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熟悉综合布线系统拓扑构造和实际工程构造;2.熟悉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和链路及各子系统长度;3.掌握综合布线系统选择。本章主要内容第3章综合布线工程方案设计第1页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不但决定网络性能和布线成本,甚至决定网络是能否正常通信。通信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以及无线选择,拓扑构造选择都和网络性能密切有关。3.1任务描述第3章综合布线工程方案设计第2页3.2有关知识3.2.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构造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2.3综合布线系统链路和信道3.2.4铜缆系统信道3.2.5光缆系统信道3.2.6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3.2.7综合布线系统缆线方案选择3.2.8系统应用3.2.9以太网在线供电第3页3.2.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构造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星型拓扑构造,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传递。详细来讲,综合布线系统应采取星状拓扑构造,该构造下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只要变化结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总线、环形等多种类型间进行转换。综合布线系统采取开放式星型构造应能支持目前普遍采取多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如以太网、迅速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万兆位以太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令牌环网(TokenRing)等。第4页3.2.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构造1.星型网络拓扑构造这种构造是在大楼设备间放置BD、楼层配线间放置FD构造,每个楼层配线架FD连接若干个信息点TO,也就是传统两级星型拓扑构造,如图3.6所示,它是单幢智能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基本形式。第5页3.2.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构造BDFD1FD2FD3FD4TOTO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公用通信网图3.6星型拓扑构造水平电缆TOTO第6页3.2.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构造2.树型网络拓扑构造以建筑群CD为中心,若干建筑物配线架BD为中间层,对应有再下一层楼层配线架和配线子系统,组成树型网络拓扑构造,也就是常用三级星型拓扑构造,构造图如图3.7所示。这种形式在智能小区中经常使用,其综合布线系统建设规模较大,网络构造也较复杂。第7页3.2.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构造CDFD1FD2FD3FDmTOTOTOTOTOTO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水平电缆公用通信网图3.7树型网络拓扑构造BD1BD2BDn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第8页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2有关知识1.
建筑物标准FD-BD构造建筑物标准FD-BD构造是两次配线点设备配备方案,这种构造是在大楼设备间放置BD、楼层配线间放置FD构造,每个楼层配线架FD连接若干个信息点TO,也就是传统两级星型拓扑构造,是国内普遍使用典型构造,也能够说是综合布线系统基本设备配备方案之一。如图3.10所示。这种构造只有建筑物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不会设置建筑群子系统和建筑群配线架。主要适用于单幢中、小型智能化建筑,其附近没有其他房屋建筑,不会发展成为智能化建筑群体。这种构造具有网络拓扑构造简单,且较常用,只有两级;维护管理较为简单,调度较灵活等长处。第9页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水平电缆4层3层2层1层BDFDFDFDFD公用通信网电缆竖井TOTOTOTO设备间建筑物标准FD-BD构造第10页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2有关知识2.建筑物FD/BD构造建筑物FD/BD构造是一次配线点设备配备方案,这种构造是大楼没有楼层配线间,只配备建筑物配线架(BD),将建筑物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合二为一,缆线从BD直接连接到信息点(TO)。如图3.11所示。它主要适用于下列场所:(1)建设规模很小,楼层层数不多,且其楼层平面面积不大单幢智能化建筑。(2)顾客信息业务要求(数量和种类)均较少住宅建筑。(3)别墅式低层住宅建筑。(4)TO至BD之间电缆最大长度不超出90m场所。第11页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2有关知识(5)当建筑物不大但信息点很多时,且TO至BD之间电缆最大长度不超出90m,为便于管理维护和减少对空间占用目标采取这种构造。例如,高校旧学生宿舍楼综合布线系统,每层楼信息点很多,而旧大楼大多在设计时没有考虑综合布线系统,假如占用房间作楼层配线间,势必占用宿舍资源。高层房屋建筑和楼层平面面积很大建筑均不适用。具有网络拓扑构造简单,只有一级;设置配备数量最少,减少工程建设费用和维护开支;维护工作和人为故障机会都有所减少等长处。但灵活调度性差,使用有时不便。第12页建筑物FD/BD构造水平电缆4层3层2层1层BDBD公用通信网电缆竖井TOTOTOTO设备间第13页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建筑物FD/BD构造3.建筑物FD-BD共用楼层配线间构造建筑物FD-BD共用楼层配线间构造也是两次配线点设备配备方案(中间楼层供应相邻楼层),根据每个楼层需要进行配备楼层配线架(FD),采取每2
4个楼层设置FD,分别供线给相邻楼层信息点TO,要求所有最远TO到FD之间水平线缆最大长度不应超出90m限制,如超出则不应采取本方案。如图3.12所示。这种方案主要适用于单幢中型智能化建筑中因其楼层面积不大,顾客信息点数量不多或因各个楼层顾客信息点分布极不均匀,有些楼层顾客信息点数量很少(如地下室),为了简化网络构造和减少接续设备,能够采取这种构造设备配备方案。但在智能化建筑中顾客信息点分布均匀,且较密集场所不应使用。第14页建筑物FD-BD共用楼层配线间构造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水平电缆4层3层2层1层BDFDFD引入线路(公用通信网)TOTOTOTO设备间FDTOTO电缆竖井5层6层第15页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2有关知识4.建筑物FD-FD-BD构造建筑物FD-FD-BD构造能够采取两次配线点,也可采取三次配线点。这种构造需要设置二级交接间和二级交接设备,视客观需要可采取两次配线点或三次配线点,如图3.13所示。在图中有两种方案:(1)第3层楼层为两次配线点,建筑物干线子系统缆线直接连到二级交接间FD上,不通过干线交接间FD,这种方案为两次配线点。(2)第2、4、5、6层楼层为三次配线点,建筑物干线子系统缆线均连接到干线交接间FD1,然后再连接到二级交接间FD2,形成三次配线点方案。第16页第17页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2有关知识这种构造适用于单幢大、中型智能化建筑,楼层面积较大(超出10002)或顾客信息点较多,因受干线交接面积较小,无法装设容量大配线设备等限制。为了分散安装缆线和配线设备,有助于配线和维修,且楼层中有设置二级交接间条件场所。具有缆线和设备分散设置,增加安全可靠性,便于检修和管理,容易分隔故障等长处。第18页3.1.4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1综合布线系统构造5.综合建筑物FD-BD-CD构造综合建筑物FD-BD-CD构造是三次配线点设备配备方案,在建筑物中心位置设置建筑群配线架(CD),各分座分区建筑物中设置建筑物配线设备(BD)。建筑群配线架(CD)能够与所在建筑中建筑物配线架合二为一,各个分区都有建筑群子系统与建筑群配线架(CD)相连,各分区建筑物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及工作区布线自成体系。如图3.14所示。第19页第20页3.2.2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2有关知识这种结构适用于单幢大型或特大型智能化建筑,即当建筑物是主楼带附楼结构,楼层面积较大,用户信息点数量较多时,可将整幢智能建筑进行分区,将各个分区视为多幢建筑物组成建筑群。建筑物中主楼、裙楼A和裙楼B被视作多幢建筑,在主楼设置建筑群配线架,在裙楼A和裙楼B适当位置设置建筑物配线架(BD),主楼建筑物配线架(BD)可与建筑群配线架(CD)合二为一,这时该建筑物包括有在同一建筑物内设置建筑群子系统。这种结构具有缆线和设备合理配备,现有密切配合又有分散管理,便于检修和判断故障,网络拓扑结构较为典型,可调度使用,灵活性较好等长处。第21页3.1.4综合布线系统实际工程构造3.1综合布线系统构造6.建筑群FD-BD-CD构造这种构造适用于建筑物数量不多、小区建设范围不大场所。选择位于建筑群中心建筑物作为各建筑物通信线路和对公用通信网络连接汇接点,并在此安装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群配线架(CD)可与该建筑物建筑物配线架(BD)合设,达成既能减少配线接续设备和通信线路长度,又能减少工程建设费用目标。各建筑物中装设建筑物配线架(BD)作为中间层,敷设建筑群子系统主干线路并与建筑群配线架(CD)相连,对应有再下一层楼层配线架和配线子系统,组成树型网络拓扑构造,也就是常用三级星型拓扑构造,如图3.15所示。第22页第23页1信道定义和范围3.2.3综合布线系统链路和信道信道范围目前有两种定义:(1)狭义信道:是指传送信号传输媒质,其范围仅指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之间传输媒质,不包括两端设备,传输媒质有电缆、光纤光缆。(2)广义信道:所指范围较狭义信道要广,除狭义信道传送信号传输媒质外,还包括多种信号转换设备,以及两端终端设备,例如发送设备、接收设备、调制解调器等。根据国标《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23)中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信道范围是以狭义信道来设定。信道是指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端到端传输通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第24页2链路定义和范围3.2.3综合布线系统链路和信道国标《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23)中要求:链路是一种CP链路或一种永久链路。永久链路是指信息点到楼层配线设备之间传输线路,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缆线或跳线,但能够包括一种CP链路。CP链路是指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各端连接器件在内永久型链路。第25页3.2.4铜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铜缆光缆铜缆信道/链路光缆信道/链路第26页3.2有关知识ISO/IEC11801将综合布线系统铜缆系统分为A、B、C、D、E、F级。国标GB50311-2023也将综合布线铜缆系统分为A、B、C、D、E、F等6个等级。铜缆等级表达由电缆和连接器件组成链路和信道中每一对双绞线所能支持传输带宽,用频率“Hz”表达,如表3-1所示。实际工程中,可用等级也可用类别来表达综合布线系统,例如E级综合布线系统就是6类综合布线系统。1.铜缆系统信道分级3.2.4铜缆系统信道第27页3.2有关知识1.铜缆系统信道分级系统分级支持带宽(Hz)支持应用器件电缆连接硬件A100K--B1M--C16M3类3类D100M5/5e类5/5e类E250M6类6类F600M7类7类表3-1铜缆布线系统分级与类别3.2.4铜缆系统信道第28页3.2有关知识①3类,16MHz,主要用于支持语音业务。一般采取大对数双绞线电缆。②5类,100MHz,主要用于高速宽带信息网络。5e类仍属5类布线范围。③6类,250MHz,主要用于高速宽带信息网络。④6e类,500MHz,主要用于高速宽带信息网络。⑤7类,600MHz,主要用于高速宽带信息网络。1.铜缆系统信道分级3.2.4铜缆系统信道第29页3.2有关知识在国标GB50311-2023中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由信道、永久链路、CP链路组成。信道一般由90m长度水平缆线和10m长度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如图3.16所示。2.铜缆综合布线系统组成3.2.4铜缆系统信道第30页3.2有关知识工作区缆线CP设备缆线水平缆线信道CP缆线FDTOTE图3.16综合布线系统信道、永久链路、CP链路组成设备跳线永久链路CP链路2.铜缆综合布线系统组成3.2.4铜缆系统信道第31页3.2有关知识与3类和5类布线系统不相同是,5e和6类布线系统中引出了CP链路和永久链路内容。CP链路是伴随CP集合点存在而设置,并属于永久链路范围之内。永久链路则可当作是一种不会被更改布线路由,能够包括CP集合点,信道则是由不一样缆线和连接器件组成。在7类布线中,为了确保传输特性,其永久链路仅应包括90m水平缆线和2个连接器件(不包括CP连接器件)。2.铜缆综合布线系统组成3.2.4铜缆系统信道第32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光缆系统根据国标GB50311-2023要求,把光纤信道分为3个等级:1.光缆系统光纤信道分级OF-300OF-500≥300m≥500mOF-2023≥2023m光纤信道支持应用长度第33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综合布线系统采取光纤光缆传输系统时,其网络构造和设备配备能够简化。例如,在建筑物内各个楼层电信间可不设置传输或网络设备,甚至能够不设楼层配线接续设备。不过全程采取光纤光缆应选用相同类型和品种产品,以求全程技术性能统一,以确保通信质量优良,不致产生不匹配或不能衔接问题。当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均采取光纤光缆并混合组成光纤信道时,其连接方式应符合要求如下:(1)光纤信道组成(一):光缆经电信间FD光纤跳线连接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都敷设到楼层电信间光纤配线设备,通过光纤跳线连接组成光信道,并应符合如图3.17所示连接方式。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第34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BDTETOCPFD图3.17光缆经电信间FD光纤跳线连接主干光缆水平光缆CP光缆设备光缆光跳线光跳线TETO水平光缆光信道设备工作区光缆第35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在图3.17中,光信道组成,水平光缆在电信间不作延伸。在一般情况下,信息传递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经主干端口下传。主干光缆中并不包括水平光缆容量在内,他只满足工作区接入终端设备电端口所需接入至电信间计算机网络设备骨干光端口所需求光纤容量。(2)光纤信道组成(二):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组成如图3.18所示。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第36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BDTETOCPFD主干光缆水平光缆CP光缆设备光缆光跳线光纤端接点TETO水平光缆光信道设备工作区光缆图3.18光缆在电信间FD做端接第37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在图3.18中,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FD处作端接,光纤连接能够采取光纤熔接或机械连接。水平光缆经主干光缆延伸,主干光缆光纤应包括网络设备主干端口和水平光缆所需求容量。(3)光纤信道组成(三):水平光缆通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组成水平光缆通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组成光纤信道如图3.19所示。在图3.19中,水平光缆直接路经电信间,连接至设备间总配线设备,中间不做任何处理。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第38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BDTETOCPFD主干/水平光缆CP光缆设备光缆光跳线TETO主干/水平光缆光信道设备工作区光缆图3.19光缆通过电信间FD直接连接至设备间BD第39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当有些顾客需要其工作区顾客终端设备或某些工作区域公司网络设备直接与公用数据网互相连接沟通时,为了简化网络拓扑构造,宜将光纤光缆直接从工作区敷设到智能化建筑内入口设施处与光纤配线设备连接,方便与公用通信网引入光纤光缆连接。此时要求智能化建筑内所用光纤光缆类型与品种应与公用通信网引入光纤光缆保持一致,一般宜采取单模光纤光缆。如图3.20所示。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第40页3.2.5光缆系统信道3.2有关知识2.光纤信道组成和连接方式信息点(TO)屋外引入设施公用通信网单模光纤光缆图3.20工作区光纤光缆直接公用通信网光缆相连接屋外单模光纤光缆工作区第41页3.2.6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3.2有关知识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23)中列出了下列长度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组成信道总长度不应大于2023m。ISO/IEC11801:2023版中对水平缆线与主干缆线之和长度做出了要求。为了使工程设计者理解布线系统各部分缆线长度关系及要求,特根据TIA/EIA568B.1标准列出表3-2和图3.21所示,以供工程设计中应用。第42页3.2.6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3.2有关知识缆线类型各线段长度限值(m)ABC100Ω对绞电缆800300500多模光缆20233001700多模光缆20233001700单模光缆30003002700表3-2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缆线长度限制第43页3.2.6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3.2有关知识图3.21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缆线组成FDTO入口缆线BDCDCBA入口设施线第44页3.2.6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3.2有关知识上面按照《顾客建筑综合布线》(ISO/IEC118012023)与TIA/EIA568B.1标准要求,列出了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缆线及水平缆线等长度限值。不过综合布线系统在网络应用中,可选择不一样类型电缆和光缆,因此,在对应网络中所能支持传输距离是不相同。在IEEE802.3an标准中,综合布线系统6类布线系统在10G以太网中所支持长度应不大于55m,但6A类和7类布线系统支持长度仍可达成100m。为了更加好地执行本规范,现将有关标准对于布线系统在网络中应用情况,在表3-3、表3-4中分别列出光纤在100M、1G、10G以太网中支持传输距离(两个有源设备之间最大距离),仅供设计者参照。第45页光纤类型应用网络光纤直径(um)波长(nm)带宽(MHz)应用距离(m)多模100Base-FX---20231000Base-SX62.58501602201000Base-LX2002755005501000Base-SX508504005005005501000Base-LX1300400550500550单模1000Base-LX<101310-50001000Base-LH<101310-100001000Base-ZX<101550-70000
100000表3-3100M、1G以太网中光纤应用传输距离
第46页表3-410G以太网中光纤应用传输距离光纤类型应用网络光纤直径(um)波长(nm)模式带宽(MHz·km)应用范围(m)多模10GBase-S62.5850160/15026200/50033400/4006650500/50082202330010GBase-Lx462.51300500/50030050400/400240500/500300单模10GBase-L<101310-100010Gase-E1550-30000~4000010GBase-LX41300-1000第47页3.2.6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长度不应不大于15m。3.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应符合图3.22划分及所要求要求。(1)配线子系统信道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2)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合适减少。(3)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长度不应大于5m。第48页3.2.6综合布线系统缆线长度划分工作区缆线图3.22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划分与要求FDTETOCPCP缆线设备光缆跳线设备水平缆线信道第49页3.2.7综合布线系统缆线方案选择综合布线系统选择,包括:(1)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选择;(2)不一样级别双绞线选择;(3)电缆和光缆选择。第50页屏蔽与非屏蔽选择采取非屏蔽系统主要基于下列考虑:(1)UTP线缆构造设计可较好地抗干扰。(2)电缆传输数据速率不高。(3)管槽系统屏蔽作用。(4)安装维护方便,整体造价低。(5)屏蔽系统安装困难、技术要求较高和工程造价较高。1.选择非屏蔽系统第51页屏蔽与非屏蔽选择(1)屏蔽系统和非屏蔽系统相比优势①
屏蔽系统传输性能比非屏蔽系统好。②
屏蔽系统对外辐射、保密性比非屏蔽系统好。③
屏蔽系统技术性能比非屏蔽系统好(2)屏蔽系统方式①
在一般电磁干扰情况下,可采取金属槽管屏蔽办法,即把所有电缆都封闭在预先铺设好金属桥架和管道中,并使金属桥架和管道保持良好接地。②
在存在较强电磁场干扰源情况下,可采取屏蔽双绞线和屏蔽连接件屏蔽系统,再辅助以金属桥架和管道。③
在有极强电磁干扰情况下,能够采取光缆布线。2.选择屏蔽系统第52页屏蔽与非屏蔽选择在综合布线工程中应根据顾客通信要求、现场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选用屏蔽系统或非屏蔽系统。在GB50311-2023中要求,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采取屏蔽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宜采取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2)顾客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电磁干扰和防信息泄漏)时,或网络安全保密需要,如在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军事、公安等主要部门,宜采取屏蔽布线系统。(3)采取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间距要求时,宜采取屏蔽布线系统。3.如何选择屏蔽系统或非屏蔽系统第53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1.超5类和6类布线系统标准介绍参数(Items)CAT5ECAT6频率范围(FrequencyRange)1-100MHz1-250MHz传输时延
(Delay)与TSB95相同与TSB95相同时延差
(DelaySkew)与TSB95相同与TSB95相同衰减
(Attenuation)与CAT5相同比CAT5更严格43%近端串扰
(NEXT)比CAT5更严格41%比CAT5更严格337%综合近端串扰
(PSNEXT)与CAT5相同
比CAT5更严格216%等效远端串扰
(ELFEXT)比CAT5更严格5%比CAT5更严格104%综合等效远端串扰
(PSELFEXT)与TSB95相同
比CAT5更严格95%回波损耗
(ReturnLoss)比CAT5更严格26%比CAT5更严格58%表3-7超5类和6类布线系统电气性能比较第54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1.超5类和6类布线系统标准介绍超5类6类100MHz250MHz影响高速网络传输性能近端串扰及综合近端串扰、等效远端串扰与综合等效远端串扰、回波损耗和衰减等测试标准,6类布线系统都比超5类布线系统有了大大改善,从而确保了吉比特以太网乃至万兆位以太网使用。第55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2.超5类布线系统网络应用超5类双绞线主要用于100Mbps网络,能支持到1000Mbps,不支持万兆位以太网技术。但超5类在应用于吉比特以太网时,使用所有4对线,4对线都在全双工模式运行,每对线支持250Mbps数据速率(每个方向),如图3.23所示。第56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2.超5类布线系统网络应用图3.231000Base-T传输模型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250Mbps第57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类布线系统网络应用2023年TIA/EIA-854颁布新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X。该标准定义了一种使用六类产品千兆以太网技术1000Base-TX。该技术使用4对线单工传输,其中两对线用于发送,另外两对线用于接收,每对线平均传输速率提升到500Mbps。1000Base-TX在每对线上需要125MHz带宽,需要有更加好六类布线系统来支持。6类双绞线支持1000Base-T技术和支持万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应用于吉比特以太网时,也使用所有4对线,不过是两对线接收,两对线发送(类似于100Base-TX),如图3.24所示。第58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3.6类布线系统网络应用图3.241000Base-TX传输模型500Mbps500Mbps500Mbps500Mbps500Mbps500Mbps500Mbps500Mbps1000Mbps1000Mbps第59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布线系统网络应用名称媒质类别传输距离1000Base-T双绞铜线5e类类100m4对1000Base-TX双绞铜线6类100m4对10Gbase-T双绞铜线6类E级UTP55m4对10Gbase-T双绞铜线6类EA级UTP100m4对10Gbase-T双绞铜线6类EA级F/UTP100m4对10Gbase-T双绞铜线F级FA级100m4对表3-81G/10G铜缆物理媒体层第60页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选择布线系统选用综合布线系统是否选用6类布线系统产品,必须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要根据智能化建筑或智能小区不一样类型、主体工程性质、所处环境地位、技术功能要求和工程建设规模等详细特点。另外,要考虑不一样综合布线系统服务对象,其信息需求是有显著差异,例如国际商务中心和一般商业区是大为不一样,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选用产品类型时应有区分,绝不能盲目攀比或超前追求高标准和新技术。第61页双绞线与光缆选择1.吉比特以太网光纤选择吉比特以太网包括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LH和1000Base-ZX等4个标准。其中,SX(Short-wave)为短波,LX(longwave)为长波,LH(long-haul)和ZX(extendedrange)为超长波,1000Base-SX和1000Base-LX既可使用单模光纤,也可使用多模光纤;而1000Base-LH和1000Base-ZX则只能使用单模光纤。吉比特以太网在多模和单模上要求距离如表3-3所示。可根据表中数据,根据光纤布线距离选择合适光纤型号。第62页双绞线与光缆选择2.10Gbps以太网光纤选择10Gbps光纤以太网中光纤在不一样应用网络类型下有效网络传输距离如表3-4所示。第63页双绞线与光缆选择3.光纤布线使用目前,在绝大多数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数据主干都采取光缆,主要有下列长处:(1)干线用缆量不大。(2)用光缆无须为升级疑虑。(3)处于电磁干扰较严重弱电井,光缆比较抱负。(4)光缆在弱电井布放,安装难度较小。(5)对于光纤到桌面(FTTD)来说,光缆布线能够考虑省去FD,直接从BD引至桌面。(6)光纤布线长度能够比铜缆长,几层楼适用光纤集线器(或交换机)范围大。第64页双绞线与光缆选择3.光纤布线使用不过光纤布线还不能完全取代双绞线电缆,主要体目前下列几方面:(1)价格高:使用光缆布线会大幅度增加成本,不但光纤布线系统(光缆、光纤配线架、耦合器、光纤跳线等)本身价位比铜缆高,并且使用光纤传输网络连接设备,如带光纤端口交换机、光纤网卡等价格也较高。(2)光纤安装施工技术要求高以及安装难度大。(3)从目前和此后几年网络应用水平来看,并不是所有桌面都需要1000Mbps传输速率。第65页3.2.8系统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按照近期和远期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络拓扑构造等需要,选用合适布线器件与设施。选用产品各项指标应高于系统指标,才能确保系统指标,得以满足和具有发展余地,同步也应考虑工程造价及工程要求,对系统产品选用应恰如其分。(1)同一布线信道及链路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级与阻抗一致性。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和接插件之间连接应考虑阻抗匹配和平衡与非平衡转换适配。在工程(D级至F级)中特性阻抗应符合100Ω标准。在系统设计时,应确保布线信道和链路在支持对应等级应用中传输性能,假如选用6类布线产品,则缆线、连接硬件、跳线等都应达成6类,才能确保系统为6类。假如采取屏蔽布线系统,则所有部件都应选用带屏蔽硬件。第66页3.2.8系统应用(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原因,应符合表3-5要求。业务种类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级类别等级类别等级类别语音D/E5e/6C3(大对数)C3(室外大对数)数据D/E/F5e/6/7D/E/F5e/6/7(4对)光纤(多模或单模)62.5um多模/50um多模/<10um单模光纤62.5um多模/50urn多模/<10urn单模光纤62.5um多模/50um多模/<1um单模其他应用可采取5e/6类4对对绞电缆和62.5p_m多模/50um多模/<10um多模、单模光缆表3-5布线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特儿培训合作协议书
- 电梯管理协议书
- 维修基金协议书
- 耕地界桩协议书
- 哥哥宅基地安置协议书
- 田亩转户协议书
- 联合开店协议书
- 签署续展协议书
- 谷歌付款协议书
- 机械厂学徒合同协议书
- 2025书记员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电子商务中价格感知与消费者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 2025年江苏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药房培训课件
- 《牵引变电所》课件
- 江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DB32∕T-3848-2020
- 《中医美容》课件
- 10.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说课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民办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