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体会作者盛赞圆明园是世界奇迹的原因。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梳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出示有关圆明园的图片。1860年,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法军上尉巴特勒给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先生是如何回答他呢?让我们一起学习雨果先生的这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雨果先生对圆明园被抢掠、烧毁持有什么看法。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活动内容】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者简介”作为补充。2.写作背景。【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写作背景”的课件内容,让学生了解雨果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知识链接”的课件内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三、正音释义【活动内容】阅读课文,检查预习。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并加以点拨。赃物()箱箧()制裁()给予()琉璃()晨曦()瞥见()劫掠()惊骇()珐琅()恍若()绸缎()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剪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赃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荡然无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丽堂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整体感知【活动内容】1.巴特勒的观点是什么?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能够表明作者立场、态度的句子,说说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3.雨果先生是从哪些方面回复巴特勒上尉的信的?4.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大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五、文本研读【活动内容】阅读第3段,品读圆明园之美。1.雨果是从哪些方面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盛赞圆明园的词语或句子。2.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盛景,给予圆明园高度的评价,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这段文字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的原因,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课堂小结雨果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历史大事件聚焦到焚掠圆明园这一点上,让人们从文化瑰宝圆明园被毁中,认识到英法联军的罪行之重,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2.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立场的可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盛赞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东方艺术的典范。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作者对圆明园被劫掠、焚毁的态度。新知探究一、探究写法【活动内容】1.课件出示下面的文字,同桌之间讨论:作者在描写圆明园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你想象……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那就是这座园林。2.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等相提并论,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语句,进一步体会铺陈及类比手法的表达效果。二、品析语句【活动内容】1.学生从文中找出包含讽刺性词语的句子,反复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你是如何理解雨果的立场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语句,体会反语的表达效果,进一步把握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所持的观点态度。三、积累拓展【活动内容】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请你给雨果写一段话,表明你的态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