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培优卷)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上·淮安期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0月11日03时24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93度,东经122.26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图为“地球内部图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
B.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度减慢
C.④是上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
D.⑤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
(2023高一上·湛江期中)2023年1月25日01时55分土耳其东部(北纬38.35°,东经39.12°)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莫霍面以上B.软流层以下
C.莫霍面以下D.古登堡面以下
4.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
C.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2023高一上·廉江期中)下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下地幔D.④-软流层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
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
(2023高一上·河南期中)下图为从山东青岛到西藏拉萨的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曲线表示()
A.地球表面B.软流层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
8.下列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地壳在各处厚度一致
B.地壳是地球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
C.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D.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2023高一上·洮南月考)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1高一上·苍南月考)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2.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2023高一上·九台月考)张家口张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现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状,直径在15至80厘米之间,排列紧密。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
A.①B.②C.③D.④
14.若该地火山爆发时伴随地震,地震波的横波不可能穿越的是()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软流层D.地幔
15.关于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有岩石分布的地方
B.岩石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渗透于全部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2023高一上·路桥月考)地震波的速度会因其所通过物体的性质差异而产生变化,科学家主要通过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如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①层中物体性质均一
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①内部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7.图中的Y处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
二、综合题
18.(2023高一上·桦甸月考)回答问题。
(1)图中S为波,P为波。
(2)图中各圈层A为,B为,C为。
(3)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
(4)在2900千米深处,S波,P波波速,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
19.(2023高一上·沧县期中)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代。
(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
20.(2023高一上·兰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和;从图1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所以适宜。
(2)图2中太阳大气层③是,该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
(3)甲和乙属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结构中的。
(4)岩石圈范围是指全部以及的顶部。(填图3中文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
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1.据所学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厚度平均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厚度平均为5-1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超过了洋壳的厚度,应该位于莫霍面以下的岩石圈。图中①是地壳,②是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岩石圈的一部分,③软流层,②③④构成地幔,①②共同构成⑤岩石圈。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②,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①是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厚度平均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厚度平均为5-10千米,A错误。地震波在莫霍面以下②中传播速度加快,B错误。④主要是下地幔,C错误。①②共同构成⑤岩石圈,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3.A
4.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深度范围约为80—400km),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原因是横波不能传播。
3.陆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软流层一般在地下100千米以下,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左右。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土耳其东部,属于陆地区域,而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软流层以下、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下,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4.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出现左右摇晃,横波到达,建筑物左右摇晃时容易倒塌,由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符合题意;“黄金12秒”,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联度不大,故排除A、C、D。故答案为:B。
【答案】5.D
6.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5.图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①是大陆地壳,②是大洋地壳,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④为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由图可看出,①只在大陆上分布,具有不连续性,A错误。②位于地壳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镁,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错误;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故C正确;④处是软流层,软流层是熔融状,但熔融并不代表是液态,熔融中含有一定固态杂质,所以横波能通过,横波无法通过外核,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7.C
8.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
7.读图可知,图中甲曲线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图中甲曲线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C正确;从甲曲线所处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软流层和古登堡界面,A、B、D错误。故答案为:C。
8.海底也有地形起伏,再加上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海底地壳厚度并不均匀,A错误;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被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误;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大范围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所以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C错误;地壳可进一步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密度比硅铝层大,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是一个不连续圈层,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9.读图:①向③供水,向②渗透水分,①应为水圈,②应为岩石圈,③需要供水,且能向④提供氧气,说明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
故答案为:C
10.花落在泥土里形成了肥料,可以哺育花,这是土壤与生物的关系。土壤属岩石圈,②为岩石圈,③是生物圈,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发生时,先感到上下颠簸;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发生时,后感到左右摇晃。
11.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故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故排除C、D。故答案为:B。
12.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故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故B错误,D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故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B
15.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深度范围约为80—400km),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原因是横波不能传播。
13.读图判断,①位于地面以上海拔12千米至50-55千米高度,为平流层;②位于地面至地下33千米之间,②应是地壳;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间,与软流层的深度吻合,③为软流层;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14.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上地幔,均为固态,横波能穿越莫霍面,A选项错误;横波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传播速度较小,橫波消失,即橫波不能穿越古登堡面,B选项正确;软流层位于地幔,横波能穿越,C选项错误;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横波能过通过,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5.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从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空间,不仅仅指有岩石分布的地方,A错误,D正确;岩石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6.C
17.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
16.据图中深度和波速变化的大小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A错误;①层是地壳和地幔,物体性质不是均一的,B错误;读图可知,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为软流层,位于①内部,C正确;由图可知,甲地震波传播速度大于乙,且甲没有中断,故甲为纵波,乙为横波,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答案为:C。
17.结合图可知,Y处深度超过了5000km,应该是地球内核与外核交界,D正确;莫霍面大概在地下33km处附近,A错误;古登堡界面大概在地下2900km处附近,为图中X处,B错误;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位于地幔,大概位于地下80-400km处,C错误;故答案为:D。
18.【答案】(1)横波;纵波
(2)地壳;地幔;地核
(3)莫霍界面
(4)消失;迅速下降;古登堡界面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解:(1)根据图示,S波传播速度比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处消失,可判断出是横波;P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在2900千米处传播速度变慢,但能够在地球内部圈层传播,为纵波。(2)两种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处发生很大变化,说明通过是介质性质发生改变,分别把这两个界面称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这两个界面自外向里(由A向B)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根据上题结论,可知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莫霍界面。(4)读图可知,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
19.【答案】(1)中生
(2)日冕;太阳黑子
(3)地壳;古登堡面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化石与地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因此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里及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里及外为地核、地幔、地壳,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曲线③代表的是地核和地幔的界面,因此是古登堡界面。
【点评】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光球层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色球层为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为太阳风。太阳活动最剧烈的为太阳黑子和耀斑。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20.【答案】(1)地球;火星;温度
(2)日冕层;极光
(3)地壳
(4)甲和乙;丙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表面温度适宜。
(2)太阳大气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显示,太阳大气层③是最外的一层,应为日冕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太阳风,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向极地地区运动,在高纬地区与高层大气碰撞,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
(3)读图可知,甲和乙均在莫霍界面之上,属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结构中的地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即图中甲和乙的全部以及丙的顶部。
【点评】1.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3日冕层:太阳风。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
2.地球内部共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幔以上的部分。地壳以康拉德不连续面分两部,上部为花岗岩层,富含硅铝,下部为玄武岩层,富含硅镁。地壳表层受水、大气、生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形成土壤层、风化壳和沉积岩石层。
地幔:从2900km到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为地幔。莫霍面深度不一,大陆处平均深度为30-40km,大洋则只有5-10km。以1000km为界分为上、下地幔,上部以橄榄岩为主要成分,下部以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为主。
地核:从地心至地表2900km的地方为地核。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深度为2900-5100km,地震波横波不能通过,推测为液体。内核从5100km到地心,地震横波又重新出现,推测为固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上·淮安期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0月11日03时24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93度,东经122.26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图为“地球内部图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
B.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度减慢
C.④是上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
D.⑤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
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1.据所学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厚度平均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厚度平均为5-1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超过了洋壳的厚度,应该位于莫霍面以下的岩石圈。图中①是地壳,②是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岩石圈的一部分,③软流层,②③④构成地幔,①②共同构成⑤岩石圈。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②,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①是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厚度平均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厚度平均为5-10千米,A错误。地震波在莫霍面以下②中传播速度加快,B错误。④主要是下地幔,C错误。①②共同构成⑤岩石圈,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湛江期中)2023年1月25日01时55分土耳其东部(北纬38.35°,东经39.12°)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莫霍面以上B.软流层以下
C.莫霍面以下D.古登堡面以下
4.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
C.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3.A
4.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深度范围约为80—400km),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原因是横波不能传播。
3.陆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软流层一般在地下100千米以下,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左右。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土耳其东部,属于陆地区域,而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软流层以下、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下,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4.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出现左右摇晃,横波到达,建筑物左右摇晃时容易倒塌,由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符合题意;“黄金12秒”,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联度不大,故排除A、C、D。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廉江期中)下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下地幔D.④-软流层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
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
【答案】5.D
6.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5.图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①是大陆地壳,②是大洋地壳,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④为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由图可看出,①只在大陆上分布,具有不连续性,A错误。②位于地壳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镁,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错误;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故C正确;④处是软流层,软流层是熔融状,但熔融并不代表是液态,熔融中含有一定固态杂质,所以横波能通过,横波无法通过外核,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河南期中)下图为从山东青岛到西藏拉萨的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曲线表示()
A.地球表面B.软流层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
8.下列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地壳在各处厚度一致
B.地壳是地球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
C.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D.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答案】7.C
8.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
7.读图可知,图中甲曲线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图中甲曲线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C正确;从甲曲线所处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软流层和古登堡界面,A、B、D错误。故答案为:C。
8.海底也有地形起伏,再加上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海底地壳厚度并不均匀,A错误;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被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误;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大范围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所以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C错误;地壳可进一步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密度比硅铝层大,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是一个不连续圈层,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洮南月考)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9.读图:①向③供水,向②渗透水分,①应为水圈,②应为岩石圈,③需要供水,且能向④提供氧气,说明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
故答案为:C
10.花落在泥土里形成了肥料,可以哺育花,这是土壤与生物的关系。土壤属岩石圈,②为岩石圈,③是生物圈,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21高一上·苍南月考)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2.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发生时,先感到上下颠簸;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发生时,后感到左右摇晃。
11.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故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故排除C、D。故答案为:B。
12.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故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故B错误,D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故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九台月考)张家口张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现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状,直径在15至80厘米之间,排列紧密。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
A.①B.②C.③D.④
14.若该地火山爆发时伴随地震,地震波的横波不可能穿越的是()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软流层D.地幔
15.关于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有岩石分布的地方
B.岩石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渗透于全部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答案】13.C
14.B
15.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深度范围约为80—400km),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原因是横波不能传播。
13.读图判断,①位于地面以上海拔12千米至50-55千米高度,为平流层;②位于地面至地下33千米之间,②应是地壳;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间,与软流层的深度吻合,③为软流层;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14.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上地幔,均为固态,横波能穿越莫霍面,A选项错误;横波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传播速度较小,橫波消失,即橫波不能穿越古登堡面,B选项正确;软流层位于地幔,横波能穿越,C选项错误;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横波能过通过,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5.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从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空间,不仅仅指有岩石分布的地方,A错误,D正确;岩石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路桥月考)地震波的速度会因其所通过物体的性质差异而产生变化,科学家主要通过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如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①层中物体性质均一
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①内部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7.图中的Y处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16.C
17.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
16.据图中深度和波速变化的大小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A错误;①层是地壳和地幔,物体性质不是均一的,B错误;读图可知,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为软流层,位于①内部,C正确;由图可知,甲地震波传播速度大于乙,且甲没有中断,故甲为纵波,乙为横波,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答案为:C。
17.结合图可知,Y处深度超过了5000km,应该是地球内核与外核交界,D正确;莫霍面大概在地下33km处附近,A错误;古登堡界面大概在地下2900km处附近,为图中X处,B错误;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位于地幔,大概位于地下80-400km处,C错误;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8.(2023高一上·桦甸月考)回答问题。
(1)图中S为波,P为波。
(2)图中各圈层A为,B为,C为。
(3)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
(4)在2900千米深处,S波,P波波速,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
【答案】(1)横波;纵波
(2)地壳;地幔;地核
(3)莫霍界面
(4)消失;迅速下降;古登堡界面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解:(1)根据图示,S波传播速度比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处消失,可判断出是横波;P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在2900千米处传播速度变慢,但能够在地球内部圈层传播,为纵波。(2)两种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处发生很大变化,说明通过是介质性质发生改变,分别把这两个界面称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这两个界面自外向里(由A向B)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根据上题结论,可知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莫霍界面。(4)读图可知,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
19.(2023高一上·沧县期中)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代。
(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护理根管治疗配合
- 妇科手术管理
- 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
- 外科护理肿瘤化疗和放疗
- 《汽车的基本构造》课件
- 《员工培训与管理》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反证法和放缩法
- 如何预防艾滋病班会
- 《名句默写答案》课件
- 《吸收与酵解》课件
- 物业保洁员培训教程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酒店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5年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公安接处警培训
- 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胸部术后护理科普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产业图谱】2024年青岛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附各地区重点产业、产业体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
- 中药药品注册法规考核试卷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