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2.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3.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品读本文,学习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技巧。文化传承与理解:有意识培养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难点: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重点:深刻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学习提示《陈情表》从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要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感情;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的。可以结合作者身份和文章写作背景,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坚持不入朝为官,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上的委婉与得体。《项脊轩志》所写不过一间小屋,所记无非一些身边琐事和日常话语,却饱含深情。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人心。文中有一些细节,如项脊轩遭火不焚,“室坏不修”,复聋不居等,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阅读时要注意领会其中的妙处。尊奉孝道,眷恋家园,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明白,这两篇文章中的悲喜为何能让一代代中国人产生共鸣。作为一篇向皇帝进呈的表文,《陈情表》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这得益于作者恰当地使用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表达“恭敬”之意。从文中再找一些表示谦敬的词语,体会“表”这一文体的语言特点。一、导入新课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陆游的“老学庵”、沈从文的“窄而霉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正所谓“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二、作者介绍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文学主张与成就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三、背景介绍时代氛围明朝在唐宋两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士人最理想的人生追求,欲实现这一理想,必须走读书入仕之路。家世显赫与科举坎坷作者先祖家族兴旺,多人做官。但从他的祖父开始家道中落。归有光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急切希望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他中秀才后连考六次才于35岁中举,此后八次落第,靠授徒讲学营生,直到60岁才中进士。在作《项脊轩志》的续文时,作者尚未中举。族人不争与亲人之殇归有光的祖上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录,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延续多久,家族就经济衰微、家风日下了。如果说,家族的分崩离析还只让作者感到失望、无奈的话,那么,至亲的离世则使作者体验到生命的无常与悲凉。他7岁丧母,17岁丧父,少时祖母去世,不到而立之年妻子又去世。这些亲人是他的感情依托,却一一逝去。人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卑微,内心的悲凉日益累积,让作者不堪重负。四、知识支架归有光的散文归有光的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风格朴实自然,浑然天成,无故意雕凿的痕迹,感情真挚。选材上多着眼于家庭琐事,细节生动传情,以此表达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归有光的散文特色: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了解文体“志”“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记”通常用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五、整体感知《项脊轩志》是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本文采用一系列生动传神、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描写,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沧桑的感慨以及对项脊轩、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的深情。第一段:叙写项脊轩中可喜的事。第二段:叙写项脊轩中发生的可悲之事:大家庭分崩离析,对亡母的怀念,祖母生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和期望。第三段:叙写闭门苦读的情景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第四段:写对婚后温馨生活的回忆。第五段:表达对亡妻的悼念。六、题目解读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志”: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七、文本研读归有光的散文往往只是记叙一些日常琐事,却写得感情真挚,细节生动,具有诗一般的意境。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二、三”三个数字为纲,串起了全文内容。即:一间书屋,两种感情,三个亲人。段一:项脊轩,旧(旧日的,原来的)南阁子也(判断句)。室仅方丈(古今异义,古义,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渗漏),雨泽(雨水)下(名词用作状语,下,朝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放置的地方)。又北向(朝向北方),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修补),使不上(名词用作状语,上,从上面)漏。前(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辟(打开)四窗,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于)周庭(省略句),以(北墙)当(对着)南日(省略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倒装,状后),旧时栏楯(栏杆),亦遂增胜(美)。借书满架,偃仰(俯仰、休息)啸歌,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古今异义,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错杂),风移影动,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可爱。文本解读:(一) 一间书屋1. 本文以“项脊轩”为题,有何作用?明确:这是全文的线索。2.开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何要强调“旧南阁子也”?阁: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接屋连阁。“旧南阁子”交代了作者的家庭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体现了作者的自豪之感。作者为何用“轩”而不用“斋”?“轩”作为一种建筑,源于古代士大夫所乘坐的一种车子。一般人是没资格坐的,以“轩”为名,自然有求取功名、光宗耀祖之意。同时,以“轩”为书斋名,暗示自己有远大志向和胸怀宽阔之意。成语“器宇轩昂”常用来形容人精神振奋、气度不凡。“项脊”有何寓意?一说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含有怀远追宗之意;一说“项脊”含有脊梁之意,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顶梁柱的人生理想。3.朗读课文第一段,自主思考:这是一间怎样的书房?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项脊”旧:“百年老屋”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日过午已昏”4.经过作者修葺后,这间小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雅致: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幽静: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段二:然余居于此(倒装,状后),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在此以前),庭中通南北为一(数词用作名词,整体)。迨(等到)诸父异爨(分家),内外(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古今异义,古义,到处)而是。东犬西(名词状语,向西)吠,客逾庖(厨房)而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鸡栖于厅(倒装,状后)。庭中始为篱,已(不久后)为墙,凡(总共)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去世的)大母婢也(判断句),乳(名词用作动词,哺育)二世,先妣(去世的母亲)抚(对待)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倒装,状后),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而,通“尔”,你的)母立于兹(这)(倒装,状后)。”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妪)语未毕(省略句),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古今异义,古义,15岁少年)读书(于)轩中(省略句),一日,大母过(到这里来)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整天)默默在此,大类(很像)女郎也?”比(到,等到)去,以手阖(关)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名词作动词,有成效成果),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瞻仰,看)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文本解读:(二) 两种感情1.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生活的感受?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多可喜(1)作者因什么而喜?请中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细细体会。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书之乐,赏景之乐。(2)可否将“万籁有声”换成万籁俱寂?不能。“万籁有声”不仅写出书斋的幽静,也写出作者独处书斋时感受到的生机和趣味。(3)请用几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时的心情。轻松自在、怡然自乐。这是一种心灵的满足,一种精神的愉悦。3.多可悲(1)作者因何而悲?你从哪些细节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2)“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向西家叫,意味着狗都已经不认识自己家里的人了,暗示家族的分离和隔阂。(3)篱笆和墙的区别是什么?由篱笆到墙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明确:篱笆是有缝隙的,可以看见对方;而墙是完全隔绝的,是看不见对面的。由篱笆到墙的变化意味着家族中亲人关系越来越疏远。段三: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经过)。余扃(关闭)牖(窗户)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殆(恐怕、大概)有神护者。段四: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嫁到我家来),时(名词用作状语,不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靠)几学书(名词作动词,写字)。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那么)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形制,规制)稍异于前(倒装,状后)。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段五: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名词用作状语,亲自)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伞盖)矣。文本解读:(三) 三个亲人1. 先妣(1)请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扣”可否替换成“拍”?不能。“扣”字表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怕惊动、惊吓了孩子,细微的动作中体现母亲的疼爱。仅一“扣”字,慈母的形象跃然纸上。(3)这本是很平常的生活场景,为何,“语未毕,余泣”?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老妪讲述完母亲对姐姐的疼爱,自然会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同样享受这般母爱。可如今母亲早逝,而母亲的遗踪却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都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2. 大母(1)请找出文中描写祖母的片段。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一句,有欣喜,有期盼,看似责备,实则由衷欣慰。老祖母发自肺腑的关爱之情跃然纸上。祖母离开时“以手阖门”,将关心与期待都凝聚在这个动作之中。阖门,就把世俗对孙子的干扰与侵蚀挡在了门外。祖孙之间的对话十分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一句,将殷切的希望寄托于孙儿身上,表达出振兴家业的无尽厚望。(3)归有光在念及母亲时只是哭泣,为何思及祖母,便“长号不禁”?当家道衰落、亲情隔断疏离之时,归有光自觉承担起了复兴家族的重任,却最终没有实现这份期待。他对祖母、对家族便怀了一份深深的愧疚,一种有心重振家业、偏偏力有不逮的愧疚。3. 吾妻(1)请找出文中描写妻子的片段。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夫妻间的甜蜜、恩爱。(3)你从结尾句又读出了什么?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八、文本探究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因什么而喜,又因什么而悲?反复诵读全文后作答。参考提示:可喜:书房焕然一新的面貌、项脊轩幽静的气氛、轩中读书的快乐。可悲:家庭分崩离析,对亡母的怀念,祖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期望,对亡妻的思念。2.文章结尾不言悲而悲不自禁,哀婉动人,请赏析结尾的表达效果。参考提示:①写亡妻手植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作者把悠悠不尽的情感、满腹的辛酸淡淡收住,引发了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②句中“死之年”与“今”,形成今昔对比,暗寓物在人亡、今不如昔的人生感慨。3.桐城派大师方苞评价归有光的散文语言:“不俟修饰而能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参考提示:我同意其观点。①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用色彩强烈的词藻,而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回忆生活琐事。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母亲的慈爱形象。②用语克制,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表现力。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无一不是平白话语中寓深情。虽言语浅淡,抒情节制,却更耐咀嚼品味,更能打动读者。4.归有光用“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来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清静幽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古代诗歌中再找出一例加以体会。参考答案:①以动衬静。②很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到,更显出环境的幽静之美,以及作者在此所感受到的内心读书之乐。③典型的诗句有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都是用动态来衬托静态的美。5.有人说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多用细节,笔法巧妙;也有人认为归有光的散文题材范围狭小,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那么,你怎样看待本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参考答案:①归有光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借助这些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感人至深的情感,引起读者凄婉沉痛的共鸣。这正是“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②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题材的大小,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九、写作特点①善于利用白描,细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国人保财险春季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物联网应用开发与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内容创作与传播合作协议
- 2024“才聚齐鲁成就未来”齐鲁(山东)产业投资限公司招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改进协议
- 2024年度保温砂浆供应链管理合同
- 《Echance公司简介》课件
- 2024年度电动车融资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度电子商务平台模特推广合同
- 2024年度三人餐饮危机公关与品牌修复合同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政治 含答案
- 日本课件 人教版
- 北京市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第1~4单元期中检测(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报关单填写规范》课件
- 在线学习管理平台软件开发方案
- 产品研发与创新战略性合作协议书
-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三篇)
- 黑龙江大学《应用回归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层管理干部团队-执行力与领导力提升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