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浙教版科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冲刺重高”讲义(六):几种重要的盐(含解析)一、什么是盐
①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②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或铵根)离子结合而成。
③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几种盐的性质
1、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1)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白色粉末(化学式为:Na2CO3),俗名为纯碱或苏打。
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
(2)CO32-的检验方法:往某化合物中滴加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CO32-。
2、碳酸钙(CaCO3)
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1)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叫汉白玉。(2)因含杂质而有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
(3)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叫石灰石。
3、食盐(NaCl)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来源: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
粗盐提纯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用途:①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②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③制生理盐水(0.9%)0.9%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
4、盐的性质:
(1)酸+盐→新酸+新盐(2)碱+盐→新碱+新盐(3)盐+盐→新盐+新盐(4)某些盐加热能分解
三、制取盐的途径
(1)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
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如:Fe+CuSO4===Cu+FeSO4。
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
规律:初中阶段,反应中的酸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不是碳酸盐,则要求可溶。如:H2SO4+BaCl2===BaSO4↓+2HCl;CaCO3+2HCl===CaCl2+H2O+CO2↑。
应用:制取某盐,制取CO2气体等。
(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铵盐,生成物中其中之一必须为沉淀;若反应物中盐为铵盐,则生成物中可无沉淀。如:CuSO4+2NaOH===Cu(OH)2↓+Na2SO4;NH4Cl+NaOHNaCl+NH3↑+H2O。
应用:制取某些碱,如:Na2CO3+Ca(OH)2===CaCO3↓+2NaOH。
(4)盐+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如:NaCl+AgNO3===AgCl↓+NaNO3。
应用:检验某些离子或物质。如: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于鉴别SO)。
四、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1)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2)没有酸参加的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无酸皆可溶)
(3)复分解反应类型
①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中酸必须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气体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②酸+碱─→盐+水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如:H2SO4+Cu(OH)2=CuSO4+2H20
③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中的两种盐都是可溶性的,且生成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④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或气体(只有铵盐跟碱反应才能生成气体)。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NaOH+NH4Cl=NaCl+NH3↑+H2O
五、盐的溶解性表
口诀:钾钠铵硝溶,氯化银不溶;再说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最后说碱类,只溶钾钠铵钙钡。
六、盐与化肥
1、化学肥料是用矿物质、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简称化肥)。
2、化肥的类型:氮肥:含有氮元素的称氮肥。磷肥:含有磷元素的称磷肥。钾肥:含有钾元素的称钾肥。
3、复合肥: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称复合肥。
4、氮肥作用:铵盐为主,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含有组
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磷肥作用:促进农作物要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
多,籽粒饱满等。
钾肥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
5、铵根离子的检验:
往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例1、小金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B.BC.CD.D
例2、取一定量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该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和d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CaCl2和NaCl
B.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和气泡产生
C.bc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D.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溶液增多
例3、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乙可能是CuCl2溶液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例4、已知碳酸亚铁(FeCO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小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减少了m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ng。回答下列问题:
(1)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中质量增加且C中的现象为。
(2)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mn(填“>”“=”或“<”)。
(3)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填“甲”“乙”或“丙”)。
例5、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2g放入烧杯,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g202020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842n
(1)如表中n的数值为;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保留0.1%)
(3)计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0.1%)
(4)计算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保留1%)
1.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钠离子
B.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这两种微粒间的作用
D.该化学反应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有两种粒子存在
2.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3.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
4.小兰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Na2SO4和NaOH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则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即可确定溶液成分,则X溶液可能是(填字母)。
A.稀HClB.稀H2SO4C.CaCl2
5.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混入Na2CO3的NaOH固体,于是他们对该固体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Ⅱ.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原理]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制定计划]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碱石灰均足量)。
方案: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向样品中滴加稀硫酸,待样品反应完全,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测出生成CO2的质量,计算。
[分析与讨论]
⑴方案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⑵小科同学认为原方案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可增加图2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按气流方向填写装置序号)。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完善实验方案后,测出了该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还可以用“沉淀法”进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X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计算可得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则X物质可以是下列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
A.KCl溶液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D.Ca(OH)2溶液
6.将12.9g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g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12345
加入氯化钙溶液质量/g15151515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3m91010
计算:(1)表格中m的数值是。
(2)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1.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B.C.D.
2.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滴加过程中,溶液中钠离子数量不断增加
C.整个变化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的pH>7
3.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乙C.乙、丙D.甲、丙
4.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的作用是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5.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________(选填“一”或“二”),理由是________。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
序号反应前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0101001010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100.0101.1102.2103.3104.4105.0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答案及解析
例1、A
【解析】
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不是烧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选项错误;
B、碳酸钠是白色固体,描述正确,选项正确;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描述正确,选项正确;
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描述正确,选项正确,故选A。
例2、D
【解析】
A、a点是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此处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b段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bc段发生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有沉淀生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过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例3、C
【解析】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丙为氢氧化钠,乙、丁是氯化铜和稀硫酸中任意一种,故乙可能是氯化铜,丙一定是氢氧化钠,丁可能是稀硫酸,丙不可能是稀硫酸。
故选C。
例4、解:(1)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中质量增加且C中的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
(2)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m<n,是因为mg是样品中碳酸根的质量,ng是碳酸根质量和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的和。
故答案为:<。
(3)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乙,不能选择甲(甲收集不到一氧化碳)、丙(丙不能判断收集一氧化碳的多少)。
故答案为:乙。
例5、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4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所以表中n的数值为2;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3)由分析可知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4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
4gx
x=2.92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4)设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y,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10gyz
,
y=11.1g,z=4.4g
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13%
答: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6.8%。
故答案为:(1)2;(2)83.3%;(3)14.6%;(4)13%
1.A
【解析】A、表示钠离子,说法正确;
B、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
C、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这两种微粒间生成氯化银沉淀,说法错误;
D、该化学反应完全反应后有水分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三种粒子存在,说法错误。
2.D【解析】A、实验①盐酸过量,故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错误;
C、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有气泡冒出,故错误;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故正确。
故选D。
3.BaSO4BaCl2+Na2CO3=BaCO3↓+2NaCl钾离子未除去
【解析】(1)在粗盐水中加入BaCl2,Ba2+会和杂质SO42-反应生成BaSO4;
(2)加入BaCl2后,粗盐水中的SO42-被除尽,但会引入BaCl2,加入Na2CO3即为了除去过量的BaCl2,故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在整个流程中,未将粗盐中少量的K+杂质除去,故得到的仍不是纯净的NaCl。
4.解:(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3)碳酸钡沉淀能与酸反应,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则X应为酸溶液,但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会对硫酸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滴加稀盐酸后,如果沉淀全部溶解,那么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溶液中沉淀部分溶解,那么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如果沉淀不溶解,那么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故选:A。
故答案为:(1)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NaOH;(3)A。
5.除去CO2中的水蒸气;G→A→B→C→D;C、D
【解析】【分析与讨论】(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解答;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被碱石灰吸收,会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
【反思与评价】加入的物质应该只能和碳酸钠反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分析与讨论】(1)方案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2)原方案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被C装置吸收,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可增加图2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G(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B-C-D。
【反思与评价】
A.氯化钾不能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选择KCl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故B错误;
C.硝酸钡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故C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但是氢氧化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正确。
6.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15g的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3g,第三次生成沉淀是9g,则第二次生成沉淀的质量是6g,所以m=6。
(2)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100
x10g
x=10.6g
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2.2%
答: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2.2%。
故答案为:(1)6。(2)82.2%。
1.A
【解析】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变为黄色。故选A。
2.A
【解析】
A.0—b段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所以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硫酸钠、硫酸铜3种,此选项错误;
B.因为反应过程中,钠离子不与其它离子结合为沉淀,所以滴加过程中,溶液中钠离子数量不断增加,此选项正确;
C.因为反应过程中,硫酸根离子不与其它离子结合为沉淀,所以整个变化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此选项正确;
D.d点是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7,此选项正确。
3.C
【解析】甲:加入氢氧化钠时,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溶液的pH显增大,然后不变,对应关系错误;
乙:加入氢氧化钠时,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开始不产生沉淀,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产生沉淀,对应关系正确;
丙: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所以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产销售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大全
- 小学数学学期工作计划小学数学学期计划安排表
- 市医院控感办2024年监测计划
- 奶茶店企业创业计划书
- 2024年新学期工作计划
- 2024社区卫生工作计划范本
- 2024外联部工作计划
- 中学第一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 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计划
- 2024年城建项目管理下半年工作计划
- 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知识讲座
- 京瓷哲学培训课件
- 设备部年终总结报告
-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教材
-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HVA
- 2022年1201广东选调生考试《综合行政能力测验》真题
- 2022年下半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语文)
- 国旗下讲话-“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
- (完整)城市污水处理-A2O工艺-毕业设计
- 慰问品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ISO17025经典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