,位列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五位⑨,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中兴2022年研发费用为2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57%。5G基础设施投资巨大,我国运营商5G累积投资超过4000亿元⑩,较4G高出48%⑪。⑧欧盟,《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7647。⑨欧盟,《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7647。⑩《2022世界5G大会》,/s?id=1740770640823227456&wfr=spider&for=pc。⑪先行科技菌,《中国5G网络建设预计投入超1.2万亿元》,/s?id=1622049185029700146&wfr=spider&for=pc。7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其他0.050.0100.0150.0200.0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其他0.050.0100.0150.0200.0250.0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s/UcbDoKZQI6zZCgkBZY9tFQ。2、信息通信重点技术领域国际标准领导力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具有“产业未动、标准先行”的鲜明特点,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深耕于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重点技术领域。在移动通信方面,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信息通信产业主体向3GPP提交的5G提案总量超过30万件,其中我国企业贡献占比超过30%。无论是提案贡献度排名还是提案通过占比排名,排名前十位中我国企业均占据四席以上。其中提案贡献度排名中,华为以17.48%的5G提案贡献度排名第一位,中兴(6.08%)、大唐(3.89%)、中国移动(2.8%)分别排名第四、第七和第十位,中国移动5G标准贡献度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提案通过占比排名中,华为以提案通过占比22.05%排名第一位,中国移动以3.11%的通过占比排名第七位,大唐以2.6%的提案通过占比排名第八位⑫。在Wi-Fi方面,2013年至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ICT生产 健康ICT服务汽车及交通工业建筑化工能源金融航天及国防其他单位:十亿欧元图表5重点领域全球研发投入对比来源:欧盟委员会8 (二)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标准必要专利占比不断提升1、尊重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保护创新成果,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信息通信企业高度重视国内外知识产权布局,不断取得进步和明显成效。在国内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61.9万件,同比增长2.1%,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同比增长14.7%,申请量和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信息通信企业均占据八席,成为创新贡献的主力军。在国际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PCT专利申请量约为7万件,较2021年小幅增长且始终处于高位,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均为信息通信企业。其中华为(7689件)、OPPO(1963件)分别排名第一、第六位,为拓展海外市场聚力。2022年PCT排名位次变化申请人姓名来源2021年专利申请量2022年专利申请量10695276892130414387339313855412673232053215860OPPO220875NIPPON48049-5LG28850图表62022年全球PCT专利申请量来源:WIPO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全球Wi-Fi6技术创新与标准必要专利分析报告(2022年)》,/s/vfhjBBPm6tRTkM_SObI4Dg。92023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2、标准必要专利披露数量持续攀升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密集,2G~5G标准必要专利总数量高达十数万件,为后续标准必要专利纠纷埋下伏笔。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声明的有效5G标准必要专利族超过6.04万项,70%的5G有效专利族在2016年之后申请⑭。由于5G演进第一阶段基本结束,所以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略有下降。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我国企业占据五席,其中华为以14.59%排名第一位,中兴(8.14%)、大唐 (4.34%)、OPPO(4.19%)和小米(4.1%)依次排名第四、第八、第九、第十位。除向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进行声明外,中国移动积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进行专利声明。200000000005000020000000000500002500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图表75G标准必要专利年度声明数量发展趋势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s/UcbDoKZQI6zZCgkBZY9tFQ。 (三)推动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信息通信产业主体积极探索开放、共赢、可持续的创新环境,群策群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移动建设6G协同创新基地,积极与高校和产业伙伴建立合作载体,先后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等。华为于2016年成立WirelessXLabs,联合中国信通院、知名厂商和初创公司等全球50+行业伙伴进行5G应用创新,并联合世界知名厂商成立5G汽车联盟、5G工业互联网联盟以及5G切片联盟等,共同探索5G技术标准,促进应用繁荣。OPPO自主研发VOOC闪充技术,并在2021年启动“闪充生态合作伙伴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低压闪充行业技术标准和认证标准,将VOOC闪充技术赋能更多的终端设备,持续拓展闪充技术生态圈。2021年小米与另外5家科技企业共同创新“科技普惠民生”公益专利池,面向特定领域的小微企业提供便捷、一揽子免费许可。2023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运用情况为维护专利权人、实施者、社会公众三者利益,我国产业主体积极进行许可路径探索,维护良好产业氛围。 (一)推动专利高效运营转化,探索多种许可路径1、双边许可成效显著我国产业主体兼具专利权人和实施者双重身份。一方面,尊重他人创新成果,积极并合理付费,助力产业链良性发展。华为历史上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约是许可收入的三倍。小米历史上累计支付许可费也高达数百亿元规模。2015年起,OPPO已与高通、爱立信、夏普、杜比、华为等数十家专利权人达成许可协议。另一方面,就自主创新成果获取合理回报,形成“创新—回报—再创新”的闭环。华为于2023年7月13日公布4G/5G、Wi-Fi、NB-IoT、LTE-M等技术的许可费标准,2022年华为许可收入高达5.6亿美元,目前已累计签署近200份双边许可协议,如2022年华为先后宣布与OPPO、三星签订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并与诺基亚续签双方专利许可协议,华为还于2023年8月25日宣布与爱立信签订全球交叉许可协议。VOOC闪充技术专利价值不断提升,OPPO累计向50余家企业开放闪充专利许可,以标准促进产业发展。2、加入重点领域专利池除双边许可外,专利池许可也广受产业主体关注。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Avanci目前运营着全球最大的汽车通信领域专利池,4G专利池专利权人共57名,我国企业中兴、中国移动、OPPO、大唐、TCL、紫光展锐、华为等均为其成员;5G网联汽车专利池许可计划于2023年8月16日公布,专利权人共58名,我国企业中兴、中国移动、大唐、TCL、紫光展锐、华为、中国电信、酷派等均为其成员。在视频编解码领域,H.265/HEVC和H.266/VVC许可的运营者是ViaLA和AccessAdvance专利 (二)形成多元知识产权合作模式,营造良好生态氛围信息通信产业主体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探索公平合理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路径。为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不同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2022年9月13日,IMT-2020(5G)推进组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中国汽车标准必要专利工作组发布《汽车行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指引》,首次对我国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核心原则和许可费计算原则进行阐释。2022年12月11日,中国移动牵头中国联通、中国星网、中信科移动⑮、华为、中兴、紫光展锐、小米、OPPO、vivo、荣耀、TCL、蔚来共同发起成立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探索信息通信产业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为信息通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与此同时,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星网、中信科移动、华为、中兴、紫光展锐、小米、OPPO、vivo、荣耀、TCL等合作伙伴,共同发布《5G产业知识产权和创新发展倡议书》,推动产业各方加强合作,携手构建健康的5G产业知识产权环境,为促进5G产业繁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⑮中信科移动是大唐移动的母公司2023信息通信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三)明确核心治理理念,推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完善1、贡献治理智慧信息通信产业主体通过数十年的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总结实践经验,逐渐构建起适应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和运用理念。华为于2021年3月16日发布《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阐释华为在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历史实践,强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以积极友好的态度协商,通过交叉许可、商业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知识产权争议。小米于2022年12月14日发布《知识产权与创新白皮书》,其中强调尊重知识产权且致力于多元解决知识产权争端,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最终以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普惠,造福更广泛人群。2、典型司法案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