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生注意:1、本科目试题卷共

8

页。时量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室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2、客观题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请妥善保管。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

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节选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节选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

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投降签字前的宏大的场景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B.

材料一节选自《落日》,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日落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C.

《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从标题形式到民族感情都有紧密的关联,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D.

材料二中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毛泽东在文中极力赞扬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2.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

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像是作者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B.

材料一除了顺叙外,还用了插叙,如“九·一八”和“一九三三”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C.

材料二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是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D.

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题目和文章开头的照应。3.

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A.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一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一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C.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一一百万将士痛击日寇。D.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一一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日本广岛长崎。4.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5.

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节选自新闻通讯《落日》的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幸福陈忠实从外面回来,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儿:“叔,我爷叫你星期日到我家来。一定要来。”署名是“幸福”。幸福,是房东家的孩子,我前后两次在小杨村驻队,都住在他家。周日,我去了小杨村。那幢熟识的砖腿门楼下,搭着席棚,喜庆的气氛洋溢在小院的空气里——是给幸福订媳妇吧?房东杨大叔跑出来,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说:“咱幸福考上大学[注]咧!”“叔!”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悄声抱怨说:“你看我爷张罗……”瞧着爷孙俩快活的神色,我却追寻起记忆中幸福的影子。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前年,我又来到这里。那天,幸福奶走出来,拍打着衣襟,慈祥地笑着。“幸福呢?”我问。“吆车送菜去了。”大婶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他怎么会吆车?”我不由一愣。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我住在厦房南间,和幸福是隔墙邻居,住过半个多月,幸福从来没有跷过我的门槛。一天,他却破例走进我的房子。顺炕站着,问我:“你过去念过的中学课本还在不在?”“唔,说不定。”我毫无准备,又怕他失望,“大约还在,不会全的……”“你礼拜天回去,给我捎来。”他说,“听说老课本深,我想试试。”我找了几本残存的数理书,带给幸福。之后的夜晚,总看见邻居窗上亮着灯光。期间,我常常听见村里人说到幸福的聪明,我半信半疑,直到看见一个景象。是个星期天,队里要分当月的粮食,会计把幸福叫走了。仓库门口,中年会计坐在桌子旁,一手提着笔,一手打算盘。幸福坐在会计旁边,袖着的双手搭在桌沿上。会计念过一户的人数(按五级定量,人数折合后有整有零),就急忙拨拉算盘珠儿。幸福薄薄的嘴唇嚅嗫一下,侧过脸报出一个数字。会计和他算盘珠儿的数字对照,没错,就给过磅的社员大声呼报……他怎么会赶大车呢?他那细条条个头儿,比姑娘还腼腆、还柔静的样子,说话像蚊子一样的细声,怎样呵斥、驾驶那些活蹦乱跳的骡马二骡子呢?“这娃野了!谁也管不下!”大婶烦怨地说。这天晚上开完会,我和宝全队长搭伴走。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朦朦月光洒在街巷里,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宝全蹙蹙鼻子,哈哈笑着转过头,说:“这几个崽娃子,又煮狗肉哩!你闻,多香!走!”我未必想吃狗肉,却被一种好奇心驱使着,跟着宝全走进一个独庄孤园门。瞧见靠墙的一张方桌上,摆着一只大瓷盆,几个青年围着桌子,撕嚼着狗肉,大声笑着,看见宝全,并不畏怯,嘻嘻笑着:“队长,算你运气好,还有一条腿……”我却一眼瞅见靠墙坐着的幸福,心里一震。幸福侧身对着我,低着头。我叫了一声,他“嗯”了一下,并不看我。短暂的难堪之后,幸福又伸手撕下一块狗肉,轻狂地笑着。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邋遢。这哪是我记忆中的幸福!我和幸福一路回来。一进门,他懒散地靠在被卷上,很疲惫,很烦厌,似乎希望我快点走开。我偏做出一副下榻的姿式,用时间和忍耐,终于打开了幸福的嘴巴……幸福,出生在筹办农业社的热火年月里,受了半辈子苦的爷爷,给新生的孙子起了个带着时代色彩的名字——幸福。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止的兴趣。毕业回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会计拉他去清理工分账和现金账,电工点名叫他去拉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不久,幸福进了科研站,他的心全被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只搞业务,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但是第二天又传出确凿的消息:不是幸福。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送菜拉稀粪,夜晚杀狗聚餐,打拳练武……杨大叔和大婶只怕孙孙变瞎了,自己劝,把亲戚友人请来劝,全没有效果。……一阵胡弦响,我回头,和幸福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走进院子,提着板胡,拿着鞭鼓、梆子。他们看见我,嘻嘻哈哈说:“啊呀,你鼻子真灵!从城里也闻见这儿的香味咧?”“我闻见狗肉咧!”“你闻不见了,‘狗肉铺子’关门啰!”一庭院的男女老少哄笑起来。鞭鼓急雨般敲打起来,梆子砸出清脆的响声,二胡手在调弦……好!听小杨村自乐班的乱弹吧!1979

4

月(有删改)[注]1977

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小说题目,又插叙了名字的由来,既有助于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

“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是对南塬自然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环境。C.

借助“我”的观察视角,展现分粮食时会计和幸福一个紧张一个潇洒的计算姿态,通过对比突出表现幸福的聪明。D.

小说结尾聚焦于和幸福一起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的群像上,预示更多的青年将如幸福一样迎来新的希望。7.

对文中不同人物不同神态的描写,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杨大叔发自内心的无比的喜悦之情。B.

“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写出了幸福的神态,“悄声抱怨”虽然是“抱怨”,却是幸福的“抱怨”,写出幸福考上大学之后的喜悦。C.

“喜悦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看似矛盾的神态描写细腻地反映了杨大婶复杂的内心活动,引出下文。D.

“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与“头发蓬乱,衣裤邋遢”的外貌描写相呼应,展现出幸福搞科研被批、考大学被换后的自暴自弃。8.

回忆是本文最大的叙述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好处。9.

陈忠实曾就自己的创作谈到:“这个或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来。”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友人论学书【明】顾炎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学”。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祧【tiāo】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zhì忌恨】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士而不先A言耻B则为C无本之D人E非好古F而多闻G则为H空虚之学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指年长,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长”词义相同。B.

语,指告诉、与人谈起,“晋军函陵”中的“军”表示驻扎,两者用法相同。C.

愚,指愚昧,与《师说》“圣益圣,愚益愚”中第二个“愚”词义相同。D.

区区,小,用作自谦的谦辞,与《答司马谏议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区区”词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着重指出“为学之道”的两种对立态度,批评宋明理学与“心学”,主张不尚空谈,着眼实际,大力推崇古代圣贤谆谆教人的博学笃行。B.

文章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引经据典,列举大量古圣先贤如孔子、子贡、尧、舜、颜、子夏等为学的态度,强调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C.

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处处用今之“君子”与古之圣贤相对比,驳斥当时士人高谈心性而不切实用的坏风气,揭露其高谈心性的荒谬。D.

本文有破有立,先破后立。最后作者提出了开启一代学风的学术思想纲领“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2)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14.

在顾炎武看来,今之君子的哪些做法是有问题的,使他不敢相信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陆游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①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②,日望中兴运。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③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注】①关辅:关中及三辅地区。②征镇:魏晋以来监临军事、守卫地方的军官。③新丰:据《旧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初游长安,路过新丰,在旅店遭受店主的冷遇,后得到唐太宗赏识。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题画词,但词人并没有对画作进行描绘,而是借画外之景寄托情怀。B.

上阕连用“三川”“关辅”“两河”等地名,揭示了金兵入侵、中原沦丧的沉痛现实。C.

下阕转向个人命运的感喟,词人借“新丰客”典故抒发年华老去、怀才不遇的悲愤。D.

全词兼有叙事、写景和抒情,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陆游沉郁悲怆的艺术风格。16.

请从结构安排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赏析“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的精妙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为下文驳斥保守党的谬论,为变法“正名”提供了推理前提。(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同。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作者一开篇就声明,整部著作正是“一把辛酸泪”所凝聚而成的。这就是说,曹雪芹的写作本身也是一个“欠泪——还泪”的故事。林黛玉作为眼泪的化身,她实际上又是眼泪的“女神”。而宝玉的前身,既是灌溉绛珠仙草的神瑛侍者,

(1)

,那么今世的贾宝玉便是以顽石为形的。正是林黛玉的眼泪,净化了这块顽石,使它没有回到“泥”的世界,

(2)。曹雪芹在小说开篇所表达的罪感,也正是表明他自己曾陷入深渊之中,但不能忘记引导他升华情感的女神们。他的罪感,正是自己意识到辜负了这些用眼泪柔化他心灵的女性。这种写作的动因,这种负疚与自我救赎的出发点,(3)

,也使得《红楼梦》成为伟大的伤感主义文学。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鲁迅《拿来主义》)B.

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C.

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林庚《说“木叶”》)D.

香雪并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铁凝《哦,香雪》)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20.

填空。①

___________丢了女儿,又被葫芦庙一场大火荡尽家产,只得寄居在岳丈封肃家。②宝玉要上学,_______________劝他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③初春三月,宝玉与黛玉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宝玉借用诗句“多愁多病身”,自比为张生;借诗句“倾国倾城貌”比黛玉为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1

小题,8

分)21.

为组织好研讨活动,年级学生会决定邀请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给予指导,下面是其邀请函正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①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②陶冶审美情操,③我们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④操办一场专题研讨会。⑤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声誉,⑥深受学生喜爱和敬佩。在此,⑦我们特邀您担任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⑧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出席,⑨恭候您莅临指导。四、写作(60

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

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节选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节选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

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投降签字前的宏大的场景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B.

材料一节选自《落日》,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日落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C.

《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从标题形式到民族感情都有紧密的关联,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D.

材料二中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毛泽东在文中极力赞扬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2.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

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像是作者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B.

材料一除了顺叙外,还用了插叙,如“九·一八”和“一九三三”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C.

材料二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是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D.

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题目和文章开头的照应。3.

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A.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一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一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C.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一一百万将士痛击日寇。D.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一一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日本广岛长崎。4.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5.

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节选自新闻通讯《落日》的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案】1.D

2.D

3.C

4.

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

5.

①真实性:开头时间、仪式前的场面白描;②文学性:环境描写、签字细节描写;③评论性:学生围绕“九·一八”事件或结尾处的相关评论进行阐述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都”以偏概全。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指出还有部分知识分子糊涂,对美国存有幻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材料信息和写作特色的分析能力。D.“对比”错,“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一“走”,一“来”无对比。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

“百万将士痛击日寇”,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与“恻隐之心”没有关系。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论证语言特色的能力。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第一段“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此处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论证“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分析材料一。①真实性:如开头的具体时间“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体现真实性;仪式前的场面白描,如“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水兵”等,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和胜利到来的喜悦,“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

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签字细节描写使读者印象深刻;③评论性:如对“九•一八”事件的评论“我猛然一震,“‘九.

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评论了日本侵略者的贪婪,评论了日本侵略者的结局是罪有应得。如结尾“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评论了胜利来之不易,启发人们应珍惜和平,不要轻启战争;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很有思想性。(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幸福陈忠实从外面回来,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儿:“叔,我爷叫你星期日到我家来。一定要来。”署名是“幸福”。幸福,是房东家的孩子,我前后两次在小杨村驻队,都住在他家。周日,我去了小杨村。那幢熟识的砖腿门楼下,搭着席棚,喜庆的气氛洋溢在小院的空气里——是给幸福订媳妇吧?房东杨大叔跑出来,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说:“咱幸福考上大学[注]咧!”“叔!”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悄声抱怨说:“你看我爷张罗……”瞧着爷孙俩快活的神色,我却追寻起记忆中幸福的影子。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前年,我又来到这里。那天,幸福奶走出来,拍打着衣襟,慈祥地笑着。“幸福呢?”我问。“吆车送菜去了。”大婶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他怎么会吆车?”我不由一愣。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我住在厦房南间,和幸福是隔墙邻居,住过半个多月,幸福从来没有跷过我的门槛。一天,他却破例走进我的房子。顺炕站着,问我:“你过去念过的中学课本还在不在?”“唔,说不定。”我毫无准备,又怕他失望,“大约还在,不会全的……”“你礼拜天回去,给我捎来。”他说,“听说老课本深,我想试试。”我找了几本残存的数理书,带给幸福。之后的夜晚,总看见邻居窗上亮着灯光。期间,我常常听见村里人说到幸福的聪明,我半信半疑,直到看见一个景象。是个星期天,队里要分当月的粮食,会计把幸福叫走了。仓库门口,中年会计坐在桌子旁,一手提着笔,一手打算盘。幸福坐在会计旁边,袖着的双手搭在桌沿上。会计念过一户的人数(按五级定量,人数折合后有整有零),就急忙拨拉算盘珠儿。幸福薄薄的嘴唇嚅嗫一下,侧过脸报出一个数字。会计和他算盘珠儿的数字对照,没错,就给过磅的社员大声呼报……他怎么会赶大车呢?他那细条条个头儿,比姑娘还腼腆、还柔静的样子,说话像蚊子一样的细声,怎样呵斥、驾驶那些活蹦乱跳的骡马二骡子呢?“这娃野了!谁也管不下!”大婶烦怨地说。这天晚上开完会,我和宝全队长搭伴走。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朦朦月光洒在街巷里,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宝全蹙蹙鼻子,哈哈笑着转过头,说:“这几个崽娃子,又煮狗肉哩!你闻,多香!走!”我未必想吃狗肉,却被一种好奇心驱使着,跟着宝全走进一个独庄孤园门。瞧见靠墙的一张方桌上,摆着一只大瓷盆,几个青年围着桌子,撕嚼着狗肉,大声笑着,看见宝全,并不畏怯,嘻嘻笑着:“队长,算你运气好,还有一条腿……”我却一眼瞅见靠墙坐着的幸福,心里一震。幸福侧身对着我,低着头。我叫了一声,他“嗯”了一下,并不看我。短暂的难堪之后,幸福又伸手撕下一块狗肉,轻狂地笑着。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邋遢。这哪是我记忆中的幸福!我和幸福一路回来。一进门,他懒散地靠在被卷上,很疲惫,很烦厌,似乎希望我快点走开。我偏做出一副下榻的姿式,用时间和忍耐,终于打开了幸福的嘴巴……幸福,出生在筹办农业社的热火年月里,受了半辈子苦的爷爷,给新生的孙子起了个带着时代色彩的名字——幸福。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止的兴趣。毕业回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会计拉他去清理工分账和现金账,电工点名叫他去拉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不久,幸福进了科研站,他的心全被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只搞业务,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但是第二天又传出确凿的消息:不是幸福。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送菜拉稀粪,夜晚杀狗聚餐,打拳练武……杨大叔和大婶只怕孙孙变瞎了,自己劝,把亲戚友人请来劝,全没有效果。……一阵胡弦响,我回头,和幸福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走进院子,提着板胡,拿着鞭鼓、梆子。他们看见我,嘻嘻哈哈说:“啊呀,你鼻子真灵!从城里也闻见这儿的香味咧?”“我闻见狗肉咧!”“你闻不见了,‘狗肉铺子’关门啰!”一庭院的男女老少哄笑起来。鞭鼓急雨般敲打起来,梆子砸出清脆的响声,二胡手在调弦……好!听小杨村自乐班的乱弹吧!1979

4

月(有删改)[注]1977

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小说题目,又插叙了名字的由来,既有助于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

“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是对南塬自然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环境。C.

借助“我”的观察视角,展现分粮食时会计和幸福一个紧张一个潇洒的计算姿态,通过对比突出表现幸福的聪明。D.

小说结尾聚焦于和幸福一起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的群像上,预示更多的青年将如幸福一样迎来新的希望。7.

对文中不同人物不同神态的描写,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杨大叔发自内心的无比的喜悦之情。B.

“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写出了幸福的神态,“悄声抱怨”虽然是“抱怨”,却是幸福的“抱怨”,写出幸福考上大学之后的喜悦。C.

“喜悦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看似矛盾的神态描写细腻地反映了杨大婶复杂的内心活动,引出下文。D.

“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与“头发蓬乱,衣裤邋遢”的外貌描写相呼应,展现出幸福搞科研被批、考大学被换后的自暴自弃。8.

回忆是本文最大的叙述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好处。9.

陈忠实曾就自己的创作谈到:“这个或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来。”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B

7.A

8.

①打破了常规的叙述方式,有利于形成小说的波澜,如“我”在庆祝幸福上大学的喜宴上回忆有关幸福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回忆中有回忆,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如文中由对两年前幸福的回忆,引出对四年前幸福的回忆;③回忆与现实交错,表现幸福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使得人物更为立体,更有利于揭示主题。

9.

①少年时代,农业社的热火年月,给了幸福学习的机会,他积极向上;②搞科研被批评又不被推荐上大学,幸福一度消沉,自暴自弃;③恢复高考,幸福终于考上了大学,他重拾自我,积极有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环境”错误。此处就是环境描写,选项把它与“艰难的生存环境”联系起来属于过度解读。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A.“通感的手法”鉴赏不当,是比喻,把脸上的笑容比作“欢悦的浪花”。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和审美意蕴的能力。常规叙述方式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而小说则打破了这种叙述方式错,开头写收到幸福“留言”,到幸福家去,原来幸福考上了大学,引出了“我”关于幸福的回忆,“瞧着爷孙俩快活的神色,我却追寻起记忆中幸福的影子”。这样写一是打破了常规的叙述方式,有利于形成小说的波澜,而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幸福考上大学是有“故事”的;小说回忆中有回忆,如“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前年,我又来到这里”,然后写大婶告诉“我”幸福吆车送菜去了,引发“我”对于四年前初见幸福的回忆“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可见这是由对两年前幸福的回忆,引出对四年前幸福的回忆,使得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回忆与现实交错,表现幸福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如四年前的幸福“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两年前的幸福“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邋遢”,而现在的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这些写使得人物更为立体,更有利于揭示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的能力。“这个或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来”,意思是过程的欢乐或者痛苦,会使人物心境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如幸福的少年时代,“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止的兴趣。毕业回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会计拉他去清理工分账和现金账,电工点名叫他去拉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不久,幸福进了科研站,他的心全被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农业社的热火年月,给了幸福学习的机会,他积极向上。“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只搞业务,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但是第二天又传出确凿的消息:不是幸福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送菜拉稀粪,夜晚杀狗聚餐,打拳练武……”,后来“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跟一群青年吃狗肉,“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邋遢”,搞科研被批评又不被推荐上大学,幸福一度消沉,自暴自弃。结合注释“1977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可知,恢复高考,幸福终于考上了大学,“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他重拾自我,积极有为。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友人论学书【明】顾炎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学”。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祧【tiāo】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zhì忌恨】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士而不先A言耻B则为C无本之D人E非好古F而多闻G则为H空虚之学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指年长,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长”词义相同。B.

语,指告诉、与人谈起,“晋军函陵”中的“军”表示驻扎,两者用法相同。C.

愚,指愚昧,与《师说》“圣益圣,愚益愚”中第二个“愚”词义相同。D.

区区,小,用作自谦的谦辞,与《答司马谏议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区区”词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着重指出“为学之道”的两种对立态度,批评宋明理学与“心学”,主张不尚空谈,着眼实际,大力推崇古代圣贤谆谆教人的博学笃行。B.

文章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引经据典,列举大量古圣先贤如孔子、子贡、尧、舜、颜、子夏等为学的态度,强调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C.

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处处用今之“君子”与古之圣贤相对比,驳斥当时士人高谈心性而不切实用的坏风气,揭露其高谈心性的荒谬。D.

本文有破有立,先破后立。最后作者提出了开启一代学风的学术思想纲领“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2)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14.

在顾炎武看来,今之君子的哪些做法是有问题的,使他不敢相信的?【答案】10.

BEG

11.C

12.B

13.

(1)圣人用来做学问的方法,是多么的平易而且可以遵循的啊!(2)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

14.

①他们聚集求学的宾客、弟子数十或数百人,“像区别草木一样,分门别类”。②全部给门人弟子讲心讲性。③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能统一于一种原理的方法,把天下的贫困放在一边不管,却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④自己不比孔子高明,门人弟子不比子贡圣贤,却把孔子的儒学弃在一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士人不先谈耻,则是无根本的人,不好古人的诗书礼乐和丰富的见闻,那么是空虚的学问。连词“则”,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则”前面B处需要断开;“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句式对称,“人”后面E处,“闻”后面G处需要断开。故在BE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都是“年长”。句意:很承朋友们因年长而以师相待。/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B.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为“谈论”“驻扎”。句意:未曾多次与人谈起。/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C.错误。对自己的谦称“我”;愚昧。句意: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呢?/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D.正确。都是“小”,用作自谦的谦辞。句意:姑且把这小小的看法私下里给同道的说说。/内心不胜仰慕至极!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尧、舜……为学的态度”错误。结合“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分析,他与门内弟子说话中,举凡尧舜相传的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切不谈。可见文章第二段没有举尧舜的例子。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用来……的方法;“为学”,做学问;“何其”,多么,指怎么那样,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用作状语,表示程度高;“循”,遵循。(2)“耻”,意动,以……为耻;“匹夫匹妇”,意思为平民男女,泛指平民;“被”,蒙受,受到;“泽”,恩惠,好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可知,他们聚集求学的宾客、弟子数十或数百人,“像区别草木一样,分门别类”。②由“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可知,全部给门人弟子讲心讲性。③由“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可知,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能统一于一种原理的方法,把天下的贫困放在一边不管,却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④由“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可知,自己不比孔子高明,门人弟子不比子贡圣贤,却把孔子的儒学弃在一边。参考译文:与友人论学书近来我来往于南方北国,很承朋友们因年长而以师相待,这其实有点像向瞎子问道,实不敢当。我独自以为,百年以来的学者常常说心说性,却茫茫然不得其真谛。性命与仁,夫子是很少谈到的,人性与自然规律,子贡没有听说过。人性与命运的道理出自《易传》,未曾多次与人谈起。他在与士人的答问中,只是说“修行自己能达到知耻”;他对作学问,也只是说“喜欢古代的诗书礼乐,勤奋去追究。”他与门内弟子说话中,举凡尧舜相传的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切不谈,而只是说:“公正地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天下就会穷困,上天赐予的福份就结束了。”呜呼!圣人用来做学问的方法,是多么的平易而且可以遵循的啊!所以说:从初级学起而可以通晓高深的学问。”颜回已接近圣贤的水平了,还说:“教我各种知识,以使我学问渊博。”孔子告示鲁哀公时说,明辨善恶的功夫,首先要拥有博深的学问。从曾参以下,修养、诚实没有如子夏的,可子夏说起仁来,还是说:“博大精深的学问,坚定的志向,切实的发问和接近实际的思考。”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聚集求学的宾客、弟子数十或数百人,“像区别草木一样,分门别类”,且全部给他们讲心讲性。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有能统一于一种原理(能全部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天下的穷困放在一边不管却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这必使其知识比孔子高明,而且他们的门人弟子都比子贡还圣贤,这真是把孔子的儒学弃在一边而直接得二帝真传啊!我不敢相信他们。人性、天命、命运等,是孔子很少说到的,可是却是现在的君子常常挂在嘴边;出处、去就、辞受、取与的分辨,孔子、孟子常常谈及,可今天的君子却很少谈到。这就是说忠诚和清正还未达到仁,而不知道不忠诚不清正却可以大谈特谈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还说“不嫉妒、不贪求”还不足以达到道的要求,可我不知道,一辈子都在嫉妒和贪求的人却可以大谈其道,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人的作为,我真的不敢相信。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呢?是“博学多文”,是“行己有耻”。从自己的为人处事以至到天下国家,都是应当学习的事情;从和子弟臣友交往以及出进来往、辞官授官,取物受物,都是包含有耻和无耻的事。“知耻比人活着更重要。”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所以说:“即使万物都为我备好了,也要反身自省诚实是否。”呜呼!士人不先谈耻,则是无根本的人,不好古人的诗书礼乐和丰富的见闻,那么是空虚的学问,以无根本的人而讲空虚的学问,我看见他们每天都在做离圣人越来越远的事。即使如此,也不是我敢断言的,姑且把这小小的看法私下里给同道的说说,以求得启发和帮助。(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陆游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①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②,日望中兴运。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③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注】①关辅:关中及三辅地区。②征镇:魏晋以来监临军事、守卫地方的军官。③新丰:据《旧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初游长安,路过新丰,在旅店遭受店主的冷遇,后得到唐太宗赏识。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题画词,但词人并没有对画作进行描绘,而是借画外之景寄托情怀。B.

上阕连用“三川”“关辅”“两河”等地名,揭示了金兵入侵、中原沦丧的沉痛现实。C.

下阕转向个人命运的感喟,词人借“新丰客”典故抒发年华老去、怀才不遇的悲愤。D.

全词兼有叙事、写景和抒情,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陆游沉郁悲怆的艺术风格。16.

请从结构安排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赏析“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的精妙之处。【答案】15.A

16.

①结构安排:“云外华山”,由抒怀转向对画作的描绘,图中华山巍峨险峻,屹立于茫茫云海之中;词人不受画面的限制,进而联想到画外山河破碎,照应上阕,使整首词结构紧凑。②情感表达:画中的华山是词人爱国之情的载体,“依旧无人问”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者苟安半壁江山的卖国行径,词人借题画词宣泄内心的悲愤与无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并没有对画作进行描绘,而是借画外之景寄托情怀”错。“云外华山千仞”是对华山图的描绘。词人看到《华山图》中的华山巍峨屹立,瑰奇险峻,雄峙于北方大地,不禁浮想联翩,热血沸腾。末两句中,词人感慨图中千仞华山沦于敌手,难以回归。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通观全词,本词上片简练概括地写出了北宋所遭受的丧权辱国的大事,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满心情。“中原”二句,写1141年12月,宋高宗赵构听信秦桧谗言,同意求和,与金商定割让京西唐、邓二州及陕西南、秦二州之半给金,双方以大散关为界。陕西大部沦干敌手,仅余四州,华山亦蒙胡尘。这是使三川震动的奇耻大辱。结果自古以来作为三秦地区天然屏障的雄关险岭就失去作用,无异于化为灰烬,“关辅”一句即是指此。“泪尽两河”一句,指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金人攻陷南宋两河地区(河北、河东)一事,曾为保卫这一带浴血奋战的抗金志士莫不痛哭流涕,这又是一件令人悲愤不已的奇耻大辱。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满心情。投降派当权,残酷迫害和打击主战派,词人也屡遭排挤,闲置在家,岁月蹉跎,青丝成霜。昔日的英雄,壮志消磨,而收复大业,仍然无人过问,沦于敌手的千仞华山,依然难以回归。词人看到华山图,怎能不满腔激愤呢?具体分析末两句,“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意思是,叹沦于敌手的千仞华山,依然难以回归。从结构上看,结合“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可知“华山”与“两河”呼应,暗含山河不在之意;结合《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可知末两句中“华山”回扣词题。从情感上看,全篇抒发了词人对宋室沦亡的悲叹和对收复失地的企盼,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麻木不仁的气愤和英雄失路的苦闷,其中末两句通过写千丈高的华山天险无人问津,控诉谴责统治者不作为,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满腔悲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为下文驳斥保守党的谬论,为变法“正名”提供了推理前提。(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同。【答案】

①.

名实已明

②.

而天下之理得矣

③.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④.

任重而道远

⑤.

见贤思齐焉

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弘”“贤”“焉”“省”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作者一开篇就声明,整部著作正是“一把辛酸泪”所凝聚而成的。这就是说,曹雪芹的写作本身也是一个“欠泪——还泪”的故事。林黛玉作为眼泪的化身,她实际上又是眼泪的“女神”。而宝玉的前身,既是灌溉绛珠仙草的神瑛侍者,

(1)

,那么今世的贾宝玉便是以顽石为形的。正是林黛玉的眼泪,净化了这块顽石,使它没有回到“泥”的世界,

(2)。曹雪芹在小说开篇所表达的罪感,也正是表明他自己曾陷入深渊之中,但不能忘记引导他升华情感的女神们。他的罪感,正是自己意识到辜负了这些用眼泪柔化他心灵的女性。这种写作的动因,这种负疚与自我救赎的出发点,(3)

,也使得《红楼梦》成为伟大的伤感主义文学。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鲁迅《拿来主义》)B.

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C.

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林庚《说“木叶”》)D.

香雪并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铁凝《哦,香雪》)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20.

填空。①

___________丢了女儿,又被葫芦庙一场大火荡尽家产,只得寄居在岳丈封肃家。②宝玉要上学,_______________劝他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③初春三月,宝玉与黛玉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宝玉借用诗句“多愁多病身”,自比为张生;借诗句“倾国倾城貌”比黛玉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B

19.

(1)又是女娲补天淘汰下的顽石(2)而保持了“玉”的品性(3)使得所有的文字都带上伤感之情

20.

①.

甄士隐

②.

袭人

③.

崔莺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与划线处作用相同,都表示引用。A.表示反讽;C.表示强调;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由前面“既是”可知应用“又是”承接;由后文“今世的贾宝玉便是以顽石为形的”可知,是说他又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那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可填:又是女娲补天淘汰下的顽石。(2)由“净化”“没有回到‘泥’的世界”可知,林黛玉让这块顽石得以升华,脱去了石头的顽劣和污浊,化身为一块美玉,可填:而保持了“玉”的品性。(3)由前面“他的罪感,正是自己意识到辜负了这些用眼泪柔化他心灵的女性。这种写作的动因,这种负疚与自我救赎的出发点”可知,这是在分析《红楼梦》的情感特点,结合后文“伤感主义文学”可知,《红楼梦》带有伤感色彩;再由“也使得”可知这里应用“使得”,可填:使得所有的文字都带上伤感之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识记能力。“丢了女儿”“葫芦庙一场大火荡尽家产”“寄居在岳丈封肃家”可知是“甄士隐”。《红楼梦》第1回,时逢元宵佳节,奴仆霍启抱甄士隐的女儿英莲看社火花灯,因去小解,弄丢英莲,霍启外逃他乡,甄士隐思女构疾。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英莲被拐之后,甄士隐再遭塌天之祸。书中写到,“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英莲被拐,只是人散,这场祝融之灾则导致了甄士隐的家亡。遭遇火案后,甄士隐到自家田庄安身。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遭打头风。书中继续写到:“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甄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劝他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可知是“袭人”。《红楼梦》第九回: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伏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西厢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