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新课导入科技复原的圆明园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是清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占地5200余亩。

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劫掠、箱箧、丰功伟绩、富丽堂皇”等易考词语。2.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3.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4.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第1课时题解: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指出了写信的目的——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知识备查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于1772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建成150余处各具特色的景区,园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圆明园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遭英法联军野蛮地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烧毁前的圆明园烧毁后的圆明园文体知识书信的格式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尊敬的”等。问候语。如“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祝颂语。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也可以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一至两行处右侧。另起下一行写日期。读读写写1.赞誉:称赞。2.恍若:好像,仿佛。3.绸缎:绸子和缎子,泛指丝织品。4.琉璃:用某些矿物原料烧成的半透明釉料。5.惊骇(

):惊慌害怕。6.瞥(

)见:一眼看见。7.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8.劫掠(

):抢劫掠夺。hàipiēlüè9.赃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10.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11.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12.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13.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课文解读【第一部分(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文章开头,作者直接指明对方让自己写信的用意,即在侵略者看来,他们的侵略是高尚的、光荣的,为下文展开批驳树立了靶子。作者把远征行为形容为是“体面”的,这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反语,表现了巴特勒上尉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某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第二部分(2—9)】第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呢?这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这样写是欲擒故纵,而且表现了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第3段中雨果是怎样介绍圆明园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具体介绍园中之物,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陈设、装饰、园林景观,再概括讲述圆明园是人类幻想中的理想园林。作者借助想象从多方面极力铺陈,意在引导读者感受圆明园的美丽神奇,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罪恶行径做铺垫,这样更能激起世界人民对美好的东西被毁灭的痛惜之情。第3段中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因为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将巴特农神庙与圆明园相比较,旨在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想一想,雨果会怎样回答他呢?雨果先生会站在正义的立场上,谴责、讽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为。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你从雨果的文字里读出圆明园美在哪里?我读出圆明园美在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丽堂皇它是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筑成的我读出圆明园美在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世界奇迹东方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揭露英法联军劫掠暴行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强盗(具体、贬义)比喻国家、政府(抽象)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在文中找一找其他运用反语的句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为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运用反语,且对比鲜明,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批判英法联军暴行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统治者的罪行不是被统治者的过错,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统治者才是真正的强盗,人民是无罪的。充分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人民一样,痛恨并谴责政府犯下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深入探究从这封信来看,你认为雨果立场的可贵之处在哪里?他能冲破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说话。作为一名法国公民,他以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态度表达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对侵略者的批判。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法国政府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神殿,后宫,城楼;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作者是怎样描述圆明园之美的?恍若月宫,用雪松做屋架,屋子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神殿、后宫、城楼鳞次栉比,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珐琅、黄金,金碧辉煌。园子里还有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令人眼花缭乱。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美丽的花园!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对它总的评价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是恍若月宫的建筑,是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是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是亚洲文明的剪影。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分析第3段所用的写作手法,并说说其作用。(1)铺陈手法(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的运用:在第3段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2)类比手法(对比的一种)的运用: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亚洲文明的代表”。(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圆明园之美;如夸张、设问,加之作者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第4段在内容上表达出何种情感?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内容上:表达了无限地惋惜和愤怒之情。结构上:开启下文。第5、6段突出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反语(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可收到辛辣讽刺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如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极具批判意味。拓展迁移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的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属于价值连城的国家文物。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由郎世宁设计,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不过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景象蔚为壮观。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海外。截至2014年,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龙首共8个兽首已回归中国;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共4个兽首仍下落不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参考答案: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盛赞圆明园的文艺术价值;二是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参考答案:

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参考答案:

示例:(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句话中“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讽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程度之深,表明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这句中,“赞誉”也就是“谴责、批判”之意,再次表明作者态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蔑视之情。五、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