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暖通初步设计说明_第1页
幼儿园暖通初步设计说明_第2页
幼儿园暖通初步设计说明_第3页
幼儿园暖通初步设计说明_第4页
幼儿园暖通初步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项目概况项目概况详见建筑专业设计说明。2、执行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6)《四川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1/143-20207)《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8)《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0)《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1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12)《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15)《川渝地区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指南(试行)》16)《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设计范围3.1设计内容1)空调、通风系统设计2)防排烟系统设计3)自动控制要求、检测与监控3.2需与有关单位协作设计的内容:1)供暖通风与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需与自控设备制造厂家(供货商)配合,由中标方完成施工图深化设计,本设计仅提出自控要求。2)厨房内通风系统需与厨房设备制造厂家配合,完成施工图深化设计,本设计只预留条件。3)气体灭火系统由灭火设备制造厂家设计安装,本设计只进行火灾时通风管道的隔绝和火灾后的排风设计。4)燃气系统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本设计仅做燃气量的估算和预留设置燃气计量装置和管道的条件。5)机电工程抗震设计由业主选择专业公司进行设计,确保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的要求。4、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4.1室外设计参数成都: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选取夏季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1.8℃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6.4℃通风计算温度2.7℃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27.9℃空调计算相对湿度83%通风计算温度28.5℃通风计算温度5.6℃平均风速1.2m/s平均风速0.9m/s大气压力948hPa大气压力963.7hPa4.2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m3/h人)排风量或新风小时换气次数噪声dB(A)备注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多功能活动室246022≥3020-≤45-餐厅2665183020≤555、功能系统形式功能区名称空调系统多功能活动室定风量一次回风系统一层餐厅多联机系统音响控制室、设备房独立冷源的空调器6、冷热源6.1.空调负荷及空调冷、热源根据业主使用要求,并考虑部分使用、管理等因素,经与业主沟通后确定本项目餐厅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多功能厅采用直膨式空调机组。本项目空调面积630m2。采用逐时计算空调负荷,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综合最大值为:108.45KW,冷指标172.15W/m2;热负荷为:55.3kw,热指标80.6W/m2。6.2.多联机空调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均设置于4层屋顶。一层餐厅的空调为多联机室内机加新风系统,室内机采用高静压导管暗藏式,新风机组设置与屋顶空调机房内。二层多功能活动室空调采用一体式直膨机组,空调设备设置与4层屋顶。气流组织形式均为上送上回。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多台室内机相连接。本次多联空调室、内外机冷媒管连接仅示意走向,冷媒管道分歧器、管道保温、安装及系统试压等均由设备厂商按照《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完成。多联机室内机、新风机均自带控制装置,多联机室内机可由用户自主进行温度设定、风量调整、定时开关等。多联机空调系统具备能量自动调节功能,控制系统由厂家成套提供。所有多联新风机组入口处电动密闭风阀与机组联锁启闭。6.3.分散式空调设计值班室、消防控制室、办公室、教室等设置分体空调,空调室外机就近设置在室外或专门空调机位处。7、空调、通风系统。7.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一层餐厅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组均设于屋顶新风机房内。7.2.全空气定风量系统7.2.1二层多功能活动室采用全空气定风量一次回风系统。7.2.2厨房采用新风直流系统(预留)。7.2.3全空气定风量系统过渡季采用70%全新风方式。7.3通风系统7.3.1卫生间及设机械排风系统,总排风机设在屋顶。7.3.2内区房间设置机械排风,排风机设在屋顶。7.3.3车库通风:1)排风量为6次/h,送风量为5次/h。送风机、排风机根据CO浓度按台数启停。2)车库内设CO浓度探测器,根据CO浓度自动开启送排风机并调整送排风机台数。7.3.4变配电室设置机械排风系统,自然进风,变配电室事故排风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事故风量不小于5次/小时。7.3.5地下机房、库房等房间设各自独立的送风系统,排风直接排至室外。7.3.7厨房的空调通风1)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分设全面排风和局部排风系统。全面排风量按12次/h估算,局部排风量按50次/h估算,按3米层高计。局部排风经2级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达到《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488-2018规范中规定准后,集中排放。厨房排油烟需在厨房内经过灶上设UV紫外线净化装置及静电净化装置净化处理后排入预留竖向管道,防止管道凝油,风机设置于屋面。 2)事故通风与全面排风系统合用风道,分设风机,事故通风量为12次/h,并采用防爆风机。排风机设置屋面。事故通风机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开关。3)与厨房相邻的餐厅新风压入厨房,其他房间排向室外,补风采用新风机组,与排风机对应设置,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5%。夏季新风经冷却处理后补入;冬季室外新风经加热处理后补入室内。4)餐厅室内设置CO2浓度监控及空气质量监测点,当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当CO2浓度超标时增加新风量。7.3.6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及其储油间分别设置非工作时的独立排风系统,自然进风,排风机采用防爆风机。柴油机工作时利用机组自带排风机排风、自然补风。发电机供油系统由厂家配套提供。储油间的油箱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以上措施由柴油发电机组设备厂家配套实施。柴油发电机烟囱引至屋面高空排放。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设备及风管均设置防静电接地措施。柴油发电机的噪声治理应由专业公司完成,发电机房的进排风竖井的消声应由发电机厂家配合土建施工单位完成,发电机烟道的消声应有烟道厂家配合发电机厂家完成。7.3.7其他1)地下消防水泵房、弱电进线间等房间设置排风系统,将污浊空气排向室外,补风由车库等处负压吸入。地下值班室设置机械送风系统,自然排风。2)采用气体灭火的房间设置事故后排风,换气次数为5次/h,火灾时风管上电动阀电动关闭,火灾后事故通风手动开启,火灾后事故通风时不需要通风的房间电动阀保持关闭状态;排风口设置于距地0.3m处。3)事故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7.4空气处理1)全空气机组及新风机组均采用一级初效过滤和二级初中效过滤(电子净化段),其中初效过滤器采用板式,净化级别应达到计重法,效率大于90%;中效过滤器采用低阻力静电型,并有杀菌、除异味功能,其净化级别应达到计径计数法0.4μ大于80%,PM2.5的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大于95%。2)厨房排油烟需经过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计最低去除效率应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18483-2001规范中规定。油烟净化设备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应大于等于95%,颗粒物去除效率应大于等于95%,非甲烷总烃去除效率应大于等于95%。厨房排油烟需经过一次净化处理后排入预留管道,防止管道凝油。8.防、排烟系统设计及通风、空调系统防火及安全技术措施本项目的消防设计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8.1.防烟系统8.1.1.地上与地下封闭楼梯间均自然通风。地下室封闭楼梯间在首层有直通室外的疏散门,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平米的可开启外窗。地上封闭楼梯间每五层设置不小于2平米的可开启外窗,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平米的可开启外窗。8.2 排烟设施和排烟系统8.2.1.设置排烟设施的区域:1、面积大于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2、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或可燃物较多时。4、地下室车库。其中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区域,地上大于500㎡的房间均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8.2.2.防烟分区划分原则如下:净高H≤3.0m时,最大面积为500㎡且长边长度<24m;净高3.0<H≤6.0m时,最大面积为1000㎡且长边长度<36m;6.0>H时,最大面积为2000㎡且长边长度<60m;走道长度≤2.5m时,其防火分区的长边长度≤60m。汽车库防烟分区面积≤2000㎡。挡烟垂壁设置原则,不小于500mm,且自然排烟时不小于净高的20%,机械排烟时不小于净高的10%。8.2.3.排烟系统优先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所有排烟窗的设置详建施,满足《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3.3条规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8.2.4.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区域的设机械排烟设施。机械排烟量的确定如下:排烟量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6.6~4.6.13条规定计算并不小于表4.6.3中排烟量按211000m³/h(因大于18米了按无喷淋);排烟量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6.6~4.6.13条规定计算并不小于表4.6.3中排烟量按111000m³/h(有喷淋);走道排烟:(1)仅需在走道或者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³/h。(2)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³/(h.m2)计算且不小于13000m³/h。净高H≤6m的按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³/(h.m2)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³/h。当系统负担不同净高场所时,采用上述计算方法对系统每个场所所需的排烟量进行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作为系统排烟量。8.2.5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的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8.2.6风机入口、垂直干管与各层水平风道交接处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设280℃熔断的防火阀。风机入口处防火阀与风机联锁。8.3防排烟和气体灭火房间通风系统主要控制项目8.3.1排烟系统1、机械排烟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其联动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2、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1)现场手动启动;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3)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4)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5)排烟防火阀在280℃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3、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4、当火灾确认后,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它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5、活动挡烟垂壁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和现场手动启动功能,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挡烟垂壁,60s以内挡烟垂壁应开启到位。6、自动排烟窗可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温度释放装置联动的控制方式。当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时,自动排烟窗应在60s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烟仓时间内开启完毕。带有温控功能自动排烟窗,其温控释放温度应大于环境温度30℃且小于100℃。7、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补风机、阀门等设施启闭状态。8、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气体灭火房间风阀关闭,火灾后中控室或防护区外手动打开排风道电动风阀和排风机。8.4 管道防火措施1)风道穿过防火墙和楼板处采取封堵措施,供暖热水管穿过处设固定卡。2)风道穿越防火墙、机房、变配电等重要房间及垂直风道与每层水平风道交接处设置防火阀,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设置防火阀,厨房排油烟风管防火阀关闭温度为150℃,其他通风空调风管防火阀关闭温度为70℃,排烟管道防火阀关闭温度为280℃3)排烟风机入口设280℃关闭的防火阀且与风机联锁。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设置排烟防火阀。4)排烟补风管道设70℃关闭的防火阀。5)机械加压送风管道需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楼梯间或前室,或穿越其他防火墙时,在防火墙处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6)除客房及其卫生间等竖向设置的新风、排风系统的水平支管上设置的防火阀外,防火阀均有电信号连接至消防控制室。7)防火板封包局部进入防火邻区的通风管道上设70℃关闭的防火阀。8)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9)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穿越处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10)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排烟口平时关闭,并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12)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9、暖通绿色、节能设计9.1.采用高效率的暖通空调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9.2.选用多联机空调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值均高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4.2.10条中要求值,并满足《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中表A.1的一级能效的要求;合理划分系统、设置室外机位置、减小系统服务半径、提高系统性能系数。选用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值均大于4.8,满足规范最小值4.0要求。9.3.本工程机械通风系统的风量大于10000m3/h时,单位风量耗功率WS最大值为0.26W/(m3/h),小于0.27W/(m3/h)规范值,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9.4.空调通风系统根据需要在必要处设置调试用调节阀及维护用的风管测定孔、检查清洗孔,以方便后期系统运行维护。9.5.所有空调风管、水管、凝结水管保温材料保温厚度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736-2012》的规定,以减少冷热损失、节约运行费用。10.卫生防疫10.1.所有空调系统新风量取值满足卫生规范要求,以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新风机组均设置粗效过滤器及中效过滤装置。在新风管上设置与新风机组连锁启停的电动风阀。10.2.排除污物间、垃圾间、公共卫生间等区域废气的排风系统,其排风均引至屋面,室内部分的管道均为负压管段,不产生二次污染。10.3.室外取风口、排风口注意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新风口位于上风侧,新、排风口保持不低于10m的间距、确保采取新风质量,另外空调系统均设置过滤装置及清洗措施。10.4.各设备用房以及产生废气、不良气体、有害气体的所有房间均设机械排风系统。10.5.医疗用房多联机空调的室内机组回风口上设初阻力小于50Pa、微生物一次通过率不大于10%和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不大于5%的过滤设备,满足《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关的要求。10.6.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与室外或土建竖井链接的送、排风口均设防鼠网。空调、通风的风管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清扫、消毒用的可开闭的检查口。对室外的进、排风口上均设置防鼠铝板网。11.环境保护11.1.所有通风机、空调器、多联机等运转均设隔振措施,吊装风机(箱)、新风机组、多联机室内机均采用减振支吊架,运转设备进出口均采用软管连接,以减少振动及固体传声的影响。11.2.通风机、风冷多联室外机等设于屋面的设备,采取消声、隔振和绿化美化等措施。11.3.空调系统冷媒均采用环保冷媒。11.4.为最大限度减小厨房排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厨房的局部排风采用油烟净化器对厨房排风进行净化处理后再高空排至室外。室内部分的管道为负压管段,不产生二次污染。12、管材12.1.除图中注明外,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均采用热镀锌钢板制作,风管的板材最小厚度按风管断面长边尺寸和系统工作压力选定,须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收规范》4.2.1条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4.1.6条要求,防排烟系统采用复合防火风管,内层为镀锌钢板,防排烟系统风管镀锌钢板厚度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6.2.1选取。风管配件、钢板厚度、允许漏风量、风管间连接及加固等均应符合《通风和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穿防火隔断、防火墙和楼板的风管采用2mm钢板制作。12.2.防排烟及补风管道的耐火极限如下:加压送风管道的耐火极限: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独立设置在管井内的送风管道,耐火极限不低于0.5h,当未设置在管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耐火极限不低于1h;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在吊顶内的加压送风管道,耐火极限不低于0.5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的加压送风管道,耐火极限不低于1h。所有防排烟、补风管的防火保护措施采用积木式防火风管,即:镀锌钢板+隔热材料+防火板+彩钢板组成一体成型板材。其隔热材料采用不燃A级高密度硅酸铝(容重=128kg/m3,导热系数≤0.043W/(m.K),防火板(密度≤800kg/m3,导热系数≤0.18W/(m.K)。风管耐火极限判定必须满足GB51251-2017关于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的要求。风管强度耐压≥3KPa,单位面积漏风量和管壁变形量必须同时满足高压系统2KPa工作压力下使用要求,以上耐火极限均需提供根据《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2009测试方法,满足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由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耐火极限0.5h,复合风管板材厚度25mm;耐火极限1h,复合风管板材厚度35mm;耐火极限2h,复合风管板材厚度50mm;耐火极限3h,复合风管板材厚度60mm。所有排烟兼排风和补风兼送风系统管道均按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管道要求,需满足相应耐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