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随堂练习(含答案)_第1页
浙教版九上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随堂练习(含答案)_第2页
浙教版九上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随堂练习(含答案)_第3页
浙教版九上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随堂练习(含答案)_第4页
浙教版九上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随堂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浙教版九上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随堂练习(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上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的开放系统,其体内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与转化。下列选项中物质甲经过某项生理活动产生物质乙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甲生理活动物质乙

A蛋白质小肠的彻底消化氨基酸

B葡萄糖细胞的呼吸作用氧气

C氧气叶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原尿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尿液

A.AB.BC.CD.D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关于马拉松比赛中人体内各系统分工协作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只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

B.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循环系统排出体外

C.机体产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统排出

D.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

3.今年5月,温外赛艇队亮相第五届南京国际水上运动节。参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有许多器官协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参与各项生理活动的器官及其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B.胃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肾排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

D.心脏人体血液流动的动力

4.人体器官中的某些结构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布满了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样的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下列结构不符合以上特点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输尿管B.小肠绒毛C.肾小球D.肺泡

5.媒体报道:24岁“可乐哥”,因每天喝2~3瓶可乐,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需要长期进行透析。在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21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6.人体中各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功能,器官们各司其职才能使人体健康运行,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A.小肠:我是消化和吸收的唯一场所

B.皮肤:我是排泄的门户之一

C.心脏:血液经过我,氧气含量会升高

D.肾脏:我的功能就是滤过作用

二、填空题

7.鱼、蛋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1)进食鱼、蛋等食物后,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在(填写器官名称)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体循环和等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它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21教育网

8.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吞服尿素[CO(NH2)2]胶囊进行诊断。其中的表示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而自然界中的碳原子绝大多数是以形式存在。

(1)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健康人体内有多种酶,但不能分解所服用的尿素,这是因为酶具有性。若受检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与健康人相比,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2)未分解的尿素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人体的系统排出体外。

9.2023年春季,我国内地风险相对较高的传染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等,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21·cn·jy·com

(1)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选填“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接种流感疫苗能否预防诺如病毒肠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患者在诺如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导致机体大量失水时,肾脏中如图④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会加强。www-2-1-cnjy-com

三、解答题

10.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21*cnjy*com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2)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处(填序号)。

(3)给肾结石患者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达到心脏的腔室是。

11.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以全氟碳为主要成分的白色乳剂。全氟碳具有优良的携氧功能,载氧能力约为人血的两倍,它还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物质,在体内不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对人体组织没有毒害作用。全氟碳输入失血人体内后,不会长期贮留在人体内,它可以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后排出体外。在此期间,人体的自身造血系统会补偿失去的血液。【来源:21cnj*y.co*m】

(1)全氟碳人造血运输氧气的功能可以类似于人体血细胞中的功能。

(2)用图中的字母补充完整血液中全氟碳排出体外的途径F→→J

(3)某些病变组织由于毛细血管变细,氧气就无法到达,而全氟碳则可以输送氧气到达某些毛细血管变细的组织。结合材料推理并解释以上现象。

12.水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0%,参与物质运输和细胞生命活动等。如图是某健康成年人一天24小时水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

【出处:21教育名师】

(1)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水,主要在消化道的(填器官名称)被吸收进入血液。

(2)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L,而排出的尿液约1.5L,大量的水通过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

【版权所有:21教育】

(3)人体中少量的水通过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体外。

答案解析部分

1.A

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变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叫做生物的呼吸作用;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蛋白质在小肠中彻底消化变成氨基酸,A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C错误;

D.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2.D

人体排泄的方式有三种:排汗,排尿和呼吸三种方式;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A.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通过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调节达成的,A错误;

B.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B错误;

C.机体产生的汗液,由皮肤直接排出,(有血液循环系统流经皮肤处直接散发),C错误;

D.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D正确;

故答案为:D.2-1-c-n-j-y

3.B

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是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八大系统也是协同工作的。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使呼吸变急,心跳加快并加强。

A、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A正确;

B、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不正确;

C、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产生尿液、排出血液中代谢废物的器官,C正确;

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人体血液流动的动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4.A

在生物结构特点中,一般减小细胞的厚度,以增大吸收的效率。

B.小肠绒毛细胞只有一层,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C.肾小球处的细胞只有一层,有利于物质的滤过;

D.肺泡处毛细血管和单层细胞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故答案为:A

5.A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A正确。

B、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故B错误。

C、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故C错误。

D、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故D错误。

故选A。

6.B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排泄的三种方式是排汗,呼吸,排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A.小肠:我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A错误;

B.皮肤:我是排泄的门户之一,正确;排泄的三种方式是排汗,呼吸,排尿;

C.肺:血液经过我,氧气含量会升高,血液经过心脏,氧气的含量会减少,C错误;

D.肾脏:我的功能就是形成尿液,包含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2·1·c·n·j·y

7.(1)小肠;肺循环

(2)滤过;重吸收

(1)人体消化道中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吸收后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

(2)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两项生理功能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蛋白质主要在小肠处消化成氨基酸,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2)血液流经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葡萄糖等物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其余排出体外。

8.(1)专一;或

(2)泌尿

(1)特定的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不能分解其余的物质。

(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以将产生的尿酸,尿素排出体外。

(1)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属于专一性;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故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或;

(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将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9.(1)呼吸道

(2)不能,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具有特异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肾小管

(1)呼吸道传染病指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的传染病;

(2)特异性免疫指一种抗原只针对一种抗体;

(3)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等物质全部吸收回血液中。

(1)新冠病毒侵染人体呼吸道,故为呼吸道传染病;

(2)流感疫苗只能针对流感病毒,具有特异性;

(3)肾小管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排出。

故答案为:(1)呼吸道(2)不能,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具有特异性(3)肾小管

10.(1)滤过

(2)③

(3)右心房

(1)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其中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是形成尿液的重要生理过程;

(2)在肾小管重吸收时,尿素和少部分水不再吸收回血液中;

(3)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起点分别为左心室和右心室。

(1)图1为肾小球,主要功能是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③(肾小管);

(3)给肾结石患者注射结晶抑制剂后,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11.(1)红细胞

(2)D-G-I

(3)人体内氧气靠红细胞运输,正常的毛细血管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如果毛细血管变小,红细胞就无法通过,氧气就无法到达特定组织。全氟碳能通过图乙所示结构排出体外显然能通过滤过作用进人肾小囊,而红细胞却不能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所以全氟碳比红细胞体积小,能携带氧气通过某些变细的毛细血管到达某些病变组织。

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血小板具有加快凝血的作用;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21*cnjy*com

(1)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血小板具有加快凝血的作用;全氟碳人造血运输氧气的功能可以类似于人体血细胞中红细胞的功能。

(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D是主动脉,所以用图中的字母补充完整血液中全氟碳排出体外的途径F→D-G-I→J;

(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解释如下:人体内氧气靠红细胞运输,正常的毛细血管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如果毛细血管变小,红细胞就无法通过,氧气就无法到达特定组织。全氟碳能通过图乙所示结构排出体外显然能通过滤过作用进人肾小囊,而红细胞却不能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所以全氟碳比红细胞体积小,能携带氧气通过某些变细的毛细血管到达某些病变组织。

故答案为:(1)红细胞(2)D-G-I(3)人体内氧气靠红细胞运输,正常的毛细血管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如果毛细血管变小,红细胞就无法通过,氧气就无法到达特定组织。全氟碳能通过图乙所示结构排出体外显然能通过滤过作用进人肾小囊,而红细胞却不能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所以全氟碳比红细胞体积小,能携带氧气通过某些变细的毛细血管到达某些病变组织。

12.(1)小肠

(2)肾小管

(3)皮肤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