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及应用一_第1页
网络基础及应用一_第2页
网络基础及应用一_第3页
网络基础及应用一_第4页
网络基础及应用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第一讲问题什么叫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关键技术有哪些?网络互连设备有哪些?〔一〕课程总体介绍一、课程简介专业选修课高等学校计算机根底教育三个层次——技术根底〔网络技术根底知识和根本应用技能的培养〕课程的根本要求二、课程内容理论局部绪论因特网概述因特网接入因特网典型应用因特网其他应用网页开放软件页面编码与站点发布局域网广域网与城域网企业内部网实验局部接入因特网万维网与搜索引擎电子电子商务网页开放软件的使用页面编码站点的发布ASP动态网页综合网页设计三、学时分配总学时32〔理论学时22;上机学时10〕四、参考书网络技术根底与应用胡华等**大学现代通信网络沈庆国等人民邮电因特网应用技能培训教程殷娅玲等海洋网络企业管理卢向南等高等教育〔二〕本节主要内容1.1计算机网络1.1.1计算机网络的开展计算机网络的开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互联网时代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特征:本质是一个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系统除了一台中心计算机外,其余终端都不具备自主处理功能,主要完成终端与计算机中心间的数据通信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特征: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为用户提供效劳,每个主计算机都具有自主处理能力,兼容性差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并存多处理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美国的ARPA网,IBM的SNA网,DEC的DNA网都是成功的典例。这个时期的网络产品是相对独立的,未有统一标准。最大的缺陷为兼容性。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特征: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构造、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由于相对独立的网络产品难以实现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StandardsOrganization)于1984年公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根本参考模型〞的国际标准ISO7498,简称OSI/RM。即著名的OSI七层模型。从此,网络产品有了统一标准,促进了企业的竞争,大大加速了计算机网络的开展。OSI的目标过于理想,而且没有考虑商业盈利的要求;体系过于庞大和复杂,很难保证运作的效率,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然几乎没有任何厂家生产出符合OSI的商用级别的产品。TCP/IP从设计上考虑了多种不同构造的网络相互连接的问题,并将网络协议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这一点上OSI考虑的过于简单,它试图采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实际上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意味着对第二代网络的全面否认,同时也意味着广阔厂商如果采用OSI模型就可能要淘汰已经花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这对于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机构来说是不可承受的。这也许就是OSI失败的重要原因。4.互联网时代特征: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速率最快的计算机网络1969年--ARPANET,ARM模型,早于OSI模型,低三层接近OSI,采用TCP/IP协议。1988年--NSFNET,OSI模型,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三类定义1.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到达资源共享的系统2.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3.存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负责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目前对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定义是: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展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1.数据通信连接的建立和撤除数据传输控制过失检测流量控制路由选择多路复用2.资源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数据共享3.负载均衡和分布处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办公自动化OA(OfficeAutomation)

2.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

3.远程交换(Telemuting)

4.远程教育(DistanceEducation)

5.电子银行

6.电子公告板系统BBS(BulletinBoardSystem)

7.证券及期货交易

8.播送分组交换

9.校园网(CampusNetwork)

10.信息高速公路

11.企业网

12.智能大厦和构造化综合布线系统1.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根据网络交换方式的不同分类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2.根据网络连接对象的不同分类部门网企业网校园网3.根据网络拓扑构造分类星形构造环形构造总线形构造4.根据网络采用的控制方式分类集中式分布式分散式星形拓扑构造特点:有一个中心节点,其它节点与其构成点到点连接优点:1)控制简单;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3)方便效劳;

缺点: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2)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总线拓扑构造特点:所有节点挂接到一条总线上,采用播送式信道,需要有介质控制规程以防止冲突优点:1)总线构造所需电缆数量少;2)构造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3)易于扩大,增减用户方便。

缺点:1)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2)故障诊断和隔离困难;3)分布式协议不保证信息及时传送,不具实时功能。站点必须是智能的,要有媒体控制功能,增加站点软件和硬件的开销。环形拓扑构造特点:所有节点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结点之间为点到点连接优点:1)电缆长度短;2)增减工作站时只需简单连接;3)可用光纤。

缺点:1)节点故障会引起全网的故障;2)故障难检测;3)媒体协议都用令牌传递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较低。树形拓扑构造特点:一个根结点、多个中间分支节点和叶子节点构成优点:1)易于扩展;2)故障隔离较容易。

缺点:1)节点对根依赖性太大,假设根发生故障,那么全网不能正常工作。网形拓扑构造特点:结点之间相互连接,两台计算机之间可能有多条线路相连。优点:1)应用广泛;2)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

缺点:1)构造较复杂,网络协议也复杂,建立本钱高。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网络硬件系统网络效劳器:负责对计算机网络进展管理和提供各种效劳;有域效劳器、数据库效劳器、Web效劳器、效劳器、FTP效劳器、打印效劳器等。网络工作站:一般采用微型计算机;用户操作使用网络工作站来连接计算机网络,使用网络中的资源。网络适配器〔网卡〕:负责计算机主机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连接、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介质控制方法的实现。网络传输介质:负责将各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在一起,并为它们提供数据通道。现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有两类,分为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有线传输介质和红外线、微波等无线传输介质。其它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网络集线器、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2.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网络上的所有硬件和软件资源,使各个局部能够协调一致的工作。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NT、Netware、Unix、Linux等。网络通信协议:在网络通信中,为了能够使通信中的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成功地发送和接收信息,必须制定并遵守互相都能承受的一些规那么,这些规那么的集合称为通信协议。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有TCP/IP、SPX/IPX、NetBEUI协议等。网络工具软件:用来扩大网络操作系统功能的软件;如网络浏览器、网络下载软件、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网络应用软件: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而开发出来的用户软件。如民航售票系统、远程物流管理软件、订单管理软件、酒店管理软件等。3.从逻辑功能上划分资源子网-主机Host+终端Terminal组成: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功能: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效劳通信子网-通信链路组成组成:网络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功能:全网的传输、交换及通信控制等通信处理工作1.2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通信的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2)便于加密处理(3)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5)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6)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信息编码及调制数据——有意义的实体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内产生的连续值数字数据-由模拟数据进展抽样取整后产生的离散值信号——数据的表现形式/电子编码模拟信号-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可以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模拟信号

信号波形模拟着信息的变化而变化,其特点是幅度连续(连续的含义是在某一取值范围内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图(a)所示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其信号波形在时间上也是连续的,因此它又是连续信号。图(b)所示的信号是对图(a)所示的模拟信号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抽样后的抽样信号,由于其波形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它又叫离散信号。但此信号的幅度仍然是连续的,所以仍然是模拟信号。、、电视信号都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其特点是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它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图(a)是二进码,每一个码元只取两个幅值(0,A):图(b)是四进码,每个码元取四(3、1、-1、-3)中的一个。这种幅度是离散的信号称数字信号。当模拟信号采用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来表示时候,电磁波本身既是信号载体,同时也作为传输介质;而当采用连续变化的信号电压来表示时,它一般通过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来传输;当数字信号采用离散的电脉冲或光脉冲来表示时,那么一般需要用双绞线,电缆或光纤介质传输;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振幅/频率/相位〕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动的振幅。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频率——一秒钟内振动质点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振动的频率,其单位为赫(HZ)

频率也是表示质点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相位——某瞬间信号大小变化的方向。这种编码方式是将数字数据调制成模拟信号进展传输。通常采用三种模拟信号的载波特性(振幅、频率和相位)之一来表示被调制的数字数据,并由此产生三种根本调制方式。(1)幅移键控(ASK)法ASK(AmplitudeShiftKeying)是使用载波频率的两个不同振幅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在一般情况下,用振幅恒定载波的存在与否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ASK方式的编码效率较低,容易受增益变化的影响,抗干扰性较差,在音频线路上一般只能到达1200b/s的传输速率。(2)频移键控(FSK)法FSK(FrequencyShiftKeying)是使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个不同频率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FSK比ASK的编码效率高,不易受干扰的影响,抗干扰性较强,在音频线路上的传输速率可以大于1200b/s。(3)相移键控(PSK)法PSK(PhaseShiftKeying)是使用载波信号的相位变化来表示二进制数据,在PSK方式中,信号相位与前面信号序列同相位的信号表示0,信号相位与前面信号序列反相位的信号表示1。PSK方式也可以用于多相的调制,例如在四相调制中可把每个信号序列编码为两位。PSK方式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编码效率比FSK还要高。在音频线路上,传输速率可达9600b/s。这些信号调制技术主要用于调制解调器(Modem)中。在实际的Modem中,一般将这些根本的调制技术组合起来使用,以增强抗干扰能力和编码效率。常见的组合是PSK和FSK方式的组合或者PSK和ASK方式的组合。ASK-幅移键控法FSK-频移键控法PSK-相移键控法PSK>FSK>ASK三种根本调制方式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最常用-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即数字信号由矩形脉冲组成。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不归零〔NRZ〕码-负电压表示“0〞,正电压表示“1〞,无需归零。差分不归零〔DNRZ〕码-通过信号相位的变化来表示二进制数据,起始处有跳变表示“1〞,起始处无跳变表示“0〞。主流的信号编码技术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高到低跳变表示"1",从低到高跳变表示"0"。差分曼彻斯特〔DM〕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而用每位开场时有无跳变表示“0〞或“1〞,有跳变为“0〞,无跳变为“1〞。自同步法-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共同缺点:信号速率为数据速率的两倍,主要用于中速网络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它常用于对声音信号进展编码。采样定理-假设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展周期性采样,只要采样频率大于等于有效信号最高频率或其带宽的两倍,那么采样值便可包含原始信号的全部信息,利用低通滤波器可以从这些采样中重新构造出原始信号。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三步骤

1)采样,以采样频率把模拟信号的值采出;

2)量化,使连续模拟信号变为时间轴上的离散值;

3)编码,将离散值变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码。在接收端,先进展译码,将二进制数码转换成代表原来模拟信号的幅度不等的量化脉冲,然后再经过滤波(如低通滤波器),就可使幅度不同的量化脉冲复原成原来的模拟信号。数据传输系统的构成传输信道有线线路-由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等构成无线线路-由卫星和地面微波站等构成模拟传输系统信号以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在媒体中传输。传输的媒体可以是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缆、空气、水或太空。使用调制技术将输入信号(数据)组合到载波信号上。载波信号是某种特定频率。在收音机上调台时,选择特定载波频率可以调谐到该电台。主要的调制技术有两种:改变载波信号振幅(高度)的调幅和调制载波频率的调频。使用放大器来增加信号的能量数字传输系统信号以不连续的电压脉冲传输常使用中继器来克制衰减和畸变每个端点必须通过编码解码器实现数据编码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每秒中所能传输的位数调制速率-数据经过调制后的传播速率在二元制调制方式中,二者可以通用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功能-中心节点提供交换设备,把数据从一个节点转发到另一个节点,直至到达目的端的功能1.电路交换电路建立: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数据传输:传输过程中,所建立的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电路撤除:由某一方发出撤除请求,然后逐节撤除到对方节点。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丧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缺点: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易被浪费:在短时间数据传输时电路建立和撤除所用的时间得不偿失。因此,它适用于系统间要求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特点:在数据传送开场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2.报文交换报文-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特点1)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在传送报文时,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

2)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故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良,它将报文分成假设干个分组,每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限,有限长度的分组使得每个节点所需的存储能力降低了,分组可以存储到内存中,提高了交换速度。它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在数据报交换中,每个分组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足够的地址信息。一个节点收到一个数据报后,根据数据报中的地址信息和节点所储存的路由信息,找出一个适宜的出路,把数据报原样地发送到下一节点。由于各数据报所走的路径不一定一样,因此不能保证各个数据报按顺序到达目的地,有的数据报甚至会中途丧失。整个过程中,没有虚电路建立,但要为每个数据报做路由选择。虚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是: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路。但并不像电路交换那样有一条专用通路,分组在每个节点上仍然需要缓冲,并在线路上进展排队等待输出。1.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完全的通路。在线路撤除(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电路交换效率不高,适合于较轻和间接式负载使用租用的线路进展通信。

2.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报文需要排队。因此报文交换不适合于交互式通信,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最大长度。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数据网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适用于交换中等或大量数据的情况。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个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频分多路复用FDM-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假设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一样(或略宽)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就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TDM—假设媒体能到达的位传输速率超过传输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那么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假设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这样,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穿插,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1.FDMFDM的根本前提是:传输介质的可用带宽要大于多路给定信号所需带宽的总和。如果将这几路信号中的每路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展调制,那么这些信号就可同时在单一介质上传输。为了保证各路信号带宽不相互重叠,各路载波频率之间应当留有一定的保护间隔,参见下列图。 FDM在图中,6路信号源输入到一个多路复用器中,这个多路复用器使用不同的频率来调制每一路信号,每一路信号具有一定的带宽,图中的f1~f6分别对应于6路信号带宽,形成6个信道。为了防止各个信道之间的重叠干扰,相邻的信道之间要用保护带隔离开。保护带是信号带宽中不用的局部。f1~f6以及各个保护带宽之和要小于或等于传输介质的可用带宽。例如,假设传输介质的可用带宽为70MHz,每路信号带宽为10MHz。如果采用FDM同时传输6路信号,那么各路信号带宽分配如下:f1=0~10MHz,f2=11~21MHz,f3=22~32MHz,f4=33~43MHz,f5=44~54MHz,f6=55~65MHz,其中各路信道之间的保护带宽为1MHz。当携带多路信号的载波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另一端的多路复用器后,再解调(复原)成各个单路信号,输出到各自对应的输出线上。2.TDMTDM的根本前提是:传输介质所能支持的位传输速率应大于多路数据传输所需的位传输速率的总和。如果每路信号按时间先后轮流交替地使用单一信道,那么在宏观上多路数字信号便可以实现同时传输。各路信号可以位、字节、块或帧等为单位交替地使用单一信道。在下列图中,多路复用器有6路信号输入,设每路信号的传输速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