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查找资料,了解杜甫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了解近体诗相关知识。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4.品味诗歌语言,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文体知识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1)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2)律诗①每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句数固定。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讲究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押韵严格。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秋兴八首》(其一)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一起走进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的关注之中。情境导入题解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知人论世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真正的伟大之处,是对悲苦的正视和担荷。在他的诗歌里面能够传达一种感发、激励的生命,那个生命一定是他最真实的、最纯真的、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的生命。——叶嘉莹他在风雨雷电中挣扎,血污的翎羽在空中缤纷的旋舞,他长号,他哀呼,唱得越急切,节奏越神奇,最后声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挫败是胜利的挫败,神圣的挫败。——闻一多《唐诗杂论·杜甫》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等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此时,作者从成都沿江而下来到了夔州。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大意。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首联描绘了秋天什么景象?首联短短14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3.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4.颈联由景生情,抒发作者感慨,该怎样理解这一联?尾联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已成必然。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古时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戌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这里是捣布,把布捣平整后用来裁剪衣服)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5.“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艺术特色
①情景相生,融汇无间,情因景生,景因情活。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和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全诗,首联写秋色秋气,颔颈两联托秋起兴,感世伤己,尾联绾合景色人事,缝合之细密,结构之谨严,无以复加。
②语言练达,句法奇异,对偶工稳,文气流荡。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该诗更是如此,如:颔联中的“兼”“接”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尾联在“白帝城高”之后缀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探究与思考
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小结
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作业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比较课文和《秋兴八首(其四)》的异同。《咏怀古迹》(其三)杜甫人们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同学们知道这几个词分别对应的是哪几个美女吗?(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情境导入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3.了解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把握王昭君的形象。昭君出塞王昭君,即王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女婿,汉元帝决定从宫人中挑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王昭君深明大义,主动请行。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昭君墓即青冢。昭君出塞,实现了匈奴人民向往和平愿望,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匈奴语,王后之意)"。《咏怀古迹》一共5首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五首组诗,以抒情怀。创作背景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大意。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整体感知2.找出诗歌中点明主旨的词语。怨恨3.昭君“怨恨”什么?(1)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2)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4.昭君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5.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而是写景,作者的目的何在?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6.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工整的对偶,内涵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7.“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8.赏析“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句。9.《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艺术特色1.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与深刻看,杜甫赋予了中国诗歌的写实传统以全新的内涵,把它的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的创作标志着唐代诗歌创作倾向的巨大转变。2.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捩点。他上集盛唐诗歌,以至唐前诗歌艺术成就之大成;而下开众多的诗派,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3.杜诗的特点——写实杜甫以其惊人的观察、细致的描写而传神。他常注意到人不易觉察的细微之处,从极细微处表现极实质的东西。(1)写实的主要方法,就是叙述和描写,有时还杂以议论。(2)写实的另一特点:讲究炼字。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主旨情感探究与思考1.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拓展延伸比较《咏怀古迹》(其三)与《王昭君》《昭君曲》的异同。王昭君唐•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昭君曲明•莫止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鉴赏咏史咏怀诗的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史事。(弄清史实)2.描写古人史事的原由(体悟感情)3.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即史实——态度——技巧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板书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思乡难归(深沉怨恨)抒怀才不遇之情抒思乡之情借史咏怀“悲昭君以自悲也”小结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一评论确是说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夜月魂”的昭君悲剧形象,时时地萦绕在我们的心间。《登高》杜甫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此时,国家正处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情境导入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概括诗歌主旨。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3.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高亢激昂,回环婉转;一气读出,作延长音;重读以示沉重;尾联宜慢读,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大意。整体感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仰视—俯视—要远望,向着家乡看。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言简义丰意蕴无穷2.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生命短暂之感大江之无穷横看:万里,地之远;秋,时之惨凄;作客,羁旅;常作客,久旅。纵看:百年,暮齿;多病,衰疾;台,高迥处;独登台,无亲朋。衰年多病,艰辛遭遇。社会动荡,人民痛苦。3.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4.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5.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还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6.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人认为这两句有八重悲哀。试问有哪八重悲哀?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7.尾联中的“艰难苦恨”如何理解?“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自身。8.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此手法为触景生情,即景抒情,借景抒情。那么全诗抒发了什么情?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诗中,诗人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和层次井然的章法,触情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丰富深沉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时的情怀。艺术手法1.对偶工稳,音韵和谐。2.情景交融,意境开阔。3.沉郁顿挫,含蓄深沉。主旨情感《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共同点:
感情基调上:意象意境:遣词造句上:
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两诗的首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开发合同标的及服务内容详细描述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与合作合同2篇
- 2024年房产继承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并购金额及股权转让合同
- 冬季清雪与城市公共服务合同(2024版)2篇
- 2024年度隔墙板材料采购合同范本3篇
- 钟点工保洁劳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产品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合同3篇
- 工程分包合同范本2024年修订版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裁判人工费承包合同2篇
- 2024年民宿旅游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本
- 技工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成性作业三-参考资料-江苏开大
- 涉外判决公告期多久
- MOOC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广西民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JJG 633-2024 气体容积式流量计
- 视觉传播概论 课件全 任悦 第1-12章 视觉传播的研究- 视觉传播中的伦理与法规
-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森林防火消防知识课件
- 社会体育概论课件
- 记者的职业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