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去伪存真的史料实证课堂初探——以《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为例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在课标的这番措辞中,它便已经包含了“可信的史料”和“努力重现历史真实”这两个关键点。而这对两面一体的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是历史学科最为宝贵的学科精神之一——求真精神。历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需要去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史料类型、鉴别史料真伪、客观引用史料,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以史料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过程达成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目标。基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抗战史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依据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当下学术成果,笔者将本课课堂立意确立为追寻真实的历史,用事实说话,让历史发声。为了让课堂更丰富和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本课选择“为什么不抵抗”和“南京大屠杀真伪辨析”两大探究点,通过探究了解史料的不同类型,并认识史料对于不同历史研究主题的价值;同时运用史料也着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贡献及作用,领会史料研究和运用中的方法。教学背景分析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标内容标准为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本课与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前后呼应的整体,两课内容共同完成以上课程内容标准。本节课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第23课,主要包括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和“日军的侵华暴行”。因此,从子目内容上看,本课的教学主线可以整合为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两条线索;从课节次序上看,本课内容是理解“十四年抗战”这一历史概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重要作用的重要载体;从单元结构上看,本课与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前后呼应的整体,两课内容可以进行主线整合;从时间顺序上看,本课则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学生情况分析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在初中相对完整地学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日本诸多暴行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等等。因此,本学段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去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体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教学目标1.识记日本侵华的史实,强化日本侵华的时空观念;简析日本侵华的背景,把握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细节,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2.利用教材资源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线能够形成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用史料实证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的言论,树立正确的战争观,珍爱和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学难点史料实证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视频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0世纪30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1.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原因2.20世界30年代日本侵华进程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931.9--1937.7)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931.9--1937.7)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三、人类文明的浩劫日军的侵华暴行1.日军的侵华暴行2.问题探究:关于南京大屠杀,到底是谁在撒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观看记录片《22》片段和片头照片)师:这是纪录片《22》的片头,为什么叫“22”呢?(字幕:慰安妇制度)在1937-1945年期间,侵华日军至少强征了20万中国女性为“慰安妇”,到2014年纪录片拍摄时,中国内地仅存的“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22人,因而得名;截止2017年8月14日纪录片上映,只剩下8人(视频《22》片段,约50秒)历史学的生命在于求真,历史课的真谛在于求真,让我们带着求真的渴望,走进我们今天的历史课堂(创设情境,设疑激发学生兴趣)新课讲授师:请大家将导学案拿出来并把教材翻到133页,课前检查了大家的导学案,很多同学完成的非常认真,预习的很扎实。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一步步扩大对华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PPT2: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0世纪30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时间轴是帮助我们把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载体。大家看一下时间轴回答导学案上面的第一个问题。PPT3:20世界30年代日本的侵华(时间轴)问题:从时间轴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生1:我提取到得历史信息是:日本从1931年制造9.18事变开始,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扩大加深;另一方面,日本侵略的空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及其上海。生2:我关注了另外两个时间:1927年、1929年,我认为这两个时间点所发生的事件可说明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如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说明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日本影响很大,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师:(对学生作答点赞)关于日本侵华原因还需要进行补充,从中国国内看,30年代初蒋介石正调集重兵,对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有了可乘之机。国际上,英美等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无暇顾及日本的对外侵略,采用纵容绥靖政策,助长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关于九一八事变及东三省的沦陷,不同时期的教材表述不尽相同PPT4:教材版本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国近现代史(下)(2003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版内容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20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教材表述的是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致使东三省沦陷。现行统编教材表述为“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为什么教材表述会出现这种变化?蒋介石到底有没有下令不抵抗?PPT5:问题探究1:蒋介石有没有下令不抵抗?材料一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在1946年8月15日发表广播演说时称:“‘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致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这些电文一致到现在还保存着,蒋介石是无法抵赖。”——《东北日报》1946年8月24日注:郭维城(1912-1995),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满族,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文法学院,1934年担任张学良机要秘书。师:材料一,郭维城说到蒋介石无法抵赖,无法抵赖什么?生:下令不抵抗师:为什么无法抵赖?生:十几次复电和电文的存在师:历史贵在在不疑处产生一些疑问,你觉得材料一中有什么存疑的地方吗?生1:1934年郭维城才担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九一八事变时很难接触到机要电文。因此,他不是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的当事人。此次他发表的时间是1946年,然而9.18事件发生在1931年,时间间隔比较久,他的记忆可能会产生模糊。生2:都十几次了,那还叫若无其事,这在逻辑上说不通,还有电文是否存在需要考证。师:为了去伪存真,我们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类和价值的判断。PPT6:史料分类按学术价值: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或称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省略或转写的史料。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问题:按史料价值分类,材料一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为什么?生:是二手史料。因为他不是下令不抵抗的当事人,所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情况是经中间人修改或经转写的。师:大家注意一、二手史料不是绝对的,应根据我们研究的问题具体考量。材料一不能作为研究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是否下令不抵抗的一手史料,但对研究郭维城的人生经历来说它又属于一手史料。PPT7:史料分类按形成目的:分为有意史料、无意史料有意史料:为左右别人的认识,让当代和后世之人了解历史而形成的史料。无意史料:史料形成时其作者没有想到用这些史料来影响当时或后人的历史学家的看法。问题:按史料形成目的分类,材料一是有意史料还是无意史料?为什么?生:属于有意史料。因为是公开演说并发表在报刊上,其目的是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师:相对而言,一手和二手史料,有意和无意史料,哪种史料价值更高呢?生:相对而言一手史料,无意史料价值更高。师:如果我们要弄清历史真相,我想当事人的话应该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我们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记者对重获自由的张学良的采访。PPT8:张学良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的谈话材料二张学良在1990年6月和8月两次接受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坦承:“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当日本记者问他是不是接受了蒋的命令时,张回答:“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国民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张之宇、张之丙《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藏师:张学良说是谁下的命令?生:他自己下的。师:到此我们能不能就此认定下命令的是张学良而非蒋介石?生:不能,这则材料虽然是亲历者的回忆,但由于是公开接受的采访,容易带有主观的感情,有代人受过的可能性,且接受采访的时间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间相隔太远。师:看来同学们的求证过程非常的严谨,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还有一个人当事人也值得我们关注。是谁呢?(蒋介石)我们先看看蒋介石在日记中是怎么记录这一段历史的。PPT9:《蒋介石日记》摘录材料三9月18日:早起批阅。与妻谒陵告辞。九时半登永绥舰(前往南昌),下关街中水深三尺,甚为忧虑。舰中无侣伴,寂寞不堪。下午研究地图,看中山全集,筹划对粤对匪策略……9月19日:雪耻,人定胜天。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消息,是其欲乘粤逆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略东省矣……余所恃者唯一片爱国心。此时明知危亡在即,亦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耳”。9月20日:雪耻,人定胜天。日本侵略东省是已成之事,无法补救……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问题:蒋介石日记与材料一的叙述有何不同?生: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同材料一有如下几点不同:1.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在前往南昌并不在南京;2.事变第二天,即9月19日蒋介石才获悉“九一八”事变发生;3.蒋介石得知这一事变后,其心情是:“雪耻”“倭寇无故攻击沈阳兵工厂,……侵略东省矣。”“余所恃者唯一片爱国心,此时明知危亡在即,亦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耳。”等等。师:从时间、地点,还有他的心理状况分析了蒋介石日记与材料一的冲突。那么,蒋介石的日记就一定可信吗?生:不一定师:为什么?生:他可能在日记里面撒谎。师:蒋介石日记属于有意史料还是无意史料?日记有两种,第一种是写给别人看,为了发表,这种日记往往装腔作势,把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说实话这种日记没有多大价值。这种是有意史料。另一种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写日记主要目的在于自用,比如备忘,总结人生经验,宣泄感情,这种属于无意史料,往往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蒋介石日记是前者还是后者呢?在研究蒋介石日记方面的一个著名学者杨天石,他提出3点来论证蒋介石日记的真实性。PPT10:杨天石《蒋介石日记的现状及其真实性问题》一、蒋生前从未公布过自己的日记,也从未利用日记向公众宣传,进行自我美化……二、蒋喜欢骂人……好友如戴季陶,亲属如宋子文,同僚如胡汉民、下属如周至柔等几乎没有人不被他骂……三、在日记中,蒋写了自己的许多隐私……杨天石《蒋介石日记的现状及其真实性问题》除了专家学者对蒋介石日记真实性的考证外,有没有其他的史料能佐证蒋介石日记对于九一八事变记录的真实性了?PPT11:材料四9月19日,蒋介石有一通致张学良电,中云: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皓戌——《中日关系史料》,〔台北〕“国史馆”2002年版生:电文内容说明蒋介石9.18当天并不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电报与蒋介石日记中记载基本吻合,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蒋介石日记的记载有较高的可信度。师: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可知,九一八事变当天蒋介石没有明确下令不抵抗。为了让我们的推论更合理,我们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当时的张学良为何决定不抵抗了?PPT12:材料五“不想打?怎么不想打?打可(能)更坏,日本更高兴。日本就希望你打呀……打了……(东北就是)我占领的……我们打败了,交涉(时)你(就)得赔偿……(我)知道怎样部署也是打不过他……人家日本人拿一个师来……那整个我们打不过呀……我们那时候没法子跟他打……(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是挑衅,找点麻烦,可以(向我们)多要点好处。——张之宇、张之丙《张学良口述历史》问题:根据材料,说明面对日军对东北军的进攻,张学良为什么选择了不抵抗?生:张学良认为东北军打不赢,同时他认为事变只是日本的一种挑衅,想多得一点好处,可见张学良误判了当时形势。师:那么,不抵抗主义和蒋介石真的毫无关系吗?PPT13:材料六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于5月9日致李济深极密电,内有“弟必与诸武装同志服从中央训令,含泪忍辱,节节退让,并恐小不忍而乱大谋之语”该电可证其时蒋介石即已采取对日妥协忍让的策略。——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1928年5月10日)晨,到兖州。上午,谭延闾、吴敬恒、张人杰到。会议议至下午四时,决取不抵抗主义,宣告中外,而各军渡河北伐,完成革命为唯一方针。故对日本,凡可忍辱,必须至最后亡国之时,乃求最后历史之光荣……——《蒋介石日记》从对材料六的简析中可知,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面对日本的侵华,蒋介石就是主张妥协忍让、不抵抗的。在得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是什么态度呢?PPT14:材料七“九一八”事变次日,蒋介石电告张学良:在对外宣传时,应力避使日军从中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此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都一心一意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都不曾指示张学良和东北军抵抗。这就说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在事实上默认和肯定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师:从材料七可知,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并没有明确指示张学良进行抵抗,而是“力避使日军找到借口”,在事实上默认和肯定了东北军的不抵抗。那么,国民政府及蒋介石为什么默认和肯定不抵抗呢?PPT15:材料八“中国国防力薄弱,海陆空军不足,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全国政治、军事、交通、金融之脉络悉断,虽欲不屈服而不可得”——1932年1月12日蒋介石在奉化武岭学校的演讲(1931年)9月20日,国民党中央训令各级党部“唤起全国国民,努力救国”,但是,其第一条却居然强调:“危害民族生存之赤匪必须根本铲除”。——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生:第一,认为中国实力不如日本,抵抗必“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且国力损失巨大;第二,他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铲除共产党,即攘外必先安内。师:在当时中日综合国力之间确实是有差距的,中国国防力量也确实薄弱,战必然需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但这是不抵抗的理由吗?生:不是。师:面对同样的时局,民众作出的选择是,自发的组织起来,英通顽强的抗击日军的入侵。中国共产党人会做出跟蒋介石一样的选择吗?首先我们先看看一个表格,从这个表格里,你看到共产党在做什么?PPT16:时间史实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1931年9月2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斥责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年9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及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要求东北各地党组织和党员,积极领导广大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特别是武装的抗日斗争。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示东北区党组织加紧组织群众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2年初1932年 先后选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李兆麟、魏拯民等许多干部到东北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日斗争。生: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在通过发表一系列宣言、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与敌人拼死战斗,奋力反抗。师:请大家看看图表里这个时间(1931年9月19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共产党就立即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表明在党派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中共选择了把民族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过渡:随着日本侵华不断的扩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PPT17: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师:大家看到导学案,在上课前同学们阅读了教材P133-P136,用时间轴的方式在梳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史实。思考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日军进犯长城沿线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日军进犯长城沿线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生: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国共对立为代表的阶级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社会矛盾的变化使得中华民族逐渐觉醒,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师:这种变化又会给国共两党的政策带来什么样的调整呢?请大家结合老师梳理的基本史实(2)国共两党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呢?生:共产党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反蒋抗日再到实现联蒋抗日,国民党由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到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最后达成国共合作抗日。师:国共两党的政策转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为了进一步弄成这个问题,我们把视野回归到我们的教材,根据教材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问题探究,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理解?PPT20:P134历史纵横“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P135史料阅读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张学良、杨虎城通电》(1936年12月12日)P136学思之窗一、提前召集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全国上下一致遵守之政治纲领,俾全国各阶层力量,能迅速集中,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洽,以树立政府之坚实抗战基础。二、实现最低限度之民主政治,以增强人民对政府之信赖,并使人民得以自由发挥其抗战能力。七、对广大战区中之劳苦人民,自由职业者,失业公务人员等须有妥善之救济方法。八、除汉奸外,宜从速开释全国政治犯,并取消以前有碍民众运动之各项特殊条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1937年7月10日)P138问题探究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师:我们先看历史纵横,1935年8月,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会后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从全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提出的政治主张。再看史料阅读,1936年底,受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感召,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其通电中,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开放政治、实行民主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继续看学思之窗,面对民族危机,中间派及爱国人士,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热烈拥护国共合作,积极参加抗战,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对共产党提出的抗日主张的公开响应。问题探究蒋介石的讲话,号召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表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的积极拥护下,同时国共两党政策不断调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过渡: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四年的风云,激昂悲怆,日军罪行累累,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也是人类文明的浩劫。PPT21:三、人类文明的浩劫侵华日军的暴行阅读教材P136--137,归纳日军侵华的暴行?PPT22:图说侵华日军的暴行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占我大片国土;政治上:“以华制华”,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以战养战”,对占领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PPT23:图说侵华日军的暴行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师:日军侵华暴行,从时间上看贯穿整个侵华战争期间,长达14年之久;空间上遍布中国大地;涵盖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罄竹难书。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定对华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杀。让我们一起借助史料,回到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共同追寻历史的真相。PPT24:问题探究2:关于南京大屠杀,到底是谁在撒谎?PPT25:侵华日军进入南京城的新闻报道材料九中国记者报道:“日军入城听任军队从事有组织的劫掠,并任意强奸妇女,继复大事屠杀,四日中被杀者约五万人。日军并侵入难民区,而将所有壮丁借口谓系中国士兵,悉数加以枪决,目前尸骸,堆积如山。——中央社发出的电讯1937年12月22日南京市的的街道依然沉寂。慈和的阳光照耀着城市西北角的难民区。从死里逃生的南京难民,现在已经受到皇军的抚慰。他们跪拜道旁,感激涕零。在皇军入城以前,他们备受中国反日军队的压迫,生病的人没有医药上的帮助,饥饿的人不能够取得一米一粟,良民的痛苦,无以复加。幸而皇军现已入城,伸出慈悲之手,散播恩惠之露……——摘自《新申报》.《日本军亲切关怀难民,南京充满和睦气氛》.1938年1月8日关于日军进入南京城的两则新闻报道,你觉得哪个更接近历史真相?为什么?生:感性的说作为中国人我觉得中国记者的报道更接近历史真相,但是理性的看我们需要寻找证据。师:对,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我们要非常的严谨而小心。对两则报道我们需要寻求证据,来证明谁更接近当时历史的真相。首先我们先看看课本选用的证据。PPT26:教材史料阅读材料十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德]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注:约翰.拉贝:(1882--1950)德国人,纳粹党员。1931年底,出任德国西门子南京分公司经理。1938年4月回国。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与20多位外国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拉贝日记》是他在1937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写的日记。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日本随军记者今井正刚关于日军抛尸入江的记述节录》(1956.12)张宪文主编

《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问题:(1)教材史料阅读为什么选德国人《拉贝日记》和日本记者的记录?(2)如果要更全面的了解侵华日军的暴行,你觉得还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说明理由?生1:《拉贝日记》是第三方的记录,德国与日本是法西斯同盟国,拉贝本人又是纳粹党员,且是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所以说《拉贝日记》有较高的可信度。选取日本记者的目击报道,我认为主要是从南京大屠杀制造者的角度来看南京大屠杀的,是日军在南京暴行最有力的证据。PPT27:史料分类按学术价值:可分为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或称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按学术价值:可分为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或称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按形成目的:可分为有意史料、无意史料按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史料分料生2:照片、视频、采访幸存者、一手史料、其他第三方史料,无意史料等等师:(对学生的作答点评:纠正学生叙述不准确的地方)史料是帮助我们复原历史真实和全面认识历史的资源,我们需要不同种类,且可以相互印证的史料。在此,老师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史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是《程瑞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PPT28:材料十一《程瑞芳日记》12月13日:昨晚我军退了,今早没有听见还炮声。下午二时,日兵由水西门进城了……今晚有人跑到学校里,来得不少。日兵跑到他们这(家)里,要他们走,因为(日本)兵要睡(觉)。跑出来的人都是空手……这些人骇(吓)死了。……我辛(心)酸了,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情来……12月14日: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青年男子。……注:程瑞芳: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和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第四区卫生组组长。日记时间自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逐日记录下了程瑞芳亲眼所见日军对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安全区烧杀淫掠的暴行,以及她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心路历程。《程瑞芳日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份中国人实时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原件,被誉为“中国的《安妮日记》”。《东史郎日记》1937年12月21日:“西本点着了火。汽油刚一点燃,就从袋中冲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袋子以浑身力气跳跃着、滚动着……西本拉着口袋上的绳子说:‘喂,嫌热我就给你凉快凉快吧!’说着,在袋子上系了两颗手榴弹,随后将袋子扔进了池塘……突然,嘭!手榴弹爆炸了,掀起了水花。过了一会儿,水面静下来,游戏就这样结束了”。注:东史郎: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人。1937年8月,东史郎奉天皇之命应召入伍,系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二十联兵队上等兵,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暴行,还曾参加过天津、上海、徐州、武汉、襄东等战斗和战役。1939年8月因病回国。1944年3月,他再次应召参加侵华战争。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后回日本。师:作为共同见证那段惨痛历史证据,《程瑞芳日记》《东史郎日记》和前面我们讲到的《拉贝日记》一道,构成了包括受害方、加害方以及第三方的日记证言在内完整的日记记载体系,形成一个证据链条,它们彼此间可互相印证、补充,具有极强的证据性。师:不仅如此老师还找到了非常珍贵的动态影像史料,请看视频PPT29:视频:约翰·马吉摄于1937年的南京。(约2分钟)注:约翰·马吉:美国传教士,1912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传教。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期间,马吉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参与救援面临被屠杀的中国人,并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日本军人屠杀中国人的纪录片。1946年,在日本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日军南京大屠杀作证。师:看完视频,请问约翰马吉为什么要记录这段历史?他是站在怎样的立场?生:他想把事实记录下来,让大家了解真相,他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上痛斥日军的暴行和残忍。(过渡)前面提供的史料大多是有意史料,无意史料也是我们佐证历史的重要素材。PPT30: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1938年1月17日给日本驻美机构的绝密电文材料十二“自从几天前回到上海,我调查了日军在南京及周边地区所犯暴行的报告。可靠的目击者的口述记录和信誉毫无疑问的人士的信函提供了充分证明,即日军的所作所为及继续其暴行的手段使人联想到阿提拉及其匈奴人。至少30万中国平民遭到屠杀,许多实例都是残暴血腥。对平民的抢劫,强奸(包括对儿童)及无情屠戮,在那些敌对行动几星期前即已停止的地区继续被报道出来。——摘自杨大庆:《1938年1月17日“广田电报”考证》,《民国档案》1998年第3期。除此之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判决书》对南京大屠杀早有权威定论。PPT31:《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摘录“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二十万人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十五万五千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由红十字会掩埋的是43071人,由崇善堂收埋的是112266人,这些数字是由这两个团体的负责人根据各该团体当时的记录和档案向远东法庭郑重提出的)。根据这些团体的报告说,尸体大多是被反绑着两手的。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毁了的尸体,以及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摘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148页1947年3月10日,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谷寿夫战犯案件判决书》中,郑重判定在南京大屠杀暴行中,“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十九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十五万余具。被害总数达三十万人以上”。师: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PPT32:《南京大屠杀档案》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指符合世界意义,于199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遗产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我们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桥梁。2015年10月,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