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跟踪练一、单选题1.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2.曾国藩家书记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材料表明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B.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做出妥协 D.清政府试图办洋务以自救3.2019年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回到阔别一百多年的家园向世人昭示“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马首最可能流失于A.1842年 B.1856年 C.1860年 D.1900年4.《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必要之举是(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接受协定关税 D.开放五口通商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贸易主权 D.外交主权6.林则徐从1837年至1838年底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写下近20万字的奏稿,反映了他的日常工作情况,除了例行的视察驻防军队、考核文武官员之外,耗时耗力最多的依次是检查督促防洪抢险、筑堤修城、查禁私盐,其次是关注、捕拿和审问境内各地出现的面生之人、习邪教者和藏有邪书器械者,最后一件事是禁烟。由此可见当时A.鸦片尚未严重威胁统治 B.清朝政治体制日益僵化C.社会实际潜伏重重危机 D.清朝统治基础日益瓦解7.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由此可知当时(
)A.当时国人尚未认识到关税的作用 B.中外交往日趋走向国际化C.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的认知匮乏 D.对司法主权认识比较淡漠8.《南京条约》中申明:“(中英)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详细列明。西方列强对于“平行之礼”的关注A.说明了以上条约实质的平等性 B.说明列强渴望得到清政府的平等对待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 D.标志清政府天朝上国外交的完全瓦解9.“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为此,魏源A.主张抵抗英国侵略 B.编写《海国图志》C.着力仿造西方舰炮 D.积极倡办洋务10.下图为英国画师绘制的《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下列对该画作反映的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林则徐从中收缴大量鸦片在虎门销毁 B.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C.英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D.真实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11.下图为中国近代一部重要文献的书影。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其作者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其字体是隶书,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C.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D.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12.19世纪60年代,“万园之园”圆明园被毁于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洗劫 C.八国联军侵华 D.义和团运动期间13.英国商人向中国贩运鸦片始于1727年,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有意识地大规模把鸦片输入中国。英国的意图是A.掠夺生产原料 B.打开中国大门 C.借口对华战争 D.扭转贸易逆差14.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A.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B.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C.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D.开办厂矿,掠夺资源和劳动力15.“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16.“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加上地方官员对敌国了解较少以及对皇帝瞒报欺骗,所以中央政府对战况及局势了解极少。此次冲突实际上对清朝统治中枢影响甚微。”“此次冲突”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鸦片战争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五,比以往的自主关税略高,他们认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南京条约》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自给自足的经济发挥优势 D.清政府积极维护关税主权18.广东地方政府与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发这场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清政府想到了协议关税,因为有了这个数额、比例的约束,中外双方就减少了冲突和争执,地方政府和官吏,不论怎样强势,也没有办法额外加税。同时,新税则的“值百抽五”在事实上比先前的税率略有提高。对此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指第二次鸦片战争B.协议关税减少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C.清朝政府认可了协议关税D.协议关税有利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19.鸦片战争后,各国纷纷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中国最终全部收回各国在华租界是在A.十月革命之后 B.抗日战争之后C.解放战争之后 D.新中国建立后20.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A.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 D.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二、材料分析题21.两本世界历史地理著作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箝是魏源的《海国图志》(1842年初版),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数年后,徐继畲担任福州布政使期间,多方了解各类世界知识,完成《瀛寰志略》(担任福州布政使期间,多方了解各类世界知识,完成《濠寰志略》(1848年初版)成为又一部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海国:中国以外四周环海,其他海外各国分为海岛之国与海岸之国(与中国在地域上相连的国家)瀛寰:大海所围绕的陆地有全球图、亚细亚总说而无中国和朝鲜清朝全图置于亚洲总图之后,后经友人提醒,置于亚洲总图之前根据距离中国远近分全球为六大洋、四大洲。中国居于“亚细亚之东南”叙述英国状况用“英夷”、“英首”称谓叙述英国状况用“英吉利”、“英官”称谓“以夷制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三策“米利坚合众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1)就“睁眼看世界”方面来看,《瀛寰志略》比《海国图志》略胜一筹,主要体现在(单选)(
)A.对世界大势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B.提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完整主张C.一定程度冲破了传统华夷观念 D.更侧重对于军事科学技术的介绍(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两本地理著作的差异?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人们称,这场革命维护了议会政府的原则,维护了法治,乃至维护了起义反对暴政的权利。……晚近有些作家已在贬低光荣革命。他们指出,这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只有收入富裕的人才能当议员。1688—1832年的英国是真正贵族统治的最好样板。——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到18世纪中叶,中国人向所有国家开放贸易。英国人不久便获得了这一贸易的最大部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世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能够获得“贸易的最大部分”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今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各关英吉利国出进口货物议定应完税则,分类开列于后:……凡出口货有不能赅载者,即论价值若干,每百两抽银伍两。……凡属进口香料等货,例未赅载者,即按价值若干,每百两抽银拾两。——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南京条约》附约)(1843年)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商品在华“销路不广”的根本原因。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详解】材料信息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民众没有支持中国军队,袖手旁观,甚至为英军提供服务,没有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故选D;材料不能体现国人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排除A;中国民众为英军提供服务,排除B;材料反映中国民众对鸦片战袖手旁观,不能说明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C【详解】根据材料“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可知,英军已经占领南京,控扼了中国“漕运咽喉”,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做出妥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故选择C;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材料未涉及,排除B;材料没有言及“办洋务”,排除D。3.C【详解】据材料“圆明园马首铜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并为掩盖罪行火烧圆明园,因此马首最可能流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符合题意;1842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A不合题意;1856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期时间,与事实不符,B错误;190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均不合题意。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融入世界,D项正确;割地无法体现融入世界,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材料“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也就是“租界”,是“国中之国”,在租界内中国法律无法适用,说明租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A项正确,B、C、D三项也是列强破坏中国主权的表现,但与材料“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联系近代西方列强破坏中国的主权的史实分析。6.C【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地方上不仅水患、走私等现象严重,而且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可见在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已经潜伏重重危机,C项正确;此时已经是鸦片战争前夕,鸦片贸易对清朝统治已经构成威胁,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清朝政治体制僵化的信息,排除B项;清朝统治基础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题干并没有体现出其日益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史(中国)。据材料“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可知司法及关税主权的丧失被国人认为是外交的成功,说明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认知匮乏,C项正确;国人尚未认识到关税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人对国际法和形势的认知匮乏,并不是走向国际化,排除B项;对司法主权认识比较淡漠,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通过《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明确要求清政府“平行照会”、“平行之礼”,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C项正确;《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有“平行之礼”的说法,不能改变条约本质上的“不平等”性,A项错误;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要求“平行之礼”,不能说明列强渴望得到清政府的平等对待,B项错误;西方列强要求“平行之礼”说明清政府天朝上国外交尚未“完全瓦解”,D项错误。9.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人闭关自守,不了解世界大势,当有外敌来入侵时不知所措,因此这一评论有助于启迪国人开阔视野,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由于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大势,所以要向西方学习,A项排除;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仿造西方舰炮只是一方面,C项排除;积极倡办洋务是洋务派的实践,D项排除。故选B项。1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描述的是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逮捕窝藏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硬说其为英国船,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B项正确;亚罗号事件与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无关,排除A项;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与亚罗号事件无关,排除A项;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是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亚罗号事件并不能反映出英国侵华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图示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故答案为D项;《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排除A项;书影上的字“海国图志一百卷”属于篆书,排除B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排除C项。【点睛】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本书引导着当时的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12.B【详解】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所以“万园之园”圆明园被毁于英法联军的洗劫,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万园之园”圆明园被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而非太平天国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万园之园”圆明园被毁于英法联军而非八国联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万园之园”圆明园被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而非义和团运动期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3.D【详解】根据所学,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有意识地大规模把鸦片输入中国,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赚取中国大量的白银,D项正确;贩卖鸦片与掠夺原料无关,排除A项;B项是英国侵华的意图,而不是贩卖鸦片的意图,排除B项;虎门销烟是借口,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试题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B符合题意;侵略与反抗是共生的说镇压反抗是首要目标显然错误,C不是首要目标;D是甲午战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5.A【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内容、时间1858年、地点天津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应出自《天津条约》内容。依据材料“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可以看出,中国外交体制改变了过去“贵华夏,贱夷狄”传统观念,逐渐解体,A正确;B项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题干涉及的严惩对象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并未废除领事裁判权,排除C;D是《辛丑条约》内容,排除。1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远离政治中心就是远离当时首都京师,以及地方官员的瞒报,但是清政府对战况了解极少,并且对清政府影响很小,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符合题意,故选A;BD都攻进北京,与“远离政治中心”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对清朝统治中枢影响甚微”不符,C错误。17.B【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这里清政府只看到了税率较之前增加,并未认识到“协定关税”是对国家关税主权的严重践踏,这说明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深远,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自然经济的优势,C选项错误;“协定关税”是对国家关税主权的严重践踏,并非积极维护,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8.C【详解】“值百抽五”的新税则用以约束中外双方,减少冲突和争执,表明清政府认可了协定关税,C项正确;规定协定关税的是《南京条约》,与之相关的战争是鸦片战争,A项错误;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与“值百抽五”比先前的税率略有提高不符,B项错误;协定关税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D项错误。19.B【详解】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收回所有的在华租界和租借地,自此租界的历史在中国宣告结束,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0.D【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可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打破了原来只有广州十三行一处的外贸格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原因而非交通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B项;19世纪50年代南方兴起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1.(1)C(2)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两者所具有的历史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打开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闸门;但是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影响范围是有限的。【详解】(1)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年和1848年(中国)。从材料“根据距离中国远近分全球为六大洋、四大洲”“英夷”、“英首”“以夷制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可知《海国图志》仍然体现了传统的华夷观念,从材料“亚细亚之东南”“清朝全图置于亚洲总图之后,后经友人提醒,置于亚洲总图之前”“英吉利”、“英官”可知《瀛寰志略》在一定程度冲破了传统华夷观念,C项正确;《海国图志》对世界大势做了较全面的介绍,排除A项;提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完整主张是《海国图志》,排除B项;《海国图志》更侧重对于军事科学技术的介绍,排除D项。故选C项。(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1842年和1848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两者所具有的历史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打开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闸门;但是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影响范围是有限的。22.(1)影响:维护了议会政府原则;维护启蒙思想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预埋铜螺母行业销售渠道与经营规模调研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防辐射行业发展展望及投资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数字电路流水灯课程设计
- 中国贴片广告行业运行趋势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船用柴油机市场经营风险分析及前景竞争态势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网络检测设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移动应急供电车行业销售渠道及供需现状研究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石材产业竞争动态及投资盈利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皮革饰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盐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题库二 (word版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 SB/T 10843-2012金属组合货架
- GB/T 4337-2015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
- GB/T 40120-2021农业灌溉设备灌溉用热塑性可折叠软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各专业试验报告-nvh m301s1样车测试报告
- 化工课件-S-Zorb装置运行特点及故障处理
- 头发及头皮知识讲述资料课件
-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童护理课件)
- 新版GM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