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与《致云雀》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红烛》与《致云雀》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红烛》与《致云雀》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红烛》与《致云雀》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红烛》与《致云雀》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鉴诗中的青春象征与青春对话——《红烛》与《致云雀》联读时期特点代表诗人代表作内容知识补充新文化运动时期20年代30年代40年代新诗的“尝试”新诗的奠基与开创新诗的规范新诗的成熟与深化胡适等郭沫若等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胡适《尝试集》等郭沫若《女神》等徐志摩《再别康桥》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废除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时代的一面镜子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争和中国社会变迁与民族情绪的“吹号者”新诗特点今天,我们将《红烛》和《致云雀》放在一起来学习,大家思考一下把它们放在一起的理由有哪些呢?标题内容手法?《沁园春•长沙》:山、林、江、舸、鹰、鱼《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白云、北冰洋、

太平洋、洪涛《红烛》:红烛《致云雀》:云雀群意象核心意象意境特点温故知新阅读《红烛》,思考诗人是从哪些角度叙写“红烛”的?写出了“红烛”的哪些特点?分别有何寓意?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1)红烛的“色”赤诚、热烈、忠诚的爱国之情、赤子之心。(2)红烛的“光”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①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②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③矛盾醒悟坚定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流泪之因根本原因:现实原因:残风

次要意象:象征着反动势力,衬托红烛不能发光发热的着急焦虑之情。泪的象征意义:诗人不能拯救国家的痛苦。(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焦虑着急之情)燃烧发光(3)红烛的“泪”《红烛》的情感脉络1.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的红(色)。2—4.对红烛“烧”出光的思考:矛盾困惑——醒悟——坚定(勉励)5—7.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忧伤而热烈)8—9.卒章显志,揭示红烛的精神本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红烛象征了诗人的热情、赤诚、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实干精神、责任意识。《红烛》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1923年,他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诗人的创作目的:借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他要像红烛一样照亮沉睡中的中国,使民众觉悟、奋起,从枷锁中获得解放。时代背景1923年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日军在长沙肆意枪杀中国平民;胡适力倡研究旧国学;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这是一个到处充满着动荡冲突和分裂,也到处燃烧着绝望怒火的1923年。然而绝望的怒火中也盛开着希望和转机的曙光,五四的时代,虽然风云动荡,充满变革,但是却有着少年的锐气,青春的华彩,其中的人们虽然迷惘、困惑,但是它却能让闻一多冲破了小我,走向了大我的格局,甚至达到无我之境,这个时代赋予了他勇于献身拯救世人的梦想和力量。阅读《致云雀》,诗人抓住什么特点来写“云雀”的?又是如何描绘这一特点的?高飞欢唱找出诗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指出其本体和喻体,找出其相似点,并进而分析比喻的作用。比喻特点寓意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

像一位诗人

像一位高贵的少女

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像一朵……的玫瑰

高、炽热、有激情照亮黑暗、迅疾带来光明与美好有思想、有感染力甜美、忧伤、深情在黑暗、诱惑中传播微光虽遭外力摧残,却更加强大昂扬向上、自由自在冲破黑暗,带来光明承担社会责任、为世界带来善良、美好和光明云雀是诗人理想中自我形象的化身;追求光明、善良和美好,勇于承担责任。《致云雀》的抒情脉络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3-7节:由描写云雀高飞的姿态到盛赞云雀“欢乐的强音”。8-11节:四个比喻,描绘云雀欢唱的美妙及其价值12-14节:三处对比,赞云雀欢唱的特点:明朗、欢悦、清新;神圣;充实。15-17节:探究云雀欢唱的原因:超越痛苦、永远充满爱、对生命的彻悟。18-20节:用“我们”与云雀对比:“鄙弃尘土”21节:诗人的心态,向云雀学习,为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致云雀》写作背景诗人的创作目的:借云雀的形象教导人们要在痛苦中保持乐观,要敢于战胜苦难,要敢于冲破旧世界,追寻真正的自由。析手法——对话讨论:《红烛》和《致云雀》都运用了与所咏对象展开对话的方法来整体构思,你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这种构思有什么样的妙处?1.请找出《红烛》中的三处问句,并由此体会全文的情感脉络。第1节为第一问:诗人啊,你的心和红烛可是一般颜色?第2节为第二问:

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

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红烛》中,诗人以反复呼号伴随着对红烛的追问,呈现出抒情主人公不断求索、不停反思的过程,又以在求索中主观情感的跌宕起伏,形成诗歌内在的情感线索,展现出诗人执着追求的心路历程,具有感染力。2.同样的问句在《致云雀》中也有,请找出来并细细品味。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向云雀发问“美的根源”在哪里?由此引出云雀超越痛苦和逆境,永远坦荡淡然,永远充满爱意。小结(1)闻一多作为赴美留学生,此时想要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的运动中,试图用手中的笔改变旧时代,闻一多得以突破了小我,走向了大我。(2)雪莱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表现了他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不管是红烛,还是云雀,都是作者理想人格的象征,都是对青春的礼赞。探究:闻一多笔下的“烛”和李商隐笔下的“烛”有何异同点?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同:烛身成灰蜡油化泪异:1.成灰原因不同李诗:为相思而煎熬闻诗:为光明而献身

2.眼泪内涵不一李诗: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