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与预防措施_第1页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与预防措施_第2页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与预防措施_第3页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与预防措施_第4页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与预防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与预防措施

在柏树的“理想国”中,“正义”不仅是建立自身的唯一原则,也是柏树“理想国”所追求的最后一个价值目标。在柏拉图看来,“正义”就是个人在服从各自天职的情况下“做自己的事”,即个人对某种国家秩序的自觉的遵守与维护。而个人要实现这种“正义”的目标,就得遵从“节制”的原则。“节制”就是服从某种好的秩序,对个人来说就是用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驾驭邪恶的一面,即追求“有分寸的欲望”。遵从“节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人追求“正义”的过程。而“和谐”不仅是个人心身两方面的协调状态,更是个人或城邦通过“节制”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从社会与国家的层面上呈现出来的一种一致性力量,即在个人、国家、社会各实体内部及其相互之间就各种关系、利益等因素之间形成的一种最大化程度的一致性状态。可以说,“正义”是《理想国》的总的价值导向;“节制”则是实现“正义”的途径与操作原则;而“和谐”则是“正义”的实现状态。三者之间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动态化的生成性关系。一、正义1.事物的功能与“正义”的涵义正义问题是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讨论的首要问题。他问:“究竟正义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有话实说,有债照还就算正义吗?”有人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讽刺说,难道运动员“比我们大伙儿都强,顿顿吃牛肉对他的身体有好处,所以正义;而我们这些身体弱的人吃牛肉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就不正义?”对于什么是正义,柏拉图最初认为“正义是智慧与善,而不正义是愚昧无知。”同时,他又认为由于事物之所以能发挥其功能,是由于它特有的德性,因而“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这里柏拉图所谓的“德性”既有道德之意,又有做善事的技艺与能力之意。他认为,一个事物的功能就是那个事物的能力。“每一事物,凡有一种功能,必有一种特定的德性。”所以“正义是心灵的德性”指正义是使人向善的心灵能力。柏拉图在预设了“正义是智慧与善”、“正义是心灵的德性”的说法之后,他感到自己已经接近了“正义”的真正含义。他说:“现在正是要我们象猎人包围野兽的藏身处一样密切注意的时候了。注意别让正义漏了过去,别让它从我们身边跑掉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那么他最后找到的这个“正义”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做自己的事”。他说:“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我想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这条原则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做自己的事———从某种角度理解这就是正义。”在这里正义体现为每个人各安天命、各守其责、各享其乐。“这个体现于儿童、妇女、奴隶、自由人、工匠、统治者、被统治者大家身上的品质,即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2.正义的胜利标准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城邦,或者一支军队,或者一伙盗贼,或者任何集团,想要共同做违背正义的事,如果彼此相处毫无正义,就不会取得任何成功。所以“不正义似乎有这么一种力量:不论在国家、家庭、军队或者任何团体里面,不正义首先使他们不能一致行动,其次使他们自己彼此为敌,跟对立面为敌,并且也跟正义的人们为敌”。此外,“不正义存在于个人同样会发挥它的全部本能:首先,使他本人自我矛盾,自相冲突,拿不出主见,不能行动。其次,使他和自己为敌,并和正义者为敌”。那么为什么不正义会使得一个国家或个人处于自我冲突的矛盾状态呢?“这是因为不正义使得他们分裂、仇恨、争斗,而正义使他们友好、和谐。”二、生产力1.“做自己的主人”是“做自己的主人”柏拉图认为,“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也就是用人性中美好的因素统驭不好的因素,从而达到“做自己的主人”之目的。他认为,“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较好的部分和一个较坏的部分”,这两部分灵魂体现在行动上就形成了人类追求肉体快感的欲念和追求道德至善的希冀,这两种行为动机相互冲突,“若是求至善的希冀借理性的援助,引导我们趋向至善,那就叫做‘节制’。”2.“节制”乃和谐之道既然“节制”就是为了维护好的秩序而要求着“有分寸的欲望”,那么它有哪些作用呢?柏拉图认为,“节制”“它贯穿全体公民,把最强的、最弱的和中间的(……)都结合起来,造成和谐,就像贯穿整个音阶,把各种强弱的音符结合起来,产生一支和谐的交响乐一样。”即“节制”的作用就是为了维护共同的秩序,个体或国家通过协调自身内部及相互间的关系从而显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意志力与一致性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实质上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和谐”。所以他才说:“因此,你看到我们刚才揣测节制像是一种和谐”。而且由于“节制”实质上就是由于个体或城邦调节自身内部各种欲望的合理满足,以此来遵守某种好的共同的国家秩序,从而体现出一种整体利益的一致性状态。所以柏拉图称赞道:“尽目前所知,节制比前面两种性质(智慧与勇敢———引者注)更像协调或和谐。”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同样认为“节制”乃和谐之道。他说:“我刚才所说的冷与热,燥与湿那些性质如果有一种有节制的爱情把它们约束在一起,使相反者相成,产生一种恰到适合节度的和谐,于是风调雨顺,……不发生任何灾害。”三、“正义”的实现基于“节制”的原则既然“正义”是城邦贯穿始终的价值导向与终极目标,是“做自己的事”,而“节制”就是个人或城邦为了形成并维护某种好的秩序而只要求“有分寸的欲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拥有自己应该拥有的权益,享受自己应该享受的快乐,那么“节制”实质上就是实现“正义”的具体途径与操作原则。而“和谐”就是遵循“节制”的原则,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从国家与社会的层面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意志力及情感、利益的一致性状态。它既是对“正义”的无限趋近过程,也是“正义”的价值原则在城邦中实现后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效果状态。所以在柏拉图思想中,“和谐”就是“正义”的实现。此外,从词源的角度来看,“正义”与和谐有关。有的学者指出,“在古代希腊,‘公正’是跟‘和谐’这个概念有联系的。这就是说,如果全体中的各个部分发挥其适当的作用,整体也就进行得很顺利。”1.“和谐”是智力的根本条件,“三不”是相对的、统一的。一个人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源。因此,“和谐”的“理念”也就是一切和谐(和谐的存在状态、和谐的思想观念等)的根源,如同美的“理念”是各类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根源一样。神是“理念”的化身,神给予人的总是好的,即便神给人以恶或不和谐也只是为着善与和谐的目的。“坏人日子难过,因为他们该受惩罚。神是为了要他们好,才惩罚他们的。”所以“理念”就是绝对的善与绝对的和谐。(2)灵魂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相互对立着的两部分组成,即理性的部分与无理性的部分。“我们很有理由假定,它们是两个,并且彼此不同。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因此,灵魂的“和谐”就是其无理性的部分服从理性部分的支配。如果无理性的部分统治了理性的部分,个人便会处于自我分裂之中。“当一个人的欲望在力量上超过了他的理智,他会骂自己,对自身内的这种力量生气。”(3)个体个体的“和谐”有个人自我内部心智的“和谐”及个人与他者外部关系的“和谐”之分,我们先来讨论个人自我内部的“和谐”。根据柏拉图的观点,“正义”就是“做自己的事”,“和谐”就是对于“正义”的趋近过程或“正义”的完成状态。即个体内在心智的“正义”就是个人在需要勇敢的时候就应该勇敢而不是懦弱,在需要智慧的时候就应该有智慧而不是愚昧等等。因此,个体内在的“和谐”就是理智或智慧统治、支配着整个心身的其余因素。在这种状态中欲望和激情受理智的支配而不是欲望和激情支配理智。“当人的这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的人不是有节制的人吗?”如前所述,在柏拉图看来,“节制”既是实现“正义”的原则与途径,又是造就“和谐”状态的原因与条件,所以一个心智和谐的人必定是一个有“节制”的人。因为“节制”使“他心灵的各个部分各起各的作用,领导的领导着,被领导的被领导着。”总之,个体心智的“和谐”就是构成心智的三种主要的因素之间正确的分工、“做自己的事”,即由理智主宰激情与欲望,激情与欲望支持并配合理智的意志与要求。一句话,个体的心灵“和谐”就是个体的心灵各因素各安其命、各负其责。这既是“正义”原则在个人心智中的体现,又是形成个体心灵“和谐”的根本条件。理所当然,个体心智的不和谐“就是三种部分之间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它天生就不应该领导的而是应该象奴隶一样为统治部分服务的,……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就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至于个体与他者关系的外部的“和谐”状态就是个体乐天知命、恪尽职守,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只要求合理的“有分寸的欲望”,不做社会秩序不允许他做的事。“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其他的人也都这样,各起各的天然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此外,他认为实现个体的最大幸福是形成城邦和谐局面的基本条件。“在任用我们的护卫者时,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是否应该割裂开来单独注意他们的最大幸福,或者说是否能把这个幸福原则不放在国家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4)城邦与国家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品质是由个人的品质决定的,“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和城邦里一样的那几种品质和习惯吗?因为除了来自个人而外城邦是无从得到这些品质的。”因此,“个人的智慧和国家的智慧是同一智慧,使个人得到智慧之名的品质和使国家得到智慧之名的品质是同一品质”。“一个正义的个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也毫无区别。”根据“正义”是“做自己的事”,那么城邦的正义就来自构成城邦的三个阶级的人各行其是,互不干涉。“我们可别忘了: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且“当城邦里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的,并且城邦也由于这三种人的其他某些情感和性格而被认为是有节制的、勇敢的和智慧的。”城邦的“正义”的实质就是统治者(相应于个体的“理智”)统治并支配武士(相应于个体的“激情”)和劳动者(相应于个体的“节制”),武士和劳动者拥护并执行统治者的意志与要求。三个阶层的人各安其命、各守其责、“做自己的事”。总之,国家的“和谐”就是基于追求“正义”的正确分工。“我们说: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相反,“如果一个人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但是由于有财富、或者能够控制选举、或者身强力壮、或者有其他这类的有利条件而又受到蛊惑怂恿,企图爬上军人等级,或者一个军人企图爬上他们不配的立法者和护国者等级,……我看你也会觉得这种交换和干涉会意味着国家的毁灭吧。”2.《理想国》中的“和谐”柏拉图为了在其“理想国”中彻底地贯彻其“正义”的终极目标,建立了一种绝对的等级制度。“他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其可能适应的不同的职业,并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和角色。(2)绝对的社会分工由于每个人都是用不同的材质铸造而成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特长、能力等因素也就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注定了每个人只能从事适合于他的特性的专门工作。“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而且他认为,只有绝对的社会分工才能保证城邦各项工作的完满进行。“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由于“正义”就是“做自己的事”,因此,在城邦中实现“正义”的原则就是要求每个人按其天性只做适合自己的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邦的稳定性与统一性。“全体公民无例外地,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3)教育如何将护国者和劳动者培养成“和谐”的个体问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重点讨论过的话题之一。首先,他讨论了对护国者及劳动者进行教育的可能性的问题。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天生只具有某一种个性特征,因此,要一个护国者既具有勇敢,又具有激情及忠诚等品质似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上哪里去找一种既温和,又刚烈的人?这两种性格是相反的呀?”那么如何让一个护国者既具有温和,又具有刚烈的品质呢?他认为,一个人虽然天生并不具有此类对立的品质,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摹仿而获得。他以狗为例,说狗既认识朋友,又认识敌人,完全是凭靠学习获得这种能力的。“狗完全凭认识与否区别敌友———不认识的是敌,认识的是友。一个动物能以知和不知辨别敌友同异,你怎么能说它不爱学习呢?”因此,对护国者进行教育便是可能的。那么如何对护国者和劳动者进行教育以培养他们“和谐”的人格特征呢?这就是要对他们进行体操和音乐的教育。用优美高尚的故事陶冶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