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课件(共41张PPT)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课件(共41张PPT)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课件(共41张PPT)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课件(共41张PPT)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课件(共4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课件(共41张PPT)(共41张PPT)

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但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搜集了他自己游历各地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课文选的是总写三峡的一段,是全注的精华所在。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生字词

阙处(quē)襄陵(xiāng)

绝巘(yǎn)属引(zhǔ)

沿溯(sù)飞漱(shù)

曦月(xī)急湍(tuān)

长啸(xiào)重岩叠嶂(zhàng)

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抓住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

三峡两岸的山

三峡的夏水

三峡的春冬景色

三峡的秋天景象

壮丽的风光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在。

略:完全、全部。

阙:同“缺”,空缺。

略无:完全没有。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

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隐、蔽:遮盖。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这里指太阳。

曦月:日月。

翻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

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点?

长(七百里)

多(连山、略、阙)

陡峭、高峻、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自非)

(侧面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

(正面)

这一层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到。

襄: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有。

宣:宣布,传播。

朝:早晨。

暮:傍晚。

其:代词,这。

虽:即使。

奔: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御:驾。

以:如。不以:不如。

疾:快。

翻译:(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三峡的夏水有什么特点?

夏水

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赏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比较,突出水的迅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时:季节。

则:连接上下文,略带转折,可不译。

素:白色。

湍:急流的水。

翻译: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潭:深水。

素湍

回清

绿潭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绝:极。

巘:山峰。

漱:冲荡。

其:代词,它们,指怪柏。

良:的确,实在。

翻译: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是怎样描写三峡的春冬美景?

动静结合

动: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静:绿潭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色彩斑斓

——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

——清、荣、峻、茂

观察的

角度

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至:到。

旦:早晨。

寒:清冷。

涧:山涧。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空:空荡。

响:回声。

哀:悲哀。

转:同“啭”,声音曲折。

绝:消失。

翻译: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故:所以。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1、三峡的秋天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特点?

悲寂,凄凉

寒、肃、凄、哀

2、“泪沾裳”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在结尾处引用古人的诗句,起到什么作用?

突出三峡山高、峡长、岭连得地形特点。突出秋景的悲寂、凄凉的环境特点。特别是“泪沾裳”将景与情融为一体,从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思考题:

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写山为静,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写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写萧瑟之秋,则文气转为沉重、弛缓、凄清、悲凉。

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素”“绿”色彩相间,“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表现三峡山水的壮美。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精彩语句分析

②“清荣峻茂”

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字状山,以“荣”字状柏树,以“茂”字状草,水清、树荣、山峻、草茂互相辉映,表现了大自然充满的无限生机。

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字加以暗示,以概括之笔写深秋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自然也是凄凉之情。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④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2023年,三峡工程已完工,水位抬高至175米。请对照课文,查找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现在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色将有哪些变化?

现在,无数人梦想的“高峡出平湖”变成了现实:连绵的高耸入云的山峰变成了无数的岛屿,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