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CCSB05DB23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T3420—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抚远市林草局林草中心、五常市小黑河林场、五常市兴隆川林场、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宇佳、贾妮娅、田相宜、杨艳平、姜林琳、王琪、迟德富、孟芊芊、宋鑫、张雨竹、李艳玲、冯刚、娄伟平。DB23/T3420—2023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红松球果种实害虫的防治策略、虫情调查、监测与防治、技术档案。本文件适用于红松球果种实害虫的防治。2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DB23/T2891冷杉梢斑螟防治技术规程DB23/T3062“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冷杉梢斑螟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防治策略4.1总体思路根据红松球果种实害虫的发生程度进行分区治理,分类施策。结合害虫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组合,将红松球果种实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4.2分区标准红松球果种实害虫的发生区按受危害程度进行划分,具体标准见附录A表A.1。5虫情调查5.1调查方法5.1.1踏查于7月~8月,沿结实的红松林林缘道路或林班(小班)界限步行,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树梢上的球果颜色;如发现发黄球果或林内地面有带虫孔和虫粪的早落球果,随机查看10株红松的球果状况。2DB23/T3420—2023将野外踏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1,如发现害虫则开展标准地调查。5.1.2标准地调查在害虫发生的林分,每个小班设置3块标准地,每个标准地≥100株。用对角线或“Z”字形法,随机选择30株红松标准树,每株树上随机采摘下4个球果,标记样地号和标准树号,解剖检查,记录红松球果种实害虫个体数。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2,计算被害株率、球果被害率、平均虫口密度。5.1.3采收球果调查从每个小班采收下来的球果堆中,随机抽取200个球果,检查是否被害,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3,统计球果被害率。5.2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发生程度指标与发生区分级标准同4.2,当被调查林分被划入重度发生区时即视为成灾。6监测与防治6.1监测6.1.1未发生区虫情监测未发生区应加强虫情监测,采用踏查(同5.1.1)和标准地调查(同5.1.2)的方法进行监测。6.1.2发生期和发生量监测于5月初~8月上旬,在红松林较空旷处,安装1盏~2盏测报灯或诱虫灯,每隔3d~5d收集成虫。当诱捕到的种实害虫数量达到5头/灯·天时,改为每天收集1次。当成虫数量达到20头/灯·天时,应及时组织防治。如无法实现测报灯或诱虫灯诱捕监测,可采用高压汞灯监测发生期和发生量,将监测结果记入附录B表B.4。6.2防治措施6.2.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使用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必需使用化学防治时,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6.2.2营林防治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剪除被球果种实害虫危害的红松枝梢。6.2.3生物防治6.2.3.1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abietella(DenisetSchiffermüller)]成虫期或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adendrolimiMatsumura),放蜂方法按DB23/T3062的规定执行。6.2.3.2释放红松果梢斑螟啮小蜂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Ragonot)蛹期,释放红松果梢斑螟啮小蜂(BaryscapusdioryctriaeYangetSong,2017),蜂虫比10:1~50:1,20℃以上、无雨、风力<3级的天气进行。第1次放蜂在果梢斑螟初化蛹时期,第2次在第1次放蜂后7d~10d。将防治结果记入附录B表B.5。6.2.4灯光诱杀DB23/T3420—2023对轻度以上发生区,采用灯光诱杀。诱杀方法按LY/T1915的规定执行。6.2.5化学防治6.2.5.1球果集散地消杀对球果晾晒场、堆放点及其周边3m区域喷施杀虫剂,喷至土壤表层下5cm湿润。杀虫剂种类和浓度见附录C表C.1。储存和使用杀虫剂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按GB12475的规定执行,将防治结果记入附录B表B.6。6.2.5.2树冠喷药诱虫量≥20头/灯·天,应采取喷雾防治。杀虫剂种类和用量见附录C表C.1。6.2.5.3释放烟剂郁闭度≥0.7林分,诱虫量≥20头/灯·天,采取释放烟剂防治,药剂种类和用量,见附录C表C.1。释放烟剂的具体方法,按DB23/T2891的规定执行。6.2.5.4土壤施药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abietella(DenisetSchiffermüller)]、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margarotana(Heinemann)]和小花尺蛾[Eupitheciaabietaria(Goetze)]连年重度发生的林分,于5月上、中旬,采用颗粒杀虫剂,与40倍~50倍重量的细沙或蛭石混匀后,均匀地撒在红松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颗粒杀虫剂种类和用量,见附录C表C.1。6.2.5.5防治历根据红松球果种实害虫发生期和防治方法编制了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历,见附录D表D.1。7技术档案应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防治策略,虫情调查,监测与防治等。4DB23/T3420—2023(资料性)红松球果种实害虫发生区划分标准A.1红松球果种实害虫发生区划分标准表见表A.1表A.1红松球果种实害虫发生区划分标准表5DB23/T3420—2023(规范性)调查表、记录表等B.1踏查调查表见表B.1表B.1踏查调查表):12B.2标准地调查表见表B.2表B.2标准地调查表):112321236DB23/T3420—2023B.3球果被害率调查表见表B.3表B.3球果被害率调查表):112212B.4灯诱监测记录表见表B.4表B.4灯诱监测记录表):7表B.5寄生情况调查表见表B.5):表B.5寄生情况调查表DB23/T3420—202311232123表B.6球果集散地消杀效果调查表见表B.6表B.6球果集散地消杀效果调查表):1238DB23/T3420—2023C.1化学防治药剂及推荐使用计量表见表C.1(资料性)化学防治药剂及推荐使用剂量表C.1化学防治药剂及推荐使用剂量表9DB23/T3420—2023(规范性)红松球果种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