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新疆乌鲁木齐市十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人与宇宙空间究竟谁“选择”了谁高洪多数的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是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从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他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宇宙是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近几年来探索世界复杂性的混沌学的出现,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发生了转义。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混沌现象,即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作用下非常复杂和模糊的现象。或许是宇宙在混沌的历史中偶然地“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在宇宙的混沌的现实中还没有能认清它的真实面貌。所以,在混沌理论看来,“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类自然观的问题。(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对“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选择了宇宙”是与“宇宙选择了人类”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B.“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C.“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存宇宙的样子只是人类对现有观测结果的描述。D.“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在。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惠勒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的“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B.惠勒认为在宇宙产生某段进程当中,人类这一观察者产生,而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又会对宇宙产生重要影响。C.“参与者的宇宙”这一观点有助于将“人与宇宙空间究竟谁‘选择’了谁”这一争论统一起来。D.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可以将“宇宙择人”和“人择宇宙”这两个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两种观点,是人类在一定认识阶段上的产物。B.“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两种观点,都具有各自的道理,也分别有其局限性。C.“宇宙和谐”论为“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一争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中国人对宇宙学的一个贡献。D.近年诞生的混沌学,使人类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令人莫衷一是。【答案】1.D2.A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重要观点的能力。D.“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在”错,原文说“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意为“现在这个宇宙的样子,反映了人类现在对宇宙的认识程度”。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A.“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错,原文“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进一步”应为“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发展完善”。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D.“使人类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令人莫衷一是”错,原文只是说使问题“发生了转义”,即有了另外的解释。故选D。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而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然而,网络文学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邵燕君等人的这套评价标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一场文学之间的角力》)材料二:一些文学研究者对大众文艺的基础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情感是人类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处理个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各种信息,以做出有效应对。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人类为了变得更聪明,进化出丰富的情感。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繁育后代,需要强劲的、时刻运行着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活动。艺术发生的内部驱力正在于此。人们的情感体验需求是自我实现与自我服务的。现实生活中情感体验、获取生命经验的机会不够,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进行感觉、情绪与情感体验活动。而文艺作品的故事情节就是承载大量生命活动信息的奇异容器,装载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异、剧烈,受众体验就越好。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把各种感觉、情绪和情感体验激发到极致,产生情绪爆炸效应。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自身情感信念的建构,从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确认与自我完善,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对于大众文艺来说,能否令受众得到过瘾到位的情感体验,帮助读者建立精神秩序,是作品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对读者是否有价值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正因为大众文艺创作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所以大众文艺也必然是类型化的。人类的情感体验需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人类个体需要在某些作品中,专门体验某些特定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所以大众文艺的一个类型就是指向人类一个愿望情感群组,这使得人类的情感体验更加高效集中。(摘编自《不断顺应人类对情感体验的新需求》)材料三:如果寄望于把网络文学当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之一,就不能过早地为它套上枷锁。虽然具有多重角色,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作者与读者不能被资本太过束缚,网络文学产业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自身的繁荣,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有些影视导演就曾直言,现在许多改编自高点击率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缺乏应有的深度。正如尼尔·波兹曼认为的,造成文化枯萎的原因,不光是对精神的约束,还有可能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其中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此外,在确立评价机制和建立理论研究框架的过程中,还要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多一些包容。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刻意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对立的趋势。但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更重要的在于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作为“一种为揭露和批评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的艺术机制”,文学总是在现有框架或者同一题材下去探索如何超越前人,隐含了对文学自身的反思,“新”与“旧”永远都是相对的。不仅如此,在文学理论发展方面,即便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其也早已摆脱文学自身的局。这说明目前的文学理论对网络文学的无力感,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传统话语体系和批评模式的落后,而是文学理论发展早已与这个时代拉开了“代差”。不要过早地为网络文学套上枷锁,它的多样性,就是文化领域繁荣的最大源泉和前进动力。(摘编自赵明昊《别给网络文学套上枷锁》)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完成的,而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B.当下,网络文学急需建立起自身的主体性,彻底摆脱流量束缚,挣脱资本镣铐,从而创作出文学佳作。C.材料一的“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印证了材料二的“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D.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给受众带来持久的愉悦,因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自我肯定、确认与完善。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B.邵燕君等人评选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经典作品的标准是目前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影响。C.网络文学的内驱力来自人们对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其核心竞争力是它能使受众得到过瘾的情感体验,帮他们建立精神秩序。D.要想让网络文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就不要让它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同时要多多包容它,保持它发展的多样性。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作者拘泥于读者的好恶,紧密关注着读者的投票和作品流量,怎么能写出好故事呢?”B.“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其实没有严格的区别界限,都是文学,只是平台和载体不一样。C.“以前,网络文学属于一种非主流文化,但是未来,它会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种。D.“网络文学更像是一种大众化、草根化的写作,是读者本位,它与读者的距离更近。”7.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8.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网络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C5.A6.C7.首先指出情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人类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进行了艺术创作;接着引出大众文艺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大众文艺必然是类型化的的结论。8.①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路径不同、创作主体不同、商业性程度不同。②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决定了不能用传统文学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它。③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解析】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网络文学作品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但不代表传统文学作品创作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B项,“彻底摆脱流量束缚”说法绝对。材料一中说的是“不能唯流量是从”。D项,颠倒因果关系,材料二的第三段说的是“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故选C。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在原文中没有任何依据,原文没有提到网络文学对读者阅读水平的问题。故选A。6.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符合材料三中“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的观点。B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的观点。C项的内容在材料三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观点。D项,符合材料三中“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的观点。故选C。7.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概括材料二中每段的内容:第一段讲的是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丰富的情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等,需要情感活动;第二段指出人类为了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经验,创造了艺术,进入艺术情境,并且文艺作品承载的信息越多越特异,受众的体验就越好;第三段讲的是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令受众过瘾是其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一段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了本段的中心,即大众文艺以受众为中心,所以其类型化是必然的。其次,用一些关联词如:首先、然后、最后串联段意。最后,将内容简洁化,形成答案。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列举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些特点:传统文学的路径是表现现实,而网络文学现实世界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传统文学是一种以作者为主体的精英文化,而网络文学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商业性更重,有“粉丝向”。另外,材料最后指出“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材料三的第三段指出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由此可知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学。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新湘行记①——张八寨二十分钟沈从文汽车停到张八寨,约有二十分钟耽搁,来去车辆渡河完毕。溪水流到这里后,被四围群山约束成个小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径约半里样子。汽车得从一个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过,码头如一个畚箕形,显然是后来人设计,因此和自然环境不十分谐和。潭上游一点,还有个老渡口,有只老式小渡船,由一个掌渡船的拉动横贯潭中水面竹缆索,从容来回渡人。这种摆渡画面,保留在我记忆中不下百十种。如照风景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靠西一边白石滩头,才像符合自然本色。因为不知多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为,镇日长闲,和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已经过去了。小船渡口东边,是一道长长的青苍崖壁,西边有个裸露着大片石头的平滩,平滩尽头到处点缀一簇簇枯树。其时几个赶乡场的男女农民,肩上背上挑负着箩箩筐筐,正沿着悬崖下脚近水小路走向渡头。渡船上有个梳双辫女孩子,攀动缆索,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东。渡头边水草间,有大群白鸭子在水中自得其乐的游泳。我为了温习温习四十年前生活经验,和二十四五年前笔下的经验,因此趁汽车待渡时,就沿了那一列青苍苍崖壁脚下走去,随同那十几个乡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上船以后,不免有些慌张,心和渡船一样只是晃。令我显得慌张的,并不尽是渡船的摇动,却是那个站在船头、嘱咐我不必慌张、自己却从从容容在那里当家作事的弄船女孩子。我们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世界上就真有这种巧事,原来她比我小说中翠翠虽晚生十来岁,目前所处环境却仿佛相同,同样在这么青山绿水中摆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不同处是社会变化大,见世面多,虽然对人无机心,而对自己生存却充满信心,一种“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增加幸福成功”的信心。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双辫子大而短,是用绿胶线缚住的,还有双真诚无邪神光清莹的眼睛。两只手大大的,粗粗的,在寒风中也冻得通红。身上穿一件花布棉袄子,稍微大了一点。这正是中国许多地方一种常见的新农民形象,内心也必然和外表完全统一,真诚、单纯、素朴,对本人明天和社会未来都充满了快乐的期待及成功信心,而对于在她面前一切变化发展的新事物,更充满亲切好奇热情。两手攀援缆索操作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内行。我想起合作化,问她一月收入时,她却笑了笑,告给我:“这是我伯伯的船,不是我的。伯伯上州里去开会。我今天放假,赶场来往人多,帮他忙替半天工。”“一天可拿多少工资分?”“嗨,这也算钱吗?你这个人——”她于是抿嘴笑笑,扭过了头,面对汤汤流水和水中白鸭不再答理我。我不免有一点儿惭愧起自心中深处。因为我还以为农村合作化后“人情”业去尽,一切劳力交换都必需变成工分计算。到乡下来,才明白还有许多事事物物,人和人相互帮助关系,既无从用工资分计算,也不必如此计算。船开动后,我于是换过口气请教,问她在乡下作什么事情还是在学校读书?她指着树丛后一所瓦屋说,“我家住在那边!”“为什么不上学?”“为什么?区里小学毕了业,这边办高级社,事情要人做,没有人,我就做。你看那些竹块块和木头,都是我们社里的!我们正在和那边村子比赛,看谁本领强,先做到功行圆满。村里还派我办学校,教小娃娃,先办一年级。娃娃欢喜闹,闹翻了天我也不怕。”我随她手指点望去,正有六七个小顽童在游戏,有两个上了树,都长得团头胖脸。其中四个还穿着新棉子。小船恰当此时,訇的碰到了浅滩边石头上,闪不知船滞住了。女孩子一声不响早已轻轻一跃跳上了石滩,用力拉着船缆,倾身向后奔,好让船中人起岸,让另一批人上船。一种责任感和劳动的愉快结合,留给我个要忘也不能忘的印象。在一般城里知识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为是个“乡下人”,习惯性情都属于内地乡村型,不易改变。这个时节,才明白意识到,在这个十四五岁真正乡村女孩子那双清明无邪眼睛中看来,却只是个寄生城市里的“蛀米虫”。对于乡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老式样。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一九五七年五月作[注]①1934年,沈从文从北京返回湘西故里,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一路写下一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后来结集出版,题为《湘西散记》。1957年再回湘西,有感而发,写下此文。文本二:沈先生的语言文字功力,是举世公认的。所以有这样的功力,一方面是由于读书多。“由《楚辞》、《史记》、曹植诗到‘桂枝儿’曲,什么我都欢喜看看。”我个人觉得,沈先生的语言受魏晋人文章影响较大。试看:“绕城长河,每年三四月春水发后,洪江油船颜色蛘明,在摇橹歌呼中联翩下驶。长方形大木筏,数十精壮汉子,各据筏上一角,举桡激水,乘流而下……”这不令人想到郦道元的《水经注》?我觉得沈先生写得比郦道元还要好些,因为《水经注》没有这样的生活气息。另外一方面,是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沈先生所用的字有好些是直接从生活来,书上没有的。比如:“我一个人坐在灌满冷气的小小船舱中”的“灌”字,“把鞋脱了还不即睡,便镶到水手身旁去看牌”的“镶”字。这样的字,在生活里,群众是用着的,但在许多作家的笔下,已经消失了。我们应当在生活里多找找这种字。还有一方面,是不断地实践。沈先生说:“本人学习用笔还不到十年,手中一支笔,也只能说正逐渐在成熟中,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摘编自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唐人诗句,意在说明新渡口的建造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和谐,而老渡口才符合自然本色。B.“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两只手大大的,粗粗的”等描写,刻画了女孩的外貌,也突出了她经常参加劳动的特点。C.“青苍崖壁”“白鸭子”“青苍苍”“青山绿水”“绿胶线”等词语,色彩丰富,说明作者善用“颜色”写景写人。D.文中“合作化”“工资分”“农村合作化”“高级社”这些词语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文章写作的时代青景。10.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翠翠是《边城》的主人公,天真无邪、清纯可爱,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B.《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与《诗经》共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C.《水经注》中《三峡》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描绘了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突出了长江三峡纤柔秀美的特点。D.像沈从文善于炼字一样,鲁迅更是炼字高手、如《孔乙己》中“便排出九文大钱”,“排”字表现出孔乙己的吝啬性格。11.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沈从文的写作是如何做到“日益接近自然”的?12.如欲以“《新湘行记》的‘新’为题写一则《新湘行记——张八寨二十分钟》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答案】9.A10.A11.(1)读书多,古代的经典作品他都喜欢阅读。(2)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使他的语言生动活泼。(3)不断地实践,不停地写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2.(1)着重描写了弄船女孩子的言行,品评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与“翠翠”相比,突出了人物之“新”。(2)写出了时代环境的变化,与过去“凋零景象”相比,突出了社会生活之“新”。(3)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与《湘行散记》“无言的哀戚”的含蓄表达方式不同,突出了表达方式之“新”。(4)语言富有时代气息,突出了遣词用语之“新”。【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引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唐人诗句,意在说明新渡口的建造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和谐”无中生有,文中写道“这种摆渡画面,保留在我记忆中不下百十种。如照风景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靠西一边白石滩头,才像符合自然本色”,这里引用唐人诗句,只是想表达眼前老渡口和周边自然环境融合的特点。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楚辞》……与《诗经》共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错,《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C.“《水经注》中《三峡》……突出了长江三峡纤柔秀美的特点”错,应是“突出了长江三峡挺拔秀美的特点”。D.“如《孔乙己》中‘排’字表现出孔乙己的吝啬性格”错,“排”字显示了孔乙己穷而炫耀富裕的神情,也表现了其诚实迂腐的性格。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提炼关键语句的能力。文本二中写道“沈先生的语言文字功力,是举世公认的。所以有这样的功力,一方面是由于读书多……”很明显,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边将分写要点。由“一方面是由于读书多……我个人觉得,沈先生的语言受魏晋人文章影响较大”可总结出:读书多,古代的经典作品他都喜欢阅读。由“另外一方面,是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沈先生所用的字有好些是直接从生活来,书上没有的。……这样的字,在生活里,群众是用着的,但在许多作家的笔下,已经消失了。我们应当在生活里多找找这种字”可见: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使他的语言生动活泼。由“还有一方面,是不断地实践。沈先生说……”,可以看出:不断地实践,不停地写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特色的能力。从人物形象上看,作者对弄船女孩子进行了描写和品评,如文中写道“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双辫子大而短……”、“真诚、单纯、素朴,对本人明天和社会未来都充满了快乐的期待及成功信心……”,并与“翠翠”相比,“世界上就真有这种巧事,原来她比我小说中翠翠虽晚生十来岁,目前所处环境却仿佛相同,同样在这么青山绿水中摆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突出了人物的“新”。从时代环境上看,文中写道“因为不知多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为,镇日长闲,和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已经过去了”,眼前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与与过去“凋零景象”相对比,突出了时代环境的“新”。从感情的表达方式上看,“一种责任感和劳动的愉快结合,留给我个要忘也不能忘的印象”、“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等语句直接抒情,异于《湘行散记》“无言的哀戚”的含蓄。从语言特色上看,“我想起合作化,问她一月收入时”、“区里小学毕了业,这边办高级社”等语句富有时代气息,突出了语言的“新”。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17.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3.B14.D15.B16.(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17.①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②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强宗室”是“镇天下”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故”表结果的连词,引领下文,“故”前断开,所以排除A、D;“虽”为连词,经常用于句首,所以在“虽”前面断开,“皆为王”作谓语,主谓间不该断开;“遍封宗子”中“宗子”作宾语,“子”后断开;“于天下利乎”,这是疑问句,承前省略主语“此(这样做)”,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选项概括不准确。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患”,担心;“赇”,贿赂;“左右”,身边的人。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恶”,讨厌;“过”,过错;“佞”,谄媚。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首先要解释“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资治通鉴》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司马光的评价源于上文对唐太宗三个善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政水平,上行下效,成为臣子的表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参考译文: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重法!”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大门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政道,张玄素答道:“隋主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没有敢违抗的。以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即使能够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臣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和无咎①韵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①无咎: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1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即将离别之际。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B.“夕阳吹角”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关情”表明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C.“新愁常续旧愁生”表明陆游常是旧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D.这首词上片表现了作者与韩无咎真挚的友情,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绪。19.结合全词分析,撩拨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8.C19.①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会生愁情;②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少,会生愁情;③夕阳西下,听到凄凉的角声,会生愁情;④朋友将别,客中送客,会让作者更生愁情。【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分析错误,此诗表达的是作者对友人韩无咎的依依惜别之情。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夕阳吹角最关情”,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景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它让作者生发愁情。“忙日苦多闲日少”一句说明作者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很少,作者会因此生发愁情。“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直言无隐、真情流露,将依依惜别之情和盘托出,表达出了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而生的愁情,同时也把朋友将别、客中送客的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六、情景默写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曾说:“天下稍安,犹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表达过与此相近意思的句子是:,。(2)《李凭箜篌引》中以声摹声,极具形象感地描绘出音乐清脆、激越、幽怨等特点的句子是:,。(3)《屈原列传》中写出了屈原如莲、如蝉一般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忧”“豫”“凤”“濯”“淖”“蜕”等,要结合字义去记忆。七、材料作文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答案】例文: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孟母三迁,图的是找个好环境,耳濡目染。鲁迅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是寻求精神的共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智能手机风行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讯息触手可及,不经意间都在影响我们的认知。我们可以左右逢源,也可以作茧自缚。白岩松有句话说得好:你如果和别人一样,每天在手机上浪费三到五小时,在不超过五个网站就可以搜索到的内容里汲取知识,那么,你凭什么抱怨和别人相同的命运呢?我们的肉身是一个皮囊,是一个容器,往里面盛放什么,就呈现出什么状态。盛放经典,就可以散发出智慧的光芒;如果多是鸡汤,那也只是人云亦云清汤寡味;如果放的是垃圾,那也只能是垃圾。提及垃圾,我倒想起前几年网络爆红的上海沈巍,流浪汉,醉心于垃圾分类,穿着腌臜,谈吐却难掩高贵的气质,国学经典熟稔于心,玄而又玄的知识谈起来头头是道,虽有人起哄骂是精神病,但不以为意,依旧摩挲书本为乐,抬头仰观日月星辰,低头吞吐春秋绝学,这状态这境界,可与庄子比肩,非嗜欲深者所能管窥。他的物质世界接触垃圾,精神世界却是以经典为伴,比起那些衣着光鲜的绣花枕头之流,真是绝妙的对比。我很喜欢王东岳先生节目里的一句话,重塑你的认知,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那些后浪们,你的审美如果不能被经典影响,不能被经典重塑,那只能被网络鸡汤、网红来影响,或者被自己的家长、七大姑八大姨的思维来影响。而许多前浪,之所以现实中混得举步维艰,往往又是和固有的思维认知息息相关。所以,要寻找别样的人们,获取知识,叩问经典,不要成为被网红审美俘虏的乌合之众,不要成为井底之蛙。而一旦心灵鸡汤败坏了胃,形成所谓的阅读舒适区,经典就很难消化了,甚至会本能拒绝经典。一旦我们接受的讯息,长久形成低层次的审美,那必将是积重难返。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资治通鉴》你理一遍,你是和一流的政治家曾在相同高度来俯视成败利钝,试图从他的气度视野去看世界。《战争与和平》你翻过,就以一流的文学家的胸襟迎接那段岁月。古人讲养气之难,睿智多才如管仲,依然逃不过司马迁“管仲器小”的按语,可以说,多广的视野多大的格局多宽的气象,决定你能走多远。而一流的判断,不会锱铢必较于现实的几斤几两,而是看得更高更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夏虫不可语冰,因为它活不到冰天雪地的冬天。井底之蛙不可与之谈海,因为受限于井,它走不出去。浅陋之人,不可以谈大道,因为知识束缚了他的视野。所以,认知不同,思维差异,境界有别,遇到动辄抬杠的杠精们,也要避而远之,然后,再远之。科幻电影《银翼杀手》有句台词印象深刻: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没法置信的事物,我目击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我看见万丈光芒在黑暗中闪耀,但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消失于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里。也许人类只是另一个视角里的夏虫和井蛙。我们心存敬畏,我们如履薄冰。【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首先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
- 卡姿兰活动策划方案
- 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创新
- 肿瘤治疗药临床使用管理
- 沉与浮教案反思
- 氧化碳制取的说课稿
- 市政工程招投标授权委托书
- 橡胶制品损坏赔偿指南
- 建筑工程改造系统施工合同范本
- 环保建设幼儿园施工合同
- 2023年1月自考00804金融法二试题及答案
- 赢利-未来10年的经营能力-读后感
- 工会劳动竞赛培训课件
- 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风险
- 宫腔镜诊疗麻醉管理的专家共识
- 2024年邮政系统招聘考试-邮政投递员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领导力培养培训
- 于海明正当防卫
- 论莫言《晚熟的人》中的晚熟 意蕴与“新人”形象
- 股票分析师职业规划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分冲刺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