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新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
冀教版新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
冀教版新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
冀教版新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4页
冀教版新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新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一个做教案的习惯,更应该有一个做好教案的习惯,就行老师让学生做预习一样,好的教案应该像将军手中的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给敌人致命一击,这样才能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冬阳•童年•骆驼队》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教学重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揭题,走近林海音。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2.读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课题。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1)学词:咀嚼慢慢地嚼倒嚼(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预设:(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4.齐读这段话。背一背。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四、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1.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1)谈铃铛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话分角色朗读。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来。2.学生写话。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文字时,当时的心情。(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5.1990年,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心头。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目标:1.认识并读准“妖、娆”等1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寝忘食”、“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2.能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们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者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搜集、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谈歌赏图,揭示课题。1.听过《天路》这一首歌吗?(出示歌词),歌中所唱的《天路》指的是什么?(青藏铁路)2.揭题,读题。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3.读句:“一条长长的“铁龙”……到达雪域圣城——拉萨。”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学习提示的帮助进行学习。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2.交流(遇到困难、战胜困难)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一)面对困难部分:1.默读课文,想想筑路大军们遇到了哪些困难?2.交流:读出课文中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看谁有能概括成一个词。(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3.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练读,随机交流)“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结合理解:撕扯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理解“杯水车薪”(从字面了解到在文章中的意思,想象缺氧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资料介绍: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4.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学习写法:侧面描写)(二)战胜困难部分:1.面对困难,筑路大军们又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找到喷射的最佳温度、奋勇作战、建成高原制氧站)3.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练读,随机交流)“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昼夜”“反复”),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理解“废寝忘食”,想象科技人员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工作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写法指导:如果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是侧面描写,那么现在的克服困难就是(正面描写)。(三)补充资料:《生命禁区的早晨》四、理清文路,升华情感1.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3.交流:(贯穿全文,起了连接作用,体现了筑路大军的强大决心,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自豪。)4.如果你就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看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5.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下什么呢?(生动笔写,交流)五、课后作业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绿》教学目标:1、感受西湖的美景,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2、初步了解景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积累语言。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教学难点: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知全文,理解有关描写绿的词句,感受西湖的“绿”,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引课: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意思的字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花红柳绿”、“一碧千里”。一、初读,感知课文1、示课题“绿”,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标题的几种形式。2、读课文,想想课文还可以以什么为题?二、再读,理解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最后把这篇课文的题目确定为“绿”?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理由。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1)理清课文的结构。(2)初步理解“领略”。三、精读,体味课文1、自由读课文,作者到底“领略”到了一个怎样的“绿”字?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1)作者领略了哪些地方的“绿”?(2)作者领略了哪些不同的“绿”?3、比较灵隐的“绿”和花港观鱼的“绿”有什么不同?4、观看“绿”的录像,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5、较深入地理解“领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教学过程:引课:用“领略”说话。四、深读,领悟课文1、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所“领略”到的这个“绿”字有什么特别之处?2、引导学生理解“绿色,是生命的颜色。”(1)联系上下文理解。(2)观看“荷叶”录像。3、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4、深入理解“领略”。五、熟读,背诵课文1、用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课文部分。2、检查背诵,交流背诵方法。六、拓读,超越课文1、小结:绿,是有意蕴的,需要用心去“领略”。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绿》,用心“领略”其中的意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黛玉初进荣国府》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能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了解生词的意思。3.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4.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教学重点: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教学准备:《红楼梦》相关资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文章?作者是谁?2.学习这几篇文章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3.今天我们又要采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文章《黛玉初进荣国府》。读课二、交流预习的收获1.说说这篇文章改编自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这部小说有多少了解?2.教师补充《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红楼梦》中写到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足见作家的功力。三、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文章主要描写的人物四、自学重点段落第5、6、7自然段1、出示思考题:王熙凤都说过些什么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2、学生自学,在书上作记号。3、小组范围内交流,教师巡视。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5、出示思考题: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小组内探究、讨论,并做记录。教师巡视。7、小组内推举代表在全班发言。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揣摩人物性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再谈课文,想想从文中你了解到黛玉是个怎样的人。五、自学课文第1、2、3、4自然段,在书上作记号1.交流,你从这四段中又读出了什么?2.播放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封建贵族的奢华,了解林黛玉的谨小慎微、冰雪聪明和王熙凤泼辣爽快、圆滑的性格。六、推荐阅读《红楼梦》第三回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黛玉初进荣国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写法。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通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中国以及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红楼梦》的《黛玉初进荣国府》。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及《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