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课件_第1页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课件_第2页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课件_第3页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课件_第4页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

一、综合自然区划单位

二、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

一、综合自然区划单位1一、综合自然区划单位1.地带性单位

2.非地带性单位

一、综合自然区划单位1.地带性单位21.地带性单位(1)自然带

(2)自然地带

(3)亚地带

(4)次亚地带

1.地带性单位(1)自然带3(1)自然带A、自然带——我国多数地理学者赞成自然带是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自然带应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来划分。地理学界对于自然带的定义及其划分依据尚存争议。B、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热量分配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在大气环流、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方面明显的差别。因而自然带不等同于温度带,它是一个具体的综合性的景观带,即自然综合体。C、自然带的划分:应该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找出主导标志。通常选取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气候特征及其指标,如地面热量平衡、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活动积温等,这是因为自然带的结构和动态与气候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各种矛盾及其性质密切相关。D、自然带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为过渡带所衔接,因此在决定自然带范围时,还应参照其他自然标志。土壤与植被是重要的参考标志,与自然带的气候特征相互映照。(1)自然带A、自然带——我国多数地理学者赞成自然带是最高级4(2)自然地带A、自然地带——是次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B、每个自然地带都具有特定的反映地带分异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从而构成一定的优势景观型。C、在地势和构造地貌差异支配下,每一自然地带内部通常形成从居于该自然地带的景观型和垂直带谱,它们与平地的显域景观型有所差别,并且不成为优势分布。D、自然地带划分的主导标志往往是构成优势景观的显域性土壤和植被类型,并可以把它们的界限作为自然地带的分界线。在缺乏上述资料的情况下,往往选用某些气候指标(如温度指标、水热指标等)作为划界依据。必须注意,气候指标与自然地带关系只是相关关系,因此对指标的选用要因地而异。例如,在确定华南的地带界线时,温度指标的意义较大,这里的地带界线呈东西向延伸;在确定华北和东北的地带界线,水热指标的意义较大,这里的地带界线呈东北—西南向延伸。(2)自然地带A、自然地带——是次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通常5(3)亚地带

A、亚地带——是自然地带内再划分的地带性单位。在宽广的自然地带内部,某些组成部分的量变(还不足以引起整个自然地带质变)引起地带内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分异,从而产生了亚地带。B、亚地带并非见于所有的地带,许多范围较窄的自然地带划分不出这级单位。目前只在地域分异层次较明显和研究较为深入的地带内进行这种划分。C、从局部地区的研究成果来看,亚地带是以显域性的植被亚型和土壤亚类为主要标志(3)亚地带

A、亚地带——是自然地带内再划分的地带性单位6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课件7(4)次亚地带A、次亚地带——是最低级的地带件单位。B、不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区域,在某些亚地带内自然地理综合特征或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局部的和更次级的地带性分化才构成次亚地带,进行综合自然区划时,次亚地带划分的可能性只有深入研究后才能判断。一方面由于其地带性特征十分微弱;另一方面由于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强烈,使其地带性特征更为削弱。(4)次亚地带A、次亚地带——是最低级的地带件单位。82.非地带性单位(1)自然大区

(2)自然地区

(3)自然亚地区

(4)自然州

2.非地带性单位(1)自然大区9青藏高原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高寒区10中国三个大区的主要特征(据席承藩,丘宝剑等)王建中国三个大区的主要特征(据席承藩,丘宝剑等)王建11(1)自然大区A、自然大区——是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占据大陆的巨大部分。B、自然大区与大地构造——地貌单元紧密联系,通常相当于古地台(包括其周围比较年幼的褶皱构造地段),或巨大的造山运动带。C、因其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的影响,每个大区在全球大气环流中都占有特殊地位,形成大气活动中心。因此,自然大区之间在地质地貌基础、热量带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自然大区内所含有自然地带的数量、排列形式和基本轮廓因各大区差异而各具特色,甚至位于不同大区范围的同一自然地带的不同地段也各具有自己的特征。(1)自然大区A、自然大区——是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占12D、我国疆域主要位于东亚大区和亚洲中部大区范围。东亚大区的特征是具有湿润的季风气候以及由南向北连续更替的森林地带谱。亚洲中部大区的特征是具有干早气候以及荒漠草原地带谱。青藏高原高耸于亚洲中部大区的南半部,具有特殊的气候和地带谱,应视为一个特殊的“亚大区”,或看作一个独立的大区。上述三个大区的大地构造差异非常显著,地势差异悬殊,大区的界线几乎完全决定于地势界线。

D、我国疆域主要位于东亚大区和亚洲中部大区范围。上述三个大区13(2)自然地区A、自然地区——是比大区次—级的非地带性单位,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非地带性单位。原苏联有的学者把这级区别单位称之为“国”。B、自然地区与自然大区两者的地域分异因素及其特征标志(如地势与地质构造的统一性、大气候特征、地带性结构等)基本一致,但自然大区的特征标志在自然地区范围内得到比较具体的反映,尤其在地势与地质构造方面,自然地区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因此,自然地区比自然大区的发生统一性和区域界限更加鲜明。C、自然地区除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以外,一般分别与第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相适应,各具有一定的地貌组合特征。当然,如果上述构造单元处于深厚沉积覆盖之下,或它们受新构造运动所改变时,同一自然地区也可能处于不同年龄的构造单元下。D、地区划分的主要根据是地质地貌基础,但每一个地区仍有自己的植被、土壤和景观的共同特征。(2)自然地区A、自然地区——是比大区次—级的非地带性单位,14E、我国境内自然地区划分a、东部季风大区自北而南大致可分为:东北地区(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针叶林与草原地区);华北地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至半十旱夏绿林与草原地区);华中华东地区(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区);华南西南地区(热带湿润季雨林地区)等。b、西北干旱大区可分为:内蒙古地区(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区);甘新地区(干旱荒漠地区)等。c、台藏高原大区大致可分为: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E、我国境内自然地区划分15(3)自然亚地区A、自然亚地区——是自然地区的一部分,其范围内具有最明显的地势起伏与地质构造一致性,每个自然亚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表沉积物性质等基本相似,气候、土壤、植被以及土地类型的组合等也具有明显的共同性。B、在地势与地质构造分异比较清楚的区域,自然亚地区应以地质地貌特征为主要标志,大致相应于第三级大地构造单元。C、当地势与地质构造分异不太清楚时,自然亚地区的划分需以相应的地貌组合特征为标志,但由于自然亚地区的划分有时要反映气候省性的差异,所以其分界线不一定与地质地貌相应单位完全符合。D、我国典型的亚地区实例主要有: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秦巴山地、闽浙丘陵等。(3)自然亚地区A、自然亚地区——是自然地区的一部分,其范围16(4)自然州A、自然州——是比自然亚地区低级的非地带件单位,也称为次亚地区。目前对自然州的研究很不充分。B、一般认为,自然州的划分标志是自然亚地区内地质地貌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自然特征的变化。C、在山地区域划分自然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