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三泰山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1页
(32)-三泰山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2页
(32)-三泰山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3页
(32)-三泰山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4页
(32)-三泰山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的史学遗产导读一、《尚书》——帝王的教科书二、《史记》——“通古今之变”的“百科全书”三、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四、《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一、《尚书》——帝王的教科书《尚书》原名《书》,因其记上古之事而得名《尚书》。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治和历史文献集,又是中国传统儒学的经典之一。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尚书》就走进了帝王的殿堂,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教科书。一、《尚书》——帝王的教科书《尚书》与儒学其他经典相比较,无疑是纠葛最烦、争论最多的一部典籍。《尚书》虽由孔子整理,但秦朝焚书后流散民间,今传《尚书》主要是西汉时代重新发现并进行整理的。现存两种版本,一是今文,另一是古文。一、《尚书》——帝王的教科书

《今文尚书》由西汉伏生所传。这部《尚书》是用汉代通行的文字写成的,所以称作《今文尚书》。一、《尚书》——帝王的教科书所谓古文,是说这部书是由先秦的文字书写的。汉以后《古文尚书》佚没不传。一、《尚书》——帝王的教科书今本《尚书》(今文)实为二十八篇,内容涉及夏、商、周代及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政治与历史。《尚书》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史书,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建立起我国历史的正统观。我国历史就是以虞、夏、商、周四代作为正统王朝的开始。其次,它保存了我国上古时代极为珍贵的史料,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极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再次,《尚书》所反映的敬天保民、重农裕民和慎狱宽民的民本思想,给后代政治以积极的影响。一、《尚书》——帝王的教科书《尚书》是我国早期的散文,堪称最难读的一种。文字古奥,艰涩拗口,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都有“佶屈聱牙”之叹。二、《史记》——“通古今之变”的“百科全书”《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曾经“世典周史”,后来虽然一度中断,但到他父亲司马谈时又恢复了世业,在汉武帝朝被任为太史令。司马谈是位渊博的学者,于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发愿撰述一部贯通古今的历史著作。这对于司马迁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二、《史记》——“通古今之变”的“百科全书”司马迁从10岁起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主要学习先秦时期的文化历史知识。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承袭父职,担任了太史令搜集材料准备写史。遭李陵之祸后仍不放弃写《史记》的宿愿,终于用血泪和生命完成了这部“垂空文以断礼义”的不朽著作。二、《史记》——“通古今之变”的“百科全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首尾约三千年,尤详于战国、秦、汉。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包括《太史公自序》一篇)组成,共一百二十—篇,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二、《史记》——“通古今之变”的“百科全书”(1)内容丰富,取材广泛。(2)独创体例,叙事生动简明。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的《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曾任兰台令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其父班彪博学多识,曾作《史记》续篇《后传》六十五篇。班固受明帝之命,继父遗业,历时二十五年大体完稿,余下的八表和《天文志》,由班固之妹班昭补作。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因其夫为曹世叙,故被人称为曹大家(gū读作“姑”)。班昭博学多才,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才华的女史学家。三、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的《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汉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合为一百卷,总计约八十一万字。此书上起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记载了西汉二百三十年的历史。《汉书》开创了断代成书的先例,成为纪传体断代史的典范。三、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的《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范晔的《后汉书》之前,记载东汉一代的史书有十八家之多,范晔博采众书,斟酌去取,撰成《后汉书》。自本书问世后,其他各家后汉史书渐被淘汰。《后汉书》和《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合称为“四史”,成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三、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的《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后汉书》有帝纪九卷、后纪一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合计一百二十卷。上起新莽灭亡(23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记载了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后汉书》的特点一是叙述人物多以类相从,二是在叙事中抑势利,薄公卿,黜奸雄,褒党锢,尊独行,这在当时有其进步意义。三是尚能据事直书,叙事比较简明周全。三、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的《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县)人。幼时师事同郡史学家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蜀亡入晋,累官至治书御史。陈寿所撰《三国志》脱稿后,颇受称赞,时人谓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相传夏侯湛当时正作《魏书》,见《三国志》自愧不如,乃将自己的书稿毁掉。三、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的《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三国志》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无表、志,合计六十五卷。记事上起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下迄西晋灭吴之年(280年),包括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六十年的历史,属纪传体的国别史,在断代史中别具一格。四、《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今山西夏县),宝元进士。四、《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计有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末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