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含解析_第1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含解析_第2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含解析_第3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含解析_第4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0秋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提能作业: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含解析第三单元9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9]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乱石穿空 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C.赢得仓皇北顾 顾:思念D.可堪回首 堪:忍受【解析】顾:看。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A.江山如画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解析】“风流”古义指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与今义不同。3.下列诗句与“樯橹灰飞烟灭”使用的修辞相同的一项是(C)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解析】A项,对偶,上句写王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B项,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C项,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D项,比喻,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4.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D)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解析】A项,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B项,汉阳晴川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C项,遥望孤城玉门关。5.下列对诗词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C)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A.豪放、雄浑、旷达、哀婉、缠绵B.旷达、豪放、清新、哀婉、缠绵C.雄浑、豪放、清新、缠绵、旷达D.豪放、雄浑、旷达、缠绵、清新【解析】在了解整首诗词风格的基础上,把握诗(词)句所表现的具体风格,然后进行比照即可。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的是(C)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解析】A项,“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B项,“舞榭歌台”代指昔日的繁华;D项,“干戈"代指战争,“四周星”代指四年。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依据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人物的对话。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问:__海棠花怎么样了?__卷帘人答:__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样子。__词人又纠正说:__你再仔细看,应是绿叶鲜绿茂盛,红花残褪变少了吧!__8.某校拟制作古代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辛弃疾的简介(不超过70个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①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有《稼轩长短句》。②22岁的辛弃疾率两千人竖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他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③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人物简介:__(示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曾参加义军反抗金人的统治。其词豪放,抒写爱国热情。著有《稼轩长短句》。__人物评价:__(示例)他文武双全,文才盖世,被后世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__二、拓展阅读训练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南乡子·集句苏轼怅望送春杯(杜牧)。渐老逢春能几回(杜甫).花满楚城愁远别(许浑),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刘禹锡).吟断望乡台(李商隐)。万里归心独上来(许浑).景物登临闲始见(杜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注】本词作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首诗。本词就是截取了五人的诗句合成一首词。B.词的首起两句选取二杜诗句,点出对酒伤春的意境.怅望着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浓的伤春之情,又由伤春到伤老。C.“吟断望乡台”一句,写的是苏轼被贬南迁、远离故国后登高远眺、遥望故乡而不断沉吟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D.本词借杜牧“景物登临闲始见”之句,写苏轼此身已闲,才能从容登临,见到这春日之景。“闲"字突出其洒脱悠闲的情怀。【解析】“闲”只是一种表象,实际流露了作者遭受贬逐,无所作为的巨大痛苦.(2)请赏析“满”“独”二字。答:__(示例)“满"写出时值春天,花满楚城的景象.作者看到百花盛开,想到自己被贬而伤怀,以花开的繁盛来反衬自己的离乡之愁。“独”即孤独,作者被贬万里,独自登高远眺,漂泊在外的乡思和孤独之情油然而生。__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①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①谩:通“漫”,“枉、徒然”之意。(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词的开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B.“仿佛"三句实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C.“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D.上片末两句是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两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解析】B项,是虚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2)下片“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句是词人的感叹,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_(示例)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__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②、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③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①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②见说道:听说.③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后住在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希望打动汉武帝的心.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妃子居处的专用名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B.“何况落红无数”一句中的“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抗争精神.C.“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一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D.“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有惜春、留春、怨春之愁,有政治失意之愁,有才华被妒之愁,也有忧国不能参政之愁.【解析】B项,“寄寓了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抗争精神”错误,是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2)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_(示例)词人主要运用了比兴、用典、层进等表现手法.①运用了比兴之法,如上片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还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②化用典故,借古讽今。如下片用典,以陈皇后的失宠况比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③此词还运用了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如上片起首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接着写惜春而怕花早开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结构严密,章法井然。__阅读提升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定风波苏轼①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晩,帘卷,清阴微过酒樽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B.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C.上阕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D.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解析】“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不合文意,原文“人画竹身肥拥肿”,“人”指的是一般人,而非“萧悦”。(2)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结合上阕相关词句简要分析。答:__(示例)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视觉、嗅觉相结合,竹阴使杯里的酒带上凉意,这是触觉,多种感官结合,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2)运用动词(或化静为动),巧妙运用“洗”“吹”“侵"“过"等动词,“侵”“过”还运用拟人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3)正侧面结合,既有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正面描写,也借“书帙晩"“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雨中花慢苏轼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注】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解析】C项误解词意,词人并未在春季花时欣赏到牡丹盛放的美景,词中“闻道”二字表明作者并未前往赏花。(2)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__(示例)①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或原因,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②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今岁花时"词人却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泪洒尊前”,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惊喜的询问,蕴涵着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都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曹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诗人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以自嘲的口吻开头,说只能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又含有几分牢骚.B.颈联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是夸张愤怼之语。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D.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地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解析】“是夸张愤怼之语”错。苏轼贬谪黄州,所领的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而且“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的罪人。所以诗人以逐客自命,是自我宽慰,略带牢骚,并非夸张愤怼之语.(2)请赏析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答:__(示例)①联想、想象丰富(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诗人初到黄州,见“长江绕郭(城)"“好竹连山”,顿时产生了“知鱼美”和“觉笋香”的意趣,找到了自己的独得之乐,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②紧扣“初到”的题意,也表露出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__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西江月辛弃疾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注】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B.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C.下阕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解析】下阕先写今日治国有方,次写明年胜利收复山河,展望了伐金的大好前景。(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答:__(示例)本词上阕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阕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古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__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人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D.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__(示例)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固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_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注】作者此前在江西、湖北等地任职,调动频繁。词中“青钱”指荷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B.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C.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D.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解析】对这首词上下片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有误。应该是: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离别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相思之情。(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答:__(示例)(1)性情:①面对离别,词人没有黯然伤感,而是直面聚散匆匆的人生,表现出洒脱、豪放的性情;②他也留恋豫章的山水,留恋故人,却将这柔情隐藏在潇洒的挥手之中,含而不露。(2)艺术风格:意象鲜明、真切自然、明快俊逸、流丽婉转。__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鹧鸪天①辛弃疾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呼玉友②,荐溪毛③。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注】①此词作于闲居飘泉时期。②玉友:一种糯米制的白酒。③溪毛:溪边野菜。(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富有田舍风味、生活情趣;格调清新自然,属于辛词另一种风格。B.词人长于写景,白云溪水,无限清幽,摹写溪流,以声写形,具体形象.C.上片写途中所见,落花带出芳草,虽是暮春景象,却无一点伤春情绪。D.下片写野老备宴,虽无珍馐佳肴,但词人闲居,平淡随和,召之便来.【解析】A项,“格调清新自然”错误,本词的格调是“质朴清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