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测量课件学习情境六控制测量_第1页
路桥工程测量课件学习情境六控制测量_第2页
路桥工程测量课件学习情境六控制测量_第3页
路桥工程测量课件学习情境六控制测量_第4页
路桥工程测量课件学习情境六控制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概述控制测量与导线测量2掌握三角形网测量3认识GPS定位测量4掌握高程测量控制过渡页1概述控制测量与导线测量学习单元1(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一、平面控制网布设应遵循的原则学习单元1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二、高程控制测量学习单元1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高程控制测量学习单元1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km~3km,工业厂区、城镇道路区宜小于1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个高程控制点。“二、高程控制测量学习单元1

在小区域(面积不超过15km2)内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应尽可能与当地已经建立的国家或城市控制网联测,并以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的数据作为起算和校核标准。“三、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学习单元1如果测区范围附近没有合适的高等级控制点,或附近有合适的高级控制点但不方便联测,也可以建立测区独立控制网。“三、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学习单元1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亦应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建立。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三、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学习单元1

根据测区的不同情况和具体要求,导线可按下列三种形式进行布设。

(一)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点B出发,经过若干个导线点1,2,3,4,…又回到原已知点B上,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如图6-1所示。“四、导线网布设学习单元1“四、导线网布设学习单元1(二)附合导线

附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边的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边的一个已知点上,如图6-2所示。“四、导线网布设学习单元1“四、导线网布设学习单元1(三)支导线

支导线是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和一个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控制点,又不回到原起点上,如图6-3所示。“四、导线网布设学习单元1“四、导线网布设学习单元1

支导线只具有必要的起始数据,缺少对观测成果的检核,因此仅用于图根控制测量,而且一条导线上布设的导线点一般不得超过4个。“四、导线网布设学习单元1(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的规定。“五、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表6-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1

(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6-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6-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五、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1(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超过表6-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五、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1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边长测量、角度测量与连接测量。(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去测区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在原有地形图上拟订导线网布设的初步方案,然后到实地踏勘,修改并确定导线点位。

导线点选定后,应建立点的标志。临时性的一般在点位上打一木桩,其周围灌一圈混凝土,桩顶钉一小钉,作为标志的中心,如图6-2a所示。“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图6-2导线点的埋设(a)临时导线点;(b)永久导线点学习单元1如需长期保存,则要埋设混凝土桩或标石,桩顶刻“+”字作为永久性标志,如图6-2b所示。导线点应统一编号。为了便于以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固定而明显的地物点的距离,绘一草图,注明尺寸,称为点之记。“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二)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的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导线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级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2)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下式确定

mD=a+b·D式中mD———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D———测距长度,km。(3)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4)各等级控制网导线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的规定。“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表6-2导线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1(5)边长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超过2mm。②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

③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④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⑤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对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6)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的规定。“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表6-3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1(三)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用经纬仪按测回法对转折角进行观测。转折角是相邻两导线边在导线点上形成的水平角,沿导线测量或计算前进方向,水平角度在该方向左侧的称为左角,反之为右角。若观测无误差,在同一个导线点测得的左角与右角之和应等于360°。“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四)连接测量

如图6-3所示,导线与高级控制网连接时,需观测连接角βA、β1和连接边DA1,用于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若测区及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在经过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用罗盘仪观测导线起始边的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为起算数据。“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学习单元1“六、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图6-3连接测量示意图学习单元1(一)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1)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2)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②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③水平距离可按下式计算“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式中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3)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4)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式

和式

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5)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式计算②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式计算“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

③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式计算:

(6)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平差方法。当采用简化平差方法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7)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8)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6-4的规定。“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表6-4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学习单元1(二)闭合导线计算

1.闭合导线计算2.附合导线计算(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附合导线首尾有两条已知坐标方位角的边,在图6-2中的BA边和CD边,称之为始边和终边,由于已测得导线各个转折角的大小,所以,可以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及测得的导线各转折角,推算出终边的坐标方位角。“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这样导线终边的坐标方位角有一个原已知值α终,还有一个由始边坐标方位角和测得的各转折角所得的推算值α′终。

由于测角存在误差,导致两个数值不相等,二值之差即为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β,即“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首尾各有一个已知坐标值的点,在图6-2所示的A点和C点,称之为始点和终点。附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终点与始点的纵、横坐标差值,即“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

但由于量边和测角有误差,根据观测值推算出来的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Δxij测和Δyij测,与理论值通常是不相等的,二者之差即为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3.支导线计算

由于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不会产生任何闭合差,因此导线的转折角和坐标增量不需要进行改正。支导线的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学习单元1

(1)根据观测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2)根据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3)根据各边的坐标增量推算各点的坐标。“七、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过渡页2掌握三角形网测量学习单元2

与导线测量相比,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特点是控制面积大而量距工作少,广泛应用于丘陵、山区、桥梁及隧道等工程的建设中。

(一)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各等级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5的规定。“一、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2“一、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5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2

(2)三角形网中的角度宜全部观测,边长可根据需要选择观测或全部观测;观测的角度和边长均应作为三角形网中的观测量参与平差计算。(3)首级控制网定向时,方位角传递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一、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2

(1)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二等三角形网也可采用全组合观测法。(2)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除满足表6--5的规定外,其他要求按上述导线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二、三角形网观测学习单元2(3)二等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除满足表6-5和表6-6外,其他技术要求按上述导线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二、三角形网观测表6-6二等三角形网边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2

(4)三等及以下等级的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除满足表6-6外,其他要求按上述导线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5)二级三角形网的边长也可采用钢尺量距,按表6-3执行。“二、三角形网观测学习单元2

(1)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2)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2式中mβ———测角中误差,(″);W———三角形闭合差,(″);n———三角形的个数。(3)水平距离计算和测边精度评定按前述导线测量中水平距离计算和测边精度评定的相关内容执行。“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2(4)当测区需要进行高斯投影时,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方向观测值,应进行方向改化计算。四等网也可采用简化公式。(5)高山地区二、三等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如果垂线偏差和垂直角较大,其水平方向观测值应进行垂线偏差的修正。“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2(6)三角形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应计算网的各项条件闭合差。各项条件闭合差不应大于相应的限值。

(7)边—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2式中Wz———边—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αw———与极点相对的外围边两端的两底的余切函数之和;“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2αf———中点多边形中与极点相连的辐射边两侧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和;四边形中内辐射边两侧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和以及外侧的两辐射边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差;

i———三角形编号。“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2(8)三角形网平差时,观测角(或观测方向)和观测边均应视为观测值参与平差,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应按规定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或方向)及边长的权。“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2(9)三角形网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二等应符合表6-7的规定,其余各等级应符合表6-4的规定。“三、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表6-7三角形网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过渡页3认识GPS定位测量学习单元3(一)GPS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GPS)由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1.空间星座部分GPS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另有3颗备用卫星,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卫星。“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学习单元3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轨道平均高度20200km。24颗卫星在空间上如此分布,可以保证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至少可观测到4颗卫星,如图6-4所示。“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学习单元3“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图6-4GPS的空间星座学习单元32.地面监控部分

GPS地面监控部分包括一个主控站(设在美国科罗拉多的斯普林斯),负责对地面监控站的全面监控;四个监控站,分别设在夏威夷、大西洋的阿松森群岛、印度洋的迭哥伽西亚和南太平洋的卡瓦加兰,如图6-5所示。“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学习单元3“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图6-5GPS地面监控系统分布图学习单元33.用户设备部分

GPS用户设备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和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GPS接收机由接收天线、主机和电源组成。“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学习单元3(二)GPS定位原理

利用GPS进行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距离(或距离差)的观测量为基础,并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用户接收机所对应的点位,即待定点的三维坐标(x,y,z)。“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学习单元3

由此可见,GPS定位的关键是测定用户接收机天线至GPS卫星之间的距离。根据测距原理的不同,GPS定位方式可分为伪距定位、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一、GPS定位测量原理学习单元3(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8的规定。“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表6-8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2)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3)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式中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异步环的边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②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式下式规定。(4)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①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②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③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④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⑤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⑥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二、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一)GPS网技术设计

GPS网的技术设计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应根据GPS网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精度指标的确定和网的图形设计等。“三、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二)选点与建立标志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要求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比较灵活,故选点工作较常规测量简便。但GPS测量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选点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三、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1)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且视场要开阔。

(2)GPS点应避开对电磁波接收有强烈吸收、反射等干扰影响的金属和其他障碍物体,如高压线、电台、电视台、高层道路、大范围水面等。

(3)点位选定后,按要求埋置标石,并绘制点之记。“三、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1)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①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②解算模式既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③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2)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各式的要求:“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式中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学习单元3②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各式的要求:“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式中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③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

(3)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环的边数不超过卫星定位测量技术要求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4)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对GPS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5)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①应在WGSG—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②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6)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②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6-8中相应等级的规定。“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③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④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6-8中相应等级的规定。“四、GPS测量数据处理学习单元3(1)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9的规定。“五、GPS测量作业实施表6-9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学习单元3(2)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3)GPS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五、GPS测量作业实施学习单元3②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③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④作业的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五、GPS测量作业实施过渡页4掌握高程测量控制学习单元4

三、四等水准测量,能够应用于建立小区域首级高程控制网。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起算点高程应尽量从附近的一、二等水准点引测,如果测区附近没有国家一、二等水准点,则在小区域范围内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建立独立的首级高程控网,假定起算点的高程。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尺法观测。“一、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学习单元4(1)三、四等水准测量及精度要求见表6-10。“一、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表6-10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4(2)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尺法观测,其在一个测站上的技术要求见表6-11。“一、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表6-11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4

当地形高低起伏、两点间高差较大,不便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时,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但必须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在测区内引测一定数量的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的依据。“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来计算两点的高差,然后求出所求点的高程。如图6-6所示,在M点安置仪器,用望远镜中丝瞄准N点觇标的顶点,测得竖直角α,并量取仪器高i和觇标高v,若测出M、N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则可求得M、N点间的高差,“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N点高程为“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图6-6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学习单元4(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2的规定。“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表6-1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4(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3的规定。“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表6-1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学习单元4

②垂直角的对向观测,当直觇完成后应即刻迁站进行反觇测量。③仪器、反光镜或觇牌的高度,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并精确至1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

GPS拟合高程测量仅适用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五等及五等以下等级高程测量。GPS拟合高程测量宜与GPS平面控制测量一起进行。“三、GPS拟合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一)GPS拟合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GPS拟合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GPS网应与四等或四等以上的水准点联测。联测的GPS点,宜分布在测区的四周和中央。“三、GPS拟合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若测区为带状地形,则联测的GPS点应分布于测区两端及中部。(2)联测点数宜大于选用计算模型中未知参数个数的1.5倍,点间距宜小于10km。(3)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增加联测的点数。“三、GPS拟合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4)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大面积测区,宜采取分区拟合的方法。(5)GPS观测的技术要求,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其天线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三、GPS拟合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二)GPS拟合高程计算

GPS拟合高程计算应充分利用当地的重力大地水准面模型或资料,应对联测的已知高程点进行可靠性检验,并剔除不合格点。对于地形平坦的小测区,可采用平面拟合模型;“三、GPS拟合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大面积测区,宜采用曲面拟合模型。对拟合高程模型应进行优化。GPS点的高程计算,不宜超出拟合高程模型所覆盖的范围。“三、GPS拟合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三)GPS点的拟合高程成果检验

检测点数不少于全部高程点的10%且不少于3个点;高差检验可采用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方法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其高差较差不应大于30槡Dmm(D为检查路线的长度,单位为km)。“三、GPS拟合高程测量学习单元4

(一)测站观测程序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1)后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A)、(B)、(C)。(2)前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