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只此青绿》是一个好的舞剧文本,它的创意和结构为编导创造了表达空间。“舞蹈诗剧”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我所看重的,因为舞蹈就是舞蹈,舞剧就是舞剧,不太需要用别的艺术门类来界定。“只此青绿”这四个字远远大于“舞蹈诗剧”这四个字,它创造了属于舞蹈、属于这个作品本身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只此青绿》的出现对于中国古典舞蹈创作来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较大的启示:古典舞蹈的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的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
《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舞蹈从展卷人和画卷背后无数人的付出的角度进入,摆脱了从画卷本身的样式进行模仿的创作模式,进入到情感和精神的层面,这样舞蹈的表达空间一下就出来了。其中有两个令我感动的地方。一个是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把“江山”和“人民”这两个概念融到了一起——不是用文字去表达的“江山即人民”,而是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去表达,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还有一个是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展卷人和王希孟之间隔着长卷的对望是一个动情点。这两个感动点一个从横向上把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都融进舞剧里,一个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这两个维度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所以好的舞剧一开始的创意都是由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初始点生发出来的,《只此青绿》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充满想象,不是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不是纠结于己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摘自《<只此青绿>:创新表达让古典舞焕发光彩》《中国文化报》2022年2月11日)材料二:
《只此青绿》是一个现代人的“脑洞”。用时空交错的叙事,讲了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走入了画家的内心世界。他陪伴王希孟,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最终与这位“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了《千里江山图》能够“独步千载”的缘由,也读懂了现代人与古文物之间的情感连接。
元代书法家溥光形容它“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这句话也像是在说王希孟。据传,他在20岁就英年早逝,史书对于他的身世记载寥寥,但,今人却对千年之前的传奇展开美妙的无限想象。《只此青绿》选用的视角,是一次古今对话的过程,也是一次传达民族记忆的创作。这种创新的舞蹈诗剧,让观众拥有了沉浸式赏画的视角。
这种演绎古画的节目形式,此前也有过尝试——《此画怎讲》。这个节目通过让“古画活过来”的创新模式,以画中人物的动态和口吻,诠释了14幅中国美术史上的人物画。画中人物互动聊天的过程还会结合当下热议话题,科普艺术的形式,新颖又有趣。近年来,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而后无论是《经典咏流传》,还是《如果国宝会说话》,都是出一部火一部。今年又出现了《典籍里的中国》。这种古今对话的沉浸式戏剧给大众普及《尚书》《楚辞》等流传千古的典籍故事,对话古代先贤,体会历史的厚重。今年屡次出圈的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之后,又创作了“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夜”“端午奇妙游”和“七夕奇妙游”,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概念进行现代化的创意表达。因此,凭借神仙级的国风舞台,迅速包揽热搜,并有称霸卫视收视率之势。“国潮”一词随之流行,“国潮”的出现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成为当下艺术呈现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此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流行的文化现象。“国潮”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创作自己理解的国潮。B站一个音乐UP主“自得琴社”把古琴和古风服装结合,收获无数网友的点赞。其代表作《醉成都》,上演了中国传统乐器大合奏,再配上考究的服饰、卷轴的创意拍摄手法,构成了如同画卷般的画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语言,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俏皮地呈现出鲜活的成都市井风貌。宋代人说Rap和大熊猫同框的画面你想象过吗?严苛考据,大胆结合才成就如此大胆的远古乐舞。另一首《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则用古琴唐服让听者仿佛“梦回大唐,与君笑醉三千场”。“自得琴社”的最大特色是不拘泥于传统演奏题材,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去创作更多元的文化作品。文化传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无论是卫视节目还是个人创作,基底都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却很多样。
这些爆火的文化节目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炒作。“不喧哗,自有声。”
它们的底气是什么?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传承者让大众发觉,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样可以引领新时代的潮流。只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古典艺术也能焕发生机。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解构与再创造,赋予其时代生命力,正是当下潮流。(《国潮新宠》摘编自知乎,2021年9月2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只此青绿》大胆摆脱了模仿画卷本身样式的创作模式,其创意和结构为编导创造了表达空间,意义远远超过了“舞蹈诗剧”这个概念。
B.《只此青绿》不拘泥于已有的古典舞的动作体系和样式,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标志着古典舞蹈创作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
C.屡次出圈的河南卫视把传统节日的文化概念进行现代化的创意表达,推出了一系列神仙级的国风舞台剧,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
D.“自得琴社”的作品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结合古风服装,并且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元素,多元化地弘扬了传统文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入画环节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从横向上联系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体现了“江山即人民”的主题。
B.《只此青绿》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进入到画卷内外的情感和精神层面,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
C.《只此青绿》用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陪伴王希孟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过程,真实地还原了王希孟的创作过程。
D.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意形式。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对传统文化采用古今对话式创新表达的是______
A.“数字敦煌”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共享。
B.王兆鹏教授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上线,从中既可以查出唐宋时期某位诗人的足迹与作品,也能查出某地曾经接纳过的诗人。
C.《国家宝藏》用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D.《百心百匠》让明星嘉宾拜师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传统技艺,带领观众沉浸到具体的工艺制作过程中。4.请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5.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倡导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拿来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走严庄[注](节选)
茹志娟
晚上,没有风,却飘着雪花。它们悠然地飘下来,悄无声息地落在路上,落在冬麦上,落在战壕里。淮海前线的军民,正在欢度一九四八年最后的几个小时。
我从前沿给战士庆功拜年回来,独自走在雪地里,脑子里还是活动着前线的景象:炊事班给前沿战士送来了热腾腾的新年晚饭,大个子战士眯缝着眼,津津有味地咬着白面包子,一边说“这面一定是咱胶东送来的。”
我吃着这雪白的包子,想起了千里以外那一个小小的村庄。她曾经说过,磨了白面等我,我想,这白面也许是严庄来的,是收黎子,是来全他们送来的!我激动地在心里断定,“是她,是他。”
去年,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我和军区民运部的老马同志第一次来到了严庄。严庄这地区地方武装力量不够强,还残留了一部分政治土匪,他们勾结地主,经常有活动。因此这地区的土改工作就有些特殊,农民一方面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虑,不敢要土地。我和老马去严庄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进行土改。
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我们由区队员带领进庄的时候,虽然是大白天,但是庄里肃静无声,静得叫人不安。我们首先来到农会长严来全的家里。
窗前的炕头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妇女,有二十多岁。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我当时想,这个来全嫂恐怕属于那种不问外事,安分淑静的妇道人家。
老马和来全谈着如何串联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怎么开齐心会搞土改。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我一回头看她,她还大大方方地朝我笑了笑。
当晚我就睡在来全家,和来全嫂睡通铺。“女同志,你没睡着吧!”来全嫂轻轻地说话了,并且还朝我身边挨了挨,“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
这可能是她考虑了好久的一个问题,我连忙跟她说:“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都不能算数,拿来一把火烧掉,人民政府重新另发土地证。”
“对!”她似乎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疑难,缓缓地吐了一口气不响了。看得出来,这个妇人绝不是一个榆木脑袋,我对她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问:“大嫂子,你叫什么名字?”
“咱没念过书,没名字。”
“小名呢?”
“小名难听死了。我在家顶小,我娘就叫我收黎子。”
收黎子,收黎子,这天晚上,我怀着这极动听的名字睡着了。
转天晚上,她拉住我膀子又问了:
“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
又是一个意外的问题,我只得说:“藏了?那还能找不到?”
我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是多么关心土改,她关心红契,更可贵的是,她在言语之间,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我兴奋起来,一把抓着她的胳膊说:
“收黎子,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她却仍是那样安静,笑了笑说:
“这……我不当家。”
我对这位端坐炕上的收黎子不禁又气又爱。只得说:“嫂子,现在男的女的都一样了。”我把灯吹熄,躺下不响。一会儿,她倒又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话了:
“我说,地主把地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要是反动派过来了,反正没咱的日子过,他有没有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
“是,你说得很是。”我十分赞同她。的确,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收在肚里,不敢开口,不敢往外拿。唉!收黎子,收黎子……
贫雇农齐心大会第二天就在来全家的堂屋里召开了,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收黎子出来给灯里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就走进里屋,一直没露脸。
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大家都没开口。他等了一会,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不知怎么就来了火,红了脖子,猛地一拍桌子,粗了喉咙喊道:
“要地的留下,豁出来干;不要地的出去!”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得怔住了。老马连忙站起来,但还没开口,我身边的房门帘子一动,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
她轻声细语的一句话,那些站起的,要走的,都一齐停了下来。虽然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
“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
收黎子说完了,才抬起眼,迅速地向大伙扫了一眼,就立即隐到房里去了。屋子里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忽然从人丛中走过来,一手拿着一只咯咯叫的雄鸡,一手拿着一把刀,准备给大众滴血起誓。
会一散,我们就连夜组织了看家队,并立刻派出岗哨,监视恶霸地主独眼狼。严庄苏醒了,严庄的人民,再也不贴着墙根走路,而且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他们双手举起压了他们几千年的大山,把它摔得粉碎。
[注]《三走严庄》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写“我”三次到严庄的见闻。选文是“我”在淮海前线的回忆,讲述的是第一次到严庄的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淮海前线居民欢度年节,雪花、冬麦、热腾腾的新年晚饭,饱含诗意,同时也为回忆严庄做好了铺垫,自然流畅。
B.文章交代了严庄斗争的复杂情况及自然环境的特点,一方面突出反动势力猖獗,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土改工作推进上的艰难。
C.文章后面,花白胡子老人拿着刀,要给大众杀雄鸡滴血起誓,可见人们内心还是蕴藏着对土改的强烈愿望和如火的热情。
D.小说在叙述视角上和《百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了第一人称青年女干部的限知视角展开叙述和描写,真实细腻。7.关于文中贫雇农齐心大会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开会的是二十多个“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农民的困顿,衬托出土改的必要性。
B.收黎子给灯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从这些细节中,能看出她心里是支持齐心大会的。
C.来开会的是傍黑一个个溜进来的,来全开口后他们只抽烟咳嗽,可见这些人顾虑重重。
D.来全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后,老马连忙站起来,是支持来全,批评参会者的过分犹豫。8.作品中收黎子的形象很丰满,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9.人们评价茹志娟的小说是“生活激流中的一朵浪花”,但透过这朵浪花折射给我们的是整个的大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B.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C.谓齐王日/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D.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B.寡人,意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弊邑,破旧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
D.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无理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求救。
B.颜率为了让齐国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C.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
D.颜率见到齐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之难,最终打消了齐王索要九鼎的念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
②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14.颜率前往齐国借兵、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劝说策略?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有叹
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叹”字统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B.诗歌前两联叙写诗人自身以及国家的境况,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C.颈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借“穷猿”“老马”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D.尾联诗人回忆武德至开元年间的盛况,认为苍生能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刘裕是“______”的气概,刘义隆却是“______”的狼狈结局。(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的“______”描写出周瑜的儒将装束,而“______”则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王少华漫画作品,有改动)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怜悯之心是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地发生着变化,新信息,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
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因为我们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已经别我们而去了。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裹挟日新月异纷至沓来形形色色B.包裹突飞猛进络绎不绝形形色色C.裹挟日新月异纷至沓来林林总总D.包裹突飞猛进络绎不绝林林总总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______
A.因为我们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生活的艺术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B.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C.因为我们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散发着那种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D.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散发着那种哀愁之气已经别我们而去了。21.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对于很多人来说,耳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很多情况下,使用耳机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长时间、近距离、高分贝佩戴等不良习惯,却正在“悄无声息”地将耳朵健康偷走。医生们普遍认同,噪声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噪声的暴露量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就越严重。佩戴耳机除了会给耳道皮肤敏感的使用者带来耳闷、耳堵等不适的感觉,甚至诱发湿疹或炎症以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长时间、近距离、高分贝的声音可能造成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其主要表现是听力损失,久之可以引起噪声性耳聋或隐匿性听力损失。专家建议,减少耳机使用时间,
。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3.简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D、C、C、、【解析】(1)D.“并且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元素”以偏概全,原文是“其代表作《醉成都》……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融入说唱元素的是原文里提到的《醉成都》,并非所有作品都这样。
故选:D。
(2)C.“真实地还原”错,原文是“今人却对千年之前的传奇展开美妙的无限想象”。
故选:C。
(3)材料中提到的古今对话是指借助想象,采用今人和今人扮演的古人进行对话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
A.是现代技术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B.是现代技术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C.属于对传统文化采用古今对话式创新表达。
D.是向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不是古今对话。
故选:C。
(4)开头“《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提出观点。
中间“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还有一个是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这两个感动点一个从横向上把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都融进舞剧里,一个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这两个维度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从“入画”和“古今时空的对话”两个方面论述其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
最后“所以好的舞剧一开始的创意都是由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初始点生发出来的……”,总结好的舞剧来源于好的创意。
(5)根据材料一“古典舞蹈的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的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只此青绿》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充满想象,不是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不是纠结于己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可知,要敢于想象,大胆开创新思路,不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
根据材料一“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材料二“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这种古今对话的沉浸式戏剧给大众普及《尚书》《楚辞》等流传千古的典籍故事,对话古代先贤,体会历史的厚重”可知,要与时俱进,采用类似古今对话这样的创新视角进行创意表达,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欣赏,达到今古共情。
根据材料二“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创作自己理解的国潮……其代表作《醉成都》,上演了中国传统乐器大合奏,再配上考究的服饰、卷轴的创意拍摄手法,构成了如同画卷般的画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语言,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俏皮地呈现出鲜活的成都市井风貌”“只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古典艺术也能焕发生机”可知,要调动年轻人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采用多样的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
答案:
(1)D
(2)C
(3)C
(4)①首先提出观点,《只此青绿》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和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创新轨道;②再从“入画”和“古今时空的对话”两个方面论述其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③最后总结好的舞剧来源于好的创意。
(5)①要敢于想象,大胆开创新思路,不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②要与时俱进,采用类似古今对话这样的创新视角进行创意表达,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欣赏,达到今古共情;③要调动年轻人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采用多样的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是否属于题干涉及的做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材料相关的做法,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段落论证思路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理清其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梳理。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6~9.【答案】B、D、、【解析】(1)B.“一方面突出反动势力猖獗,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土改工作推进上的艰难”错,自然环境特点的描写不能突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土改工作的艰难。
故选:B。
(2)D.“是要支持来全,批评参会者过分犹豫”错,老马主要是怕这次贫雇农齐心大会因来全发火而受到影响,无果而终,所以站起来。
故选:D。
(3)由“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我一回头看她,她还大大方方地朝我笑了笑”“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虽然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收黎子说完了,才抬起眼,迅速地向大伙扫了一眼,就立即隐到房里去了”动作、神态描写以及“我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是多么关心土改,她关心红契,更可贵的是,她在言语之间,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的侧面描写,塑造了收黎子娴静、安分、羞涩、有点封建但又对土改抱有强烈愿望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由“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我说,地主把地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要是反动派过来了,反正没咱的日子过,他有没有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语言描写,写出了收黎子对土改的顾虑和坚定的态度,体现了其思想不断成长的过程;
由原文村民们“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大家都没开口。他等了一会,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对待斗地主、分土地犹豫不决、沉默不语,而收黎子“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两相对比,表现了收黎子对待分土地的坚决态度,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4)由题干“透过这朵浪花折射给我们的是整个的大海”可知,此处考查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小人物来展现广大劳动人民的现状,文中主要人物是来全嫂收黎子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看起来温良文静、安分守己,就和所有勤恳老实的农民一样,然而她内心中却涌动着对土地、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她的几次发问,次次都询问到土改时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可见她一直在用心思索土地改革的可行性;她在齐心大会上坚定地表示“要地”,更流露出百姓们内心对土改的强烈渴望。她代表的就是广大劳动人民;
本文写的是土地改革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然而并没有选取斗争地主、打击反动派、改革分地等大场面进行描写,而是精心选取了一处小小的村庄“严庄”,书写的情节则是来全家开贫雇农齐心大会时的小小波澜,凭借着小场景、小情节来突显重大题材;
收黎子对土改的几次发问,足见她十分关心土改;但当“我”问她“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时,她安静地笑说“我不当家”;“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收在肚里,不敢开口,不敢往外拿”,这正和齐心会上村民们的表现如出一辙,“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足见村民们内心都极其渴望分地,然而因为对地主长久以来的权威和反动派武装的顾虑,他们“都没开口”“只是抽烟咳嗽”,拿不定主意,这些细节充分反映出当时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化主题。
答案:
(1)B
(2)D
(3)①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只答动作或神态也可)。通过收黎子“低眉垂眼地做针线”,“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说话”,“收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的神态”及说完要地后,“才抬起眼,迅速地向大伙扫了一眼,立即隐到房里去”的动作、神态,呈现给读者一个安分淑静、有些封建但又对土改有强烈愿望,很勇敢的青年妇女形象。
②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文中收黎子和“我”的对话,她在齐心大会上的惊人之语等都展现出她不断觉醒并坚定信心的成长过程。
③通过对比(答衬托也可,答侧面描写也可)手法塑造人物。作品中收黎子“咱们还是要地”的坚定选择和来开会的人的顾虑、犹豫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人物。
(4)①小说塑造了收黎子这个普通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用这一形象代表了当时对土地有着强烈渴望的农村妇女、底层农民,一个人折射一类人。
②小说描写了严庄这样一个小村庄,用严庄的土改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农村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一个小村庄折射出当时全国农村的真实社会全貌。
③小说描写了严庄土改时期农民的犹豫和重重顾虑,用严庄土改的复杂形势折射出全国土改工作的艰巨与复杂。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答题需要联系原文语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其他人或物的衬托或反衬。
10~14.【答案】C、C、B、、【解析】(1)“周赖大国之义”主谓宾齐全,后面断开,“君臣父子”共同作“相保”的主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D。“得君臣父子相保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在“也”后断开,排除B。译文: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
故选:C。
(2)C.“弊邑,破旧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说法错误,弊邑是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
故选:C。
(3)B.“权衡再三后”错。文中“大悦”一词,说明齐王非常高兴,马上同意了派兵救援。
故选:B。
(4)①“存”,保全;“厚”,尊贵的;“图”,考虑。译文: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②“纵”,即使;“何途之从”,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从何途”;“窃”,私下里。译文: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
(5)由“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可知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
由“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等可知让齐国放弃九鼎:畏之以难。
答案:
(1)C
(2)C
(3)B
(4)①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②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
(5)①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②让齐国放弃九鼎:畏之以难。
参考译文: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教。”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不会再运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条件都具备才能完成此事。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齐王说:“您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D、【解析】(1)D.“尾联诗人回忆武德至开元年间的盛况,认为苍生能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错,尾联意思是如今已经很难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的生活了,天下苍生怎么才能再次生活安定?
故选:D。
(2)“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天下战争频发,民不聊生,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
答案:
(1)D
(2)①诗人壮志早已衰退,年老仍漂泊他乡,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处境穷困、有家难回的哀伤之情;②天下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③感叹当今百姓难以过上往昔盛世安定的生活,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意对即可)
译文:
雄心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寄居在他乡。
天下常常发生战争,我只能漂泊异乡无法归去。
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老马望着关山退怯。
如今已经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天下苍生怎么才能再次生活安定?
赏析:
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颔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
颈联中,诗人写外干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干物,含蕴深沉。
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赏析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17.【答案】【小题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小题2】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小题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解析】故答案为: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
(2)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仓)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纶)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
1.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
2.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
3.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
4.细致分析各种手法。
18.【答案】观察万物,观照内心“透过窗子能看见明亮的世界,使用镜子能看见真实的自己。”一席话富有哲理性,使我们深受启发。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不断成长的自己,我辈青年既需推开窗子观察万物,又要常用镜子体悟内心。
推开窗子,让我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主持人马东曾说:“我在头顶开一扇天窗,任清风吹来。”这或许就是推开窗子的人能感知的心境。这扇窗并非在现实中,而是在头脑里,它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也是实践中的一个个脚印。就像吴天一不仅关注实验室科研,还在青藏高原扎根数十年,使中国高原病学扎根发芽;就像何帆不仅一年读上百本书,还在中国多个城市奔走调研,誓用三十年记录中国经济变迁。他们都未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获得了更大的学术成就。反观当下许多网民被算法围困,在甘于被代码定义时逐渐放弃了对世界的开拓,甘做井底之蛙,这难道不让人觉得遗憾吗?
拿起镜子,让我们重览来时的路,对自己有更深刻的洞察。
揆诸当下,有多少人放弃自己原先的追求换来果腹的面包?有多少人在追逐潮流中活成了别人的模样?有多少人被标签定义而忘记自己原本的姿态?而时常回首生活、观照自己,正是让我们反思内心,反思生命。带着“什么是工人”的问题,陈年喜用镜子回首几十年的石油工人经历,最终发出“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的呼声;带着“什么是正确”的疑惑,罗翔对自己在新闻事件中的评价再次反思,纠正片面之处的同时,为网友又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由此观之,时常反思自己有助于我们走出平庸,在镜子中窥见更好的自己。
作为青年学子,我更应将窗子和镜子结合起来实现自身发展。身处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练习册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脚下走路时也要抬头看天”。既可回首历史,与哲学家坐而畅谈;也可面向未来着手钻研,做元宇宙的“资深看客”。同时我应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合理对待身边老师、同学的评价,既能从容应变又可坚守本心,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
胸中有块垒,脚下有沟壑。心中有明镜,眼前有山河。愿更多青年人都能用好这通往世界的窗子,通向内心的镜子,求知争先,坚定向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图画式材料作文题。首先要看懂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漫画有图有文,图只是文字的形象展示,理解的关键在文字上:“窗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镜子——看到自己”。文字点明了“窗子”与“镜子”对人的不同作用。
写作要求看,作为当代青年最好要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进行解读和思考;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明文章不能脱离漫画内容尤其是寓意进行写作。
从文字表述来看,漫画没有对窗子与镜子有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所以在立意上有其开放性。可以谈当代青年要有“窗子”也要有“镜子”,既要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要正确认识自己;可以谈当代青年要拥有“窗子”而不只是“镜子”,要看到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封闭自己;也可以谈当代青年不要只看到“窗子”而忽略“镜子”,只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忽略自己,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关注。
参考立意:
1.窗子与镜子缺一不可。
2.既要镜子,更要窗子。
3.外观世界,内察自己。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写作技能训练与提升方案
- 中央空调维修保养合同协议模板
- 关于环境污染演讲稿6篇
- 混凝土搅拌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混凝土基础知识培训课件评价
- 思想道德与法治(复旦大学等跨校共建)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
-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 畜禽养殖废水环保处理方案
- 农业物联网在2025年精准灌溉技术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 规范大件运输管理制度
- 药学处方审核培训
- T-MSC 005-2024 灵芝孢子油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 职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培训
- 贸易意向合作协议书范本
- 校园活动讲安全
- DB37T 5230-2022 岩棉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
- 浅析立体心何模块在新高考中的命题方向研究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医院内部督查与监督制度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