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音乐对比西方艺术历史回顾西方音乐经历的不同时期音乐风格在每一段历史时期都会改变。西方音乐艺术的历史大致区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20世纪至19451945年到现在地域的差别: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西方艺术的源头:两希文化“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与这典雅、优美之名相称,希腊是个名副其实的艺术王国。苏格拉底曾说:
“宁愿被误判死刑,也不逃离开自己的家乡.”正是这片美丽的水域哺育了一个智慧和强健的民族,有持续迁徙和混合所产生的希腊人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创造了令使人无限倾慕的文明.
神话与希腊艺术——神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写照“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马克斯。艺术特点:自然、平衡、力量、和协、逻辑性、壮丽、现实性、情感性(或欲望的宣泄)雕塑希腊神话缪斯女神:音乐Music建筑希伯来文化:《圣经》中的音乐古希伯来人对音乐情有独钟。把音乐看成是上帝喜爱的,神性流露的神秘方式。是呈现和理解犹太教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犹太先知和民众和上帝交流的重要媒介。《历代志上》23:5有四千人作守门的,又有四千人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华。《诗篇》45:8你的衣服都有没药、沉香、肉桂的香气,象牙宫中有丝弦乐器的声音,使你欢喜。《以赛亚书》38:20耶和华肯救我,所以我们要一生一世,在耶和华殿中,用丝弦的乐器唱我的诗歌。《撒母耳记上》16:23从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诗篇》43:4我就走到神的祭坛,到我最喜乐的神那里。神啊,我的神!我要弹琴称赞你!审美理念:美即真,美即善,以上帝为美。理性、规律内省艺术中世纪(450-—1450)1中世纪时期:属于封建社会时期,这个时期宗教音乐占统治地位,称为中世纪宗教音乐时期。大教堂不仅在景观和精神上占统治地位,它也是音乐生活的中心。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家是神职人员。当时作曲家们身兼教士和音乐家的双重身份,他们创作是为了颂扬上帝,大多来自修道院。在众多的修道院中,人们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从事宗教仪式的歌唱。于中世纪的主要教育机构是寺院,大部分书籍都是僧侣们写的,图书馆、医院都是寺院把持,僧侣们要学习七艺。包括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8/8/2023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咏”),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只用人声,歌词采用拉丁文,不用器乐伴奏。格里高利圣咏没有和声和对位,旋律简单,不用变化音和装饰音,音域也很窄,一般不超过八度。虽然它的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重音,速度徐缓,但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格里高利圣咏原来是没有记谱的,而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播。后来,由于圣咏数目的增多而需要给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轮廓,于是就逐渐产生了简单的记谱。格里高利圣咏追求一种肃穆、超脱的气氛,排斥人世的激情。格里高利圣咏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希腊、希伯莱、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音乐,因此,它使我们了解了已失传的古代地中海地区的音乐文化。同音,格里高利圣咏也孕育了西方一千多年来的音乐艺术。听:格里高利圣歌圣母玛利亚与圣婴法国兰斯大教堂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文艺复兴时期(:以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复兴时期,它的音乐风格与中世纪基本相同,也是以歌颂上帝为主题的宗教音乐。为了符合文艺复兴时期“通识之人”的理想标准,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都被期望接受过音乐的训练和熏陶。与以往一样,音乐家工作在教堂、宫廷与城镇。音乐活动渐渐由教堂转移至宫廷。宫廷乐长往往为贵族们的娱乐创作世俗音乐,而为宫中教堂创作宗教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诺亚方舟(局部米开朗琪罗雕塑哀悼基督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米开朗琪罗大卫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类生活和成就为关注点的“人文主义”。(humanism)尽管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醉心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人文主义大大地影响了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画家和雕塑家被古典文学和神话所吸引。拉斐尔《庄严的圣母子》《当女灶神维斯塔下山时》复调音乐的时代巴洛克时期(Baroque)1600—1750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美丽而不规则的珍珠,最初应用于与建筑有关的艺术,后来应用于文学艺术,其共同的特征,是不拘泥于典型美,表现比较自由,从语义上来说,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批评家用这个词来指视觉艺术中过度的装饰和音乐中的一种刺耳、大胆的器乐音响。因此,巴洛克一词最初有一种贬义:它表示变形、过分和夸张。巴洛克的历史背景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变革期。屡屡不断的内乱,连年不休的战争,然而,在这种社会变革,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环境下那些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国王和贵族们往往通过豪华的宫殿与奢侈的宫廷娱乐来显示他们的权威。娱乐生活有舞会、宴会、芭蕾舞、歌剧和戏剧。教会也使用极具情感与戏剧性的艺术品,使得礼拜更吸引人。法国凡尔赛宫巴洛克服饰巴洛克时期的器乐音乐到17世纪,器乐在普及和流行方面开始与声乐竞争,而且超越了声乐。这种对器乐的新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小提琴和提琴家族其他乐器的的逐渐流行。巴洛克乐队:我们今天知道的交响乐队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大部分巴洛克的管弦乐队(Orchestra)是小型的,演奏者通常不多于二十人。每个声部只有一件乐器。到17世纪末,人数逐步增加。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复调1750(巴赫去世)-1820古典主义:一是泛指20世纪之前的传统音乐中为后世公认的优秀典范作品。二是特指1750-1820年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成果。古典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经常被称为“维也纳古典风格”。“Classical”一词来自拉丁语“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或高品质的东西”对于18世纪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建筑、哲学等更值得敬仰和效仿的了。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是以恢复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古典审美为目的,注重形式和谐风格的美。通过平衡与和谐的比例和避免装饰来重见古希腊和罗马的审美价值。古典主义音乐的时间界定达维特作品古典作曲家的审美价值观CLASSIC包含协调高雅,持久典范的意思,正如18世纪宽敞的宫殿和规整的花园一样,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取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宁静、优雅、高贵、庄重的艺术风格。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追求宏大的构图和庄重的风格与气魄。这个时期的音乐与巴洛克时期有所不同,主要强调简单明了。交响乐海顿莫扎特G小调第40号交响曲(1788)贝多芬室内乐室内乐(Chambermusic),原意是指在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的音乐,后引伸为在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室内乐在海顿的笔下得到高度的发展。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弦乐四重奏作为室内乐的典型形式,居于室内乐的主导地位。其他有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关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由于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2、音乐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时代是一个艺术家渴望超越世俗,创作能够激发情感,充满想象的作品,其内容大多表现理想与现实,生与死的深刻理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渴望,对自己祖国的骄傲,音乐风风格追求标新立异,音乐作品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作曲家创作偏向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内心的感受,杰出的作曲家层出不穷,杰作源源不断。代表作曲家有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从风格上看: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印象主义时期(1880-1930)浪漫主义音乐在19世纪晚期瓦格纳、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宏大作品中达到顶峰。但到了1900前后,德国音乐的中心地位开始削弱。最有力的反对德国的情绪发生在法国(1870年法国和德国爆发了普法战争,1914年再次爆发了战争)。法国人开始讥笑浪漫主义普遍的多愁善感,特别是德国人的宏大结构。19世纪临近结束时,音乐艺术在新的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了印象派,并以这个音乐流派作为发端,掀开了近代音乐史新的一页。印象派音乐持续大致半个世纪。最初出现“印象”这个词,是在绘画艺术中。《日出·印象》睡莲莫奈德彪西(1862-1918)拉威尔(1875年,1937)夜之幽灵水中倒影夜之幽灵:第一首「水妖」,大概是描写在一个雨夜里,水精灵造访诗人的家,不停邀请诗人前往水的世界,然而诗人拒绝了精灵,水精灵因而动怒的情形。水中倒影20世纪音乐风格20世纪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呈现出了极为复杂状况,与前一代时期的音乐相比,其范围变得异常广泛,在种种先锋音乐中,以今人的立场很难看出哪个音乐会长久发展下去,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音乐创作在呈现多样化发展的同时,音乐的国界也逐渐的消失。代表作曲家有格什温,勋伯格,普罗科菲耶夫。欣赏《奏鸣曲》No。7之一普罗科菲耶夫8/8/2023流行音乐室内乐--爵士音乐艺术歌曲--民歌、乡村音乐交响乐---休闲音乐歌剧--音乐剧大众文化商业化中西方艺术比较基本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中国文化有一系列概念:道、天、无、理、气“道”是核心,无,表明道的形而上特征;“气”,说明了“道”的生成运转变化。这种有规律的运转变化就是“理”。无:如佛学中的“空”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西方文化也有一系列概念:being(有、存在)God(上帝)、idea(理念)、matter(物质)Substance(实体)中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差异集体意识集体主义强调群体的需求,“教化作用”,重视生活中的个人原则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力求父母和长者的赞誉,在乎个人形象的保持,以及为群体的长远利益而工作。强调中庸,掩盖个性,互相参照,相对保守,人云亦云,缺乏独创与想象力。“枪打出头鸟”个体意识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个体需求,看重个人回报、自由平等、个人享乐多变而刺激的生活。如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个人英雄主义)“有”与“无”道家以“道”作为宇宙存在的本源,万物均从“道”演化而来。“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宇宙观。虚实相生面对人体,西方重视的是比列,中国人重视的是传神。追求神韵与意境。实体论:有,即存在。西方人把“存在”作为宇宙的本体,认识世界就是认识存在。如亚里斯多德:世界的本源即实体是质料加形式所构成的,美在于事物体积的大小和次序。“次序和比例的明确”是美德形式特征。西方人对宇宙的认知可以用一套概念系统表达出来,依靠逻辑,以重实体为核心的实践方式。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西方艺术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又一突出特点。中国画的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敢于舍弃对象外在的形态,敢于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达而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西方艺术的写实性: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中国绘画的传神写意传神写意的表现观主观化的艺术写景摹人采用平面式的散点透视不追求形态与细节的逼真,而是更多追求神似通过画面表达某种主观情感意境,表现一种神韵借景抒情
荷花骏马图油画艺术客观的艺术讲究焦点透视和立体感形态色彩绚丽、逼真强烈的视觉效果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飘渺天倪的境界。(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美学追求水墨画飘渺灵动笔墨线条造境,重视对意境涵养和线条的组织,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以画家意志为本。音乐中的线条油画绚丽写实光色效果,重视透视,让画更有立体感,视觉的冲击、美感,现实、真实,具有摄影般的透视效果。
交响乐的立体感中国文化的审美理念中国音乐中对旋律线条的讲究,对意境的描写,对声音明暗、虚实、浓淡、远近、神韵的表现,感受其的深邃的人文精神,其平和含蓄的美,空灵而幽玄的意境,其对“中和”“平淡”“天人合一”“大音希声”等等审美理念的追求。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一种儒道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毕加索格尔尼卡1937中国音乐的美学特点崇尚:从音响到调式追求“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旋律至简朴素。韵律自然流畅——“道法自然”。感情内在的含蓄美,感情在平和,淡薄中见博大深沉。意境淡泊虚静。在至简至静的乐音中表现隽永的余音绕梁的韵味。如《幽兰操》《流水》《平沙落雁》反对:复杂、华丽的音乐不利于人伦之道和人格修养。不和谐、躁动的音乐不利修道。强烈的情感宣泄,谓之“淫声”。《辛德勒名单》情感要素情景交融西方人崇尚开拓进取,故重客观探索,重对景写生,还原真实存在。这种静态固定观物作画,形成焦点透视,出现近大远小的物理性透视空间,无论是真景写生还是画家创作某种想象和虚构的题材,观者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使人产生身临其境,如观真景的感觉。由于西方画家固定观察物,发现物象在固定光源影响下呈现出的那种相对稳定的明暗色彩变化关系,故西画家重明暗法和自然光色塑造形象,以求立体感,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最好的绘画应该像雕刻”。中国画则不然,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形成的民族精神偏重和平、安逸、内向、追求主体投入客体的和谐统一,重视对客观事物所感所悟的自我表现,已达到物我相渗,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相交融,最终达到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我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因此,画家往往是边行动边观察,体验自然,感受自然,化入自然,最终凭记忆可以大取大舍,保留最能表现物我精神的形象特征。风景画
隐居山水图左为元代王蒙之-青卞隐居图》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特点知识分子为了自我精神满足,自我修养或自我娱乐而咏颂挥毫,再加上中国文化对个性的抑制,尤其是对直接诉诸于形色声状和情感的音乐的淡漠,这就使得中国文人的音乐创作不会在审美活动中发扬自己的个性。典型的内倾情感型:含蓄、内向、谦和、保守,压抑,对人物和心理,对情感抑制等。提倡顺应自然、宁静致远、安闲自足、知足常乐。鄙薄感性需要,指责享乐时堕落、恪守规矩戒律,讲究秩序。《幽兰操》《梅花三弄》东西方音乐情感特点情感:避苦趋乐的倾向。有节制的“乐”和超脱,追求圆满。含蓄,以含蓄、淡薄,空灵为上品。强调中庸,藏而不露。因此传统音乐的情感淡薄,旋律起伏少,大量的篇幅用于模进,乐曲不注重高潮。士大夫的音乐多孤帆自赏、寄情山水、悲感抒怀。《高山流水》西方人的情感:袒露、外向、激情、张扬、宣泄。因此他们音乐情绪多样,情感表达层次丰富,对比强烈,高潮饱满从而使各种音乐特征鲜明。西方戏剧多以悲剧收场,死亡也一直是西方艺术重要的主题之一。如受难曲,安魂曲。《莫扎特交响曲40号》乐曲赏析天鹅刘德海、圣桑对比赏析《天鹅》刘德海《天鹅》此曲为《人生篇》中第二首天鹅在水中畅游的安详神态和在浩瀚的天空中飞翔的自由情趣。用天鹅的自由洒脱的高洁气质隐喻洁身自好的脱俗精神,与对高尚的艺术情操追求,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礼乐思想:美与善的结合圣桑的《天鹅》此曲为《动物狂欢节》中的最后一首。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声、色彩丰富。情感丰富,充满艺术感染力。情感的抒发,对场景的描写题材中西音乐之对比题材西方画中国画西方人欲以进取精神达到征服和驾驭客观自然的目的,必然发展和运用科学手段,所以,西方绘画和雕塑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要借助诸如数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光学和色彩学等科学,创造出酷似生活形象的艺术形象,以求真求美。由于西方人强调人对客观自然的主宰地位,故艺术题材历来以人物为主体,艺术家竭力塑造人的肉体和精神完美统一的形象。西方风景画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独立的自然。如果说西画讲科学,中国画则更多的是讲哲学,影响中国画的是儒、道、佛三家,尊儒者求入世,热爱现实生活,求进取、求发展,因此,重写实、重形神兼备,常以工笔重彩为之,画面热情富丽,再现画家生活中和心目中的美好世界;不得意的、一生坎坷的画家往往信佛、道,追求清静无为远离现实生活,超脱尘世,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多采用遗貌取神之法,常以水墨、泼墨写意为之,追求抽象意蕴。由于中国画家视人与自然合一为根本观念,因此,题材多移情于自然山水花鸟走兽。中国画以表达山水为主题,是能让人融入自然中给人以心灵的愉悦感。主题题材山水《高山流水》月亮《月儿高》《春江花月夜》花木《出水莲》《梅花三弄》离情《阳关三叠》宗教神学自然其他模仿型的:狩猎、水,鸟,动物等等《AmazingGrace》《Angle》《givemeJesus》西方艺术品绝大多数以《圣经》与希腊神话为主题。《奥菲欧》:咏叹调《你死去了》脚本取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主角是古希腊的日神和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菲欧。音乐(music)一词便来自服侍阿波罗的艺术女神缪斯。奥菲欧本身是半人半神,他在美丽的凡人尤利迪希身上找到了爱情。他们婚后不久,尤利迪希便被毒蛇咬死,并被地狱夺取。这首《你死去了》为英雄得知他的新娘被地狱夺取,发自内心的哀叹他的丧失,并发誓要去找回他心爱的妻子。感情强烈的结尾,在那里奥菲欧用一个半音上行的旋律,(决心的增长)向大地、天空和太阳告别,开始他的死亡国度之旅。山水主题山水题材的音乐、绘画与诗歌。咏物言志、借景抒情,这些山水、花木等自然之物成为艺术家寻求“天人合一”境界的最佳媒介。如在传统音乐中,通过对山水与自然的表现,将主观的人文情感寄托于山水、花木等客观物体以达到主客统一,心声呼应之情境,进而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等等。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山水诗与田园诗。体现了诗人归隐于自然山水,静养生息,也作为他们人格自由、不随波逐流,傲世独立的表现。欣赏《高山流水》对比《伏尔塔瓦河》《流水》中对水的形态的模仿,与西方音乐中对水的色彩和波光,流动织体的描写。人问寒山道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幽玄的禅宗境界、傲世独立、不入世浊的隐者情怀、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Everythingisbeautiful--Annemarieboskovich
Iwouldnotbeheretonight,ifIhadtochoose.
It’salwaysthebiggerthingsinlifethatseemtochooseyou.
Youcansaywhatyouwant.
Believewhatyouwillbelieve,yeah
ButI’lltakewhatIwant,andseewhatIneedtosee.WhenI’mburiedinthequestions,Ican’tfindtheanswers.
Iclosemyeyesandlisten,‘tillIremember
Everythingwasbeautiful,
Nothingseemtomatter
Everydaywasjustanotherdaytodream
Youcansaywhatyouwant,andbewhoyouwanttobe.yeahAndyouneverlookedbacktothethingsthatyouhadortheonesthatyouneverneed.
Buriedinthequestions,Ican’tfindtheanswers
Iclosemyeyesandlisten,‘tillIremember
Everythingisbeautiful,beautifulIfthisisallthereis,youcan’twrapyourheadaroundit
IfsomewhereloveexistsyoucanwrapyourarmsarounditCanyouhearmenow?Buriedinthequestions,youcan’tfindtheanswers
Closeyoureyesandlistenuntilyouremember,ohoh花木主题
在音乐里表现花木主题的《梅花三弄》,《幽兰》,《听松》《出水莲》等。在中国画中的有梅兰菊竹“四君子”图。在诗歌中通过梅、兰、松、莲等花木来咏物言志的主题更是不乏其例。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隐喻。欣赏《出水莲》对比西方音乐的题材?四君子图体裁与标题带有文学标题:如《寒鸦戏水》《高山流水》文人音乐以自娱性为主,强调修生养性,所以中国音乐没有形成一种纯音乐(无标题,如前奏曲)的题材。在道家的影响下,广泛的题材上,自然题材占了极大的比例。体现出一种独白与自娱,它不需要外界的一种环境,自得其乐。无标题音乐:如奏鸣曲、前奏曲、赋格、练习曲、变奏曲、夜曲、随想曲、摇篮曲。在浪漫派的标题音乐出现之前,绝大多数音乐都是纯器乐曲。标题《伏尔塔瓦河》《多瑙河之波》《田园》李斯特《艾斯特庄园的水的嬉戏》月亮《关山月》《平湖秋月》《月儿高》〈夜曲〉〈月光〉离别《忆故人》《阳关三叠》《离别练习曲》《自新大陆》表达方式画面表现方式
西方绘画中国画西洋绘画以真实境界为美,画面以真实的自然形象填满,借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肯定现实生活和世俗的人生悲喜,一处不画一处即无。中国画的无画处绝非空白,而是给观赏者留下最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如一张白纸上只画一扬帆渔船,令观赏者感到满纸皆为水,所以,欣赏中国画既要看有形处,更要赏无画处,凡无画处皆为妙境,赏者不可忽略,中国画最高审美境界就是无中生有、此处无形胜有形之境。而中国画家在画面上往往留有大块空白,画人物花鸟不画背景,形成画面绝妙的空灵感。重视留白,以空为有,以少胜多,线条、笔墨、色彩、形象都在留白中得以协调。此特点与音乐中的“韵在声外”“大音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风景画中国艺术中对的意境的重视
“重情、重心”和虚的意境主观的人文情感寄托于客观物体以达到主客统一,心声呼应之情境,进而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不只是对自然美的纯粹的欣赏,而是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中国诗画追求的意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当代美学家:情感要襟怀冲淡,远离世情,形式要笔墨简淡,隐约朦胧。韵就是清远淡雅而余味无穷的美。神韵——音乐中蕴含的比较含蓄的情感意向。不可言传谓之“神”,有“余意谓之韵”(宋代范温)。音简而意长,韵味深邃隽永,欲辩却难言,常有余音绕梁之妙,故谓之神。清、虚、玄、远:超拔世俗之谓清,清则韵,韵则远,远则玄。表现手段中国画西方画线条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诗情画意”。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色彩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中国音乐与书法线性的旋律行腔:字头、字腹、字尾——以字行腔用节奏、旋律与音色的强弱、高低、虚实、浓淡、明暗等变化来表现。音乐是流动的书法。听《天涯歌女》线条的流动行笔:起笔、行笔、收笔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抒发意境。书法是凝固的音乐。中国音乐与书法中国音乐和书法都具有线性的特征,都以细腻多变的线条表现内容和情感。音乐在线条的运动中展开,旋律中单个音的装饰润腔和音色变化仿佛书法的缓急徐迟的笔法。书法的线条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粗细曲直,枯涩的变化来传达人的心灵焦灼,畅达,悠闲,苦涩的情感。书法具有音乐之美。徐悲鸿《积玉桥字玻》云“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沈伊默《书法论丛》云:“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又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中国音乐与书法线性的旋律行腔:字头、字腹、字尾——以字行腔用节奏、旋律与音色的强弱、高低、虚实、浓淡、明暗等变化来表现。音乐是流动的书法。线条的流动行笔:起笔、行笔、收笔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抒发意境。书法是凝固的音乐。欣赏音乐书法《水调歌头》逻辑西方文化重视推理,以逻辑秩序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出重大决策前必有分析研究,听证辩论,因此尊重法律,尊重秩序。音乐作品总体来说讲究素材关系严密,声部条理清晰,层次结构清楚,节拍计量规律。。音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如和声学对位法等。《赋格》《交响曲》旋律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线性的美如戏曲音高旋律起伏平稳,悠长平缓的旋律线条;曲折环绕的音腔式的旋律。如《皂罗袍》(赏析)不注重高潮。立体的美如交响乐节奏中国音乐西方音乐韵律节奏自由适意的节律如自由散板,紧拉慢唱,节拍少有规律性的周期循环。如简字谱、《十面埋伏》节拍计量规律严谨节奏感强和声与色彩中国音乐没有一种“和声”倾向的概念,没有一种“和声”的紧张力度,它不需要你去解决去变化。即使有多声部的结合,也缺乏功能性,旋律没有一种和声体系支撑。空灵的效果西方音乐强调和声,强调和声的功能性,变化与解决,色彩与色调。西方音乐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手间装修出租合同范本
- 黑龙江省第三方协议合同
- 游泳机构合作合同协议书
- 粘土配方设备转让协议书
- 肋骨骨折工伤补偿协议书
- 汽车保险拍卖协议书模板
- 生意中介服务费合同范本
- 门面出租电子档合同范本
- 股份回购如何写合同协议
- 泰州学院食堂承包协议书
- GB 30980-2014海洋倾倒物质评价规范疏浚物
- GA/T 139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主机安全加固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尼可地尔临床应用优势课件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课件
- 超星尔雅《诗经》导读检测题答案
-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基础规范
- 地源热泵埋管冬夏季换热平衡计算
- 湖北省职称评审专业目录表(工程系列)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 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