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人文学院哲学系教师王有腔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人文学院哲学系教师王有腔生态破坏似乎远离我们……生态破坏似乎远离我们……澳大利亚野兔事件澳大利亚野兔事件
郊狼与驯鹿郊狼与驯鹿外来入侵物种
苏格兰小龙虾泛滥成灾来自美国威胁鳟鱼
美国鲤鱼成灾来自亚洲外来入侵物种苏格兰小龙虾泛滥成灾美国鲤温室效应地球在燃烧末日钟却在我们身边……2011年重庆民丰化工厂铬渗漏,江边形成30多米污染带温室效应地球在燃烧末日钟却在我们身边……2011年重庆民丰化
甘肃徽县血铅事件
徽县在西京医院检测血铅的成人、儿童共计877人,有368人被查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有149人,全部来自徽县水阳乡的新寺、牟坝两个村庄。在0—14岁的149名儿童中,血铅超过450微克/升的有4人;在15—74岁的人群中,血铅超过400微克/升的有3人。中国近几年环境事件甘肃徽县血铅事件中国近几年环境事件镉大米事件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潘根兴教授称,在2007年的时候,他们曾针对中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的170多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随机的采购和科学调查,结果发现,在抽调的这170多个大米样品中,有10%的市售大米存在着镉超标的问题。这个研究结果和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镉超标率10.3%的结论基本一致。镉大米事件毒生姜事件毒生姜,是用硫磺熏制的生姜,外观颜色比普通生姜娇黄嫩脆,具有较强的毒性,如果经常食用,轻者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头晕等症状,重者将导致人体相关器官组织慢性衰竭。2013年5月4日,央视和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峡山区生姜种植户,在内销的生姜种植时使用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但外销的生姜却实行严格监管。毒生姜事件过往惨痛教训……过往惨痛教训……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15日)由于该工业区位于狭长的河谷地带,发生气温逆转,大雾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在整个工业区的上空,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无法扩散,二氧化硫的浓度也高得惊人.居民有几千人患呼吸道发病,有63人死亡,为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5。
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1美国宾夕法尼亚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八大公害事件之二美国宾夕法尼亚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八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400多人。八大公害事件之三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八大公害事件之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八大公害事件之四伦敦烟雾事件八大公害事件之四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八大公害事件之五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八大公害事件之五
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八大公害事件之六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
日本水俣病(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无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1950年出现了中枢神经性疾病患者和疯猫疯狗。水俣湾和新泻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3年两次水俣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两万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八大公害事件之七日本水俣病(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八大
骨痛病(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八大公害事件之八骨痛病(1955~八大公害事件之八值得深思……值得深思……对待野生动物的两种不同方式
你怎么认识?
马云欧洲猎鹿大自然保护协会-马云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马云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曝光了马云前往苏格兰一座城堡度假、并与朋友一起狩猎了17只雄鹿
深圳女子公园放生毒蛇对待野生动物的两种不同方式
你怎么认识?马云大象的两种不同境遇津巴布韦1987年,津巴布韦发起了一项固有资源社区管理计划(简称篝火倡议,主张可持续性的保护自然资源),将狩猎大象合法化、商业化,并出售狩猎执照给外来的富人游客。结果呢?肯尼亚遵循“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原则,肯尼亚禁售象牙,象牙市场遭到封禁。结果呢?大象的两种不同境遇津巴布韦肯尼亚
人类前景
下星期今后几年一生孩子们的一生
世界民族国家邻居家庭
••••••••••••••••••
•••••••••••••••••••••••••••••••••••••••••••••••••••••••••人类前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
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价值理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破坏的论述“热死人!此外还缺水:贴普尔河好像是被谁吸干了。由于两岸树木伐尽,因而造成了一种美妙的情况:这条河流在多雨时期就泛滥,在干旱年头就干涸。”——马克思《马恩全集》34卷P25“在利用这种排泄物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浪费很大,例如,在伦敦,450万人的粪便,就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只好花很多的钱来治理泰晤士河”——马克思《资本论》P117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恩格斯《马恩选集》3卷P383“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随同这种含粉的块茎一起把瘰疬症也传播进来了。”——恩格斯《马恩选集》3卷P383“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这里的街道是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马恩全集》2卷P306-307“这里的空气由于成打的工业烟囱冒着黑烟,本来就够污浊沉闷的了……在这种难以想象的肮脏恶臭的环境中,在这种似乎是被故意毒化的空气中,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马恩全集》2卷342“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这里的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对资本主义生态环境破坏的批判——从工人和土地入手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了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资本论》P579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1)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实验的牺牲品工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服侍机器。工厂是“温和的监狱”。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是解剖学家和青蛙的关系。工厂生产既损害了工人的健康,也掠夺了工人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生产比其它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更加浪费人和活劳动,它不仅浪费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费人的智慧和神经。”
——马克思(1)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实验的牺牲品工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服“这种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也就是对空间、空气、阳光以及对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设备系统的掠夺。”“生产过程的革命是靠牺牲工人来进行的。”“这些实验不仅靠牺牲工人的生活资料来进行,而且还以牺牲工人的全部五官为代价。”年份1852185318541855185618571858185918601861比率1/451/281/171/181/151/131/151/91/81/8患肺病的比率“这种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系统的(2)关于资本家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破坏的批判马克思对自然条件的分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自然富源都变成生产资料资本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既来自于本土,也扩展到国外资本主义以掠夺土地的肥力而进步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马克思(2)关于资本家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破坏的批判马克思对自然条件的3.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1)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界“报复”人类的
表现(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负有主要历史责任(4)维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3.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1)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二)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1.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二)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1.2007年,党的十七(三)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1972年6月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可持续思想的初步表达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一词,对可持续发展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使可持续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并成为指导人们行动的纲领(三)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1972年6月联合国瑞典二、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一)对全球问题的理解指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而成为全世界性问题在性质上涉及全人类的利益,一方面危及人类生存;另一方面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解决时要求全世界范围内协同一致的努力的问题。一方面是问题本身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是解决时各国的相关性二、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一)对全球问题的理解(二)全球问题的表现1.表现:人和自然之间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问题。2.全球问题的几个主要因素:2.1人口因素
1650年—5亿,1850年—10亿
1900年—16亿1950年—25亿
1987年—50亿1999年—60亿
2011年—70亿
(二)全球问题的表现1.表现:人和自然之间的问题;人和人之①人口转变的规律
阶段
时间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第一阶段工业化前
高
高
低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
高
下降
提高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
下降
继续下降
高中有降第四阶段后工业化期
低
低
低①人口转变的规律阶段时间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②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口状况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状况人口转变时间—1750年~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1.5%方式—自然转变未施加人为干预目前人口约占世界人口22%
中国人口状况人口转变时间—1950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达4.33%方式—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目前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9.5%(内地,2011年)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结构—进入老龄化国家总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老年人口高峰2013年末:中国总人口136072万人,出生率12.08‰,死亡率7.16‰,自然增长率4.92‰②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口状况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状况中国人口错批一个人,误增三个亿错批一个人,误增三个亿中国老年人口状况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老龄化老龄化标准: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还可以细分:当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0%-19%为轻度,20%-29%为中度,30%及以上则为重度。201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4.9%,65岁以上达到9.7%,已属于“轻度老龄化”。老龄化老龄化标准: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2000年“五普”的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22.8%,到了2010年的“六普”,这一比例快速下降到16.6%,少子化现象日渐明显。与此同时,我国老龄人口还在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3%。预计:2020年中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达11.92%,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老人;21世纪中叶65岁及其以上人口达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老人。2000年“五普”的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总和生育率(少子化现象)“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妇女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时,代际之间人口更替将大致均衡。第六次总和生育率结果是1.18考虑到漏报等因素,“最乐观”数字也只有1.65。总和生育率(少子化现象)“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妇女一生生资料来源:/test/2005-07/26/content_17363.htm资料来源:/test/20总人口峰值:低方案13.75亿,2020年前后出现,生育率1.4;中方案13.86亿,2022年前后到达,生育率1.5;高方案13.98亿,2023年前后抵达,生育率1.6。总人口峰值不超过14亿。总人口峰值:低方案13.75亿,2020年前后出现,生育率12000年来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2000年来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是103-107(女为100)。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后的2010年,这一指标已上升到118.06。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数千万男性“光棍”的出现。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等计算的结果是,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是103-107(女为100)。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2013年人口学家预计,中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国家卫计委等5部委发出通知,自2014年起,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③人口迅速增长造成的后果
粮食供给不足中国粮食供需表(亿kg)项目2000年2010年2020年2030年需求量4957562861766818生产量(1%)4788-1695267-3615794-3826373-445生产量(1.2%)4833-1245413-2156062-1146789-29生产量(1.4%)4879-785562-666340+1647227+409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说:“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营养不良,饥饿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悲剧和丑闻,这是绝对无法让人接受的。”③人口迅速增长造成的后果
粮食供给不足中国粮食供需表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产生持久环境压力就业问题严重2.2自然资源①种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②特点有限性、无限性、可用性、整体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③中国资源情况优势: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劣势:利用率低、分布不均、人均资源量少、质量差异悬殊自然资源破坏表现:2.2自然资源①种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草地三化增多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报告》追踪了1970至2010年间超过10000种脊椎动物种群规模的变化趋势。40年的时间里,地球生命力指数中的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减少了52%,其中淡水物种数量平均下降了76%,平均下降量是陆生物种和海洋物种的二倍。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超过了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报告》追踪了1970至2010年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为181亿全球公顷,人均生态足迹2.6全球公顷。相比起来,地球的生物承载力总量为120亿全球公顷,人均生物承载力1.7全球公顷。生态足迹是人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等。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以30亿全球公顷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为181亿全球公顷,人均生态足迹《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部分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不断退化。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200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4万平方公里。全国约90%的天然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二是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初步查明我国有外来入侵物种500种左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200亿元。三是生态保护监管能力薄弱。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尚需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机制还需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另外,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滞后,生态保护投入严重不足,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完善。二是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每秒钟有1.5公顷雨林消失,现存物种的自然灭绝率突然加速了上千倍,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所有纬度上的臭氧层变薄,保证地球上可以生存的气候平衡可能受到破坏—这一切都表明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界之间日益猛烈的对撞“—[美]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陈嘉映,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662003.8-2010.8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减少约20万平方公里。其减少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那么快。“每秒钟有1.5公顷雨林消失,现存物种的自然灭绝率突然加速了2.3环境①对环境的重新认识:公用的悲剧—社会悖论“集体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整个集体资源”环境不仅是自然概念,也是经济概念,环境是一种资产。②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减少生物物种加速灭绝臭氧层被破坏淡水供给不足2.3环境①对环境的重新认识:②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全赖中国人吃猪肉吗?“中国养猪制造的污染物里有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是比二氧化碳强300倍的温室气体.集约化养猪比家庭养猪产生的污染更为严重.中国的养猪产业不仅让调节全球气温的热带雨林消失,还直接排放温室气体。2005年中国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4年增长了35%。全球畜牧业的扩张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托尼.韦斯认为畜牧业的排放能够占到人类活动排放的五分之一。”
——《经济学人》“猪的帝国”全球变暖全赖中国人吃猪肉吗?“中国养猪制造的污染物里有甲烷和2009年世界十大CO2排放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加拿大英国韩国伊朗排放量60591712.912.478.66.15.865.144.71位次123456789102009年世界十大CO2排放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加拿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气温持续上升,地球将会怎样?气温升1℃,美国南部粮仓变大漠,因阿尔卑斯山冰雪融化,撒哈拉沙漠变湿润。气温升2℃
,格陵兰岛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1/3动植物消亡。气温升3℃,地球气候失控,很不稳定,人类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气温升4℃,北极所有冰盖消失,全球沿海地区被水吞没,粮食极度紧张。气温升5℃—6℃,95%种类灭绝,地球面临一场大劫难。人类目前最多只能向大气排放250亿吨碳,这样气温可控制在
2℃内。气温持续上升,地球将会怎样?气温升1℃,美国南部粮仓变大漠,最近1000年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图最近1000年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图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冰川对比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冰川对比《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2013年10月,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52年(1961年-2013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近50年2.4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①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人口增长的压力——人口过多将直接导致不可更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下降分母加权效应——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资源消耗的增长,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分母加权效应②人口对环境——体现在直接(数量和生理)和间接(欲望、发展等)两个方面③人口、资源、环境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4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①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催生环保运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1.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1.1悲观主义的观点悲观主义代表著作:《增长的极限》研究方法:选用五个参数(人口、经济、粮食、不可再生资源、污染)通过电脑模拟运算求得最后结果。特点:指数增长、反馈回路结论:①如果按目前趋势发展,增长的极限将在未来100年发生。②只有改变这种增长趋势,确立全球均衡思想才可能支撑遥远的未来.评论:①促进环保运动,对西方“增长僻”的打击。②坚持科技决定论,具有悲观色彩。③后期思想趋向于全面。(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催生环保运动的著作:《寂静的1.2乐观主义观点代表作:《下一个二百年—关于美国和世界的情景描述》研究方法:运用长期视野针对悲观观点进行考察批判、并提出未来发展蓝图。内容:通过对增长极限所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驳,把目前种种问题放到1775年至2175年的400年过程中进行考察,认为人类会越来越好。1.2乐观主义观点试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话“请留下鲜花供人欣赏”“请让鲜花自在地怒放”试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话“请留下鲜花供人欣赏”(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
2.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2.1人类中心主义(1)概念(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词典)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实体或目的按照人类价值观来考察宇宙中的所有事物(2)解读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
2.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是目的的思想,最早提出“人是目的”这一命题的是康德,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3)分类——强人类中心主义和弱人类中心主义强人类中心主义:需求—满足弱人类中心主义:理性需求—满足,感性需求—不满足评价:辩证看待人类中心主义。(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3)分类——强人类中心主(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2.2非人类中心主义(1)概念解读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产生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学派更关注于自然,认为生命和自然不仅具有外在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道德关怀对象从人扩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2.2非人类中心主义(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2)类别1)动物解放权力论代表人物:辛格(peter.singer)、雷根(Tom.Regan)动物和人一样拥有天赋价值,动物的苦乐感受能力是其获得道德关怀的终极根据。(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2)类别(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如果一个存在物能感受快乐,那么拒绝关心它的苦乐就没有道德上的合理性。”“一切拥有天赋价值的存在物都同等的拥有它,而不管这些存在物是不是人这一动物”
“只要某个生物能够感知痛苦,便没有道德上的理由拒绝把该痛苦的感受列入考虑。”
(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如果一个存在物能感受快乐,(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2)生物中心主义代表人物:法国著名哲学家史怀泽(A.Schweitzer)、美国哲学家泰勒(P.Taylor)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具有平等内在价值从自然界的整体性出发认为所有生命都平等,他们相互依存,每一个有机体都是一个生命的目的中心敬畏生命(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2)生物中心主义(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和人的生命一样神圣的时候,他才是有道德的。”
“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所有的动物,不论它们如何比人类低级,都是拥有自己好的存在物,……所有的植物也同样都是拥有自己好的存在物。”
(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植物和动(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3)生态中心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Leopold)、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ArneNaess)、美国哲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Rolston)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自然应该接受道德关怀。(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3)生态中心主义(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扩展道德共同体的界线,使之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由它们组成的整体—土地,并把人的角色从土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其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在生物圈中的所有事物都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平等权利,有一种在更大的自我实现的范围内,达到他们自己的个体伸张和自我实现的形式的平等权利。”
“当一件事情有益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是正确的,当它趋向于相反的结果时,它就是错误的。”
(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扩展道德共同体的界线,使之(四)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人类活动对资源过度开发形成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将废弃物向环境过渡排放形成的环境问题人类技术活动的失控或滥用引起的技术污染性环境问题(四)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2.环境问题的新特点环境污染、破坏从局部性、区域性扩展到全球性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发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环境问题的新特点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1认识局限性人的认识在某一阶段是有限的(受生产力发展状况、思维方法、科技发展的影响)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复杂特性3.2观念的片面性认识观:基督教确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近代以来的二元分立式思维方式生态观:无限的自净能力、取之不尽的资源单纯的经济发展观享乐的消费观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1认识局限性3.3社会因素某些社会集团以利己的目的而对科技加以损人的利用,则会对某些人群甚至人类带来灾害。社会未对科技长期预测和控制。社会整体环境意识薄弱。社会缺乏系统的环境法规。国际社会发展的不均衡3.3社会因素3.4经济因素人类正处于物的依赖性社会对人自身价值的评价标准与物质的拥有量关系比较密切。收入决定身份,身份决定一切。拜金主义盛行3.4经济因素4.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二者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环境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关系着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社会和谐。解决环境问题应考虑现实的发展条件4.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三、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价值理念(一)若干种类的工程
1、“顺应自然”式工程:这种工程主要是依据当时当地的地理、地势、地形状况,以工程的需要为标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常很少大规模地改变原生态的地理环境。如都江堰水利工程。
2、“合理改造自然”式工程:现今大多数造福人类的工程。
3、“人定胜天”式工程:主要指凌驾于自然之上,不顾自然规律制约而实施的一个又一个对自然疯狂掠夺和索取的工程,如大炼钢铁、围湖造田等。三、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价值理念(一)若干种类的工程4、短视性(认识迟滞性)工程:指工程或者是某些人主观意图的结果而并非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或者是为了解决近期的急迫需要而并未考虑长期的运行后果的工程。如阿斯旺大水坝。5、“蝴蝶效应”式工程:指不注意细节而导致重大灾难的工程。如美国挑战号失事航天飞机。6、“豆腐渣”式工程:人为因素导致的腐败工程。4、短视性(认识迟滞性)工程:指工程或者是某些人主观意图的结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二)传统工程理念的局限性生产过程的单向性与自然界的循环性相矛盾。工程技术的机械片面性与自然界的有机多样性相矛盾。工程技术的局部性、短期性与自然界的全局性、持续性相矛盾。(二)传统工程理念的局限性(三)生态法则对工程理念的启示第一个法则:生态关联—工程的系统性第二个法则:生态智慧—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第三个法则:物质不灭—物有其用有其归第四个法则:生态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三)生态法则对工程理念的启示第一个法则:生态关联—工程的系(四)工程界的现实回应—产业生态学的兴起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原材料—生产过程—产品—运输—消费—废物工业代谢分析方法(Industrialmetabolism)生态工业—生态工业链—生态工业园—循环型工业系统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启示:依据工业共生关系整合新型工业布局经济技术系统目标的可持续性需要整体观环境预防转变观念(四)工程界的现实回应—产业生态学的兴起生命周期评价(Lif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课件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
主要障碍(一)观念障碍:树立自然、人、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观念。生存环境观生存价值观生存科技观生存消费观生存文明观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
主要障碍(一)(二)制度障碍: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线电缆专用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软件测试经验总结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C语言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风险管理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试题及答案
- JAVA文件处理与流操作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级ACCESS考试考场Tips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级ACCESS考试细节试题及答案解析
- 赋能未来2025年税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梯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1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DL∕T 5390-2014 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 2024版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格式范文
- 安检五步法的安检流程
- 肿瘤学概论课件
- HJ 651-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 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酒店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完整版
- 幼儿园高瞻课程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