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习初二地理知识一定要努力努力,成功会属于你的,同学们做好初二地理试题了吗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仅供参考。

八年级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首先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气温、气压B、气温、降水C、降水、风向D、风向、气压

2、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底,呈三级阶梯分布B、地形单一

C、山脉纵横交错,构地形骨架D、平原所占比重最大

3、下列关于地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大多数河流受地势影响呈散射壮分布

B、三峡水电站位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C、西高东底的地势不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进入我国东部

D、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分布没有影响

4、有关我国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脉的走向没有规律性B、珠穆朗玛峰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C、秦岭是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横断山脉大体呈南北走向

5、“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说的可能是哪个地形区的现象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6、下列地形区与地表特征连线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冰川广布B、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C、内蒙古高原――黄土广布D、青藏高原――地表坦荡

7、关于我国盆地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四周都有高原环绕B、我国四大盆地中,四川盆地最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C、塔里木盆地中有世界面积最广的沙漠

D、在第二级阶梯上盆地面积分布最广,比高原面积还大

8、下列关于平原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海拔在50米以下

B、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有面积广布的黑土分布区

C、华北平原西到贺兰山,东到海滨,北到长城,南到淮河附近

D、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中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湖密布

9、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想富,先修路”B、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不足

C、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等D、山区少地质灾害

10、下列关于气候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候单一B、季风气候不显著C、多涝灾少旱灾D、多特殊天气

11、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南北温差小B、夏季南北温差大

C、夏季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都比北方大

D、夏季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吐鲁番一带

12、我国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明显偏北,主要原因是()

A、气候复杂多样B、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地形多种多样D、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1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D、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14、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B、由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5、我国年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是:()

A、季节变化小B、年际变化大,且南方大于北方

C、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D、南方和北方雨季几乎同时开始

16、关于我国干湿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的多少B、长江三角洲是半湿润地区

C、东北平原的天然植被是沙漠D、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7、下列不属于季风区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D、三江平原

18、当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洪涝时,说明该年份()

A、夏季风强B、夏季风弱C、冬季风强D、冬季风弱

19、我国冬季风活动强烈,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

A、台风B、洪涝C、干旱D、寒潮

20、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以南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B、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C、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多,有结冰期

D、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可能有结冰期

21、我国下列河流中属于季节河的是:()

A、塔里木河B、黑龙江C、额尔齐斯河D、雅鲁藏布江

22、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非富,但90%集中在:()

A、宜宾至宜昌B、源头至宜宾C、宜昌至湖口D、三峡段

2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电站B、裁弯取直疏通河道

C、下游修筑大堤D、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

24、长江洪水对长江流域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上游峡谷地区B、上、中游的水电站

C、四川盆地D、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2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

A、青海B、湖北C、江西D、安徽

二、综合题

26、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2)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___级阶梯;山东位于第________级阶梯上。

27、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A、B两处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____。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C_________季风和D______季风。

(3)根据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中,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处,冬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_处。

28、读“我国四个城市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四个城市各月柱状图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由__________向______逐渐减少。

(2)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都_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

(3)南方雨季开始___________,结束_________;北方雨季开始____________,结束____________。南方雨季比北方雨季___________(长短)。

(4)我国东部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___________季风的进退决定的。

29、读长江水系图,然后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长江发源于______山脉,向东注入的海洋__________

(2)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称为我国第大河.

(3)长江、黄河共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巫山峡谷,我国建设了A________、B________两个水利杻纽工程。

(5)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湖北省特别是荆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盲目开垦,湖泊沿岸_________造田,使河流遭到破坏,湖泊日益缩小,排水和蓄水的能力大大减低,加重了洪涝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固了长江中游河段的荆江大堤,并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今后,的营造、退田还湖和一系列大型的建成,将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起到根本的防治作用。

八年级学好地理学习方法

1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2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