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下列人物属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是

A.冯谖B.孟子C.庄子D.孟尝君

2.《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3.小说《风波》的中心情节线索是

A.九斤老太的五十大寿B.七斤的飞黄腾达C.皇帝坐了龙庭D.辫子事件

4.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是()A.A.惟陈言之务去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文以载道D.以适用为本

5.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老李看似不苟言笑,其实他这个人很好说话。

B.在这个问题上,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C.请代我买两张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往返机票。

D.我们学校的校长历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6.与马致远,关汉卿、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的是()

A.张养浩B.郑光祖C.王实甫D.汤显祖

7.《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

A.王安石变法B.王叔文变法C.诗文革新运动D.古文运动

8.鲁迅《灯下漫笔》中“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反语D.借代

9.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弃黔首以资敌国:舍弃了黔的首领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国不堪贰: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存在

D.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不能通知二父志:不能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

10.莫泊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成名作是

A.《漂亮朋友》B.《一生》C.《苦恼》D.《羊脂球》

11.关于郭橐驼说法正确的是()

A.唐代农艺家B.唐代的一个隐士C.庄子寓言中的人物D.虚构的人物

12.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杂剧作家是()

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张养浩

13.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开封

14.《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火上浇油,引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

A.淡酒B.晚风C.黄花憔悴D.梧桐细雨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天涯海角先法治人多愁善感

B.抑扬顿措横征暴敛风驰电掣

C.脍炙人口礼上往来患得患失

D.虎视眈眈扑朔迷离无懈可击

16.《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

A.抒情与叙事并重B.议论与叙事并重C.抒情与议论并重D.描写与抒情并重

17.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A.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C.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D.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18.《战国策》的整理编定者是

A.刘向B.左丘明C.司马迁D.战国史官

19.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A.A.巴金B.老舍C.茅盾D.曹禺

20.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句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A.A.寡人之民不加多B.五十步笑百步C.申之以孝悌之义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填空题(10题)21.《红楼梦》今传本__回,前80回的作者是__。

22.______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用乐府旧题写诗,表达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

23.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__________。

24.八一嫂是小说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25.雪莱的《西风颂》:“冬天如果来了,__?”

26.《种树郭橐驼传》是具有寓言性质的____________作品。

27.本文作为一篇历史散文,是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文章。

28.《___》问世之后成为“希腊的圣经”。

29.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

30.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判断题(5题)31.《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2.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33.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34.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35.《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37.从贾政训斥宝玉一事上,可以看出贾政是个怎样的人?

3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五、现代文阅读(3题)39.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40.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文中所说的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

41.

六、作文(1题)42.以“温暖”为话题,联系现实,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

1.D解析:战国时期,诸侯的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量收养门客为自己出谋划策。当时养士最多的是“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因此选择D孟尝君。

2.D

3.D

4.B

5.D

6.B

7.A解析:《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一篇著名的文章,写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谏议:官名,即谏议大夫;司马谏议:指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首领之一。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宰相,推行新法。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强烈反对,于熙宁三年一月十七日写了一封长达三千多字的信给王安石,全面反对新法,并指责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王安石便写了这封信一一加以驳斥。《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王安石变法,故A项正确。

8.C

9.B

10.D

11.D

12.C

13.A

14.D

15.D

16.B

17.A

18.A

19.B

20.DA项“寡人之民不加多”是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他认为自己对国家费尽了心力,又是移民,又是运粟,可是本国百姓却“不加多”;而邻国没有一个能像自己那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却“不加少”,梁惠王对此很不理解。B项“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为梁惠王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时所用的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的治国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样是没有实行王道仁政,区别只是量的不同、程度的不同。C项“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孟子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之一。D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中心论点:实行仁政,斯天下之民至焉。

【错误分析与防范】此题要求考生一定要对大纲内的精读课文做到熟练掌握全文。例如四个选项中,前三个选项分别是课文在不同的论证层次之中涉及的内容,只有选项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才是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

21.120曹雪芹120曹雪芹

22.曹操

23.乐府旧题诗乐府旧题诗

24.《风波》

25.春天还会远吗春天还会远吗

26.传记传记

27.记事

28.《荷马史诗》《荷马史诗》

29.六宫粉黛无颜色

30.人有悲欢离合

31.N

32.Y

33.Y

34.Y

35.Y

36.属于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暗含大前提:伐先王所封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先王所封国;结论:伐先王所封颛臾非礼。“且在邦域之中矣”,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邦域中之国;结论:伐颛臾非礼。“是社稷之臣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