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野外工作方法_第1页
电法野外工作方法_第2页
电法野外工作方法_第3页
电法野外工作方法_第4页
电法野外工作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踏勘交通运输等状况。试验工作特征有肯定的了解为宜。草查与普查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特别的目的。详查1:1万〜1:2千的详查工工程揭露。对精测剖面,可承受偶极装置,依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的观测结建议施钻验证,进而到达对特别的再解释。一、联合剖面法plI11---------gAM NB2-10联合和剖面装置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一样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乂和MNB乂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 承受联合剖面装置时,可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假设以0表示测量电极M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B极位于同始终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0的五倍〔C0>5A0〕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0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乂排列和MNB乂排Fs、p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110000,常用的有1:10000、1:5000、1:2023作图时所用比例尺的1厘米,即工作比例尺为为1:10000时,线距等于100米。至于极距AO的选择则与勘探对象的埋深有关,一般要求AO>3HMN二(3/1—5/1AOCO5AO。观测两次,因此装置比较笨重,效率比较低,很少用于地质工作的普查阶段。其优缺点可评述如下:1电极,也要增加工作量。2状反映更灵敏。3、在一样条件不,联剖的电位差比偶极剖面大,但比中梯小。4带来很多不便。二、中间梯度法

中梯装置AM-----------N B2-1中梯装置示意图2-1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的距离取得MN中点。其表达式为:sUMNI其中2AM ANBMBNMNAMANBMBN此外,中间梯度装置还可在离开AB连线肯定距离〔AB/6范围内〕且平行AB的旁侧线上进展观测〔2-2〕2-2旁侧中梯装置示意图中间梯度法利用两个电极AB供电,另两个电极MN进展测量。AB很大,ABMNAB=〔30—50〕MN;在工AB是固定不动的,MNAB3/1范围内逐点移动进展观测。〔如石英脉、伟晶岩脉等〕MN离。中间梯度排列之所以应用较广,其缘由主要有如下几点:1AB、电MN〔〕。2因而生产效率高。3AB,甚至可用电磁类比法进展半定量解释。要说明如下:1、AB1000造成漏电。2AB增加而增加。3AB显。4ABAB中部,状况就不同了。三、偶极—偶极剖面法偶极装置krakra■aa------BM>12-6所示,其、/U

2-6偶极装置表达式为:sKI MNs其中Kan(n1)(n2)偶极排列,两个供电电极AB和两个测量电极MN彼此分开,各在一边,沿始终线排列,实际应用中的偶极排列一般是对称的。即AB=MN=/,ABMN00’长度为L=(n+1)/,n为整数。测量结果记录在00’中点,探测深度随n增加而增加。进展激电测量MN。有时也常在每一个测点测量几个深度上的IP值。点:1而观测到较大的极化率。2、偶极拟剖面图上,对各类极化体的产状,形态有较好的反响。3、可承受短导线方式测量,并将ABMN完成分开,使电磁感应耦合大大减弱。4、导线短,布置和移动便利敏捷,漏电时机也少。5每次观测后要移动电极位置,因而增加了野外工作量。6并不是极化体引起的,而是所谓的电极效应引起的。四、激电测深**p12-3对称四极装置示意图对称四极装置如图2-3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AM=NB,记录MN的中点。其表达式为:slxUNsK其中AMANMN在激电测量中,对称排列,A、M、N、B四个电极同时沿测线移动,ABMN00点也作为记录点,规定MN二/,AB=2L,这类装置的探测深度随L增加而增大。在激电测深时,通常固定MN,增加AM和BN,这样可在同一测点得到不同深度上的信息,据不同测点上的测深可编制电测深拟剖面图。激电测深其优缺点可评述如下:AB电缆很长且笨重,移动困难。因此测深的工效低。234MNAB量结果。5条件下,测得的信号是三极排列的三倍,约与中梯相当。岩矿石的电性差异〔F〕和电阻率〔p〕数的测量可参照选用以下方法。

,物性参露头测定法〔1〕2mm的铜丝或用其它材料做的小不极化电极。选择露头时,应留意选择颖、无裂缝、宽度较大,外表较平坦的岩矿石露头。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应与岩石外表接触良好。 电电极AE的排列方向应大致与野外工作中AE方向全都, 且布置在露头的中间部位,以避开旁侧影响。也可以多做几组排列方向,以了解岩石的各向异性。应当指出,对致密块状矿体,当其与围岩边界明显时,应留意界面影响(F),应改用其他方法测量。(2)坦,岩层倾角不大的地段。对称小极距测距的最大极距,以获得待测目的层之渐近线为准则。标本测定法所供电流全部通过标本,做法上有标本架法、封腊法、泥团法。检查510%,标本测定的均方30%为合格,露头测定的均方相对误差小于20%为合格。因电磁感应耦合造成测定的参数误差。室内资料处理人员应准时检查野外记录的完整性、 牢靠性,准时将观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准时进展数据的有关计算和预处理,及时绘制有关图件。觉察问题应准时汇报并敦促野外操作员改正, 对质量不合格的测点应准时要求返工。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觉察特别点、可疑点应通知操作员准时重测或检查,确保数据的牢靠性。岩性变化等记录。第六章野外观测质量的评价原始观测的精度,应对原始观测进展肯定数量的检查观测。一般检查的物理点数应不少于总物理点数的 5—10%,如还达不到精度要求,则整个原始观测作废。计算误差时被舍去的点不得超过参与计算点数的1%。视电阻率的质量评价:视电阻率的质量评价以均方相对误差衡量:( y2Pi ( si

‘) 2Mp=±「----------Pi+Psi

x100%2n式中:n——检查观测的物理点数;psi――第i测点上原始观测视电阻率值;si i个测点上检查观测视电阻率值Mp<± 3视幅频率的评价。⑴正常背景值①均方误差对正常背景区,一般以均方误差衡量。F±

n92(Fsi-F‘i)2i=1

X100%2n式中:n——检查观测的物理点数;Fsii个点原始观测的幅频率值;Fzsi――第i个点检查观测的幅频率值。一般要求刀F0.4—0.5%F0.2—0.3%F0.7—1.0%。具体选用哪种精度,应在设计中加以规定。②特别下限的划分:Fso+(1~2)刀F这里Fso称为特别背景值,它可以依据不同背景的岩矿石的测定结果取平均值加以确定,亦可依据面积或长剖面工作结果确定数据的质量2(Fsi-Fsi) 2MF=

匸“

Fsi

+”

」X100%2n式中:n——检查观测的物理点数;Fsii个测点的原始观测幅频率值。Fzsi――第i个测点的检查观测幅频率值一般要求MF<±7%。C:设计书编写提纲-、八、亠C1刖言C1.1目的任务主要包括工程来源、任务、工作时间、成果提交及有关要求。C1.2工作区范围及地理条件工区交通位置图。C2工作区地质概况C2.1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主要是地质、物探面积性工作和特别检查的状况。C2.2C2.3地球物理特征主要是区域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和岩矿石的物性参数。C2.4C3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C3.1C3.2C3.3主要技术〔精度〕指标C4预期提交的成果C5经费预算C6附录D :报告书编写提纲-、/■.—D1前言D1.1D1.2D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