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1、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1)恩格斯的经济增长理论。针对短期内经济衰退问题,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着重的研究(凯恩斯,1936)。在经济衰退时,全社会的总供给数量会明显地大于总需求,总产出的大小取决于总需求。因此,经济的增长取决于社会总需求。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而金融的发展,能有效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增长,促使政府增加财政支出,甚至导致出口的增长。关于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并未明确涉及。(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过程及原因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基本上得到了解释(索洛,斯旺,1956)。该模型通过相关方程,解释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涉及的核心问题,并且提到资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储蓄率和技术进步,甚至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也和储蓄率以及技术进步有一定的关联,而人口增长率却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但是以上这些结论的出现,首先假设了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当然与现实中的情况有差别。(3)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假定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承认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但是没有深入讨论。针对这一不足,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做了修正,改为一般假定资本边际收益为正常数(曼昆,2000)。相比之下,该模型通过引入研发部门,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研发部门的知识积累的正外部性和“知识溢出效应”能够克服资本边际收益递减,那么经济可以实现持续增长(罗默,1990)。2、金融抑制学派的历史作用(1)金融结构论。金融结构论(戈德史密斯,1969)认为,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该国的金融工具的情况和金融机构的多少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反映,而金融发展水平又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国的富裕程度和其经济发达程度往往成正比。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主要表现在金融数量的增加和金融结构的变化。(2)金融抑制论。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通常被视作是非均衡的(刘易斯,1954),数量的增加称为其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但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善。金融抑制学派的出现正是因为麦金农(1973)和肖(1973)发现并很好地把握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这一特点,并且作为将价格利率变量引入金融发展理论的第一人,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的具体现象。不仅如此,金融抑制论取消利率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提高了金融效率并健全了金融体系,从而有助于增加储蓄和提高投资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金融自由化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加强监管,并与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相协调,要保持国内经济稳定。(3)金融功能论。金融机构对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和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方向,金融功能理论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很好地对金融机构功能进行了剖析。与此不同的是金融阶段理论,从金融机构发展的因素着手,发掘金融机构发展的要素,进而确定某一国家或地区具体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关系(Gelbard,PereiraandLeite,1999)。同时,该理论还认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联系,观察到的两者之间的相关只是历史特征的结果;金融机构变革、发展因为经济增长而实现,同时经济增长也促进金融发展,又同时受制于金融发展。二、金融交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1)国外(1)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确实比欠发达国家高。戈德史密斯(1969)使用3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1860—1963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将金融中介资产的占比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真实GDP的人均数据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参考标准,经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有正相关的关系,进而得出了“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确实比欠发达国家高”的结论。(2)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的、正向的、稳健的相关关系。77个国家30年的相关数据被引用在King和Levine(1993)的相关研究中,两人据此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将金融发展指标的原始值作为工具变量,从某个研究角度入手很好地验证了金融发展是如何推动而不仅是伴随经济增长的。(3)金融发展一般都能导致经济增长,该作用发展中国家强于发达国家。CesarCalderon和LinLiu(2003)运用面板模型证实了109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1960—199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因果关系。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更能带动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能够带动技术的进步,促成资本的积累,并因此能够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长。这种作用,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4)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10个发展中国家1970—200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Chiristopoulus和Tsionas(2004)的研究中得以很好地检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总是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并且不论金融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如何,这种结果总是能够得以显现。若是从短期的数据来看,金融发展的效应并不明显,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应该考虑从宏观角度入手,着力于完善金融体系,促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长效作用。(2)国内(1)中国银行发展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显著。李广众(2002)以1996—1999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详细对比了相关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探索研究了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发展的战略意义。以银行各项贷款占GDP比重表示银行的发展水平,其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在于提高投资规模以及居民银行储蓄率。(2)我国金融部门的资金“漏损”效应渠道是转型期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卢峰、姚洋等(2004)以1996—1999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提出了虽然我国银行部门绝大部的分信贷资金流向了国有部门,但是由于法律以及监管体系相对低效,因此金融部门存在显著的“漏损”效应,这种效应有助于私人部门获得稀缺的金融资源,进而促进经济增长。(3)分税制改革降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陈刚、尹希果等(2006)以1979—2003年中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着重对1979年以后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降低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迫使地方政府想要从银行信贷入手,导致了原本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银行信贷资金转而服务于财政,弱化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助力。2、国外研究成果(1)国外(1)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更可能是供给导向型的,而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方向不确定。Jung(1986)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了56个国家1951—198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在欠发达国家,金融发展对供给的依赖性更强,而在发达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方向不确定。(2)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远小于银行部门发展的效应,且具有不确定性。Arestisal.(2001)以德、美、日、英、法五个工业化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分别研究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德、日、法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的,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主推作用明显;美、英的是市场主导型的,经济增长只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金融发展。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远远小于银行部门发展的效应。日、法和英股票价格多变性对经济增长有不良作用,但是这种情况在德国并不明显,唯有在美国有正面作用。这说明经济的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源自股票价格多变性,这种特性也会弱化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助推。(3)大部分国家金融发展显著促进投资,投资对金融发展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往往依赖于特殊的渠道实现。Yuthipadadorn(2003)选取了亚洲十个国家1950—2000年的数据,利用水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误差修正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两种方法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国家金融发展显著促进投资,投资对金融发展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往往依赖于特殊的渠道实现,比如要素的积累(2)国内(1)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我国金融中介效率。李广众、陈平(2002)以我国1952—1999年、1979—199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择了多种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建立了一个多变量VAR系统来检验两者的因果关系。经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不同指标间的因果关系是不同的,提高我国金融中介效率是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2)金融发展对总的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谭艳芝、彭文平(2003)使用了OLS的研究方法,以我国1978—200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对经济增长成因进行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质和量共同推动经济的增长。金融发展对量的因素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质的因素有显著的负的影响或不显著的影响。因此,总的来讲,在经济增长的问题上,金融发展的作用不明显。(3)金融市场化指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综合以上实证研究结果,不难看出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源自金融发展,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或不相关。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明显的差异。另外,不同的指标数据的选取对于检验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