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所有题目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请注意书写,保持卷面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传统的意义大小是由后人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决定的,认识和理解达到哪里,传统的意义才能到达那里。只有不断“激活”传统,使之成为后人创新的“源头活水”,才有资格如屈原般无所愧怍地吟唱“帝高阳之苗裔兮”。“意法论”就是一个值得“激活”的文学批评传统,它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意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在明代,而从创作论转移到批评论,则到清初才出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就是由所指代表的内容,而“法”就是由能指代表的形态。在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就创作而言,诗人要透过“法”以完美地呈现“意”;就批评而言,读者要从“能指”把握其“所指”。它强调不可以将内容和形式强行割裂,反对完全以内容为评判作品优劣的主要依据,而将形式的功能视为若有若无,这就是“意法论”的基本含义。虽然这一概念出现得较晚,但蕴含了这一意涵的不同表述可谓由来已久。这样一个概念意味着什么呢?它至少意味着“意”和“法”,或者说内容和形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对于今天的大部分人来说,经过百年以来现代学者的层累涂刷,其心目中对中国文学批评的认识恐怕不出以下印象:要么是“言志”“载道”等空洞的判断,要么是“神韵”“肌理”等含混的名词,再不就是如王夫之的价值观:“情为至,文次之,法为下。”但王夫之的话有其特别的针对,即反对法则主义,并非一概否定“法”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当时王室藏书分作“六略”,也就是六类,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五类都是根据其“说什么”也就是其内容划分,唯独“诗赋略”是根据其“怎么说”也就是其形式划分:不仅如此,赋类之中的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和杂赋,也还是从如何结撰成篇的视角所作的区分。中国目录学史上首次对文学作品的分类,无论是整体分类还是细部分类,形式的重要性已经有所显现。齐梁时代的刘峻,将文学作品分作“形文”“声文”和“情文”,而区分“文”与“非文”的标准是“形”(俪对)和“声”(音律),是文学形式的因素。至于“载道”的意思,其含义不是对于“技”的否定,而是一种提升。如果我们再重新检讨《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提出,或许也能得到新的认识。“诗言志”谓诗歌“说什么”,而从“歌永言”到“无相夺伦”都是“怎么说”,“神人以和”“百兽率舞”则是音乐的效果,这些都取决于音乐表现上的“和谐”,感动人神百兽的秘诀是在“怎么说”。这么看来,强调“说什么”的“言志”“载道”,其实也包含了对于“怎么说”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总体脉络中,“意法论”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同等重要,就很容易得到理解了。(张伯伟《意法论:中国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有删改)材料二:“意法论”的提出者是清初杜诗学者陈之壎。其《杜工部七言律诗注·注杜律凡例》云:诗,意与法相为表里,得意可以合法,持法可以测意。故诗解不合意与法者,虽名公钜手,沿袭千年,必为辨正。“意法论”是指诗意与诗法并重,两者互为表里,体现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与前代学者运用“以意逆志”法时特别强调读者之“意”的主体性原则不同,清代学者有意识地把“以意逆志”法纳入到文本的“意”与“法”--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进行探计。陈计《戏》之德此书,谓其长处即在“能以意递志”。从之塘注社《几例》来看,他认为要达到理解诗“意”《亦即作者之“怎”》。必须从诗“法”入手,二者“相为表里”,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方,不但不能得作者之意,亦不能得作者之法,并且坚信这是杜诗解意最为重要的原则。以“意法”进行“诗解”是陈之壎《社工部七首诗律注》遵塘的主要原则,卷一《题张氏隐居》注云: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曲。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麇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前四句教入山之情与景,后四句写张隐之高,章法井然。曰“润道馀寒”,曰“石门斜日”,虽公自述所历所到,而山居幽渺,便为下“杏迷”二字地。“乘兴”二字,蒙首二句来,“香迷”二字,梦次二句来,木句,蒙“不贪”二句来,意法层次如此。陈之壎着眼于此诗的章法意:此诗从总体上看为四句分截,前四句叙入山情景,后四句赞张氏品格之高。从畑处看,第七句以“乘兴”“杳然”分别照应首联和领联,木旬则与联关合。由诗法入手将诗中的层次缕清后,诗意便自然显示无遗,之壎将此称之为“意法”。由以上例子不难看出,之壎解诗的关注点在于“章法意法”之间的浑然一体:章法、联法层次的丰富性与诗人感情的曲折变化相一致。这与其《注杜律凡例》中所说的“意与法相为表里,得意可以合法持法可以测意”这一诗学阐释的方法是一致的。(刘重喜《杜诗学视角下清初学者“意法论”诗学理论和方法》,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意义取决于后人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而不仅仅是传统本身。B.
激活传统,使之有利于创新,是我们为自身传统而自豪的必要条件。C.
明代及以前“意法论”不是一个批评概念,但此意涵在汉代前已存在。D.
现代学者认为,中国文学批评存在空洞、含混、反对法则主义等特点。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提及中国目录学史上对文学作品的分类,意在证明古人意识到作品形式的重要性。B.
材料一头为,“意法论”这一概念意味着古代“说什么”和“怎么说”具有同等重要性。C.
清代学者将“以意逆志”提升到新阶段,强调读者“意”的主体性和“法”形式性互为表里。D.
材料二陈之壎解诗的着眼点与其提出的诗学阐释的方法是一致的,都强调诗意和诗法并重。3.
下列选项中的文本阐释没有运用材料中所说的“意法论”的方法的一项是(
)A.
解读《答司马谏议书》时,要注意王安石的回信之所以简短有力,不仅因为北宋积贫积弱、改革势在必行,还因为变法得到皇帝支持,王安石信心十足,将反对派视为保守、苟且、不恤国事。B.
解读《陈情表》时,要结合作者从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本图仕宦”的心理,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念为行文思路,以及“圣朝”“伪朝”“贱俘”“至陋”的语言,可以解读李密的心曲。C.
《蜀相》从首联开始就不断蓄势,服务于主题:对诸葛亮的景仰缅怀和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例如,用“丞相”而非“蜀相”,表示尊敬,“寻”字表明专程探访,遣词用字均为主题服务。D.
解读《谏逐客书》时,要注意文章在回顾历史时强调外来人才的贡献,而写当代时则强调外来之物的优点,这种“互文”结构不仅论证了“逐客”之非,也有利于避免秦王的猜忌。4.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及“意法论”,请分析二者在侧重点上有哪些不同。5.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意法论”对你的阅读与写作各有哪些启示。【答案】1.D
2.C
3.A
4.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意法论”的发展历程,得出其在文学批评上的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介绍“意法论”的提出者清代的陈之燻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5.
①阅读时要从“能指”把握其“所指”,不能只关注写了什么,还要研究作者采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所指”,通过形式更好地理解内容和主题;
②写作时要通过“法”以完美地呈现“意”,选择最贴切的语言、最合适的结构以更完美地表现写作目的,作品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体现的一致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现代学者认为……反对法则主义等特点”错误。由原文“对于今天的大部分人来说,经过百年以来现代学者的层累涂刷,其心目中对中国文学批评的认识恐怕不出以下印象:要么是‘言志’‘载道’等空洞的判断,要么是‘神韵’‘肌理’等含混的名词,再不就是如王夫之的价值观:‘情为至,文次之,法为下。’但王夫之的话有其特别的针对,即反对法则主义,并非一概否定‘法’的作用”可知,原文主语是大部分人,不是现代学者;且“反对法则主义”是王夫之的态度,不是现代学者的主张。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强调读者‘意’主体性和‘法’形式性互为表里”错误。与前代学者运用“以意逆志”法时特别强调读者之“意”的主体性原则不同,清代学者有意识地把“以意逆志”法纳入到文本的“意”与“法”——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进行探讨。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讨论的是形式与背景的关系,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意法论’就是一个值得‘激活’的文学批评传统,它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意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在明代,而从创作论转移到批评论,则到清初才出现”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意法论”的发展历程,得出其在文学批评上的意义;结合“‘意法论’的提出者是清初杜诗学者陈之壎”“以‘意法’进行‘诗解’是陈之壎《社工部七首诗律注》遵塘的主要原则”可知,材料二侧重介绍“意法论”的提出者清代的陈之燻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就批评而言,读者要从‘能指’把握其‘所指’。它强调不可以将内容和形式强行割裂,反对完全以内容为评判作品优劣主要依据,而将形式的功能视为若有若无”可知,阅读时要从“能指”把握其“所指”,不能只关注写了什么,还要研究作者采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所指”,通过形式更好地理解内容和主题;结合“‘意法论’是指诗意与诗法并重,两者互为表里,体现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他认为要达到理解诗‘意’《亦即作者之‘怎’》。必须从诗‘法’入手,二者‘相为表里’,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方,不但不能得作者之意,亦不能得作者之法,并且坚信这是杜诗解意最为重要的原则”可知,写作时要通过“法”以完美地呈现“意”,选择最贴切的语言、最合适的结构以更完美地表现写作目的,作品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体现的一致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静物池莉塔克拉玛干沙溪是美丽而安详的,下午三点的阳光光线已经比较柔和,微风中的沙漠以一种流线型的柔弱无骨的姿态静静躺在阳光下,这就是历史有时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某种状态。它容易使人们在无意之中深信不疑地接受它。于是,在这个美丽而安详的下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车队没有停下。九辆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地从江安身边开了过去。江安吹着愉快的口哨钻进车厢底下修理他出了一点小毛病的大卡车。江安一直都吹着愉快的口哨。江安以擅长吹口哨讲故事射击而闻名。在愉快的口哨声中,江安没用多少时间就把车修好了。在踩着油门一气追赶了两个小时之后,富有经验的江安悚然一惊,他误入歧途了。江安环顾四周:茫茫沙漠。茫茫沙漠上只有一滴缓缓下坠的如血夕阳和一辆大卡车。江安顿时感到了由沙漠的美丽安详中渗透出来的恐怖。人的视野是有限的,就在江安的视野边缘,有一片茂密的胡杨林,这里栖息着一群正处在动荡时期的狼。狼也许来,也许不来。狼是另一个世界,就像树木、花鸟、虫鱼一样,与人不在同一个语境。在江安误入歧途的最初一刻,狼就知道了。第一个决定是头狼王做出的。年迈的王只稳健的说了一句话:不宜出击!如果这群狼里头没有出类拔萃的芎,江安这次的误入歧途将有惊无险。芎是一只到了该做头狼的年纪而没得到机会的空怀壮志的狼。当王话音一落,芎就大声说:为什么不出击?王依然沉默着,大家都以为君命难收,却不料王突然说话了。王说:好,芎讲得好,现在我命令你带领十八头身强力壮的狼立刻出击!整个胡杨林欢声雷动。江安结束了几分钟的犹豫,发动了车,掉了头,踏上了归途。如果他像来的时候一样两个小时开足马力奔驰,那么他的命运将不会因为这次误入歧途而有所改变,但是又一个对于司机来说不算什么意外的意外发生了:车突然熄了火。江安一看是没油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有什么不得了的。江安拎起一只油桶就要下车去汲油。就在这一刻,狼群赶到了。江安一开车门,芎身先士卒猛扑上去。江安急退,但芎已经撕下了江安的半只裤腿。狼!江安跌坐在驾驶室里。江安驾驶的是性能优良的军用大卡车,宽敞的驾驶室里有一支“七九”步枪,有一百发子弹,有一箱干粮,有够喝三天的水,作为男子汉的江安有三大特长闻名车队:吹口哨、讲故事、射击。江安可是当过兵见过血的人。一场人与狼的战争开始了。这时夕阳已经坠落,晚霞红了大半个沙漠。枪响了,连着两响。随着划破沙漠寂静的突兀而尖厉的枪声,两只威风赫赫的老狼倒下了。狼群在一瞬间惊慌失措,四下逃窜。第一个回合,江安赢了。狼群消失后,江安发现月亮正在升起。月光很亮,它使沙漠像湖水一样平坦和波光粼粼,也使两只死狼的毛皮看上去油光水滑。江安笑了,他又有一个人生故事可讲了,江安点燃一支香烟,慢慢地吸着。他打算抽完这支烟就去加油。烟只抽了一半,狼就回来了,这一次江安认出了芎,芎神色悲壮地走在狼群最前面。江安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推断芎是炮灰,而真正的当权者一定是他身后的肥狼,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江安决定先解决肥胖的老狼。枪响了,狼群踌躇,老狼的死无人过问,狼们都跟着芎前进。江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芎是狼们的头!江安悔之晚矣,他找不到芎了。芎已经通过一批老狼的死观察到江安的射击是有死角的,所以它冲到了驾驶室的踏板下面。芎在这里指挥狼群一次又一次地冲撞两边的车门。老狼们的遇难使芎万分高兴,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头狼王波被剪除羽翼之后的孤独和衰弱。狼们在一个一个地倒下去,可它们又成群结队地涌现出来。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江安惊呆了。这一夜他打死了五十只狼,现在五十只死狼只剩下一堆残尸败骨,而活狼却差不多有上百只。上百只狼错错落落蹲在卡车周围,它们看上去几乎是文质彬彬的。江安好半晌才想过来:狼们在利用他!战斗了一整夜的江安放下了枪。江安开始记日记,江安开始把食物分成小块小块的,很珍惜地吃。江安开始把尿液存留起来以备后用。江安开始做一系列进行持久战的准备工作,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一丝笑容。第三天,狼群有增无减。第四天,狼群有增无减,达到两百五十多头。江安的子弹只剩十发了,他困顿不堪,饥渴交加。芎钻出他的藏身之处,在不远的沙丘上蹲着,与江安遥遥相对。这场战斗洗礼了它,它没有想到自己的智慧会在与王和人的较量中被发挥得如此辉煌。这无边无际的神秘莫测的大沙漠,哪里是人逞强的地方?江安只想打死芎,江安已经明白所有的狼都是乌合之众,唯有芎是精英。是芎在和他斗智。如果他死,必死于芎之口,江安想:我一定要留颗子弹给芎!一再撞击车门的几只猖狂的狼消耗掉了江安的最后几颗子弹,它们已经撞松了车门。这是第九天呢还是第十天?江安举起了电工刀。江安渴极了也困极了,但江安还是举起了电工刀。雪亮的刀锋在阳光下像宝石一样光芒四射,芎看见了,站立起来,抖了抖身上的毛,从容不迫地向江安走过来。江安笑了。这也是一个晚霞漫天的黄昏,狼藉满地的战场突然十分静寂。芎和江安是在长久的对视之后猛然扑向对方的。紧接着,那柄雪亮的电工刀闪电一样划破了沙漠红色的天空。【说明】这篇小说取材四十多年前发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次事故。事故是在半年之后被另一辆迷途的车发现的。驾驶室里有一小堆人骨和一本日记,日记里把一只狼称作芎。(原载《长城》1994年第6期,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茫茫大漠与视野的极限处一滴红日,这样一个经典组合的意象本身就蕴藏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人性在这样的时空下主人公产生的渺小无力感必然导致他的失败。B.
小说采用江安和芎的双向视角,表现人和自然万物不在一个语境,人自视为万物之主,称狼为狼。而在狼的语境中,狼才是万物之主。C.
小说表现了狼的世界的权力斗争,塑造了芎的鲜明形象,它借狼压人,又借人杀狼,可谓一箭双雕。芎也在追逐它的野心和梦想。D.
从第一回合江安志得意满的胜利,到第二回合江安误判导致的失败,直到最后江安与芎的殊死搏斗,作者将狼与人的战斗表现得跌宕起伏。7.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狼也许来,也许不来”可见故事发生不发生是偶然的,但是偶然的发生了就变成必然的无法逆转的历史。B.
阳光下五十只死狼只剩下一堆堆残尸败骨,场景触目惊心,可见在狼的世界通行的是“弱肉强食”的自然生存法则。C.
即使历史的发生现场是激烈的战场,只要时间流逝,一切斗争都变成静止的残骸。这些静物向人们提示着历史的结果。D.
作者站在人的立场想象狼生活的自然世界,表现狼与以江安为代表的人类的斗争,但作者的这种努力也只能是徒然的“一家之言”。8.
小说的奇幻之处在于表现狼群时的拟人化手法,但最后的说明又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9.
请分析小说以“静物”为题的丰富意蕴。【答案】6.A
7.D
8.
示例一:①表现狼群时的拟人化手法突破狼与人的界限,表现了狼内部的斗争;凸显了芎的凶狠和狡猾;强化了人与狼之间的矛盾冲突,丰富情节内容。②小说的真实性是对狼与人斗争的结果的尊重;这种真实凸显斗争的残酷性,从中仍然可见主人公的顽强斗争的生存意志,不失人的尊严;③合理安排“奇幻”和“真实”,可以艺术地再现人与自然丰富复杂的关系;摆脱人类对世界的自我中心式的认识方式,使读者从中受到启示。示例二:奇幻和真实在小说中同时出现并不矛盾。①小说表现狼群时的拟人化手法突破狼与人的界限,凸显了芎的凶狠和狡猾。“说明”的真实性在斗争的残酷中仍然可见主人公的顽强斗争的生存意志,不失人的尊严。②小说用拟人化手法表现狼的内部斗争,强化了人与狼之间的矛盾冲突,丰富情节内容。③小说合理安排“奇幻”和“真实”,艺术地再现人与自然丰富复杂的关系:摆脱人类对世界的自我中心式的认识方式,使读者从中受到启示。
9.
“静物”指最后被发现的遗留在沙漠上的军用卡车、人骨和日记本;“静物”象征历史结果呈现出来的静止状态;与“静物”一样的历史结果形成反差的是真实历史背后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以及人艰苦的生存斗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在这样的时空下主人公产生的渺小无力感必然导致他的失败”说法错误,主人公始终保持着战斗的状态,不失人的尊严。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站在人的立场”“徒然的”错误。作者努力摆脱人的单一立场,可以让人们正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多面向,所以不是徒然的。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奇幻”体现在对于狼群的描写。首先,最为突出的便是作者为狼取了名字,比如“芎”“头狼王波”,使狼具有了人一样的身份。其次,“年迈的王只稳健的说了一句话:不宜出击!”“当王话音一落,芎就大声说:为什么不出击?”“王说:好,芎讲得好,现在我命令你带领十八头身强力壮的狼立刻出击!”用语言描写展现狼群决定出征,使狼具有了人的意志。此外,“芎神色悲壮地走在狼群最前面”“这场战斗洗礼了它,它没有想到自己的智慧会在与王和人的较量中被发挥得如此辉煌”“从容不迫地向江安走过来”还赋予狼“芎”以人类的神态、心理与动作,体现了狼的情感。这一切,都不是真实可见的,而更多的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将狼抬到与人一样的地位,也充分强化了人与狼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了这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奇幻性,并凸显了对狼的赞美。小说的真实性主要是体现在文末的“【说明】这篇小说取材四十多年前发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次事故。事故是在半年之后被另一辆迷途的车发现的。驾驶室里有一小堆人骨和一本日记,日记里把一只狼称作芎”。从中我们看到了“芎”的来源,这说明日记的作者虽然命丧狼口,但仍然充分尊重这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狼,对于这只使自己丧失生命的狼,仍愿意尽情展现“他”的英勇风姿,这一方面是对狼与人斗争的结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烘托了日记主人的形象,说明他在斗争的残酷中仍然可见主人公的顽强斗争的生存意志,不失人的尊严。小说合理安排“奇幻”和“真实”,既没有完全以人类俯视动物的角度看待“狼”,也没有以失败者的角度看待“人”,而是艺术地再现人与自然丰富复杂的关系:摆脱人类对世界的自我中心式的认识方式,使读者从中受到启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的含义,多角度探究文章的深层意蕴的能力。首先,从“静物”一词的本意来理解,就要先找到文中能体现“静”这一状态的物体,结合原文“塔克拉玛干沙溪是美丽而安详的”“事故是在半年之后被另一辆迷途的车发现的。驾驶室里有一小堆人骨和一本日记”可以看出,这里的“静物”首先指最后被发现的遗留在沙漠上的军用卡车、人骨和日记本。其次,从原文“这就是历史有时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某种状态。它容易使人们在无意之中深信不疑地接受它”可以看出,“静物”象征历史结果呈现出来的静止状态。结合全文,从“江安顿时感到了由沙漠的美丽安详中渗透出来的恐怖”开始,一直到“狼藉满地的战场突然十分静寂”,作者所描写的,完全是与“静”截然相反的“动”的状态。这里的“动”,是江安与芎以及狼群的战斗的动,更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战斗的动的象征。人的缺陷、人的死都无损于人的尊严,生存斗争恢复了人与自然的“本来面目”,也彰显了人的力量。摆脱人的自大也不必然是渺小的。可见,作者在这里以“静物”为标题,其实是想反衬“动”,说明与“静物”一样的历史结果形成反差的是真实历史背后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以及人艰苦的生存斗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子野墓志铭宋·欧阳修吾友张子野既亡之三年,其弟充以书来请曰:“吾兄之丧,将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开封,不可以不铭,铭之莫如子宜。”鸣呼!予虽不能铭,然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况若吾子野者,非独其善可铭,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与其可哀者,皆宜见于予文,宜其来请于予也。初,天圣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深、南阳张尧夫与吾子野,尚皆无恙。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而尧夫、子野,退然其间,不动声气,众皆指为长者。予时尚少,心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冲,贤豪所聚者多,为适然耳。其后去洛来京师,南走夷陵,并江汉,其行万三四千里,山砠水压,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然虽洛人至今皆以谓无如向时之盛,然后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初在洛时,已哭尧夫而铭之;其后六年,又哭希深而铭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之。于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呜呼,可哀也已!子野之世,曰赠太子太师讳某,曾祖也;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累赠尚书令讳逊,皇祖也;尚书刑部郎中讳敏中,皇考也。曾祖妣李氏,陇西郡夫人;祖妣宋氏,昭化郡夫人,孝章皇后之妹也;妻李氏,永安县太君。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邪?子野讳先,其上世博州高堂人,自曾祖已来,家京师而葬开封,今为开封人也。铭曰:嗟夫子野,质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长?岂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其归其藏。(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B.
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C.
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D.
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京,两京制的朝代往往根据都城的相对方位命名首都和陪都,文中是指洛阳。B.
进士,贡士经会试后及第者称为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C.
考,已故的父亲,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如文中“妣李氏”。D.
铭,文中指埋入地下的勒石文字,用来记悼死者,叙述生平、官职,赞颂学行品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子野去世后,其弟请求作者为子野作墓志铭,作者认为自己与子野交情深厚,略作推脱便应允。B.
张子野家世显赫,祖上多高官,好学善文,因病在任上去世,留下妻子儿女,作者为此感到悲哀。C.
张子野人忠厚,沉着有涵养,不露锋芒,遇事又很果决,然而他年纪轻轻,头发就白而且秃了。D.
作者以交游聚散之生死感叹成文,本文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描写了一个可敬、可爱的朋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时尚少,心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冲,贤豪所聚者多,为适然耳。(2)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邪!14.
请结合第二段的内容,简要概括作者为何发出“可哀也己”的悲叹。【答案】10.C
11.B
12.B
13.
(1)我那时还年轻,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认为洛阳是东西交通的枢纽,聚集的人才多,是当然的事情。
(2)我固然遗憾他未老先衰,但也仅此而已,难道他内心有痛苦不能自得其乐吗?
14.①洛阳不再鼎盛,贤人豪杰难得相聚,结交挚友十分难得;
②要使有道德的好人长久活在世上也不可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那时一府的人员,都是杰出贤明的豪爽人物,每天相互交往,喝酒唱歌欢呼,相互追逐,互争先后,把它们当成乐趣。“于时”是状语,且简短,与主句不宜断开,“魁杰”与“贤豪”为并列关系,同为宾语,不宜断开,排除AB;后面五个四字短语,承前省略主语“一府之士”,句式整齐,语意完整,故排除D
。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进士,贡士经会试后及第者称为进士”错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因病在任上去世,留下妻子儿女,作者为此感到悲哀”错误,于文无据。依据原文“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之。于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呜呼,可哀也已!”可知,原文只是说现在又为张子野之死而哭泣并且为他写铭文,实在是非常悲哀的事啊,没有说“因病在任上去世,留下妻子儿女,作者为此感到悲哀”。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壮”,豪迈,对……充满信心;“冲”,要冲,交通要道;“适然”,当然,自然。(2)“固”,固然,本来;“遂”,也,就;“岂……邪”,固定句式,难道……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然虽洛人至今皆以谓无如向时之盛,然后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可知,洛阳不再鼎盛,贤人豪杰难得相聚,结交挚友十分难得;结合“初在洛时,已哭尧夫而铭之;其后六年,又哭希深而铭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之。于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呜呼,可哀也已!”可知,要使有道德的好人长久活在世上也不可能。参考译文:我的朋友张子野死后两年,他的弟弟张冲通过书信请求我说:“我哥哥去世了,将于今年三月某日在开封下葬,不可以不写墓志铭,写的话没有谁比你更合适了。”哎呀!我虽然不会写墓志铭,却以能记载天下的善行来传颂后代为乐趣,何况像我们张子野,不仅仅是他的善行可以被铭记,写在墓志铭里,又有平生的旧交、朋友的恩德和他值得哀叹的遭际,都应该在我的文章中出现,他弟弟向我请求写墓志铭确实是合适的。当初,天圣九年,我做西京留守推官,当时,陈郡谢希深、南阳张尧夫和张子野,还都没有疾病灾祸。在那时一府的人员,都是杰出贤明的豪爽人物,每天相互交往,喝酒唱歌欢呼,相互追逐,互争先后,把它们当成乐趣,可是张尧夫、张子野退出他们的活动,很安静,默不作声,众人都说他俩是德高望重、忠厚自尊的人。我那时还年轻,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认为洛阳是东西交通的枢纽,聚集的人才多,是当然的事情。后来离开洛阳,来到京城,往南走过夷陵,行经江汉,行程一万三四千里,跋山涉水行经荒僻之地,我独自一人居住游玩,想跟从以前那些人,愿望邈远不可得到。然而即使是洛阳人到现在都说不如以前鼎盛,这样以后知道世上的贤人豪杰不会常常聚在一起,相互交往游历更是难得,实在是可惜。当初在洛阳时,已经为张尧夫之死而哭泣并且为他写了铭文;之后六年,为谢希深之死而哭泣并且为他写了铭文;现在又为张子野之死而哭泣并且为他写铭文。于是又知道并不是仅仅相互交往成为朋友很难,有德行的好人想要使他幸福,在人世活的长久,也是不能够的。这时我又知道了不仅找到这样的朋友很难,连想要使有道德的好人长久活在世上也不可能啊。唉,实在是非常悲哀的事啊。张子野的家世,被赠太子太师的名讳某,是他的曾祖父;任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累赠尚书令名讳是逊的,是他的祖父。任书刑部郎中,名讳敏中的是他的父亲。曾祖奶奶李氏,是陇西的郡夫人,祖母宋氏是昭化的郡夫人,孝章皇后的妹妹;妻子李氏,是永安的县太君。张子野这个人,外表虽然快乐愉悦,但内心刻苦进取;待人浑厚纯朴,为人低调,才干不外露,而且坚守原则和志向,始终不渝。他遇到事情,不乱分寸,果断处理。平时宴饮间酒至数巡,他脱下帽子,垂下头发,我突然发现他青春已逝,头顶半秃,头发斑白了。我固然遗憾他未老先衰,但也仅此而已,难道他内心有痛苦不能自得其乐吗?子野的祖上,是博州高堂人,从他曾祖父以来,都在开封安家,死后都安葬在开封,现在算是开封人了。在他的墓志铭上写道:子野,向来浑厚纯朴。谁阻碍了他的通达吗?谁削减了他的优势吗?难道是他内心本来就不开心?还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生于开封,故归开封,三代人都安葬于此,也算是一个归宿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宋·黄庭坚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①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②。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①史应之:黄庭坚在戎州贬所时的朋友,授馆为业,落魄无检,喜作鄙语,时人以屠脍视之②倒著冠:晋代征南将军山简,经常畅饮大醉,反戴帽子而归。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以“黄菊”突出秋寒的特点,点明了词人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凄凉哀婉的基调。B.
“风前”两句着意描写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体现了词人异乎寻常的狂傲不羁。C.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寻求安慰,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D.
全词语言看似质朴,甚至使用了口语“身健在,且加餐”,实则雅俗共赏,别有意趣。16.
刘熙载《艺概》中说:“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这首词表达了哪些“用意”?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A
16.①劝朋友“莫放酒杯干”,表达对朋友把酒尽欢的劝慰之情;
②横笛吹奏、醉里簪花,表达恣意饮酒,纵情歌舞的豪放快乐;
③不顾世事纷扰,惟愿尽情欢乐,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不为时人理解的苦闷,以及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不平与抗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为全词奠定了凄凉哀婉的基调”错误。由“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可见,诗人有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和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不平与抗争,并非“凄凉哀婉”。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人生莫放酒杯干”这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表现了对朋友把酒尽欢的劝慰之情。“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描绘了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在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此句展现了诗人恣意饮酒,纵情歌舞的豪放快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其含意在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本句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不平与抗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所谓“不平则鸣”,士人经历困厄之后,往往退而著书立说,以此来宣泄愤懑和表达心志,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就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与自然相伴,啸歌吟诗的自在生活。(3)“猿”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往往表达一种悲凄之意,比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
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
登东皋以舒啸
④.
临清流而赋诗
⑤.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⑥.
渚清沙白鸟飞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拘”“厄”“皋”“啸”“赋”“猿”“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庄子以自己的方式构成了古代思想文化中一种不可磨灭的色彩和基因,与作为正统的儒学思想形成一种(
)的力量,共同承载着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精神传统,浸润着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和信仰。人们喜爱庄子,每每是由于庄子的批判意识和(
)给了他们诉说不幸、发泄幽怨、寻求认同的渠道。《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无论说自己的“思想”美还是不美,却用自己的“思想”展演着生命世界的本相。千百年来,无论官场中的通达者,还是失意者;科场中的成功者,还是落魄者;生逢盛世、(
)中的幸运者,还是兵荒马乱、国破家难中的沦落者——大凡能够(
)且感受到人间世情艰辛和生命匮乏的人——无不从这种自由奔放、豁达乐天、兼怀万物、傲摩孤高的哲思情愫中获得情感抚慰、心灵救治、人格校正和精神认同,唤起一种近似信仰的力量。这就是庄子思想的美!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互补
愤世嫉俗
国泰民安
识文断字B.
制衡
避世绝俗
官运亨通
博古通今C.
互补
剪发杜门
风调雨顺
识文断字D.
制衡
惊世骇俗
歌舞升平
博古通今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庄子回避说自己的“思想”美还是不美,但是用自己的真实“思想”展演着生命世界。B.
庄子尽管没有说自己的“思想”美还是不美,然而用自己的“思想”展演着生命世界的本相。C.
庄子没有说自己的“思想”美还是不美,却用自己的“思想”展演着生命世界的本相。D.
庄子并没有说自己的“思想”美还是不美,但仍然用自己的“思想”真实地展演着生命。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庄子以自己的方式构成了古代思想文化中一种不可磨灭的部分和传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A
19.C
20.
原句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部分和传统”形象的比喻为“色彩和基因”,既生动又形象具体的阐释了庄子在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性;而改句中“部分和传统”是直白的说法,不够生动形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能力。第一空,“互补”,补足、补充;互相补充。“制衡”,指两方或以上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但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语境中有“共同承载”的提示,可见二者的关系应是互为补充,故选“互补”。第二空,“愤世嫉俗”,痛恨、憎恶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及庸俗的世态。“避世绝俗”,脱离现实生活,不与人们交往,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剪发杜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惊世骇俗”,指人因思想、言行等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语境中与“批判意识”并列,故选“愤世嫉俗”。第三空,“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官运亨通”,仕途顺利,步步高升。“风调雨顺”,指风雨及时适量,有利于农业生产。“歌舞升平”,边唱边跳,庆祝太平。它通常用来形容粉饰太平的情况,用于对比。语境与“生逢盛世”并列,与“国破家难”相对,故选“国泰民安”。第四空,“识文断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博古通今”,意思是指对古代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语境中“大凡”是对人的基本的要求,故选“识文断字”。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却”表转折,“无论”与之搭配不当,把“无论”改为“没有”。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与改句不同之处在于,改句把“色彩和基因”替换为“部分和传统”,原句使用的是喻体,改句使用的是本体,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部分和传统”形象的比喻为“色彩和基因”,既生动又形象具体的阐释了庄子在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性。(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根据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可能增加患两种以上慢性病的风险。相关研究10月18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研究发现,相较于睡眠时间达7小时的50岁人群,睡眠时间小于等于5小时的50岁人群在25年内患慢性病的可能性高出20%,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可能性高出40%。研究人员还发现,睡眠时间小于等于5小时的50岁人群,在25年内死亡风险增加了25%——这可以被解释为,较短睡眠时间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①________。该研究作者SeverineSabia教授称,高收入国家的多重病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两种慢性疾病。
②__________,医疗需求与日俱增,公共卫生迎来重大挑战。研究人员建议,③________,需要营造适合睡眠的氛围。睡前应确保卧室安静、黑暗、舒适,还应远离电子设备,避免在睡前过度饮食。与此同时,晒太阳和体育运动都能促进良好睡眠。21.
请概括中老年睡眠时间普通过少所导致的后果。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
①可能增加患两种以上慢性病的风险。
②增加死亡风险。
③公共卫生迎来重大挑战。
22.
①进而增加了死亡风险
②多重病症高发之下
③为了确保更好的睡眠【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结合第一段“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可能增加患两种以上慢性病的风险”可知可能增加患两种以上慢性病的风险。结合第二段“研究人员还发现,睡眠时间小于等于5小时的50岁人群,在25年内死亡风险增加了25%”可知增加死亡风险。结合第二段“医疗需求与日俱增,公共卫生迎来重大挑战”可知公共卫生迎来重大挑战。【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在25年内死亡风险增加了25%”可知增加了死亡风险,与前文“较短睡眠时间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形成递进关系,可以采用“进而……”之类句式,综合可以填:进而增加了死亡风险。第二空,结合前文“一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大赛作品
- 剖宫产手术麻醉
- 仓管员工作培训
- 家长素养提升培训
- 人均生活用水标准
- 云计算服务智慧养老技术概论
- 《光通讯基础》课件
- 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综合测试训练题带答案
- 社区护理概论长沙民政彭芳
-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 跨境电商物流运输管理合同
-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总结(2篇)
-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第一至三章)-国开-参考资料
-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
- 2024年秋新精通版(三年级起)英语三年级上册课件 Unit 5 Lesson 1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2024年应急管理部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次招聘考试笔试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2024年陕西省中考英语试题及解析版
- 18 《浏览数字博物馆》(教学设计) 五年级信息技术武汉版
- 《药品管理法》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