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元《美学》完整课件_第1页
朱立元《美学》完整课件_第2页
朱立元《美学》完整课件_第3页
朱立元《美学》完整课件_第4页
朱立元《美学》完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我们为何要学习美学?我们为何要学习美学?听说美学很枯燥?美学曾经长期跟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文学院的专业课程里它确实是比较抽象、也是比较枯燥的一门。

听说美学很枯燥?我们为何要学习“枯燥”的美学?这是一门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给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和手段的课程。“枯燥”的美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好的生活。我们为何要学习“枯燥”的美学?这是一门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给这就是美学。看似抽象而枯燥,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音乐、建筑、服饰等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一切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当中都广泛的存在着。学好这门课不仅是学业的需要,同时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会“诗意的栖居”的需要。这就是美学。看似抽象而枯燥,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感悟能力,又要培养自己的抽象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我们的学业。对待美学课,更应该如此。怎样才能学好美学?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其次,应该树立良好的“史”的意识,对中西方美学简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西方的美学流派众多、观点迭起,但基本上都可以划分为唯物和唯心两大类别,如果我们对这两个类别的发展脉络有所了解的话,就可以很清晰地把诸如美的本质、美感、审美理论等相关的内容给串连起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中国美学同样如此。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其次,应该树立良好的“史”的意识,对中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再有,学习美学应该博览众长,并具有批判意识。要学好美学就不能仅仅只学美学,要对哲学、艺术学、心理学都有所了解。这是由于美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美学流派繁多,各家各派的观点良莠不齐。这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意识,在充分了解各种观点主张的同时,用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观点来充实我们的学习、指导我们的审美实践。怎样才能学好美学?再有,学习美学应该博览众长,并具有批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最后,学习美学还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学习美学知识,不是为了单纯记住某条经典理论,也不应只为了背熟知识点去应付考试。说到底,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审视世界尤其是审视艺术世界的理论工具。因此,我们学习美学,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美学的基本理论视角和方法,去观照世界、观照人生、观照艺术品。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最后,学习美学还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心

美学阅读书目:

1、《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宗先生的文章话不多,但言简意赅,含金量极高。有人说,宗先生一句话,某某可以拿去写一篇文章;某某一篇文章,又可以变成许多人的一本书,是为笃论。

2、《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著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朱光潜先生是美学大师,著作等身,影响深远。朱先生的著作和译著差不多都应该列入参考书目,如《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拉奥孔》(莱辛)、《歌德谈话录》(爱克曼)、《美学》(黑格尔)、《美学原理》(克罗齐),但我特别推荐《悲剧心理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大师的著作中最好的往往是他的处女作。朱先生这本“少年时代”在法国用英文写成的,该书最近有新版。美学阅读书目:3、《新美学》蔡仪著群益出版社蔡仪先生堪称中国现代美学第一人,他的这部著作也堪称中国现代美学第一书。实际上这部著作类似于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在细细咀嚼了这颗智慧之果后,我们甚至可以不啃西方美学史那棵大树了。同样,在细细咀嚼了悲剧这颗苦涩之果后,要弄清楚优美之类的问题就简直不在话下。4、《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李泽厚先生似乎并不承认《美的历程》是他的代表作,他自己更看重的是《华夏美学》。但令人遗憾的是,后者的影响远不如前者,《美学论集》、《美学四讲》等等也如此。至于《中国美学史》,则主要出自刘纲纪的手笔,不好算是李泽厚的著作。实际上《美的历程》虽非李泽厚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作品。该书出版之日洛阳纸贵风靡一时,现在读来也仍无过时之感,这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实属罕见与难得。实际上这是一本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可以阅读也都应该阅读的书,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话。因为它其实是一本打开了的中国人的心灵史。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人来说,不读《美的历程》简直就是不应该的。如果将该书和本书的《中国古典美学史纲》对照阅读,相信你对中国美学史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3、《新美学》蔡仪著群益出版社5、《论美》高尔泰著甘肃人民出版社作为主观派美学的代表人物,高尔泰先生和蔡仪先生是自由的相比要感性得多,和其他美学家相比也要感性得多。这使他更接近审美的经验和美学的真谛,也使他的著作常有惊人之语和闪光的东西。读高尔泰的书,你会不时发出感叹和疑问。仅此一条,就不虚此读。6《近代美学史评述》李斯托威尔著蒋孔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李斯托威尔伯爵的这部著作介绍到中国,是蒋孔阳先生的一大贡献。西方人写的美学史著作,要了解西方现代美学,读李斯托威尔的这本书最好。该书译成中文只有十八万字,蒋先生译笔又好,读起来简直就是艺术的享受,何况还是一个讨巧的途径呢?7、《谈艺录》钱锺书著开明书店钱锤书先生是文化昆仑,他的著作也如昆仑般高深,因此我们并不鼓励大家都去爬这座山。何况要阅读钱先生这部由文言写成又杂以西文的著作也并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哪怕半通不通地读完,也会大有收获,故存目于此,聊备一格。5、《论美》高尔泰著学习方法建议:预习教材+听课笔记+阅读资料+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课后复习听课注意事项:

◆注意掌握知识脉络体系,具体理论内容如暂时不懂不要纠缠,紧跟课时进程。

◆知识重点的含义。

◆听后复习一定要主次分明、循序渐进。课程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占10%课堂纪律(点名等)占10%期终考试占80%学习方法建议: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花红”是认识判断,花的“红”不取决于人而存在;“花美”是价值判断,离开人花就无所谓美丑。“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课程总体介绍美学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论审美教育论侧重客体方面美学思考起点、焦点、重点侧重主体方面体现高级、典型形态美学基石课程总体介绍美学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

全书线索和各章线索★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审美活动论: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构成的审美关系为理论核心。审美形态论:各种形态都是从不同的途径要达到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肯定或价值判断。审美经验论:是审美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构成并做出评价的体验过程。艺术论: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品是创造意象世界,传达审美经验。美育:情感性的、潜移默化的提升境界、定向教育全书线索和各章线索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学科的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

第一种观点:美学研究对象是美及美的规律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柏拉图的胸肩宽阔,也说他的额头宽阔,于是他的原名被“柏拉图”所替代。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观点:美学研究对象是美及美的规律代表人物:柏拉图一、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

《大希庇阿斯篇》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

回提纲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苏格拉底问希庇阿斯:你能替美下个定义吗?请告诉我什么是美。希庇阿斯说:一个年轻小姐是美的。苏格拉底不满意,他说,我要问的是:什么是美?而不是问:谁是美的,什么东西是美的?在这篇对话里,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尝试了好几种关于美的定义,例如美的就是适当的、美的就是有用的、美的就是令人愉悦的,但苏格拉底又一一予以驳难,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是:美是很难解的。

苏格拉底问希庇阿斯:你能替美下个定义吗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黑格尔《美学》英文翻译为“美的艺术哲学”《philosophyoffineart》第二种观点:美学是艺术哲学,

研究对象是艺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第二种观点:美学是艺术哲学,

第三种观点: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审美经验)P3-4分析哲学代表:维特根斯坦实用主主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中国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审美心理)19世纪德国:费希纳《实验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荣格、布洛、阿恩海姆名词解释原型理论第三种观点: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审美经验)P3-

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P5典型例题:(多项选择题)1、下列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维特根斯坦B.杜威C.李泽厚D.费希纳P4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费希纳B.弗洛伊德C.荣格D.蒋孔阳E.布洛P5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第四种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蒋孔阳:《美学新论》P5第四种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蒋孔阳:《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P7※解读:前提——人和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审美现象实际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审主体客体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审主体艺术美:艺术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英伽登(波兰)、杜夫海纳(法国)P8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淅发生和生成的。科技美:杨振宁《美与物理学》称“狄克拉公式”具“简洁”之美。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艺术美?艺术美:艺术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审美现象是审美关三、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P14-15“综合性”:哲学为根基,与其他学科有交叉、互相渗透、影响与综合。P16三、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四、美学研究的方法核心方法:哲学方法P17(自始至终不离哲学,理论性,高级精神活动,深层本源问题)附属方法:多元、多样四、美学研究的方法核心方法:哲学方法P17本节小结:1、美学史上对研究对象的看法2、美学研究对象: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3、美学学科性质:审美现象、人文、综合性4、研究方法:哲学为核心,多元本节小结:1、美学史上对研究对象的看法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一词的西文(Aesthetics)发明者: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一、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审美意识2.美学思想3.美学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一词的西文(Aesthet第一阶段审美意识的出现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P18(基本概念)特性: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分类: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比如原始文化中我国半坡、丁村、河套、山顶洞人等打磨的石具、骨针、彩陶文化、人面鱼纹盆等等,均是审美意识的表现。陕西鹰鼎第一阶段审美意识的出现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民间画诀“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眼;漫步走,莫多手,要笑千万莫张口。”民间画诀第二阶段: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

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一,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

P20-21

柏拉图:美的形而上学思想即“美是理念”。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二阶段: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思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美学思想在美学思想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美学产生较晚。另外从历史上看,美学思想往往比美学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蒋孔阳先生的话P21第三阶段:美学学科出现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独立: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美学之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A.G.Baumgarten,1714-1762)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P22翻译传播:1、传教士花子安

2、转借日本的翻译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独立: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

美学学科原初的意思也就是“感性学”此词源于希腊文aisthesne(感性)。他使用这个词时用的是拉丁文Aesthetica。在他看来,“美学(感性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美学学科原初的意思也就是“感性学”此词源于希腊文aist人类的心理结构情(感性)意(意志)知(理性)知识美学逻辑学伦理学人类的心理结构情意知知识美学逻辑学伦理学第二节小结

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初级审美意识和更为自觉成熟的高级审美意识。P18

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规律、特征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P20-21名词解释第二节小结审美意识:名词解释美学学科:

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它的诞生是以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P21-22美学学科: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简答题、论述题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一、美学的哲学基础简答题、论述题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P24※(具体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吸收人类思想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自我意识”到“人自身”再到“现实的人”的转变过程。P25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当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实践论

首先,实践的概念包括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涵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其次,认为感性个体的实践造成了个人感性世界,而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向人诞生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行程和整个人类生活世界,实践具有生成性;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P24-25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实践的概念包括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基本内容和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把人定位于漫长实践中生成出来的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一、它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二、它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三、最根本的是,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四、(P27第3自然段)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基本内容和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把人定

美学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实践存在论的中介P28

首先,自由有三种基本形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物质生产劳动中认识和支配必然性的自由;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解放自由;日常人生实践中感性个体获得的自然超越。

其次,只有改变现存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具有本体论意义。最后,个体与社会的真正统一的理想社会是以个体自由为基础的,而这也是人进入审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P29美学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实践存在论的中介P28第四节审美与人生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单选、简答、论述题第四节审美与人生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单选、简答、论述题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P30马尔库塞:“单面人”P31单选题罗丹雕塑《思想者》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单选题罗丹雕塑《思想者》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首先,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讲,审美有助于个体超越有限性,获得更大的自由。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工业对人的异化,使得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次,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P30-31简答题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首先,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特点(简答题)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在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其特点在于:1、个体内在性,即一种独特的个人内在体验。2、生成性,即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是一个进行的过程。而在人生境界的生成中,个体的觉解是关键,而觉解又是与情感不可分离的。P33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特点(简答题)冯友兰: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自然境界

宗白华:功利境界——利伦理境界——爱政治境界——权学术境界——真宗教境界——神艺术境界——美P34多项选择题冯友兰:宗白华:多项选择题审美境界(名词解释)P351、审美境界是完全融化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2、它要求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度的有机统一。3、审美境界是高低不同多层次的审美境界(名词解释)P35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1、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之间割裂矛盾,那就不可能是审美的。P352、首先,从心境上看,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它具体表现为情与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无限的情、思、想象和韵味。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含蕴不尽,比日常生活中一般审美更自由无碍、耐人寻味、更具审美价值。(补充概括)P353、审美境界本身是多层次的。P354、总而言之,审美境界是较高的、特殊的人生境界。P36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1、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二、美与审美形态三、美感与审美经验四、艺术与审美教育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概念:审美关系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P40

1、审美关系不同于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以李白或陶渊明的诗为例。P37(注意伽达默尔对“体验”的概念界定)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P38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体、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体、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P39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概念:审美关系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单选题)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密切相关,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审美关系主于内,审美活动主于外。审美关系通过审美活动建构,审美活动通过审美关系得到体现。P40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二、美与审美形态美:P42美感:P42审美对象的特点P42三、美感与审美经验美感经验两个特点P43-45名词解释二、美与审美形态美:P42名词解释四、艺术与审美教育1、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2、艺术活动三个环节的构成与展开:P453、美育即审美教育:狭义与广义P46四、艺术与审美教育1、艺术活动的全过程: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研究的方法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识记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审美与人生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和审美教育绪论领会识记、应用识记、应用应用识记领会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名词解释:简答题:原型理论美学艺术美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关系美美感审美形态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5.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名词解释:简答题:原型理论1.美学随堂练习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A.十六世纪 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 D.十九世纪2.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A.哲学方法 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3.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 B.鲍姆嘉登 C.鲍桑葵 D.亚里士多德随堂练习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A.伊安篇 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5.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前提是()A.审美意识 B.艺术美 C.审美理想 D.社会美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6.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A.实践存在论 B.实践论C.存在论 D.辩证法7.所谓审美关系,就是人与客观世界的某种具有审美属性的对象在静观情况下所形成的特殊()A.功利关系 B.情感关系C.艺术关系 D.视觉关系6.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朱立元先生的意见:“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认识论阶段”(17世纪到19世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今)。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个阶段的审美对象。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鲍姆加登:“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黑格尔: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艺术而不是美。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应该研究审美心理现象。比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心理学等等。鲍姆加登:“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人们的智慧。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另一方面在为美朱立元先生的观点“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朱立元先生的观点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1、审美需要

◆定义: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观照自己的精神要求。

◆特点:人所独有的生命需要。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2、审美理想

◆定义: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特点:形象性。稳定性。

◆作用:决定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及审美判断。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3、审美趣味

◆定义:个人在审美活动和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特点:个性差异。先天气质类型,后天生长环境等等都会造成独特的个体性。主要因素是后天社会条件。

◆“趣味无争辩”观点的分析:(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否充分反映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第二章审美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以主体为根据和目的的特殊主客体关系。

◆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获得情感体验。

◆内在的包含“真”、“善”、“终极关怀”,是从整体上赋予人生意义。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它是一种超越性的、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美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

◆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产生并得到确证。

◆人的“主观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社会性,是长期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的规定性。小结: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并具有现实性的根本条件。3、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的规定性。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特点:◆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二章审美活动论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定义:主体陶醉于客体,心灵受到震撼的独特精神状态。特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指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一种摆脱束缚的自由状态。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色彩、线条、形状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才现实的生成。而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越有助于对象的存在。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非实体性:审美对象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开放性:指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理论概述1、游戏说

◆代表人:席勒

◆主要观点:游戏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性的主要标志。这种游戏是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它由生命力的盈余推动。

◆评价:揭示了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间的关系,肯定审美发生的生理性基础,这些是合理之处;缺陷在于,完全忽视了对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把游戏与审美几乎等同。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原始审美活动的形式原始审美活动的形式人体装饰:纹身、首饰、发型、打洞(爱斯基摩人下唇两口角,马可洛洛部落上嘴唇打洞,巴托克人拔掉上门牙)表演:演唱、跳舞、祭祀活动:雕刻、绘画人体装饰:纹身、首饰、发型、打洞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理论概述

2、生物本能说

◆代表人:德谟克利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审美的发生来源于人的本能。

◆评价:合理之处在于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说明审美发生有其生物性基础。缺点:把动物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忽视了对社会根源的探讨。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理论概述3、巫术说

◆代表人: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

◆主要观点: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评价:用巫术说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缺陷是不能把审美发生等同于艺术起源,即便巫术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因素。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持角杯的女巫雕像>>

奥瑞纳文化期的作品,距今约有二至三万年了。<<持角杯的女巫雕像>>

奥瑞纳文化期的作品,距今约有二至三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顶的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顶的壁画广西花山崖画祭神图

广西花山崖画祭神图

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理论概述

4、劳动说

◆代表人:普列汉诺夫

◆主要观点: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劳动先于艺术劳动使审美要求由潜在转化为现实。审美能力也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比如节奏。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古埃及壁画:内巴蒙花园(约前1350年)古埃及壁画:内巴蒙花园(约前1350年)埃及壁画:捕禽图(约前1300年)埃及壁画:捕禽图(约前1300年)爱琴海地区壁画:渔夫(约前1500)爱琴海地区壁画:渔夫(约前1500)希腊瓶画:辞行出征的战士(约前500)希腊瓶画:辞行出征的战士(约前500)希腊壁画:采花女(约前100)希腊壁画:采花女(约前100)庞贝城壁画:酒神狄俄尼索斯庞贝城壁画:酒神狄俄尼索斯◆评价解释出劳动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它没办法解释由物质生产到精神审美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正是审美活动的特性所在。◆评价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工具的出现。

◆工具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运用工具的劳动与人的意识互相促进。

◆工具的历史因素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2、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在审美发生中,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中介因素。

◆巫术活动是原始人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巫术对审美发生的重要意义。巫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主体意识。巫术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巫术活动的操演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产生。比如绘画,舞蹈。

◆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逼真的模仿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这正是审美态度。◆巫术对审美发生的重要意义。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3、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最重要的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审美意识: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原始意识的特征具体中包含着抽象性。早期文化文物的修饰物。蒙昧中渗透着真实性。神秘中凝聚创造性。◆原始意识是孕育包含审美意识在内的人类各种意识的母体。审美意识在原始意识的解体中逐渐确立。◆原始意识的特征三、审美活动的发生(三)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自觉的审美活动基本到了旧石器时代出现。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3、原始艺术的主要形式与特征◆雕刻:最早在叙利亚发现的卵石小雕像,成熟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第二章审美活动论三、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绘画:多是动物形象◆音乐与舞蹈:古乐器,绘制图案◆绘画:多是动物形象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原理部分(一)内涵和特征1、定义: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对象化形态

◆逻辑分类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原理部分2、不同的界定方式:

◆美的形态、审美风格、审美类型、审美范畴、人生境界说

◆我们为什么选审美形态:广泛性和普适性、统摄性、历史性。2、不同的界定方式:一、原理部分(一)内涵和特征

3、特征

◆生成性: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贯通性:指民族文化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兼容性:是以一定存在形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为底蕴,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

◆二重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原理部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原理部分(二)形成和发展1、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

◆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东西方审美形态初步形成分别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2、审美形态与思维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象数思维

◆古希腊人乃至整个西方主要思维方式:抽象思维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原理部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3、审美形态与语言

◆语言文字分为:表音和表意文字。

◆汉字是代表性的表意文字,重视词汇,长于抒情。

◆表音文字是理性的产物3、审美形态与语言一、原理部分(二)形成和发展4、审美形态与文化具体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思想方面,哲学思想更为重要。

◆西方审美形态的孕育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特征。

◆西方审美形态的发展早期的美和悲剧以精神性、理性为核心;中国的人生哲学几乎不变“中和”思想的贯穿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原理部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维纳斯诞生理性主义:古希腊人崇尚理性,认为没有知识和不能他们把平衡、简朴和清晰作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准,强调理智与共性,寓多样于统一之中,寓变化于单纯之中,为西方艺术的发展确立了优美典雅的完美模式.维纳斯诞生理性主义:古希腊人崇尚理性,认为没有知识和不能“道”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道则兼体而无累也。以其兼体,故曰一阴一阳,又曰阴阳不测,又曰一闔一辟,又曰通乎昼夜。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易(异)名耳(尔)。

——张载《正蒙•乾称》兼体:统一、总括;推行:运行;不测:不可把握;生生:变化不已阴阳:对立而又兼体,中和不测:“神”,玄妙,神妙易:气韵生动,境生相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已……“道”在其中的关键作用道则兼体而无累也。以其兼体,中和

(一贯性、传承性原则)紫禁城之中和殿“中和”是儒家美学的重要概念。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和

(一贯性、传承性原则)紫禁城之中和殿“中和”是儒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客家围屋——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中”

/

“和”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天人合一。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制,从而达到和谐、顺遂的境界。“中”/“和”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中和的审美特征一、适度1.情感的适中2.人格精神的和谐“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和的审美特征一、适度3.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多样性的统一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左传·昭公二十年》)三、天人合一:1.物质2.主宰着:天皇上帝3.运命;4.自然;义理3.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多样性的统一

“先王之济五味率性而节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而止于礼”率性而节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中庸”“中庸”:由形而上学到伦理学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

——程灏、程颐“中和”/“中庸”“中庸”:由形而上学到伦理学二、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是最早被人类认识、最一般的审美形态。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1、优美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包含社会性内容。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二、优美与崇高第三章审美形态论毕达哥拉斯图形中球形和圆形最美数的最美比例关系,就是黄金分割:1:1.618毕达哥拉斯主义关于数的理论对各种艺术都有深刻的影响,认为美是客观的数量比例的和谐,创造出黄金分割律和完美的人体比例,在形式方面确立了美的客观范式。

毕达哥拉斯图形中球形和圆形最美毕达哥拉斯主义关于数的理论对各柏拉图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类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柏拉图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类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亚里士多德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形而上学》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和威严。秀美犹如女性之美,有“明媚”、“明亮”的特点。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和威严。秀美犹如女性之美,有“明媚托马斯·阿奎那美的三要素——完整、和谐、鲜明。托马斯·阿奎那美的三要素——完整、和谐、鲜明。培根美得精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培根美得精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荷迦兹(英国画家)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荷迦兹(英国画家)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总之,美的基本理论是与节奏、对称、各部分的和谐等观念分不开。总之,美的基本理论是与节奏、对称、各部分的和谐等观念◆特点: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表现。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内容和谐化一。审美体验是心旷神怡。

◆特点: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表现。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二、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2、对优美的理论探讨

◆在古希腊时期,优美与节奏、和谐、对称等紧密联系。

◆近代以后,博克仍然从表面特征上总结优美的特性。

◆康德和席勒已经把物性与人性结合起来考虑。

◆不同领域中优美的不同特点:自然领域:优美主要表现在自然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社会领域: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性。艺术领域: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二、优美与崇高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自然领域。这当中的优美偏于形式,是以审美客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构成优美的各种因素处于协调平和、多样统一的状态之中。如:之前谈到形式上的比例、对称、有序、均衡等,外在表现为小巧、圆润、线条上的曲线或弧线,柔和鲜明的色彩和舒缓轻盈的动作等等。1.自然领域。这当中的优美偏于形式,是以审美客体的形式呈现出2.社会领域。此中的优美偏重于内容,体现了社会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情与理的统一)3.艺术领域。此中的优美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古希腊的雕塑,尤其是女性的雕像女神维纳斯,黑格尔说它具有“优雅、温柔和爱的魔力”,罗丹说它身体具有一种“委婉的运动”、“安静、平衡、全身具有稳健的优美”。2.社会领域。此中的优美偏重于内容,体现了社会中“真”、“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二、优美与崇高(二)崇高对立冲突。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在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中体现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1)最早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研究的是18世纪的博克。(2)崇高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二、优美与崇高第三章审美形态论(3)崇高体现人生超越的审美境界(4)崇高的具体体现: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人与社会的对立和超越(3)崇高体现人生超越的审美境界承受苦难:希伯莱历史充满苦难,希伯莱圣灵以壮烈的死使人敬畏。早年,他们被迫离开迦南,凄惶地“出埃及”,建立了统一的王国后又好景不长,内乱爆发,外患紧逼,全族人沦为“巴比伦之囚”。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是希伯莱人的典型形象。承受苦难:希伯莱历史充满苦难,希伯莱圣灵以壮烈的死使人敬畏超越精神:面对无边无际的苦难,无法逃避的死亡,希伯莱人把求生的欲望,幸福的幻想,异化为对万能之主耶和华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使受难者就为赎罪,使变为复活,使人生变为通向天堂的荆棘丛生的道路,激起了内在精神对外在存在的超越,激起了无限自由对有限人生的超越。圣瓦尔弗洛米的殉教超越精神:面对无边无际的苦难,无法逃避的死亡,希伯莱人把求生对神圣的献身与救赎:如果说在希伯莱人那里,崇高主要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即上帝耶和华是一切之主,一切之本体,他的存在是无限的,不可思议的;那么,在基督教那里,崇高又加了一层道德意义,即耶稣与圣母的奉献与救赎是对于人类的,因此这种道德的崇高就是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的极限,无论是苦难的十字架,还是仁爱的圣母像,都令人联想到卑微和有罪。对神圣的献身与救赎:如果说在希伯莱人那里,崇高主要是本体论(一)“崧”与“崇”: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格美。

(1)在字书和古代的诗赋中,“崧”和“嵩”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说文》:“崇,山大而高也。”“高,崇也。”(2)“崇”字与“多”“盛”“厚”“尊”相通,有美的含义,具体体现为自然美-----“崇天”“崇岺”“崇崖”“崇丘”“崇岳”,建筑艺术美-----“崇厦”“崇城”“崇大”,人格美-----“崇正”“崇信”“崇仁”“崇孝”。(一)“崧”与“崇”:(2)“崇”字与“多”“盛”“厚”“尊(二)崇高是以自然对象的“崇高”巨大表示主体人格精神的“崇高”神圣:在《崧高》中,“桢干之臣”的赫赫战功和洋洋美德来自于高大骏极的“四岳”的神灵之光,体现出中国传统独特的天人相通的自然观。

(1)和西方的崇高观念不同,中国古代的崇高体验中,自然对象的巨大和人格精神的伟岸是合二为一,它不是以自然对象的巨大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融关系,即人格美的根源在于自然美。

(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两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不同(二)崇高是以自然对象的二、优美与崇高(二)崇高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特征: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的尊严之美。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二、优美与崇高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二、优美与崇高(二)崇高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崇高”正式作为美学范畴是博克;康德把崇高分为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看到崇高与人的不可分离性。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二、优美与崇高第三章审美形态论单纯,确定性复杂,混沌匀称,和谐,秩序单纯,确定性复杂,混沌匀称,和谐,秩序秀雅合适秀雅合适蛇形线与人体蛇形线与人体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细的结构而非强壮有力;颜色洁净明快;若有耀眼色,需有其他色衬托,构成多样的变化……(女性优美之于男性之原因)康德:优美不会给人带来压抑。它“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力的魅力刺激”。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细的结构而非强◆现代以来,由于对整个理性精神的逆反,“躲避崇高”成为一时的潮流。崇高的当代转向表现为,崇高的超越不在那遥远的彼岸或是神圣的理性之中,而就在于我们自身的生命,强调日常真正的生命体验。◆现代以来,由于对整个理性精神的逆反,“躲避崇高”成为一时的艾伊瓦佐夫斯基:《克里木的拍岸惊浪》,1888全面高扬和完整体现。艾伊瓦佐夫斯基:《克里木的拍岸惊浪》,1888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三峡三峡朱立元《美学》完整ppt课件

博克:巨大体积;表面凸凹不平或奔放不羁;通常直线条;笨重坚实,阴暗朦胧。(来自安全需求)博克:巨大体积;表面凸凹不平或奔放不羁;通常直线条;奔放不羁奔放不羁笨重坚实

崇高中有时也包含“丑”的成分(如王小波)笨重坚实崇高中有时也包含“丑”的成分阴暗朦胧阴暗朦胧悲剧中经常包含着崇高悲剧中经常包含着崇高“崇高必定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着意打扮和装饰的”

“崇高使人感动,优美使人迷恋。”康德:

①不是游戏,而是想象力活动中的严肃;②被吸引着,又不断被拒绝着。③不能含在任何感性形式里,只涉及理性观念;④此观念能被召唤到情感面前。“崇高必定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二、优美与崇高(三)优美和崇高的比较1、联系都是基本的审美形态,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在方式,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谐与人的存在,实则是殊途同归。从审美价值来说,都能使人有所得。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二、优美与崇高第三章审美形态论2、区别

◆体现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优美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崇高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主体在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崇高和优美的事物在量的规定性上的形式差异。

◆崇高的审美形态的具体体现,由自然、形式上的规定性,进而发展到社会伦理生活中去。2、区别《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康德“一个人只有满足了一种愿望时,才会发现自己是幸福的……那些大腹便便的人

们,他们精神上最丰富的作家就是自己的厨师,而其所嗜好的作品则只见之于自己的窖藏;他们将会在庸俗的玩笑和下流的开心之中享受到同样活泼泼的欢乐,正有如情感高尚的人们如此之自豪地所做到的那些一样……然而却还有另一种美好的感情……人们可以长久地享受它而不会餍足和疲倦……它预先假定灵魂有一种敏感性,那同时就把它驱向了道德的冲动,或则是因为它表现了才智与理解力的优异,而与那种全然没有思想的才《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康德“一个人只有满足了一种愿望时,才会智与理解力是截然相反的。”

“那种较精致的情感,主要是:崇高的感情和优美的感情。”“一个经受了充分崇高感的人,他那神态是诚恳的,有时候还是刚强可怕的。反之,对于优美之活泼泼的感受,则通过眼中光辉的快乐,通过笑靥的神情并且往往是通过高声欢乐而表现出来。”“悟性是崇高的,机智是优美的。勇敢是崇高而伟大的,巧妙是渺小但却是优美的。克伦威尔说过,审慎乃是市长的一种德行。真诚和正直是纯朴的和高贵的,玩笑和开心的恭维是精妙和优美的。彬彬有礼是道德智与理解力是截然相反的。”

“那种较精致的情感,主要是:崇高的优美。无私的奉献是高贵的,风度和谦恭是优美的。崇高的性质激发人的尊敬,而优美的性质则激发人的爱慕。其情感主要地是来自优美的的东西的人们,唯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去寻找他们正直、可靠而热心的朋友;但他们却挑选与欢乐的、有风趣的和礼貌周全的伙伴们相交往。”“友谊是崇高感的宣泄,而性爱则是优美感的宣泄。”“依我之见,悲剧不同于喜剧,主要在于前者触动了崇高感,而后者则是触动了优美感。”“用原则来约束自己的激情,乃是崇高的。”的优美。无私的奉献是高贵的,风度和谦恭是优美的。崇高的性质激“女性的德行是一种优美的德行,男性的德行是高贵的德行。女性避免做坏事,并非因为那是不对的,而是因为那是丑恶的。”

“虚荣之于美丽的性别是一个美丽的缺点,而她们的魅力确实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生气。”“女性的伟大学问,其内容更多地是人,而且是人类中的男人。她那世界智慧并不在于推理能力,而在于感受能力。”“男性会对女性说,即使你不爱我,但是你不能不尊重我;女性则对男性说,即使你们内心并不高度地评价我的,但是你不得不爱我。”“女性的德行是一种优美的德行,男性的德行是高贵的德行“一个女性过分地反复无常就叫做丑女人”

“与优美最处于对立地位的。莫过于无聊了;正有如降低到崇高之下的最深处的,莫过于笑柄一样。”因此对于男人,没有什么“能比他被人称为笨伯更加触及痛处,而对于一个女性则莫过于被人称为无聊透顶了”。“崇高的情操要比优美的情操更为强而有力,只不过没有优美的情操来替换和伴随,崇高的情操就会使人厌倦而不能长久地使人满足。”崇高“心灵是深沉的和热烈的”(德国、英格兰、西班牙人);优美“心灵则是开心的和欢乐的”(意大利、法兰西人);“一个女性过分地反复无常就叫做丑女人”

“与三、悲剧与喜剧(一)悲剧1、内涵与特点

◆内涵:在于体现人的存在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的过程。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特征: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三、悲剧与喜剧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预示着人生的悲哀与痛苦。悲剧作为一种戏剧,就是要表现人生的悲哀和痛苦。因此,悲或悲剧性就成了悲剧的审美特征。(《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预示着人生的悲哀与痛苦。悲剧作为悲剧:《哈姆雷特》(TheTragedyofHamlet,PrinceofDenmark)老国王幽魂告知哈姆雷特:他被弟弟克劳迪毒杀。丧期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王子遂装疯卖傻,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克劳迪则设计杀害王子,王子识破而逃生。奥菲莉亚因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哥哥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共谋以毒箭毒酒加害王子,不料被王后误饮,雷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真相,王子报了父仇并壮烈牺牲。悲剧:《哈姆雷特》(TheTragedyofHam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所遭受的痛苦,并非由于他的恶,而是由于他的过失或弱点。当他因自己的过失或弱点而遭遇毁灭时,便在观看者那里唤起“恐惧与怜悯”,并借此得到灵魂的“净化”和“陶冶”——因不及身的恐惧,紧张得以宣泄;因看到自己身上的弱点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所遭受的痛苦,并非由于他的恶,而是由于他的哈姆雷特的弱点何在?——“行动的延宕”?

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除这一

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理智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从快乐王子到延拓(犹豫)王子,原因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心灵同样是黑暗的,由此不仅表现了外在冲突,也挖掘出人的内在冲突哈姆雷特的弱点何在?——“行动的延宕”?

Tob行动?思想?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对立形象):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行动的巨人和思想的矮子始终的悖论!爱情?历史?思想史(康德)

?延宕的别种解释行动?思想?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对立形象):三、悲剧与喜剧(一)悲剧

2、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的“矛盾冲突”理论,使美学史上对于悲剧实质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有意识地进行了区别,这是美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克尔凯戈尔推进了现代悲剧理论的发展,使得现代悲剧理论出现了立足于存在论解释的趋向。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三、悲剧与喜剧第三章审美形态论黑格尔:悲剧产生于两种片面合理性的冲突

(理念的内在分裂和冲突)。Antigone冲突双方均具有片面的合理性。《安提戈涅》:舅父克瑞翁继承王位,波吕涅克斯(前王子)宣布借外国力量争夺王位被处死。安提戈涅违令葬兄,并在牢中自缢,其未婚夫、克瑞翁之子海蒙殉情自杀,克瑞翁妻子愤而自尽,只剩克瑞翁独自叹息。城邦法与家法的冲突。二者均具有合理性,又都以牺牲对方为目的,受到“永恒正义”的惩罚。黑格尔:悲剧产生于两种片面合理性的冲突

日常生活中的“悲剧”

也适于黑格尔定义《败于求胜——关于一个复婚案失败的精神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悲剧”

也适于黑格尔定义《败于求胜——关于一个

恩格斯:“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悲剧不是对社会发展的背叛,相反正是太超前而符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却被当时丑恶的社会力量给毁灭。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的冲突,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恩格斯:“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谁是这段(历史)故事中的主角呢?悲剧!谁是这段(历史)故事中的主角呢?悲剧!三、悲剧与喜剧(二)喜剧1、内涵和特点

◆喜剧以“笑”为载体,因此,笑及其原因的探讨就成为喜剧理论的核心。

◆内涵:是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同时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往往是接近悲剧的。喜剧的原型是原始狂欢,喜剧一般是以形式与内容悖离为主要特点的。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三、悲剧与喜剧第三章审美形态论喜剧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喜剧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不协调的形式,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具有社会性内容的笑。笑必须与理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容。笑要有共鸣。威尼斯商人原著插图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具有社会性内容的笑。笑必须与理智的是非判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在英国的温莎,有一个流落的封建骑士福斯塔夫。他为了骗取绅士福德与培琪的钱财,不惜抛弃“骑士的荣誉”,以其年迈体肥之躯邀宠于两位伸士的妻子。而这两位快乐的大嫂机敏过人,将计就计指使法国医生的女仆桂嫂从中牵线,把胖骑士引入了一个又一个“陷井”致使他竟被当作“魔鬼”捉弄的体无完肤。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英国的温莎,有一个流落◆特点: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特点:三、悲剧与喜剧(二)喜剧2、喜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

◆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较有深度的是康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