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小题基础天天练28含答案_第1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小题基础天天练28含答案_第2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小题基础天天练28含答案_第3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小题基础天天练28含答案_第4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小题基础天天练28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版高考语文专项练习eq\a\vs4\al(周)eq\a\vs4\al(三)小题基础天天练28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这个世界上谁最了解你?对于如今的很多人来说,答案是自己的手机。如今,技术的发展不仅让手机更“懂”你,而且更会投你所好。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软件刷了一会儿搞笑视频,从此以后它向你推送的搞笑视频就多了;搜索了一次某类服装,关于这类服装的广告推送马上就发送到你的手机……的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善解人意”的算法可以随时抓取精准信息,帮助在泛滥的信息中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增强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舒适度。不过,也有人反思,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固然舒适高效,但是否存在简单、片面的问题?就好比()。同理,如果总是被自己喜欢看到的信息填满,我们是否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不那么“好看”但却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长此以往,我们是否会成长为一个“信息偏食”者?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就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身处“信息茧房”之中,有如把自己封闭在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不同的观点会被过滤,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新知,一直是打破“信息茧房”最有效的手段。1.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括号里补写几句话,以比喻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信息获取简单、片面的问题及危害。(50字左右)答:2.根据你对原文的理解,给“信息茧房”下个定义。答: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不管对一个时代,还是对一个地区而言,良好的文学生态都非常重要,它是文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良好的文学生态指标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补充日益壮大的文学人口和多样性的文学性状。而这两点,都离不开众多的文学内刊。从文学的正态分布来讲,良好的文学生态应该是正金字塔形的。决定一个时代、民族和国家的文学高度的当然是名家名作,包括权威性的文学刊物与出版机构,他们高居在金字塔的塔尖。但是塔尖是以塔身、塔基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塔尖。回顾新时期以来的作家成长史,有许多大家都是从内刊和民刊发表作品开始自己的文学道路的。不管是从写作还是从阅读上来讲,文学内刊都在不断地培植我们的文学人口,而文学人口的多少,应该成为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学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明素质与文学素养的重要标志。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改写,最能突出强调“文学内刊”作用大的一项是()A.文学人口的增加,离不开文学内刊的培植,不管从写作上讲,还是从阅读上讲。B.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明素质和文学素养的高低,跟文学内刊的关系难道不大吗?C.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学繁荣,文明素质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靠什么?靠文学内刊。D.文学内刊,是文学人口增殖的摇篮,是文学繁荣的基础,是文明素质提升的保障。5.根据材料内容填空,补全“良好的文学生态”的形成过程,每空不多于15个字。答:①→培植更多的文学人口→②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西北边塞冰雪奇寒,原本极其保暖的衣被依然难御风寒的句子是“,”。(2)《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担重任的句子是“,”。(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写飘逸得好像变成了神仙,脱离了现实社会,登上了仙境的句子是“,”。(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两句。(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两句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保卫边防。(3)《曹刿论战》的“,”两句,鲁庄公从自己对待所有案件会根据实情处理的角度来证明自己可以与齐国对战。三、文言文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节选自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译文:(2)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关阳侯,食邑三千户。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译文:(2)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译文:(3)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译文:eq\a\vs4\al(周)eq\a\vs4\al(四)小题基础天天练29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根据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是457万人群,比上年增长大约80万左右,增幅高达21%。考研持续升温,竞争日趋激烈,有人感叹“考研逐渐高考化”。而研究生考试录取率虽有所提升,但仍无法与高考的高录取率相比。人们常说“一‘研’为定”,但实际上,人生变化莫测,考研成功,人生变得更开阔,但不等于①;而考不上,也不意味着人生未来的路只能“逼仄”下去。当下青年人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但需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前路未必好走,但绝不“躺平”。有这样的生活态度,人生才会变得出彩。人生有太多赛道,不同的赛道意味着不同的奔跑方向,但无论哪一条赛道都需要②,都需要相信自己、勇敢奋斗。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坎坷,(),()。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为了自己的选择倾尽全力,不管结果如何,都能③。故此,不管考研是否如愿,青年人都要坚定向前,在逐梦路上继续奋斗。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2.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文字结构相似,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答: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记者:①?邢继:“华龙一号”有多重安全保障: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大飞机撞击;在设计上提高抗震标准,进一步增强电厂固有安全能力;专设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注入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蒸汽发生器辅助给水系统和大气排放系统等,实现了针对各类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都有充分可靠的安全措施的目的。记者:②?邢继:“华龙一号”采用177组燃料组件堆芯,让单台机组装机容量高达116.1万千瓦。它有5、6号两台机组,每年能发电接近200亿度。记者:③?邢继:2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4亿棵,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5.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如今已经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进展。上面是某报社记者对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的专访片段。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专访标题的一项是()A.“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名片B.国之重器——“华龙一号”C.“华龙一号”:书写核电自主创新传奇D.“华龙一号”:带动中国核电走出去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和先贤所推崇的一样,要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为正道而死的两句是“,”。(2)荀子《劝学》中“,”两句,与管仲《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3)“燕”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同样是燕子,在诗人笔下却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一句写出年华易逝的感伤,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一句则抒发了对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秦朝统治者对天下的珍宝极力攫取,却又随意浪费。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此加以质问的语句是:“,?”(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刘禅,凡是宫中之事,应先向先帝选拔的贤臣请教,然后施行,这样必能“,”。(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无声衬有声,写一曲终了而听者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句子是:“,。”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在正式演奏前调弦试音的过程就已经“”,在她惊心动魄般的弹奏之后,“”道出聆听者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让人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把率军作战的周瑜刻意塑造成“”的儒雅形象,《赤壁赋》中把军事家曹操塑造成“”之文武兼备的形象。(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出古代圣贤“生于忧患”的经历,又进而从反面指出国家层面也需要忧患意识,如若“,”也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三、文言文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司马错曰:“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一》)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译文:(2)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尹焯字彦明。靖康初,种师道荐焯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焯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焯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焯,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焯始入见就职。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焯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焯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译文:(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译文:周三小题基础天天练281.答案:一个孩子喜欢吃糖,如果他越爱吃,越想吃,你就越给他吃,他可能就会变得偏食,吃完糖也许就不愿意好好吃饭了。解析:本题答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的要求,内容上要“形象地说明信息获取简单、片面的问题及危害”,所以需要说明这种信息获取方式的危害。根据后文,可知危害是我们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不那么“好看”但却对自己有用的信息。2.答案: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人们在进行信息选择时被自己的兴趣引导,过滤掉不同观点,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处于封闭的“茧房”中的现象。解析:根据文中有关这个概念的语句“身处‘信息茧房’之中,有如把自己封闭在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不同的观点会被过滤,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先来确定句子主干,即“信息茧房”是一种使自己的生活处于封闭的“茧房”中的现象;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叙述出来即可,注意陈述语序。3.答案:的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善解人意”的算法可以随时精准抓取信息,帮助人们在泛滥的信息中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舒适度。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应将“精准”移至“抓取”之前,充当状语;②成分残缺,“帮助”后应补充“人们”;③搭配不当,“增强”应改为“提高”。4.DA项采用变式句加以强调,但强调点在文学内刊增加文学人口的方式上;B项采用反问句加以强调,但强调点在文明素质、文学素养与文学内刊二者的关系上;C项采用设问句加以强调,强调点也在文学内刊的作用上,但概括不够全面,相对D项强调力度不够;D项虽然是对“文学内刊”作用的直接陈述,但主语“文学内刊”独立,排比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语势,还有助于内容的丰富,即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文学内刊的作用。故选D项。5.答案:①创办内刊(和民刊)提供发表平台②形成名家名作解析:题目要求补全“良好的文学生态”的形成过程,已经给了中间环节“培植更多的文学人口”,则①应该是其途径,结合“不断补充日益壮大的文学人口和多样性的文学性状。而这两点,都离不开众多的文学内刊”“回顾新时期以来的作家成长史,有许多大家都是从内刊和民刊发表作品开始自己的文学道路的”可知,创办内刊(和民刊)提供发表平台是“培植更多的文学人口”的途径;而当“培植更多的文学人口”后就为“良好的文学生态”打下了基础,则会形成②。结合“良好的文学生态应该是正金字塔形的。决定一个时代、民族和国家的文学高度的当然是名家名作”可知,最后是“形成名家名作”。6.答案:(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答案:(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8.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虽不能察必以情9.答案:(1)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2)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解析:(1)关键词句:“患”“美”“志”,“何患焉”宾语前置句,“亦各其志”省略句。(2)关键词句:“防”“弭”“倾”,“邦其倾矣”判断句。【参考译文】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10.答案:(1)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2)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3)(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解析:(1)关键词“诣”(到)、“便宜”(有利的、有好处的)、“见”(被)。(2)关键词“每”“引”“简”,句式“访以边事”。(3)关键词“嗣”(继承爵位)、“以”(“因为”或“认为”)、“国”(封地)。【参考译文】耿秉字伯初,高大雄壮,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谋略。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他常常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当时显宗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永平十五年,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征讨北匈奴,大败他们。皇帝封耿秉为关阳侯,食邑三千户。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第二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周四小题基础天天练291.答案:①一劳永逸②勇往直前③问心无愧(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解析:第一处文中明显是指考上研究生后就可以不用再努力的错误想法,可以填“一劳永逸”。一劳永逸: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不再费力了。第二处文中强调勇敢的意思,可以填“勇往直前”。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第三处文中是指对自己没有遗憾,可以填“问心无愧”。问心无愧:指随性而为,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2.答案: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解析:文段中原有句子“有坦途也有坎坷”,句子结构为“有……有……”,所填入的内容为两个名词,而分析“坦途”“坎坷”这两个名词,之间应是相对立的关系,同时,这两个名词应和道路有关系。据此可以在一些词语中进行选择,比如,“平川”与“险滩”,“直道”与“弯路”,“大路”与“小径”等。3.答案: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是457万,比上年增长大约80万,增幅高达21%。解析:画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①句式杂糅,“根据统计显示”应删除“根据”或“显示”其中之一;②搭配不当,“457万”与“人群”搭配不当,应改为“人数是457万”;③成分赘余,“大约”与“左右”不能一起使用,应删除其一。4.答案:①“华龙一号”安全性能如何②“华龙一号”能发多少电③200亿度电对于环保有什么意义解析:第一处根据后文的回答,“‘华龙一号’有多重安全保障”“实现了针对各类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都有充分可靠的安全措施的目的”等都是在强调安全问题,故此处的问题应该是“华龙一号”安全性能如何。第二处根据“每年能发电接近200亿度”可知,应填“华龙一号”能发多少电。第三处紧承上文“200亿度”这一话题,根据“200亿度,相当于……相当于……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可知,应填“200亿度电对于环保有什么意义”。5.AB项强调的是“重器”,忽视了题干提示的访谈背景——“如今已经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进展”,过于笼统,故排除。C项突出的是“自主创新”,不能涵盖文段的主要内容,故排除。A、D两项都适合做标题,但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更为动人,而且使用了“世界”一词,显示了范围,表现出“华龙一号”的前景广阔,而D项只说“走出去”,表达效果不如A项好。两项比较,A项更适合。6.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似曾相识燕归来谁家新燕啄春泥7.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裨补缺漏有所广益(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答案:(1)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2)羽扇纶巾横槊赋诗(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