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_第1页
2018年武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_第2页
2018年武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_第3页
2018年武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_第4页
2018年武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武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1.这道题是关于几何综合题中的图形背景变换问题。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E为CD的中点,F是BE上的一点,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点M,过点M作MN⊥CM,交AD于点N。(1)当点F为BE的中点时,证明AM=CE,并且ABEF是平行四边形;(2)当BC=BF=2时,求DN的值;(3)连接AN,若BC=BF=4,求tan∠AMN的值。2.这道题是关于菱形ABCD中的射线问题。已知AB=5,sin∠ABD=55,点P是射线BC上一点,连接交菱形对角线BD于点E,连接EC。(1)证明△ABE≌△CBE;(2)当点P在线段BC上且BP=2时,求△PEC的面积;(3)当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CE⊥EP时,求线段BP的长度。∴∠BAM=∠FDC,∴∠BCM=∠FDC,∴∠GCF=∠BCM,∴∠MCG=90°;(3)解:如解图②,连接AC交BD于点O,第3题解图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AB=BC=CD=AD=1,∴BD=√2,∵CE=CM=1,∴ME=MC-CE=0,∵G是EF的中点,∴GE=GF=1,∴CG=√2,∴△CGE是45°-45°-9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E=GE×√2=√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BAM=∠DFM=∠GFC,∠BCM=∠GCF,∠GCF+∠MCF=∠BCM+∠MCF=90°,即∠MCG=90°;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以下解法:由∠BAM=∠BCM可推得∠BAE=2∠CEM,又因为AB⊥BE,所以∠BAE+∠CEM=90°,即2∠CEM+∠CEM=90°,解得∠CEM=30°。在Rt△ABE中,BE=6,tan30°=1/√3,所以CE=BE-BC=6-2×1/√3=3-1/√3。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图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四边形EMCH是矩形,∠ABF=∠FBE=30°,EH=MC=BE=CD,∠EDC=15°,BM=ME=AM=3,EG=CG,DG=6-x,MG=3+x,AN=EN,∠ECD=∠GBC。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以下解法:(1)连接EC,过点E作EH⊥BC于点H,作EM⊥CD于点M,则四边形EMCH是矩形。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MG2=DG2+DM2,即(3+x)2=(6-x)2+32,解得x=2,所以CG=2。(2)连接BM、BG,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图示,可以得到BM=ME=AM=3,EG=CG,DG=6-x,MG=3+x。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MG2=DG2+DM2,即(3+x)2=(6-x)2+32,解得x=2,所以CG=2。(3)延长FE交CD于点G,连接BN、BG,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图示,可以得到AN=EN,EG=CG。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N2=AN2+AB2,即BN2=9+36=45,所以BN=3√5。由tan∠ECD=2可得CE/ED=2,所以ED=CE/2=(3-1/√3)/2,DN=ED-EN=(3-1/√3)/2-3√5/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点E、M分别是线段BD、AD上的动点。在图①中,当点M与点D重合时,要证明AF=MN。首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AD+∠HDA=90°。由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因此∠BAD=90°。又因为AF⊥MN,所以∠BAF+∠FAD=90°,即∠BAF=∠ADN。在直角三角形ABF和DAN中,我们可以得到∠NAD=∠FBA=90°,AD=AB,以及∠BAF=∠ADN。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得到△BAF≌△ADN,从而得到AF=DN。又因为MN⊥AF且AF=DN,所以AF=MN,证毕。在图②中,点M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DA向点A运动,同时点E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D向点D运动,运动时间为ts。我们可以先求出BF的长度。连接点E和BC的垂线,设垂足为G,则BG=GE=t,因为∠CBD=45°,所以∠BGF=45°,因此△BG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得到BF=BG×(AB/AG)=t×(6/(BF-t)),从而得到BF的函数表达式为BF=6t/(6-t)。接下来求FN的长度。由于BN=2AN,所以AN=2cm,BN=4cm。根据(1)中的结论可得∠AMN=∠BAC,又因为∠ABF=∠MAN=90°,所以△AMN∽△BAF,从而得到AM/AB=AN/BF。因为DM=t,所以AM=6-t,代入上式得到(6-t)/6=2/BF,解得BF=3,代入BN=4cm和AN=2cm中得到FN=5cm。如图①,点O在线段AB上,AO=2,OB=1,OC为射线,且∠BOC=60°,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射线OC做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2秒时,则OP=4,△ABP的面积为3。(2)当△AB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解法提示:①因为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故当t=1秒时,OP=2。②如解图②,当∠B=90°时,△ABP的面积为8/3。(3)如图②,当AP=AB时,过点A作AQ∥BP,并使得∠QOP=∠B,求证:AQ·BP=3。证明:如解图④,作OE∥AP交BP于点E,∠OEB=∠APB=∠B,∠QAB+∠B=180°,又∠3+∠OEB=180°,∴∠3=∠QAB,又∵∠AOC=∠2+∠B=∠1+∠QOP,∠B=∠QOP,∴∠1=∠2,∴△QAO∽△OEP,故AQ·EP=EO·AO,又因为OE∥AP,故△OBE∽△ABP,故OE=AP=1,BP=EP,故AQ·BP=3。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2,点P在对角线AC上,连接BP并将其顺时针旋转90°到BQ,连接QP并延长至BC交点为E,延长QP至AD交点为F。(1)由BP=BQ且∠PBQ=90°可得,∠ABP=∠CBQ,又因为AB=CB且∠ABC=90°,所以△ABP≌△CBQ,从而CQ=AP。(2)在△ABP中,∠BPC=45°+∠ABP,又因为BP=BQ且∠PBQ=90°,所以∠BPC=45°+∠CPE,从而∠ABP=∠CPE。又因为∠BAP=∠PCE=45°,所以△BAP∽△PCE,从而AB:AP=CP:CE,代入AB=22,CP=4-x,解得y=-x^2+2x,当x=1或3时,CE=8BC。(3)猜想PF=EQ,假设F在线段AD上。连接CE并在CE上取一点H,使HQ=EQ。由旋转可得△PB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BPQ=∠PQB=45°,又因为AD∥BC,所以∠DFE=∠QEH。由△ABP≌△CBQ可得∠BAP=∠BCQ=45°,从而在△AFP和△CHQ中,∠FAP=∠HCQ,因此PF=AP+AF=CQ+HQ=EQ。从而得证PF=EQ。首先,对于第一篇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有问题的段落,因此不需要进行删除或改写。对于第二篇文章,需要进行一些修改和改写:题目8: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点D和E分别位于AC和BC上,且DC=EC。连接DE、AE、BD,点M、N、P分别是AE、BD、AB的中点,连接PM、PN、MN。(1)BE与MN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解法提示:因为AM=ME,AP=PB,所以PM∥BE且PM=BE。同理,因为BN=DN,AP=PB,所以PN∥AD且PN=AD。因为AC=BC,所以AD=BE。因此,PM=PN。因为∠ACB=90°,所以AC⊥BC。因为PM∥BC,PN∥AC,所以PM⊥PN。因此,△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MN=2PM。因此,BE=2MN。(2)将△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到如图②的位置,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法提示:成立。如图①,连接AD,延长BE交AD于点H。因为△ABC和△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D=CE,CA=CB,∠ACB=∠DCE=90°。因为∠ACB-∠ACE=∠DCE-∠ACE,所以∠ACD=∠ECB。因此,△ECB≌△DCA。因为BE=AD,∠DAC=∠EBC。因为M、N、P分别为AE、BD、AB的中点,所以PM∥BE,PM=BE,PN∥AD,PN=AD。因此,PM=PN,∠MPN=90°。因此,BE=2PM=2MN。(3)若CB=6,CE=2,在将图①中的△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B、E、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MN的长度是多少?解法提示:如图②,作CG⊥BD于G,则DG=CG=GE=2。因为∠GDC=∠GEC=90°,所以△DGC和△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DG=GC=GE。因为CE=2,所以BE=BC+CE=6+2=8。因为M、N、P分别为AE、BD、AB的中点,所以MN=BP/2=(BC+CP)/2=(BC+AB)/4=(6+10)/4=4。因此,MN=4。第8题解析:当D、E、B共线时,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G=BC2-CG2=62-(2)2=34因此,BE=BG-GE=34-2MN=2BE=17-1改写为:在Rt△BCG中,当D、E、B共线时,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G=BC²-CG²=6²-2²=34。因此,BE=BG-GE=34-2,从而MN=2BE=17-1。第9题解析:(1)证明: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E=FE,并且∠EAF=∠EFA。因为GF⊥AF,所以∠EAF+∠FGA=∠EFA+∠EFG=90°,又∠FGA=∠EFG,因此EG=EF,即AE=GE。(2)解:当点F落在AC上时,根据题意可知AE=a,因此AD=na。由对称性可得BE⊥AF,因此∠ABE+∠BAC=90°。又因为∠DAC+∠BAC=90°,所以∠ABE=∠DAC。又∠BAE=∠D=90°,因此△ABE∽△DAC,从而有AB/DA=AE/DC。因为AB=DC,所以AB²=AD·AE=na·a=na²,因此AB=na/(a²)。又因为AB>0,所以AB=na。(3)解:当AD=4AB时,代入(2)中的式子可得AB=n/4a。若点F落在矩形内部,则n>4。因为点F落在矩形内部,所以点G在AD上,因此∠FCG<∠BCD,即∠FCG<90°。如果∠CFG=90°,则点F落在AC上,根据(2)可得AB=n,因此n=16。如果∠CGF=90°,则有∠CGD=∠ABE,因此△ABE∽△DGC,从而有AB/AE=DC/DG。因为AB=DC,所以AB²=AD·AE=4AB·AE,因此AE=AB/4。代入题中可得n=4。因此,当点F落在矩形内部时,n>4。证明:根据题意,可得出解图①,连接AP,设等边三角形AB边上的高为h。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P+S△ACP=S△ABC,即AB·PM+AC·PN=AB·h。因为AB=AC,所以PM+PN=h,即PM+PN的长度恰好等于三角形ABC一边上的高。解:根据题意,可得出解图①,设BP=x(0<x<2),那么PC=2-x。在直角三角形BPM中,∠B=60°,所以BM=x/√3,AM=(2-x)/2,PM=x。因此,S△APM=AM·PM=(2-x)/2·x=x-x²/2。在直角三角形CNP中,∠C=60°,所以CN=(2-x)/√3,AN=2-(2-x)/2=1+x/2,PN=√3(2-x)/2。因此,S△APN=AN·PN=(1+x/2)·√3(2-x)/2=-x²/2+x√3/2+3/4。因此,四边形AMPN的面积为S四边形AMPN=S△APM+S△APN=x-x²/2+(-x²/2+x√3/2+3/4)=-(x-1)²+3/4。因此,当x=1时,四边形AMP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3/4。当$x=1$时,四边形$AMPN$的面积最大值为$\dfrac{4}{33}$,即当$BP=1$时,四边形$AMPN$的面积最大值为$\dfrac{4}{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AB=m(m>4)$,点$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D$,过点$P$作$PQ\perpPD$,交直线$BC$于点$Q$。(1)当$m=10$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Q$与点$C$重合?若存在,求出此时$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连接$AC$,若$PQ\parallelAC$,求线段$BQ$的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若$\trianglePQD$为等腰三角形,求以$P$、$Q$、$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解:(1)假设存在点$P$使得点$Q$与点$C$重合。$\becausePQ\perpPD$,$\therefore\angleDPC=90^{\circ}$,$\therefore\angleAPD+\angleBPC=90^{\circ}$,$\because\angleAPD+\angleADP=90^{\circ}$,$\therefore\angleADP=\angleBPC$,又$\because\angleB=\angleA=90^{\circ}$,$\therefore\triangleADP\sim\triangleBPC$,$\therefore\dfrac{AD}{AP}=\dfrac{PB}{PC}$,$\therefore\dfrac{4}{AP}=\dfrac{m-4}{1}$,$\thereforeAP=2$或$8$。$\because\dfrac{10-AP}{4}=\dfrac{m-4}{m}$,$\therefore\dfrac{8}{4}=\dfrac{10-AP}{10}$,$\thereforeAP=2$。$\therefore$当$m=10$时,存在点$P$,使得点$Q$与点$C$重合,此时$AP$的长为$2$。(2)由(1)可知,当$PQ\perpPD$时,$\triangleADP\sim\triangleBPQ$,$\therefore\dfrac{AD}{AP}=\dfrac{BP}{BQ}$,即$\dfrac{4}{AP}=\dfrac{m-4}{BQ}$,即$\dfrac{4}{AP}=\dfrac{m-4}{m-BP}$,即$\dfrac{4}{AP}=\dfrac{m-4}{m-4-AP}$,解得$BQ=\dfrac{4m^2-64}{m^2}$。当$PQ\parallelAC$时,$\triangleBPQ\sim\triangleBAC$,$\therefore\dfrac{BQ}{BA}=\dfrac{BP}{BC}$,即$\dfrac{BQ}{m}=\dfrac{m-4}{4}$,解得$BQ=\dfrac{m^2-4m}{16}$。$\therefore$当$PQ\parallelAC$时,$BQ=\dfrac{m^2-4m}{1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