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施秉县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施秉县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施秉县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施秉县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内容 -9-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况 -24-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7-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1-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62-七、排污许可申请及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64-八、结论分析 -63-附表1: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附表2: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附表3: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一览表;附表4:环保设施投资估算一览表;附表5: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施工总布置图;附图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及位置关系图;附图6:生态环境监测布点图;附图7:施工期环保措施布置图;附图8:主体功能区划图及生态功能区划图;附图9:㵲阳河风景名胜区与项目位置关系图;-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施秉县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关镇白沙井地理坐标(东经108度6分23.093秒,北纬27度3分3.631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不含农村塘堰、水渠)—其他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716334.00m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施秉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施发改投资[2020]87号总投资(万元)43443环保投资(万元)321环保投资占比(%)0.74%施工工期2年是否开工建设☑否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文件名称《贵州省施秉县旅游发展规划》审查机关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审查文件名称及文号/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贵州省施秉县旅游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及贵州省重大政策、规划要求,与施秉县相关规划及政策协调,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对施-2-秉县适宜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精心规划和重点开发,推动旅游开发向节约集约型转变,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县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新支点。施秉县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资源与环境能够承载规划实施需求。虽然规划实施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大气、地表水、噪声、固废等,但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严格环境准入和加强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约束后,可从源头上缓解和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环境目标可达。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优化调整后,规划合理、可行。其他符合性分析1、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二条第6项“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故本项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同时,项目符合《贵州省河道条例》(2019年版)的有关规定,同时本项目得到施秉县发展和改革局(详见附件2)的许可,因此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2、与相关发展规划协调性分析(1)国家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住宅综合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2)《“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中提出:发展全域化。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3-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第四章协调推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第二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出: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形成便捷、舒适、高效的集散中心体系。(3)《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第二章总体要求”提出: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促进生态旅游与农业、林业、海洋、文化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第四章重点任务”提出:探索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加大旅游脱贫攻坚力度;“第五章配套体系”提出:支持区域性的旅游应急救援基地、游客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及集散点建设。主要指标”中指出:深入实施文化扶贫项目,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精准扶贫。“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提出: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习场所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5)《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一章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空间第一节加快三大区域板块建设”指出:西部凯麻同城化区域板块分布区域为凯里、麻江、雷山、台江、黄平、丹寨1市5县。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6)《黔东南州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指出: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契机,打造三级旅游集散体系,有序高效提升旅游组织、接待、服务能力,提高咨询换乘的便捷程度,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7)《黔东南州十三五文化产业规划》提出了“旅游活州”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旅游大州”的奋斗目标。(8)《黔东南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规划将凯-4-里市作为黔东南的旅游门户进行打造,使其集旅游集散、综合服务、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众多功能于一体。(9)施秉县人民政府提出:一是“旅游+民宿”设计“精品线”。施秉县依托优势资源,突出特色民俗民风,建成白沙井、都市森林、黑冲、上舞阳飞水等一批特色旅游民宿,全力打造游客常去常新,常新常去目的地。二是“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游”。充分发挥“中国太子参之乡”品牌优势,实施牛大场镇“产镇互动”省级样板镇规划;在双井镇、杨柳塘镇、马号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实施镇区扩容:在甘溪乡、马溪乡依托资源禀赋,建设“小而美”的特色小镇。三是“旅游+文化”抓住“大项目”。积极参加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加强红色文化研究,修复红六军团黑冲战斗指挥所,将黑冲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示范点,全力推动革命老区补划工作。四是“旅游+体育”策划“多活动”。办好“中华第一漂”杉木河漂流节,举办环杉木河半马拉松赛、划骑跑旅游铁人三项赛、迎国庆贺丰收“万人捕鱼赛”、“中国健身名山施秉云台山”登山赛、黔东南州第六届冬泳邀请赛、全国气排球之乡邀请赛等各类特色赛事活动,以赛事带动旅游,确保2021年实际购票游客里增加30%以上。因此,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与国家及地方相关发展规划互相协调。3、与相关政策意见的相符性(1)2017年,《“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发改社会〔2017〕245号)明确:支持中西部重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公共交通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重点景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旅游咨询中心,区域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游客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及集散点,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旅游数据中心等。(2)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指出:加快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5-中心,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海洋、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3)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8〕13号)明确指出支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及高速公路连接点城镇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建设。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区政策意见。4、项目建设与政策法规的相符性综上分析,国家、贵州省、黔东南州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更强调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性,文化旅游的融合和旅游扶贫更是成为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关于印发环评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环通[2019]187号)相符性分析根据2019年10月21日由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印发环评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环通[2019]187号)的要求,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增加排污许可申请、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章节,形成改革后的“三合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项目已增加排污许可申请、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章节。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因此,项目符合“三合一”相关要求。6、“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生态红线: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黔府发〔2018〕16号),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格局为“一区三带多点”:“一区”即武陵山——月亮山区,主要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三带”即乌蒙山——苗岭、大娄山——赤水河中上游生态带和南盘江——红水河流域生态带,主要生态功能-6-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多点”即各类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和其他保护地。该项目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城关镇杉木河白沙井河岸,该区域未涉及到《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定区域。因此建设项目与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无冲突;(2)黔东南生态红线:根据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东南府发〔2020〕9号),全州共划定206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23个,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重点管控单元63个,主要包括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心城区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20个,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该项目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城关镇杉木河白沙井河岸,该区域为重点管控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为因此建设项目单位应优化项目空间布局,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区域及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控单元,落实现有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和环境容量增容方案。(3)资源利用上线:1项目建设未占用基本农田,生产过程仅消耗少量的电能及水能及木材资源,区域水电供应充足,满足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2一是能源利用上线,原则上能源消费总量及能源消费效率的管控指标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7〕26号)、《黔东南州能源“十三五”规划》确定指标为准。二是水资源利用上线,按照《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黔东南州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的通知》(黔东南府办函〔2016〕258号)确定的指标作为各县(市)的水资源管控上线指标。-7-三是土地资源利用上线,以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确定全州2020年土地资源利用上线控制指标。四是重要河流岸线,衔接水务部门岸线保护规划结果,划定黔东南州河流岸线管控分区,共划定3条岸线。清水江干流岸线黔东南境内900.78km,优先保护岸线45.65km,主要涉及地表水Ⅱ类水体;重点管控岸线855.13km,主要涉及地表水Ⅲ类水体;无一般管控岸线。都柳江干流岸线总长576.68km,黔东南境内长318.118km,其中优先保护岸线59.17km,主要涉及风景名胜区、航电枢纽等;重点管控岸线124.91km,主要涉及有开发需求的岸线;一般管控岸线134.038km。㵲阳河干流岸线总长475.82km,其中黔东南境内386.71km,优先保护岸线97.04km,主要涉及风景名胜区;重点管控岸线286.27km,主要为水功能保留区;无一般管控岸线。(4)环境质量底线: 1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均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项目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区域无污染物超标,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当地环境质量,因此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2一是水环境质量底线。到2020年,黔东南州辖区内重点水环境控制单元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污染严重水体基本消除。到2020年、2030年、2035年,黔东南州辖区内各控制单元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二是空气环境质量底线。2020年对于超标县(市)PM2.5底线目标设定为35ug/m3,对于未超标县(市)目标值设置综合考虑现状值和外源输送对本地的影响。根据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的要求,设定2025和2035年的PM2.5底线目标值。三是土壤环境质量底线。2020年,黔东南州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25年,土壤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到2030年,全州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35年,全州土-8-壤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5)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根据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如下表所示:表1-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表序号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是否属于1《产业结构调整导目录》(2019年本)、《贵州工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不属于2《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位于生态红线保护区以及管控区内与保护主导生态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项目、位于生态红线保护区二级管控区内禁止从事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属于3《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中规定的位于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属于4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属于5不符合所在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的工业项目不属于6未按规定开展规划环评、回顾性环评的工业园区(高新区、产业集中区)内的工业项目不属于7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未落实的项目不属于8国家、贵州省明确规定不得审批的建设项目不属于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管理要求。根据黔东南生态红线要求,施秉县属于贵州省新增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本项目依据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进行管理,安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要求实行重点管控单元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过后,项目基本符合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管理要求。-9-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关镇白沙井(详本项目所在流域为长江流域(详见附图3);本项目涉及河流为长江流域一级支流沅江水系一级支流舞阳河及其一级支流杉木河(详见附图3);项目组成及规模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白沙井河道综合整治、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景景观及灯光打造、白沙井悬崖酒店、白沙井旅游配套设施、水车旅游小镇、水舞云台广场至鸡公岩风雨桥,完善电气、给排水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及项目工程特征表详见表2-1、表2-2。表2-1建设内容一览表项目组成项目内容备注主体工程白沙井河道综合整治河道综合整治河段:白沙井夜漂项目起点码头至杉木河汇入舞阳河河口处,共3km新建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线观光车环线道路围绕各子项目及河岸建设,主要用于电动观光车行驶,观光车环线长建设内容包括铺设沥青路面、安装太阳能路灯、绿化、设置雨水及排污管道等。新建白沙井夜漂项目白沙井夜漂项目依河道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8000m2,建筑占地面积4000m2,建设内容包括含采购漂流船2000条、起漂码头1000m2、漂流终点码头1000m2、起漂码头服务用房2000m2、空中玻璃滑道(4×500)m等。新建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主要沿河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33333.50m2,建设内容包括沿河人工景观、绿化50亩、沿河夜景灯光等。新建白沙井悬崖酒店白沙井悬崖酒店建设地点位于建设用地地块2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10000m2,建筑面积5000m2,建设内容包括单栋别墅形式 0m2,室外生态停车场(1250m2,50个停车位)。新建-10-水车旅游小镇水车旅游小镇建设地点位于中沙路大桥河岸沿西北以上地块,总用地面积100000.50m2,建筑占地面积20000m2,建设内容包括房屋(2-3层)20000m2、绿化40000m2、观木质栈道6000m2、观景台、亲水平台等。新建辅助工程水舞云台广场至鸡公岩风雨桥车道、人行道、照明工程等。新建排水工程雨水排放:雨水管道收集周边各个项目地块以及道路雨水,顺道路坡度分段排入水体或下游规划道路雨水管道系统。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就近的原则,保证雨水以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排入周边水体。雨水管渠沿规划道路敷设,采用自流方式排放。经地面建筑雨水边沟、雨水管道系统汇流排出后直接引入市政管网。污水排放:根据项目排水规划,污水管道收集周边各个项目地块以及道路污水,顺道路坡度分段排入下游规划道路污水管道系统,沿规划区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管道,最终接入范围外施秉县污水处理厂。新建旅游公厕3个,每个100m2新建其他配套设施观光车采购20辆、玻璃天桥、游乐设施设备(蹦极、大摆锤、高空滑索、悬崖秋千、攀岩等)1套。新建公用工程给水施秉县市政供水管网供电施秉县供电局暖通空调系统和通风、防排烟系统消防环形隐形消防通道、消防回车场、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临河消防取水口环保工程污水治理设施施工期:施工废水、基坑废水、施工车辆清洗废水全部回用于施工;设置专门的建筑材料堆放场地(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生活废水排入临时建设化粪池旱厕,清掏用作施工迹地绿化。运营期:雨污分流系统(对整个项目的雨水污水进行分流);道路污水管道系统(主要收集整个项目的生活污水并连接市政污水管网);隔油沉淀池(处理项目各个餐饮业的污水);化粪池(处理各个项目产生的污水);建筑室内污废水管道系统 (主要收集酒店住宿、办公楼、商业街等建筑体系污废水)。废气处理设施施工期:洒水车(对施工道路、场地、建筑材料堆放场地、临时固废堆放场地等进行定期洒水抑尘);降低车辆怠速(建设施工道路扬尘)。-11-运营期:加强周边绿化(净化项目区域空气;降低车辆怠速(减少汽车尾气);油烟净化器(主要处理各个项目饮食区的油烟排放);定期清洁、消毒、清掏臭气(主要处理旅游公厕空气环境卫生、污水管道的泄露臭气)。噪声治理设施施工期:午间及夜间禁止施工;采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机械;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消声措施;适时维修机械设备;限制运输车行驶速度,并禁鸣喇叭;建立临时性声障;建筑物装修时选用隔声和消声效果好的装修材料。运营期:垃圾车、汽车、观光车在项目区域内行驶应当限速并禁止鸣笛,规定限制车速;道路两旁合理栽种植物吸收噪声;建筑物内安装隔音效果较好的玻璃降低外界噪声的影响;合理规定旅游活动中心营运时间,禁止晚上10:00后安排演出集群活动。固废治理设施施工期:废弃土石方临时堆放用于回填,剩余的土石方运至施秉县指定建筑垃圾堆场;废弃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运至秉县指定建筑垃圾堆场;设置托运式垃圾箱,定期托运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收集施工机械机修废油,集中收集后存放,然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运营期: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可移动式垃圾收集桶;垃圾托运车;危险废物暂存间(项目设备、设施维护产生的废机油和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存放,然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临时工程施工营地本项目区内设置施工营地、建筑材料堆放场、设备及施工机械临时场;施工完毕后机械设备运出,对各临时场地的地表进行平整绿化。施工道路施工道路运用白沙井原有道路,按项目规划路线,合理建设施工便道弃渣场、料场弃渣场:本工程只设置废弃建筑垃圾和废弃土石方临时堆放场,规定时间对其进行清运,不设置弃渣场;料场:所需砂石料全部外购,不设置料场。表2-2工程特征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特征1流域面积km2k52利用的水文年限年631956~2018年3洪水设计标准%10年一遇4多年平均降雨量mm二工程规模1河道综合整治长度m3000三工程主要建筑物1白沙井悬崖酒店m250002水车旅游小镇m220000-12-3夜漂项目服务用房m220004旅游公厕m23005水舞云台广场至鸡公岩风雨桥8.5m四施工1土石方及砂砾石开挖m32土石方填筑m33建设用地施工m22063344所需劳动力万工日5总工期月24五工程投资1环保投资万元321Σ总投资万元434432、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参数(1)白沙井河道综合整治整治目标: 1河道环境整治美观。水面无杂物漂浮,河道无污泥堆积,堤岸堆放,河道畅通无障碍。2河道水体清洁无异味。逐步完成河道沿岸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实现污水不下河,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整治范围:白沙井河道综合整治共3公里,整治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等。整治措施:通过清淤疏浚可以大大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清理淤泥、垃圾、改善河道水环境。但是不可以一味追求河道通畅而破坏了河道原有的弯曲性,对于河道中的滩地、沙洲要予以保留。(2)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线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线长10公里,宽5.5米,总用地面积5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铺设沥青路面55000m2,沥青混凝土厚度66cm(面层15cm;封层1cm;基层30cm;底基层20cm);安装太阳能路灯,采用双头路灯沿道路双侧对称布置,灯杆高度为6米,灯杆间距为30米左右,灯具采用太阳能路灯;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道路绿化设计既要美化、风景化,更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观光车换线道路两边均为自然山体植物景观,只需进行修饰改造,不需要具体种植植物绿化;沿道路设置雨水及排污管道,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长度为10000m左右,按道路规划设置检查井、跌水井、沉砂井、雨水口等构筑物。-13-(3)白沙井夜漂项目白沙井夜漂项目总用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含:采购漂流船2000条(船占地面积12m2);一座起漂码头(发船区)1000平方米;起漂码头服务用房2000平方米;一座漂流终点码头(收船区)1000平方米;空中玻璃滑道500米,滑道宽4m。(4)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项目总用地面积33333.5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沿河绿化50亩,种植景观植物、草皮地;沿河人工景观打造2公里,配置宽阔水域水生植物、小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人工溪流的植物、自然河流的植物等;沿河夜景灯光打造3公里,量体裁衣的应用两侧仿木护栏、堤岸设置栏杆灯、码头灯,在浅水区设置水底灯,在沿河两侧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景观灯,在沿河的绿化区域停止绿化带的亮化设计,以冷色彩、弱光源为主,作为堤岸、道路照明的补充。水面、两侧道路和绿化区域的照明互相分离、补充。(5)白沙井悬崖酒店白沙井悬崖酒店总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单栋别墅形式。白沙井悬崖酒店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3。表2-3白沙井悬崖酒店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单位数量备注一规划总用地面积m210000二总建筑面积m25000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m25000其中悬崖酒店m25000其中住宿用房m24000服务用房m2600库房m2400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m20三建筑占地面积m22500四容积率0.50五建筑密度25.00%六绿地率35.00%七绿化面积m23500八道路及硬质铺地面积m22750九室外生态停车场m22303十机动车停车位个50十一十非机动车停车位个0-14-十二建筑层数及高度白沙井悬崖酒店项目的功能布局包括酒店客房、服务用房及部分库房等。项目建筑物细节蕴含黔东南民族文化,项目设有消防和安全疏散通道和建筑无障碍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稳固安全。(6)水车旅游小镇水车旅游小镇规划总用地面积100000.50平方米(15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水车旅游小镇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4。表2-3水车旅游小镇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单位数量备注一规划总用地面积m2100000.5二总建筑面积m220000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m250000其中小镇房屋m250000其中商业(3层)m230000餐饮(2层)m220000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m20三建筑占地面积m220000四容积率0.40五建筑密度19.04%六绿地率38.09%七绿化面积m240000八观光车车行道m2九m212000十木质栈道m26000十一十建筑层数及高度2-3层,高度小于建设内容含:房屋(2-3层)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40000平方米、观光车车行道11000平方米(长2公里,宽5.5米)、自行车道12000平方米(长4公里,宽3米)、木质栈道6000平方米(长2公里,宽3米)、电气管网铺设10000米、给排水管网铺设3000米,并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观景台、亲水平台等设施配套。3、辅助工程及公共工程(1)水舞云台广场至鸡公岩风雨桥水舞云台广场至鸡公岩新建风雨桥1座,桥长120米,宽8.5米,建设内容包括双向2车道、人行道、照明工程等。-15-d)d)(2)旅游公厕本项目公厕建筑形式采用小青瓦坡屋顶,外立面以刷灰色外墙涂料为主,挑檐刷白色涂料,总体遵循各片区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一共3个(每个100平方米,24蹲位)。(3)其他配套设施新建景区大门1座;配置智慧旅游系统及票务系统各1套;观光车采购20辆;新建玻璃天桥1座;游乐设施设备(蹦极、大摆锤、高空滑索、悬崖秋千、攀岩等)1套。(4)项目定员、工作制度及游客接待量根据环境容量估算、游客预测和旅游部门统计,2019年施秉县全县年游客容量约为672.28万人。根据本项目景区各片区可旅游面积及总体规划中环境容量、近年来游客量、主要子项目规模、工作人员及管理制度,游客接待量见表2-4。表2-4各项目定员表项目名称职工人数员工食宿游客接待量工作制度白沙井夜漂项目未安排员工住宿,员工三餐由距项目最近餐厅配送150天,100人/日工作日365天,每天工作8小时,管理人员按国家作息制度,轮作轮休。白沙井悬崖酒店50提供住宿,员工三餐由距项目最近餐厅配送365天,500人/日水车旅游小镇提供住宿,员工三餐由距项目最近餐厅配送365天,500人/日(5)给排水 1给水根据《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9),并结合项目各片区建设项目类型、规模,预测各片区项目用水量,结果可得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线项目用水量(不计消防用水,下同)66.000m3/d;白沙井夜漂项目用水量约2.420m3/d(不含本地村民);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项目用水量约44.000m3/d;白沙井悬崖酒店项目用水量146.872m3/d;水车旅游小镇项目用水量约637.505m3/d。具体用水量详见表2-5~9。表2-5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线项目规定最高日用水量统计一览表序号类别用水定额数量用水量(m3/d)1道路洒水1.2L/(m255000m266.002消防用水30L/s3h/次324m3/次用水量合计(不含消防用水)66.00m3/d-16-表2-6白沙井夜漂项目规定最高日用水量统计一览表序号类别用水定额数量用水量(m3/d)1员工用水(含起、终点)12旅游公厕(含起、终点)3管道漏失及未预见水以上用水×10%0.224消防用水30L/s3h/次324m3/次用水量合计(不含消防用水)2.42m3/d表2-7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项目规定最高日用水量统计一览表序号类别用水定额数量用水量(m3/d)1绿化33333.33(50亩)402管道漏失及未预见水以上用水×10%43消防用水30L/s3h/次324m3/次用水量合计(不含消防用水)44m3/d表2-8白沙井悬崖酒店项目规定最高日用水量统计一览表序号类别用水定额数量用水量(m3/d)1员工用水50人52旅游公厕93悬崖酒店(4星级)71床43.034正餐服务800m228.495绿化3500m24.26管道漏失及未预见水以上用水×10%8.9727消防用水30L/s3h/次324m3/次用水量合计(不含消防用水)98.692m3/d表2-9水车旅游小镇项目规定最高日用水量统计一览表序号类别用水定额数量用水量(m3/d)1员工用水150人2旅游公厕93小镇房屋(商业)10000136.9864小镇房屋(餐饮)100005绿化40000486管道漏失及未预见水以上用水×10%56.5137消防用水30L/s3h/次324m3/次用水量合计(不含消防用水)621.645m3/d2排水为保护环境,防止排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区域排水体制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沿山体坡面、道路边沟和道路雨水管道自然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本项目运营期旅客、职工、酒店、商业、餐饮业、公厕等所产生的所有废水经化粪池和隔油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关镇污水厂处理。-17-本项目道路洒水产生的污水经道路污水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关镇污水厂处理。注:消防用水未列入水平衡图内图2-1运营期水平衡图(单位:m3/d)(2)消防 1白沙井悬崖酒店项目:规划宽度为4米,净高为4米的环形隐形消防通道。消防车通道转弯半径大于等于9米。东北侧断头路规划12米×12米消防回车场。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不小于2次火灾次数,一次灭火用水量不小于35L/s。城市消防给水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与生产、生活给水共用一套城市管网系统,通过新建管网及环状供水等手段,提高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室-18-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按不大于120米间距设置消火栓,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靠近十字路口。古镇消防工作较为重要,规划通过设置消防栓、临河设置消防取水口保障消防用水要求。2总平面布置:本项目新建建筑均为单层、二层、三层建筑,为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均大于6米,满足规范要求;建筑周边设置有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车道。3单体设计:建筑每层平面建筑面积小于2500平方米,防火分区分层设置,满足规范要求;建筑内安全出口数量、房间疏散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安全出口疏散总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3)供电1满足规划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建立充足的电力供应系统。建立满足规划区负荷要求的10千伏供配电系统。建立电缆通道系统,满足所有电力线路在地下的敷设空间。2道路照明规划:规划区内道路照明电源由区内规划10千伏变电所提供,建议采用高效节能光源,路灯采用集中控制,采用光控、时控和手控等控制方式。 3弱电设计:1)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2)信息设施系统:信息接入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3)公共安全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4)机房工程:信息接入机房、有线电视前端机房。(4)采暖通风 1空调系统:本工程采用分体空调形式。2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1)水泵房、配电室均设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2)本工程楼梯间均采用自然排烟系统。-19-3)所有排烟风机入口均设有280℃熔断的防烟防火阀,当其熔断时,联动风机停止运行。4)所有通风系统均采用不燃的设备和材料,如风管采用镀锌钢板,排烟风管采用加厚镀锌钢板并考虑用耐热材料敷设等。通风系统风管穿越防火墙、楼板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均设有防火阀(常开,着火时或70℃关)。在其他必要处设有排烟口和排烟阀(常闭,着火时开,280℃关)等消防用风阀,这些消防用阀门均可手动或自动复位,并与电气专业的消防报警系统连锁。(5)工程占地及拆迁安置本项目工程白沙井河道综合整治设计中避开了占地问题,而其他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荒地坡地,本项目土地权属类别为国有建设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16334.00m2(约1074.50亩),建设占地面积为206334m2,以本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为准。本项目建设场地地块内散布少量农房,有自然山体,本项目用地不涉及一级保护林地,详细见(附件3),不涉及侵占基本农田,但本项目涉及少量农房拆迁1111m2,在考虑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补偿政策进行补偿后,对当地农民的生活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拆迁居民的影响很小,对自然保护的影响也很小。(6)土石方平衡分析①土石方平衡及弃渣量计算本工程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20000m3(自然方)。主体工程土石方填筑全部利用开挖料,共需利用开挖料19000m3。经土石方平衡后本工程弃渣量1000m3。②弃渣场规划弃渣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堆放,本项目不设置弃渣场。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工程布局情况本项目规划范围为东南方向中沙桥沿河岸两边区域至西北边白沙井夜漂项目起点码头处。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线、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等项目都是沿河岸进行施工布局;白沙井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在河道内进行布局;白沙井夜漂项目在西北边项目末尾白沙井河段处布设起点码头,终点码头位于杉木河汇入舞阳河河口处上端河岸;白沙井悬崖酒店布设在杉木河路和白沙井路口地块;水车-20-旅游小镇项目布设在中沙桥右边河岸地块;白沙井旅游配套设施、水舞云台广场至鸡公岩风雨桥和其他项目规划都按主体工程进行布设。工程的总体布局情况详见附图3。2、施工布置情况根据工程总体布局情况,本项目的主体工程主要为白沙井悬崖酒店、水车旅游小镇项目。施工营地布置于这两个项目地块,本项的施工布置按主次级进行施工,先建设施工便道和主体工程,再建设辅助工程及配套工程,施工布置情况详施工方案(1)河道综合整治设计根据防洪工程与项目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项目规划及地形条件,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兼顾项目整体美观。施秉县城关镇白沙井河道治理路线布置结合了项目房屋等建筑物以及本河段泄洪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布置,本项目地区已设有防洪调蓄站。本次治理工程设计范围为:本工程河道清淤疏浚采用清淤疏浚船进行作业,作业线路按项目规划治理线路走,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白沙井河道治理线路为白沙井夜漂项目起点码头至杉木河汇入舞阳河河口处结束,其河段长3km。根据本次工程的保护对象为施秉县城关镇白沙井河段河岸,结合《防洪标准》(GB50201-2014)、《防洪堤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规定,本工程防洪标准为30~1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Ⅳ,取下限,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保。(2)施工组织1施工材料来源本工程建设区域对外交通便利,建筑材料、设备供应渠道畅通,市场货源充、县的商业料场,运料成本已全部纳入项目总投资。 2工程用水、电各项目区建设项目场地周围有低压电力干线,工程用电非常便利。本项目区-21-内水源较多,项目区域主要水系有杉木河。工程用水较便利。3施工营地本项目的白沙井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区域不设置施工营地,河道清淤疏浚船工作完毕后,停靠河岸休整,整体工程完毕后,靠岸装车转运退场;本项目水舞云台至白沙井观光车环线、白沙井夜漂项目、夜景景观及灯光打造等工程不设置施工营地,因为它们属于线性工程,施工人员食宿统一安排在离施工点位最近的施工营地;白沙井悬崖酒店项目、水车旅游小镇项目均在各项目地块设置施工营地800m2,施工营地设有临时住宿房屋、设备及施工机械临时场、施工材料堆放场等;本项目各工程区都设有临时场地用于暂存施工材料和表土土石方,施工营地可利用施工期现有的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4交通运输本项目施工运输利用场内原有道路(杉木河路县道和白沙井公路),按观光车环线道路规划新建临时和永久施工道路,施工完毕后,对道路进行维护,以便设计观光车换线工程。5施工方案本项目主要有混凝土框架建筑工程和风雨桥式木质工程。1)混凝土框架建筑工程工程测量→基础施工→上盖框架结构施工→小型空心砌块施工→外墙施工→屋面工程→门窗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3.上盖框架结构施工墙柱墨线→墙柱钢筋安装→防雷焊接、管线预埋→墙柱及楼面梁板模板安装→墙柱砼浇筑→砼养护→楼面梁板钢筋安装→管线预埋→楼面梁板砼浇筑→砼养护。4.小型空心砌块施工砌墙前先拉好水平线,在放好墨线的位路,按排列从墙体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于开启砌筑,第一皮砌块下应满铺砂浆。一次铺设砂浆的长度不宜超过800mm。-22-砼小型空心砌块日砌高度控制在2.4m以内为宜;雨天施工日砌高度不宜超1.2m。外墙实际勘察→基层处理→批刮外墙腻子→漆→自检→竣工。清理基层→找坡→做找平层→做隔离层→弹分格缝线→安装分格缝木条、支边模板→绑扎防水层钢筋网片→浇筑细石混凝土→养护→分格缝、变形缝等细部构造密封处理。划线定位→立框校正→连接固定→堵塞缝隙→安装门扇→安装五金→清理卫生。2)风雨桥框架木质工程.风雨桥除屋顶盖瓦以外,其余均用杉木建造。施工流程包括平整地基、备料、裁料、推料、安磉磴、排扇、做梁木、立屋、上梁、撂檐断水、装屋以及其他附属工程。工时序结合本项目的工程量和建设单位的资金筹措使用计划、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工程建设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将在2022年9月竣工。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现状和资金筹措情况,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分前期准备和工程建设两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审批、规划等,预计在2020年11月完成;工程建设阶段包括施工图设计及报建、工程监理招标、施工招标、建筑工程施工、安装与调试、竣工验收等工作,预计到2022年9月完成。、建设周期具体建设周期见表2-3。表2-3施秉县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进度周期表时间段工程进展情况项目前期咨询2020/12-2021/01勘察、设计、招投标2021/02-2021/03场地平整及土石方-23-2021/04-2021/05土建安装工程2021/04-2021/08总图及室外工程2021/08-2021/9竣工验收其他无-24-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况生态环境现状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施秉县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多呈北东、北东走向。中部北部山地隆起,为黔北高原式陵山脉延伸,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山脉系,属黔东南凹陷。平均海拨526米,施秉县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岩溶地貌发育。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第二梯级向东部丘陵平原第-梯级过度的地带,整个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县城位于县中部盆地,地势开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施秉县境内喀斯特地貌种类丰富且颇具代表性,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2、气候、气象施秉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气候具有季风性、高原性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湿润,太阳辐射弱,日照时数少,年总辐射每平方米无霜期225-294天,年降水量1060-1200mm,极端量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7.6℃,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根据施秉县气象站(1961-2004)43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035.6mm,年最大降水量1417mm,年最小降水量762mm。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11.7mm(1988年),多年一小时最大降水量65.8mm,2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83.04mm,5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96.96mm。施秉县属长江流域,境内的河流分属乌江、舞阳河、清水江三大水系,以舞阳河水系为主。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施秉县流河平均径流总量8.40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为550毫米,丰水年可达10.00亿立方米,枯水年为5.46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总项目所在地主要地表水为杉木河,杉木河为舞阳江一级支流,杉木河发-25-源于施秉县塘头村东北方向山谷海拔1600余米的原始森林中,河道全长44公里,天然落差640米,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杉木河至施秉县城关镇鸡公岩处汇入舞阳河。杉木河所在区域河段属III类水体。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工作区地下水资源构成以岩溶水为主,基岩水次之,孔隙水仅分布在舞阳河和杉木河两岸冲洪积层中,水量贫乏。其中,碳酸盐岩岩溶水,可根据含水层的岩性及组合关系划分为纯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项目区域附近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流向总体受地下水排泄基准面控制,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径流。4、土壤、植被施秉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的生物、气候、地形条件,特别是气、温、水、热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环境生态,使土壤的形状、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和地域性。地带性土壤有山地黄棕坑壤、黄壤、河谷红壤、河谷砖红壤性红壤4个土类;地域性土壤有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4个土类。以上8类土类还可划分为27个亚类、79个土属、161个土种。根据地形、地貌、土质的差异,全县的土壤大致可划分为4种组合类型:砂页岩高中山山地土壤组合,石灰岩中山峰丛峰林山地土壤组合,石灰岩低中山丘陵、盆地土壤组合,砂页岩低山河谷土壤组合。项目地属于石灰岩低中山丘陵、盆地土壤组合土壤。项目所在地土壤主要为红棕色。施秉县境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实属贵州高原偏湿性带常绿阔叶林亚带。境内地带性的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并由次生针叶、阔叶、针阔混交林所替代。林木主要为松树,其他种类主要为白栋、榭栋、刺梨、救军粮、龙须草、野古草、白茅、芒中草等,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植被,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用材林有松、柏、杉;经济林有油桐、乌桕、漆树等,同时兼有国家二级、三级保护树种银杏、水青、红豆杉、楠木等;中药材有天麻、杜仲、太子叁、何首乌、元胡等;畜禽主要有猪、牛、马、羊、鸡、鸭、鹅;水产以稻田、塘库养鱼为主。经调查未发现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种类。-26-社会环境简况(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环境敏感区等):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地理位置是东经107°52'37"~108°28'47",北纬26°46'46"~27°20'16"之间。北抵石阡,东北及东部与镇远相连,东南角与剑河县接壤,南接台江以清水江河为界,西靠黄平、余庆,呈南北长,东西窄状,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60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531.83平方公里,占黔东南州土地总面积的5.04%。县城驻城关镇。施秉距贵州省会贵阳230公里,黔东南州府凯里75公里,距湖南怀化230公里,湘黔铁路、公路贯穿县境,交通十分便利。本项目位于施秉县城关镇白沙井。划施秉县辖5镇、3乡;镇:城关镇、双井镇、牛大场镇、杨柳塘镇、马号镇。乡:白垛乡、甘溪乡、马溪乡。6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855个村民组。总人口16.9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7万人,城镇化率达36.2%。城关镇,隶属于贵州省施秉县,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1年改城关镇。1992年,以原城关镇、大桥乡、新桥乡合并设立城关镇,辖西正、东门、文化鼓楼3个居委会,西正、文化、鼓楼、东门、西地、上翁哨、下翁哨、白塘、黄泥箐、沙坪、大桥、平宁、五旗、小河、大塘、甘溪、新红、新桥18个行政村,12居民小组、175个村民小组,211个自然村寨,面积326.13平方千米,人口33750人,其中农业人口27347人,少数民族16334人。1997年,面积329.2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东门、鼓楼、文化、西正、大桥、上翁哨、下翁哨、西地、沙坪、小河、大塘、平宁、白塘、五旗、建国、新桥、甘溪、新红18个行政村和东城、西城2个居委会。济发展根据《施秉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施秉县全加值1033-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53万元,比上年增长7.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9%、17.4%和51.7%。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5203元。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完成71226万元,比上年下降23.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059万元,比上年下降50.9%。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75个,比上年增长21.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264万元,比游部门统计,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672.28万人次,同比增长26.8%;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51.25亿元,同比增长15.1%。4、教育、文化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现有高级中学1所(县一中),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9所,村级小学68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30888人,现有教职工1552人。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县级疾控中心1个,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0人,病床数210张。施秉保存有古老、完整、全球罕见的白云岩喀斯特,2014年6月23日正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云台山被誉为“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5.7亿年来的地貌奇观。舞阳河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心腹地:总面积499.2平方公里的国家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有354平方公里在施秉境内,规划的7个景区有4个在施秉境内,施秉县城是规划范围内的旅游专业服务城和旅游服务总基地。目前已开发出上舞阳河、舞阳阳河、杉木河、云台山四大景区。项目区部分区域属于杉木河旅游景区三级保护区,但不涉及自然保护区著名的名胜古迹、文物水源保护区、不在生态红线内等。6、环境敏感区㵲阳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8年审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西北部云贵高原东部斜坡上,地跨镇远县羊场镇、江古镇、涌溪镇,施秉县城关镇、牛大场镇、马溪镇、甘溪镇、白垛镇,黄平县旧州镇、新州镇、浪洞镇等行政区域,其范围东至镇远县,西抵浪洞-28-北纬26°55'09"17~27°17'17",总面积为533.2km2。其性质定位是:以㵲阳河水系为纽带,以喀斯特地貌的奇山秀水为特色,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胜古迹相结合,是开展观光揽胜、漂流体验、休闲度假、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项目涉及㵲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杉木河景区三级保护区。本项目部分规划范围属于㵲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杉木河景区三级保护区。(详见附-29-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等)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情况见附图8、附图9。(1)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本项目建设选址在施秉县城关镇白沙井,项目规划占地716334.00m2(约1074.50亩),本项目占地均为荒地,场地地块内散布少量农房,有自然山体。用地性质为国有建设用地,项目不新增用地。(2)水生生态调查 1浮游植物白沙井杉木河河段内共调查出浮游植物89种。其中有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等。浮游植物为常见种:蓝藻门中的常见种包括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incerta),边缘微囊藻(Microcystismarginata),高(Synedraulna),尖针杆藻(Synedraacusvar),短线脆杆澡(Fragilariabrevistriata),钝脆杆藻(Fragilariacapucina),短小舟形藻(Naviculaexigua);甲藻门中的常见种包括角甲藻(Ceratiumhirundinella);隐藻门中的常见种包括卵形隐藻(Cryptomonasora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erosa);绿藻门中的常见种为球衣藻(Ch1amydomonasglobosa),微球衣藻(Chlamydomonasmicrosphaerella),双对栅藻(Scenedesmusbijuga),柯氏并联藻(Quadrigulachodatii)。2浮游动物白沙井杉木河河段内共调查出浮游动物47种,其中原生动物有轮虫密、枝角类、桡足类等。3底栖动物白沙井杉木河河段内共调查出底栖动物21种,其中,软体动物6种,节环节动物为632ind./m2。4鱼类-30-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及当地渔民了解,评价河段有39种鱼类,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共2种。多为江河平原鱼类,包括鲤科中的大部分鱼类,占调查总数的40%。包括马口鱼、麦穗鱼、花䱻、白甲鱼、云南光唇鱼、泉水鱼、泥鳅、黄颡鱼等。(3)陆生植被调查项目选址附近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石灰岩常绿栎林、马尾松及石灰岩植被区。由于长期人为的影响,原生林木多被破坏,大部分为人工次生林、灌丛草坡所代替。在灌从中以石灰岩藤刺灌丛所占面积最大。主要有龙须藤、园叶乌柏、斜叶格、石奉婆、柄办木、三麻秆、老鸦豆、大果鸡血藤等,常绿阔叶林中以青冈栎、细叶青冈、楠木等为多,次生林以马尾松、杉木林和青冈栋一光皮桦、响叶杨林为主。(3)陆生野生动物调查项目评价区人类活动频繁区,评价区内已不存在大型野生动物,也很少发现哺乳动物出没,评价区现存的主要是一些鼠类、爬行类、鸟类及昆虫类等动物。经调查,评价区没发现有国家、地方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物分布。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2020年6月发布的《2019年黔东南州环境状况PM0年均值为25μg/m3,PM2.5年均值为20μg/m3,CO第95百分位数1.2mg/m3,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为67μg/m3,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2-2012)及2018年修改单二级标表3-12019年施秉县城区空气质量项目单位现值标准值备注SO2μg/m3960年均值NO2μg/m3740PM10μg/m32570PM25μg/m32035COmg/m3/百分数O3μg/m367/百分数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31-项目所在地主要地表水为杉木河,杉木河为舞阳江一级支流,杉木河发源于施秉县塘头村东北方向山谷海拔1600余米的原始森林中,河道全长44公里,天然落差640米,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杉木河至施秉县城关镇鸡公岩处汇入舞阳河。项目区域地表水水污染源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根据实际调查,对照《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本次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2020年10月贵州中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杉木河项目所在区域开展的地表水监测成果,结果现状水质为地表水II类标准,见水质监测报告(附件4)。通过现场查勘分析范围内的水源,无臭,无异味,无肉眼看见的悬浮物,水体清澈透明,流域内无其他工业污染。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见附图2。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拟建项目位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舞阳河的汇水范围内,地处地下水补给径流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不大,据调查,场地周围地下水位埋深多小于30米。项目附近出露基岩为白云岩等,场地周围多被第四系覆盖,但第四系厚度不大,多为腐殖质耕作士,厚度0.5-5m左右,且分布不太连续,多有基岩直接出露。场地下伏基岩裂隙比较发育,但多为溶孔、溶隙,未见大型溶洞发育。项目附近无村民井水及地下水出露点,项目周边无排放废水的工矿企业,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4、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为典型的农村地区,周围无重大噪声污染源,声环境质量主要受到村民生活噪声影响,因此本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故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为:杉木河路县道和白沙井老路车辆产生的噪声、尾气及周边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杉木河白沙井河段有些河道断面窄小,存在一定淤积,散发严重的异味,河道地区淤泥深度在40~100cm左右,河道中淤泥深度约10~20cm。-32-大部分河段水面漂有油污,河床及河底滞留少量固态垃圾。整改措施:1、本项目对附近道路和新建道路进行合理管制;2、本项目对河道进行清淤;3、对河道固体垃圾进行打捞收集;4、本项目完善和实施布置市政污水管网和固态垃圾管制,以减少沿岸污废水对杉木河白沙井河段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在本项目区域内及周围没有古树、名木、文物保护单位,但本项目区域部分属于杉木河风景名胜区三级保护区。项目区内无国家珍稀动植物。根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项目区域外环境关系和环境特征,在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保护目标见表3-1及附图5。表3-1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编号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距离保护目标规模保护标准1生态敏感区杉木河景区三级保护区N鸡公岩杉木河汇入舞阳河河口处以上项目规划区域位于杉木河景区三级保护区内,项目水车小镇位于保护区边界外避免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扰动及破坏2生态环境项目规划占地红线200m范围内土壤植被项目界内及周边3大气白沙井居民点建设区域沿线《环境空气质量标及2018年修改单二级标准中沙路居民点30人施秉县华湘双语实验学校200人4地表水舞阳河建设区域包含河流800m《地表水环境质量2002)II类标准杉木河3000m5地下水评价区域//地下水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6声环境白沙井居民点建设区域沿线《声环境质量标2008)2类标准中沙路居民点30人施秉县华湘双语实验学校200人-33-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二类区域标准。详见见表3-2。表3-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单位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1小时平均年平均SO2μg/m350060NO2μg/m320040PM10μg/m370PM2.5μg/m37535砷(As)μg/m30.006Fμg/m3207O3mg/m34(2)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详见表3-3。表3-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参数单位标准值依据pH无量纲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TPmg/L≤0.2CODmg/L0BOD5mg/L氨氮mg/L≤1.0石油类mg/L≤0.05高锰酸盐指数mg/L粪大肠杆菌群MPN/L≤10000氰化物mg/L≤0.2硫化物mg/L≤0.2砷mg/L≤0.05氟化物mg/L≤1.0(3)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详见表3-4。表3-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参数单位标准值依据pH无量纲6.5~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总硬度mg/L450-34-耗氧量mg/L3.0准溶解性总固体mg/LNH3-Nmg/L0.2总大肠菌群mL3氰化物mg/L0.05氟化物mg/L1TPmg/L≤0.2砷mg/L0.01(5)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功能区标准。详见表3-5。表3-5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参数单位标准值依据等效声级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功能区标准2、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SO2、NOx、颗粒物、氟化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本项目施工期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4-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3-6。表3-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工段污染因子单位排放限值厂界浓度标准名称及代号混凝土框架建筑工料堆场粉尘mg/m31.0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4-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kg/h39SO2mg/m35500.4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kg/h25NOXmg/m3240kg/h7.5颗粒物mg/m31.0mg/m3kg/h39氟化物mg/m390.02mg/m3kg/h可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及化粪池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执行表1新扩改建一级标准;餐饮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35-(试行)》(GB18483-2001)相应标准。详见表3-7、3-8。表3-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新扩改建标准名称及代号名称单位一级备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执行表1新扩改建臭气浓度无量纲新扩改建硫化氢mg/m30.03氨mg/m3表3-8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标准名称及代号规模单位小型大型《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基准灶头数个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2.0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75(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后用于灌溉;施工期产生废水全部循环使用于施工,无生产废水外排;运营期污水排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详见表3-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单位标准值标准名称及代号CODm/L50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BOD5m/L300m/L400NH4-Nm/LTPm/L(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声环境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营运期声环境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表3-10噪声排放标准噪声类别单位标准施工场界噪声(施工期)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dB(A)厂界噪声(运营期)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dB(A)-36-商业活动噪声(运营期)dB(A)《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1类标准dB(A)(4)固体废物排放标准一般固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其他本项目游客、职工、商业、餐饮业、公厕、道路洒水、酒店用水、未预见废水等排入城关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城关镇污水处理厂,故本项目建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37-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占用少量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工程施工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占用部分森林植被,造成植被生物量有所下降,从而影响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此外,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地表的潮湿程度和土体结构,对生态系统光、热、水等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一定影响。2对灌丛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占用灌丛生态系统面积较大。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占地区灌丛生态系统内植被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常见的群系有秦氏箭竹灌丛、大白杜鹃灌丛等,常见的植物有山莓、芒萁、狗脊、芒、野古草、苔草等。灌丛生态系统内动物种类较少。评价区草地生态系统内受工程占地影响的植被单一,群系结构及种类组成较简单,灌丛生态系统内植物多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为禾草类及菊科植物,其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范围广、竞争力强,种子产量多,萌发率高,因此工程占地、施工活动等对评价区灌丛生态系统影响较小,且随着施工结束,临时占地区灌丛生态系统将得到恢复,因此,本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灌丛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3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建设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内有杉木河、舞阳河,本项涉及河流河段没有集中式饮用水源。但白沙井综合整治项目施工期建设均涉及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