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意之反思_第1页
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意之反思_第2页
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意之反思_第3页
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意之反思_第4页
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意之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意之反思

恢复司法意味着将犯罪和冲突事件、罪犯、犯罪家庭和相关社区联系起来,使受影响的每个人都参与修复伤口的过程,并找到积极的前进道路。它使受害人有机会与罪犯会面或进行沟通,述说犯罪给自己造成的影响,使受害人通过说出心声,进而获得一定的“宽慰”。它也使罪犯认识到自身的犯罪行为,帮助他们承担责任并做出补救。恢复性司法是对传统刑事司法的反思与重构,其在国外的发展适用于刑事司法的所有阶段。而恢复性行刑,简而言之,就是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与方法引入行刑阶段。但从我国的情况看,鉴于我国社区自治能力较弱、民间组织不发达的现状,将恢复性司法置于传统刑事司法之外独立运作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现阶段,应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司法机制。在这个新的机制中,树立新的司法理念,逐步减少刑事化的惩治,代之以修复性措施,并将其作为对传统刑事司法的必要补充,以此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司法效益,促进我国刑事法制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行刑阶段引入恢复性司法更契合当下的法治发展状况。而且,基于对未成年犯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笔者认为可以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为起点与试点,逐步将恢复性行刑理念推展至所有服刑人员的矫正实践。一、我国普遍存在的几种形式的寄恢复性刑罚结合调研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未成年犯矫正的实践探索中恢复性行刑的运用与发展并不平衡,概括而言有以下三种形态。(一)行刑理念下的教育改造成效有待强化此种形态的主要特点是在未成年犯矫正探索中自发运用到恢复性行刑理念,但尚未总结提升。目前,国内多数未成年犯监管机构更多地是在未成年犯矫正实践中运用到体现恢复性行刑理念的实践,未成年犯的恢复性行刑运用尚处于自发阶段。以某省未管所为例,该所在未成年犯矫正探索中注重运用传统文化帮助罪犯认罪悔罪、亲情帮教。如该所组织未成年犯进行《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并开展“感恩孝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唤醒未成年犯感恩之心,重塑健康的家庭关系。这些实践活动实际上契合了恢复性行刑重整羞耻、亲情修复等理念。但由于恢复性行刑的理念在这些实践机构中尚未普及,一些民警并不了解恢复性行刑理念,一些民警因为缺乏深入的剖析,认为恢复性行刑理念距离中国实践尚远。但他们同时也提出了未成年犯矫正实践中的难题困惑:有些未成年犯虽然表面能接受教育改造但内心并未真正认罪悔罪,而监狱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能治本攻心的认罪悔罪举措;有些未成年犯在矫正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受害人、受害家庭、受害社区带来的伤害,但却没有相应的支持性环境与方法帮助其实现加害—受害关系修复;有些未成年犯在申请假释过程中因为得不到受害人、受害家属的签字使得假释受阻,受此影响其改造的积极性与动力也大大削减。民警所反映未成年犯矫正的这些难题困惑实际上也反映了恢复性行刑在这些矫正机构中的客观需求。(二)内观分享活动落实了恢复性行刑的基本运行模式—从自发运用到自觉应用形态此类形态的主要特点是在未成年犯矫正探索中自发运用到恢复性行刑理念,认识到其对矫正的成效,开始有意识地自觉研究运用。以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为例,作为全国首家未成年犯管教所内观矫正试点单位,自2017年开展未成年犯内观矫正试点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未成年犯内观矫正方法的基本运行模式是“七日内观”+内观分享活动。“七日内观”鼓励罪犯重整羞耻感,通过练习觉察自我和检验客观现实的能力,既让参与内观的罪犯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体验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麻烦和伤害,从而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更注重通过内省帮助罪犯重整羞耻感,给予其悔过自新的机会,为其重返主体社会提供帮助,这与恢复性行刑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而内观分享活动也充分体现了恢复性行刑的基本运行模式——家庭小组会议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未成年犯内观分享活动由专业的导引师组织协调,保证整个流程规范庄重有序进行。整个内观分享活动在内观导引师的主持下依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其二,目前开展的内观分享活动,不仅由参与“七日内观”的学员分享内观中的心得体会,还邀请参与内观体验的罪犯家属陈述自己的感受。其三,内观体验的罪犯及其家属在分享完各自的心得体会之后进行相互的交流。内观体验的罪犯在内观期间主要思考父母为我做了什么、我为他们做了什么、我给他们添了哪些麻烦这三个问题。带着这样的内省感受与父母亲属进行晤面,罪犯更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家人造成的伤害,也更易于修补与家人之间断裂的家庭关系。而罪犯家属在听完罪犯的内观体验分享与忏悔之后,也更加了解未成年犯的需求,更利于换位思考,真正帮助未成年犯走上回归之路。(三)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在我国的实践现状此类形态的特点是积极研讨恢复性行刑理念并自觉运用到未成年犯矫正实践中,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江苏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系统为例,自2017年起在社区矫正领域开展以恢复性行刑理念为指导的损害修复项目,项目下设未成年类矫正对象损害修复子项目开展研究与实践。该项目有如下特点:一是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区别对待,结合未成年人特点、所处环境及成长规律等开展契合其特性的损害修复。二是强化被害人、社区或被害人代表的知情与参与权。三是循证式方案设计,调查评估、教育矫治、服务补偿、沟通协商及修复循证数据库的构建。四是注重损害修复,其修复内容不仅有对受害人及社区的补偿,也注重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形象的恢复以及其回归社会能力的修复等。纵观国内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的实践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恢复性行刑在国内未成年犯矫正实践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其在我国发展的3个阶段,即自发运用、自发运用到自觉应用、自觉运用。恢复性行刑在我国未成年犯矫正实践中的萌芽以及探索肇始于其实践中的客观需求,如何探索未成年犯治本攻心的认罪悔罪方法,防止未成年犯重新犯罪,如何修复未成年犯破裂的家庭关系,并帮助其顺利回归机会,如何在申请假释前修复被害关系以提高假释适用比率激发罪犯改造信心,这些都是我国未成年犯矫正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难题。无论是已在本地推广普及恢复性行刑理念与实践的矫正机构,还是在创新矫正方法探索过程中意识到恢复性行刑的重要价值开始自觉应用恢复性行刑理念指导实践的矫正机构,亦或是虽然仅在其矫正实践中适用了契合恢复性行刑理念的探索但尚未总结提升的矫正机构,均体现了恢复性行刑理念在我国未成年犯矫正实践中运用的客观需求。二、非全日制康复运动的困难和障碍(一)未成年犯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足等的问题我国监狱系统很长时期都把“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作为监狱中心工作,监狱各项工作都让渡于维护监狱的底线安全。这种严防死守的监管理念制约并阻碍了包括未成年犯在内的罪犯改造工作,亦成为制约未成年犯矫正成效发挥的最大阻碍。这种以安全为本位的对未成年犯的无死角监控从严管理,传统上对未管所监管改造水平的评价立足于未管所的安全稳定,但是存过度防卫、过度安全之嫌。即使许多未成年犯希望与受害人进行直接或间接联系,但受限于监狱的管控,也无法这样做。因此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受害人的主动接触。在这种环境下,当与受害人合作的经验不足时,未成年犯监管机构可能不愿意承担让受害人进入监狱的风险。这意味着,管理人员可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而认为受害人进入监狱并和罪犯会面是不安全或不恰当的。(二)行刑社会化的监管方式相对单一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需要包括未成年犯、受害人、未成年犯亲属、社区、中立机构等多元社会力量的参与。以未成年犯自身为例,恢复性矫正方案尤其是受害人—加害人和解等方式高度受限于未成年犯的参与意愿。因此,只有在未成年犯承认有罪并显示出自责态度时才会开始,只有在这样的节点参加受害人—加害人和解时,未成年犯的参与度及效果才会提升。而传统上未成年犯监管机构在实践中适用恢复性行刑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未成年犯的参与不足。对未成年犯在教育矫正的方法上,过于注重单向说教。传统上对未成年犯矫正方案的设计、矫正项目的实施,一般都不注重听取未成年犯的主观意愿,也不主动吸纳未成年犯参与到自身的矫正方案设计,尤其是对未成年犯开展的“三课教育”基本上采用的是灌输式的单向说教。这种教育矫正方式更注重矫正人员的权威,而不注重未成年犯矫正的自主性和参与性。统一化的知识灌输也无法契合未成年犯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也难以激发未成年犯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在未成年犯内心构筑理念的认同,也难以在未成年犯的内心真正建构起抵御犯罪的知识结构和强大力量,没有广泛深入地触及未成年犯的思想和灵魂。另一方面,诸如亲情帮教、社会帮教等也往往流于形式。在传统监所青少年矫正工作中,由于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的限制,矫正帮教工作一味强调监管安全,未成年在押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帮教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不能真正地投入与配合矫正工作。而且实践中亲情帮教或社会帮教往往流于形式化,缺少必要的项目依托载体,以及考核评估和追踪随访,因此成效也甚微。(三)未成年犯矫正的关押改造现状与成年犯相比,未成年犯的可塑性更强,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呈现出“野蛮性、突发性和激情性”的特征。其直接伤害对象大多为父母、同学甚至老师,而且犯罪低龄化的恶性事件比较明显。而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犯行刑的可操作之条款多附属于规范成年人为重心的法律、司法解释或规范性文件中,难以突破传统惩罚的观点,大多仅是成年人标准的部分减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未成年犯予以的特别保护。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未成年犯监管手段、考核办法与成年犯大致相同。《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第16条规定,未成年犯管教所按照未成年犯的刑期、犯罪类型,实行分别关押和管理。根据未成年犯的改造表现,在活动范围、通信、会见、收受物品、离所探亲、考核奖惩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处遇。但实践中,未成年犯在诸如亲情会见方式及离所探亲中并未有区别于成年犯的特殊对待。再以假释为例,《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第57条规定,对未成年犯的减刑、假释,可以比照成年犯依法适度放宽。而在实践中,有诸多未成年犯监管机构在对未成年犯适用假释之前需要进行社会调查评估,社会调查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受害人签署同意意见。而传统刑事司法中缺少未成年犯与受害人之间关系修复的平台,使得未成年犯在启动假释程序时由于受害人的反对而困难重重,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未成年犯假释的比率,这也导致实践中未成年犯的假释与成年犯的假释,并未存在明显差异。二是部分地区未成年女犯与成年女犯仍然实行混押。目前国内大多数未成年女犯仍关押于成年女犯监狱,与成年女犯混合关押。而接纳未成年犯的监狱一般并没有形成未成年犯与成年犯相区别的教育改造模式或制度,未成年犯虽然接受的教育与成年犯有所不同,但未成年犯与成年犯从事的劳动项目基本相同,并且在劳动技能、劳动强度等方面也没有做过多的区分,不利于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三、非典型恢复性惩罚(一)确立未成熟犯罪的康复概念1.未成年犯被隔离服刑之社会因素传统底线安全观视野下的监狱行刑重点关注包括未成年犯在内的罪犯的惩罚与隔离。而实际上犯罪行为发生之后,受害人、被害社区等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害并未完全因罪犯的服刑而得到弥合,同时未成年犯被隔离服刑亦给其家庭关系及自身产生破坏性影响。相较于本位安全观理念注重通过隔离罪犯以防卫社会,恢复性安全观则蕴含着在底线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对因犯罪行为所遭受侵害的社会关系的理性修复。这种关系修复不仅包含着对未成年犯犯罪人格的修复、价值观的重塑和对未成年犯家庭的亲情修复,也包括未成年犯与受害人之间的宽恕谅解以及服刑人员重新为社区所接纳。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既惩罚了罪犯,又为未成年犯重新融入社会铺平道路,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2.价值可以被小损就客观的安全状态而言,美国学者戴维·鲍德温认为,安全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已经获得的价值,被损坏的可能处在较低的水平。不同于客观的安全状态,安全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反应,即主体免除了对受到危险的担忧和焦虑。(二)外部环境环境未成年犯恢复性行刑支持性环境既包括内部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更为开放的未成年犯监管环境,而外部环境则包括对未成年犯矫正具有重要影响的由学校、家庭、社区等构成的未成年犯亲情支持环境。1.未成年犯监管机构需要提供恢复性行刑的具体的支持未成年犯监管机构应创设更为开放的行刑环境,便于受害人在内的社会力量进入监管机构。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应确保未成年犯监管机构支持开展恢复性行刑。作为未成年犯监管机构,未管所和社区矫正机构应创建相应的系统和流程,以便外部机构和受害人能够进入监管系统并为恢复性行刑服务。如若未成年犯监管机构自身没有能力提供恢复性司法服务或无法管理与外部机构的关系,他们可以提供“支持性环境”,确保未成年犯有机会获得该服务。为确保对未成年犯开展恢复性行刑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能够就位,监管机构需要对恢复性行刑提供明确支持。其二,构建建设性的警囚关系。未成年犯与监管工作人员之间的积极关系增加了未成年犯遵守规则并尊重工作人员的可能性。以健康和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冲突的流程至关重要,有助于监管机构成为更积极、更安全的生活和工作场所。恢复性行刑注重创造“赋予权力的环境”,支持未成年犯对监管机构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并最终决定如何解决问题,这也可以为恢复性实践的引入提供良好的背景。同时,在恢复性行刑理念指导下,有助于转变监管机构的教育矫正模式,由说教式教育向情感引导式教育转变。传统罪犯教育改造以规训作为基本特征,规训作为教化的前提和铺垫强调法治的绝对强制性,一般性地拒绝罪犯改造(计划)的自主性。2.未成年犯需要进行亲情支持与开放式处遇监禁期间的家庭依恋是未成年犯应对监禁生活压力,以及安置时提供必要的支持至关重要。国外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家庭纽带对减少再犯至关重要。但大量研究也表明服刑人员在被判刑之前、服刑期间及之后,其与家人之间往往存在紧张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应重视亲情支持系统的循证研究,对未成年犯进行需求与风险评估,明晰未成年犯与家庭关系的实际状况,个案设计契合其家庭依恋需求,并注重效果评估与追踪随访,确保家庭在未成年犯矫正中作用的发挥;其次应扩大未成年犯的开放式处遇探索,即扩大未成年犯离监探亲制度,为其顺利复归铺平道路;再次应注重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重视对未成年服刑人员父母开展“亲职教育”培训,对未成年犯的家长开展亲子沟通技巧、未成年保护法规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的培训。(三)未成年犯恢复性司法程序的配合恢复性行刑项目化有利于充实未成年犯的改造时间,使未成年犯从简单重复、被动说教的劳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评估适合其身心特点、年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