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概述_第1页
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概述_第2页
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概述_第3页
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概述_第4页
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概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腹地,北接俄罗斯,东邻中国,西邻里海,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接壤,国土面积272.5万平方公里,人口1619.68万(2010年1月)。哈萨石油资源丰富,被誉为“能源和”。哈萨克斯坦为世界第11大油气资源国,在前家占居第二位,是里海地区第三大油气资源国(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油气产业为哈萨克天然气出口占其外汇收入的60-70%,占国内生产总值GDP30克斯坦原材料基地苏联国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和%。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油价的大幅飙升带动国际能源巨头在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领域的投资不断增长,哈原油产量也逐年稳步增长,并成为世界主要能源生出口国之一。本文对哈石油产业基本情况做一个粗略的介绍。产国和一、哈石油资源储量和石油生产1、石油资源储量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截至2009年上半年,共已探明223个油气田,其中81个正在开发。石油探明储量为48-5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3%。据英国BP油气公司2009年6月公布的调查资料,截至2009年1月1日,哈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5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2%。据哈方专家评估,2025年之前,哈萨克斯坦原油探明储量占世界储量的比例将提升到5.5%,哈萨克斯坦总的潜在原油量为120—170亿吨,其中60%以上集中在哈2、石油生产哈为前苏联国属里海水域。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油气资源国,早在前苏联时期石油天然气工业就得到发展。1911年在阿特劳州马特加地区打出第一口油井,到上世纪50年代石油产量达200万吨,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随着曼格什拉克半岛新油区的开发,石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由1965年的218万吨增加到1975年的2390万吨,1988年达2550万吨,石油产量占前苏联产量的4.1%。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石油产量迅速增长,由1991年的2653.1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7640万吨,增长了1.88倍。1

哈萨克斯坦1991—2009年原油产量(含天然气凝析油)单位:万吨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653.12548.82297.52027.92064.12296.02577.82594.53013.03531.7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4009.14727.15145.15948.56148.66500.36712.57067.17640.0数据来源: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署二、哈大型国际石油项目哈油气储量的90%以上集中在15个特大型油气田,它们是:田吉兹、卡沙甘、卡拉恰干纳克、乌津、热特巴伊、扎纳诺尔、卡拉姆卡斯、肯基亚克、卡拉让巴斯、库姆科尔、北布扎奇、阿里别克莫拉、中—东普罗尔瓦、肯巴伊和卡拉列夫。其中卡沙甘和田吉兹大型油田的油气储量占哈油气总储量的一半。目前,哈萨克斯坦大型国际石油项目有三个,分别为田吉兹雪弗龙项目(TENGIZ)、卡拉恰干纳克油气田项目(KARACHAGANA)以及北里海卡沙甘项目(KASHAGAN)。这三个大型国际石油项目均是与美国、英国、意大利及俄罗斯等国际能源巨头合作。以下简要介绍这三大石油项目概况。1、田吉兹雪弗龙项目(TENGIZ)田吉兹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阿特劳州,是世界闻名的最大的濒里海陆上油田,发现于1979年。据田吉兹雪弗龙有限责任公司(TEGIZCHEVROIL—简称TCO)评估,油田预测地质储量31.3亿吨,探明储量13亿吨,可采储量7.5—11亿吨,为世界第12大油田。田吉兹油田1994年投入开发并产油。根据该公司2010年1月公布的数据,2009年田吉兹油田产原油2253万吨,销售原油2240万吨。田吉兹近4年来的产量为:2008年—2240万吨,2007年—1390万吨,2006年—1331.8万吨,2005年1360万吨。田吉兹雪弗龙公司是目前哈公司各占50%股份。公司成立于1993年4月6日,双方签订了建立合资企业的长期协议,该协议合同期为40年,主要开发哈国西部资源丰富的田吉兹油田。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称之为“世纪合同”。目前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有雪弗龙公司(CHEVRONTEXACO—50%)、埃克森美孚公司最大的油气生产商,美国雪弗龙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EXXONMOBIL—2)5、%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KAZMUNAIGAZ—20%)、俄美合资卢克阿科公司(LUKARCO—5%)。2田吉兹雪弗龙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结构2、北里海卡沙甘项目(KASHAGAN)卡沙甘油田位于哈北部城市阿特劳附近的哈属北里海地区。卡沙甘油田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70-90亿桶,地质储量为380亿桶。是全球近30年来发现的最大油田,占世界第五位。卡沙甘油田本应于2005年投产,但因为各种原因被推迟到2012年或2013年。油田开发第一阶段预计于2012年产出第一批原油,最多可日产45万桶。卡沙甘项目的最高日产量将达到150万桶。所产原油将主要通过阿特劳—萨马拉管线以及BTC管线出口。1997年,意大利埃尼公司所属的阿吉普财团(AGIPKCO)作为项目作业公司与哈政府签订了产品分成协议,开发和开采期限为40年。2009年1月25日起,根据哈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哈国家油气公司和阿吉普财团股东达成的协议,阿吉普财团不再具体负责项目勘探和开采工作,其在项目开发中行使的工作职能由“北里海作业公司(NorthCaspianOperatingCompany,简称NCOC)”接管。目前,卡沙甘项目的股东及所占股份分别为:股东名称目前股份占比2008年11月前占比16.8118.5216.8118.5216.8118.5216.8118.528.49.26意大利埃尼(Eni)英、荷壳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道达尔(Total)美国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日本领先国际石油开发公司(Inpex)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KMG)美国法国7.568.3316.818.333、卡拉恰干纳克油田项目(KARACHAGANAK)卡拉恰干纳克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临近俄罗斯奥伦堡地区,该油田的可开采储量在12亿吨,2008年该气田的凝析油产量为1000万吨。3卡拉恰干纳克油田1984年投入工业开发,1992年哈政府引入外资进行油田开发,1997年11月油气田最终的产品分成协议在华盛顿签订,1998年1月27日生效,有效期40年。按照协议,油气田生产的80%原油为哈方所有,20%为投资者所有。卡拉恰干纳克石油项目公司由英国BG集团、意大利埃尼集团公司(ENI)、美国雪佛龙公司(CHEVRON)、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合资成立卡拉恰干纳克石油公司(KARACHAGANApetroleum—简称KPO)负责经营。该油田生产的原油在CPC管线建成前主要输往位于俄罗斯奥伦堡的石油加工厂,现有部分通过CPC管线出口。卡拉恰干纳克石油公司股东三、原油加工情况哈目前有三大炼油企业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在地理位置上布局比较合理。阿特劳炼油厂始建于1945年,该厂拥有的二次加工设备包括催化重整装置、延迟焦化设备、等,目前设计炼油能力为每年500万吨,2008年炼油390万吨,原油加工深度52.05%。希姆肯特炼油厂于1985年投产,位于南哈萨克斯坦州,主要加工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哈本国原А-76、АИ-93、АИ-95、А-80标号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气、重油、航空煤油等,产品质量符合欧-2标准。2008年该厂炼油431万吨,原油加工深度79.2%。巴甫洛达尔炼油厂于1978年投产,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管道运输系统相连,油源全部来自—阿特劳炼油厂、希姆肯特炼油厂和巴甫洛达尔炼油厂,分别位于哈焦炭煅烧设备油,生产俄西伯利亚油田。产品有А-76、АИ-93、АИ-95、А-80标号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气、重油等,产品质量符合欧-2标准。目前,该厂最大加工能力为每年750万吨,加工深度为82%。目前,哈国—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КазМунайГаз”)通过其子公司—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商社”公司希姆肯特炼油厂50%的股份和巴甫洛达炼尔油厂100%的股份。哈油气应网络覆盖了哈全境,发挥着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内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АО“ТорговыйДом”КазМунайГаз”)拥有阿特劳炼油厂99.2%的股份、“商社”公司拥有的成品油供哈三大炼油厂目前由于设备陈旧,炼制不出足够的高标号汽油和航空煤油,40%还需从俄罗斯4进口。到目前为止,哈萨克没有自己的大型沥青厂、化肥厂等。因此,发展石油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求是哈后危机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为此,计划到2014年前完成阿特劳、希姆肯特和巴甫洛达尔三大炼油厂现代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总体生产能力提升到1700万吨/年(2008年为1230万吨),达到国产高质量汽油和航空燃油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目标。到2011年底建成哈第一座大型沥青厂(中信公司承建),生产欧洲最高标号的沥青供应国全公路建设。兴建硫酸厂,为铀矿等矿产品加工业提供足够的辅料。2014年前,建成一座大型硫磺存储中心,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值和升值。四、哈石油出口1、石油出口与石油生产规模相比较,哈萨克的原油用于出口。据哈萨克斯坦国家海关委员会统计数据,2009年,哈萨克天然气凝析油)6726.2万吨,总值262.1亿美元(见下表)。2008年和2009年哈原油(含天然气凝析油)出口情况数据斯坦国内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哈85%以上共出口原油(含斯坦2008年出口量2008年出口2009年出口量2009年出口额额国别(万吨)(亿美元)(万吨)(亿美元)6070.9435.16726.2262.1306.212.9259.41437.7107.41582.3690.451.1741.129.5565.941.0592.223.01446.9101.9出口总量独联体国家意大利法国6.864.0中国580.217.2瑞士390.129.6493.520.346.52.7荷兰289.0272.813.110.2加拿大斯洛伐克俄罗斯1007.1245.68.8178.43.5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国家海关署统计数据2、哈随着哈萨克斯坦输往国际市场的石油管线的建成,哈萨克主要原油出口管线有:北部经阿特劳—萨马拉管道至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出口到欧洲市场;西部经里海国际石油财团管线出口;南部经由与伊朗达成协议出口石油;东部经中哈原油管道石油出口运输体系斯坦的石油出口量增长迅速。目前哈萨克斯坦(阿塔苏-阿拉山口)出口到中国。1)阿特劳-萨马拉管线5该管线初建于前苏联时期,1978年投入运营,管线总长695公里。经过近年来的改造,目前该管线年输油能力约为1500万吨,原油经俄罗斯运往黑海港口敖德萨和新罗西斯克。将来该管道的原油还可以通过波罗的海管道供应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市场需求。2009年该管线输油1750.4万吨,2008年输油1677万吨。2)里海石油管线(CPC)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政府以及美国雪弗龙等国家的8家企业的共11个股东共同投资兴建。该管线总长1500多公里,由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铺设至俄罗斯黑海沿岸的新罗西斯克。该管线是在原里海沿岸输油管线基础上,与新建的共青城至新罗西斯克管线连接而成。2009年输送石油3457.4万吨,同比增长9.9%。3)中哈石油管线中哈石油管线是中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西起哈西北部的阿塔苏,东至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总长约3000公里,设计输油能力2000万吨。该管线由中石油(CNPC)与哈萨克石油运输公司(KAZTRANSOIL)合期工程:阿特劳—肯基亚克,2003年3月完工投产;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2004年9月动工2006年7月29日哈原油通过该管道抵达中国,即管线投入商业运营;二期工程:肯基亚克—阿塔苏,2007年12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1日工程投产,较计划提前2个月进行商业输油。资共同建设和经营,整个石油管道分三段建设:首,2005年底工程完工,竣工据新华社报道,截至目前,中哈原油管道已经累计输送原油2000多万吨。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期统计,三年来管道原油输送量累计达到2039万吨,约占中国原油年进口量的12%。五、哈石油开采与出口政策20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为抑制经济下滑,吸引外国投资,哈政府对油气领域的外国投资者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甚至低价转让油气田开发权,如卡拉恰干纳克和田吉兹雪弗龙项目。此后,哈颁布了一系列法规规范哈对外油气合作业务。1995年颁布了《石油法》,并于1999年进行修订。为加强对本国资源的控制,争取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