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国关系的重组
问题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对立的阵营是怎样形成的?
2、1947年美国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谈谈你对马歇尔计划目的与结果的评价。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美国要控制欧洲必须先稳定、复兴和联合欧洲,从目的上看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马歇尔计划结果:其一是确实使欧洲经济迅速恢复,其二是使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其三是西欧经济恢复过程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西欧在经济发展后逐渐产生对于美国的离心现象。
读图学史:美国、西欧、日本战后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西欧九国、日本在不断上升,尤其以日本上升幅度为大。原因: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导致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一、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形成和影响
1、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
——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美元贬值;“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
2、西欧经济复兴、独立意识增强。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体系,推行独立外交;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高山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走向联合;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
3、日本经济发展和“多边自主外交”政策。
——影响:美、欧、日关系的调整,使资本主义阵营由一国独大逐步向美日欧三足鼎立态势发展,美国对欧、日外交不得不强调伙伴原则。二、中苏关系的恶化——原因、过程和结果。
1、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2、中苏“大论战”和两国关系的恶化。
3、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三、美苏争霸(20世纪50-80年代)
1、50-60年代争霸的特点和表现双方首脑:赫鲁晓夫肯尼迪特点:既缓和又紧张,战略优势在美国。表现:1955年签定奥地利和约;苏承认联邦德国;1959年赫鲁晓访美(缓和)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紧张)
2、70年代争霸的特点和表现双方首脑: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特点:苏联战略进攻,美国战略收缩。表现:苏联对欧洲“缓和”,在亚非侵略扩张。美国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3、80年争霸的特点和表现双方首脑:戈尔巴乔夫里根特点:美国对苏强硬,苏联全面收缩,优势在美国。表现:美国小规模局部战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控制。
——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各有得失,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A、苏联自身经济被拖跨,成为日后解体的重要原因。B、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C、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D、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基向多极转型。
探索与争鸣整个冷战期间,核战争的恐怖阴云一直笼罩着世界各国人民。请就核武器与冷战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1)核武器发展对世界大战有制约作用,使得冷战呈现出局部战争、危机不断,但是美苏尽量不正面冲突的特殊对抗形式。核武器发展到足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人类和地球的地步,使得战争的工具异化为制约战争的因素,由此造成了一种核威胁下的相对和平局面。(2)核武器对人类存在有极大的威胁。“古巴导弹危机”中呈现的局面警告人类,核武器的存在和军备竞赛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危险。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一、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形成
1、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
2、西欧经济复兴、独立意识增强
3、日本经济发展和“多边自主外交”政策。二、中苏关系的恶化
——原因、过程和结果。三、美苏争霸(20世纪50-80年代)
1、50-60年代的特点和表现。
2、70年代的特点和表现
3、80年的特点表现
教学小结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结构性调整,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同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出现分裂,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转型。美苏争霸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争霸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另一方面争霸双方又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从而促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型。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本课的“文献选读”,回答问题。(1)尼克松说:“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所处的地位”指的是怎样的地位?答:指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拥有绝对的优势,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2)演讲中谈到的“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经济方面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复兴,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黄金——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在政治和外交上,西欧通过联合不断增强了独立意识,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政策,使美国对欧、对日外交不得不更强调伙伴关系;在美苏争霸方面,受到苏联挑战和陷入越南战争泥沼中的美国被迫采取战略收缩。2、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具有哪些不同特点?(1)50、60年代,美国打压苏联,美国凭借优势力量占据主动。(2)70年代,苏联军事实力上升,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使美国不得不已采取战略收缩。(3)80年代,美国强化军备竞赛,苏联由于经济停滞转而全面收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下课吧,同学再见!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1876—1967)阿登纳政府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推行福利政策。在阿登纳担任总理的14年里,联邦德国迅速崛起,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7%,并于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维利·勃兰特(1913—1992)1969年担任德国总理,他提出“新东方政策”,主张立足西方阵营,打破西德与东方关系的对抗僵局,全面缓和、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改善同民主德国的关系,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扩大和增强外交活动的范围和能力,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赫尔穆特·科尔(1930—
),德国战后最年轻,任职时间最长(1982—1998)的总理。1982年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改革经济的政策,使德国经济再次出现繁荣景象。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科尔成为统一后德国的首任总理。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两德合并后进入联邦德国的大批市民
领土面积377748平方千米,人口12392万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破产,战争中物质财富损失率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的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但到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9万美元,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日本
美国
西欧联邦德国
日本科技教育宏观调控美国援助社会改革非军事化战争订货美国、西欧、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美苏争霸“北约”集团15个国家的军队近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7个国家的军队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拥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相当于在广岛使用的100万颗原子弹的威力)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
柏林墙不仅建在东西柏林之间,而且延伸于东西德边界。不断修建和完善后,柏林墙高达5.3米至4.2米,宽50公分,全长近166公里。其中水泥墙114.5公里,铁丝网55公里(主要架设在以河流为边界的水面上),沿柏林墙建起了望塔290个,地堡137个、警犬桩274个,防汽车壕和防坦克路障108公里,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7个过境站。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123.5公里长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年10月22日古巴导弹危机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1996年,在越南南部,当年在燃烧弹中无助奔跑的小女孩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背部依然留有23年前被燃烧弹烧伤所留下的疤痕。这位姓潘的女士后来移居美国,并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如今,她奔走于世界各地,向世界讲述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含义。
跨越大洋的握手
“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上台后,为与苏争夺战略优势,于1983年3月,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由于这一计划过于庞杂,耗资惊人,多数技术尚处于实验阶段。1989年,老布什总统就任后,将该计划调整为“有限防御计划”,即“智能卵石”计划。苏联解体后,该计划自然搁浅。德国分裂古巴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入侵阿富汗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极右势力的泛起德国:俄罗斯“光头党”警方缴获的西班牙新纳粹党的物品德国新纳粹日本:(一)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日本一座著名的神社,里面供奉着日本历史上246万个有名有姓的曾经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有功之臣”的牌位。靖国神社原名招魂社,始建于1869年,1879年改称现名,当时直属日本陆军省和海军省,专门祭祀对外战争中的战死者,目的是鼓励日本军人为对外战争卖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大举侵华招兵买马,曾在靖国神社正门外两侧立碑,上面共刻有六幅浮雕,颂扬日本军人的“勇武”。这些碑及浮雕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留在那里。
从1937年“七七”事变直到战败投降,日本天皇每年都要身着大元帅军服,在春秋两季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从而形成今天所谓的“春季大祭”和“秋季大祭”的惯例。战后,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团体,一些在战争中丧生的其他人也祭祀于靖国神社之内。1978年10月,日本政府把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多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移进靖国神社。这样,靖国神社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圣地”。(二)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三)组织右翼团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阵亡军人家属成立了“遗族会”,成员分布在日本社会各行各业,有很多人是政府官员和财界要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真空搅拌器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取物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汽车维修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宝塔内外丝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生态修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表演服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4年中国碳化钨市场发展态势及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 亮化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排屑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劳务提成合同范本
- 中国电信行业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水幕喷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门楼施工方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康复治疗技术赛项)考试及答案
- 2024年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小学生拗九节课件
- 《感冒中医治疗》课件
- 研发费用管理制度内容
- 压力容器设计委托书
- 《眉毛的基本技法》课件
-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含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