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及论公民人格权的网络侵犯_第1页
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及论公民人格权的网络侵犯_第2页
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及论公民人格权的网络侵犯_第3页
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及论公民人格权的网络侵犯_第4页
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及论公民人格权的网络侵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摘要]:[关键词]:汉武帝反击匈奴政策引言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78年)是汉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即位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武帝即位以后,困扰了大汉王朝几十年的匈奴问题更加的凸显。对匈奴的政策影响着大汉王朝的一统,汉武帝最终选择了反击。关于汉武帝反击匈奴方面已有许多著作。马勇先生在《汉武帝对匈奴政策新论》中对汉武帝利用属国“与单于争其民”的方式去笼络、分化、瓦解匈奴以及对匈奴进行文化渗透进行了探究;马勇.汉武帝对匈奴政策新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9月第14卷第3期.张安福先生在《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汉武帝财政改革》中提到了所实施的财政改革政策对反击匈奴起到了积极影响,肯定了汉武帝的财政政策为反击匈奴提供了经济支撑;张安福.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汉武帝财政改革[J].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所,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冯勇刚先生在《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中对汉武帝实施的西北边疆政策进行了研究,肯定了巩固开发边疆及其反击匈奴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对汉武帝执着于开垦边疆导致国家陷入困境深感痛惜;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高荣先生在《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中将西汉对匈奴政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由“和亲”政策到军事打击政策再到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震慑为辅的政策,及其后期宽松“羁縻”政策。作者以一个演进的方式论述了西汉反击匈奴的过程;高荣.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61期.纲鉴先生《试论汉武帝的移民屯垦政策》认为移民屯垦政策是汉武帝时期抵御匈奴,保卫边防进行的一项战略措施。纲鉴.试论汉武帝的移民屯垦政策[J].盐城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在阅读了许多学者的著作以后,发现大多学者都是对反击匈奴进行分割研究,缺少全方位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汉武帝采用的军事、经济、人才任用、思想文化等方面来研究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以求对汉武帝反击匈奴的研究有所帮助。马勇.汉武帝对匈奴政策新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9月第14卷第3期.张安福.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汉武帝财政改革[J].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所,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高荣.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61期.纲鉴.试论汉武帝的移民屯垦政策[J].盐城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一、汉武帝初期对匈奴的政策匈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春秋之际悄然崛起,战国晚期与中原诸国矛盾不断加剧。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统一大漠南北,与两汉的矛盾就此不断激化。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此时的匈奴所掌控的地区较之秦朝有增无减,而汉高祖面临的是民生凋敝,饱经战火的江山以及利用楚汉之争占有势力范围的割据势力。紧迫的国情致使汉高祖无暇顾及北方的匈奴,一心用于恢复经济,除去割据势力以及强化中央集权。借此时机,匈奴不断发展并且不断侵扰边境。刘邦在忙于处理国内形势的同时虽然没有特别关注匈奴问题,但是也借助于异姓诸侯王在边疆防御匈奴。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大军对匈奴开战,史称“平城之役”。战争之初十分顺利,因掉以轻心后来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七天,利用陈平之计得以脱险。自此之后时常有很多将领及重要人物头投降匈奴,这是由于匈奴经常侵扰汉朝的领土。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着:“是时匈奴以汉将众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伐地。”陈序经.匈奴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98页.汉高祖五年燕王臧荼反叛,汉高祖亲自去攻击臧荼,俘虏了臧荼之后他的儿子就投奔匈奴。后来卢绾也在臧荼的串联下投降了匈奴,还有后来的韩王信等将领投靠匈奴。在这样的背景下,汉九年(公元前198年)汉朝履行与匈奴的和亲之约,汉与匈奴的关系相对缓和。自此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33年)一直以“和亲”政策作为对匈奴关系的主旋律,意在利用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量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边境的掠夺,以休养生息和增强国力。陈序经.匈奴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98页.值得一提的是,和亲政策并没有完全使匈奴停止对西汉的侵扰。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冒顿单于致书侮辱吕后,完全不在乎汉朝的风俗习惯。此举激怒了樊哙等汉将,他们提出与匈奴开战,后来在中郎将秀布规劝下,吕后以卑词回书求和。如此看来,高祖和高后都在以屈辱求和的方式为汉朝赢得发展的时间。此外郁玲的《汉武帝刘彻权智》中写道:“文帝三年(前177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十四万人入今宁夏固原的萧关,杀北地都尉,掠夺人民畜产甚多,烧毁回今陕西西北的回中宫,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泉附近,仅距长安二百余里左右。”郁玲.汉武帝刘彻权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年2月,第100页.可见即使汉朝百般以屈辱的方式低头于匈奴仍然达不到双方保持和谐共处的状态。一定程度上来说,汉朝给予匈奴大量的财物供养了匈奴的上层阶级,并且使匈奴得到发展。郁玲.汉武帝刘彻权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年2月,第100页.二、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汉武帝刘彻即位后面临的是一个富足的国家,《史记·平淮书》中记载着:“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司马迁.史记·平淮书:卷30[M].北京:中华书局,1959.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与匈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前期因为有窦太后和朝廷主和派的极力阻挠,汉武帝在表面上延续了汉高祖的和亲政策,但是白登之围,吕后受辱,常年的侵略与威胁等一系列耻辱,在汉武帝的心头萦绕不能忘怀。所以汉武帝实际上谋划着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对匈奴战争。翦伯赞先生说:“当汉高祖削平天下、统一中原、得意洋洋、击筑高歌之时,四周诸种族已经把中原文化区域包围的水泄不通了。以后历惠帝、吕后下迄文、景之世,这种由四面八方而来的蛮族包围,并且一天天地扩大。在这些蛮族中,最成为中原种族之威胁的是北方的匈奴。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武装,而又接近中原种族政权的中心。”司马迁.史记·平淮书:卷30[M].北京:中华书局,1959.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第135页.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派人到汉朝请和,年轻气盛的汉武帝觉得不能再屈辱的和匈奴和亲就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公议此事。任大行的王恢,据其曾做过边吏,熟悉匈奴事务的经历提出拒绝和亲,“兴兵击之”。御史大夫韩安国则认为“千里而战,兵不获利”,反观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一直善于在草原上迁徙生活,难以寻找到其踪迹,因此主张与匈奴和亲。长期受和亲政策的影响以及黄老之术的潜移默化,习惯了和平氛围的大臣大多附议韩安国的建议,汉武帝只好同意继续和亲。元光二年(前133年),王恢与韩安国所代表的主战和主和派展开了大讨论。以韩安国为代表的主和认为高帝曾被围困于平城七日也没有继续发动战争来报复,并且他依旧认为匈奴来去无踪、居无定所难以攻克。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则持不同意见,他们指出高帝不报平城之怨完全是为了休养生息、壮大王国,并不是为了安宁天下。其次,王恢认为可以采用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豪强聂翁壹所献的诱歼匈奴之计。青年汉武帝早有与匈奴一战的念头,便采纳了王恢的意见。然这年六月的马邑之战未能成功,王恢迫不得已自杀谢罪。“马邑之谋”之后,匈奴方面十分恼怒便与汉朝断绝了和亲关系。首先汉朝开始对匈奴采取军事打击政策,从元光二年(前133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匈双方处于交战状态。汉军开始了一系列反击匈奴的战争并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元光六年(前129年)冬,卫青袭破龙城(今内蒙锡林郭勒盟境)。这年汉武帝令四将军各率万骑出击匈奴,其中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公孙贺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境);太中大夫公孙傲为骑将军,出代郡(今河北蔚县境)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在这次战争中只有卫青直捣龙城,获得首虏七百余级。其他将军所带大军非一无所货就是损失极重。其中李广所率大军不仅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在中途只身逃归。卫青占领的龙城是匈奴的重要政治文化中心,这场战役在影响意义上是极大的胜利,鼓舞了汉军的士气。元塑二年(前128年),卫青、李息进行反击战。在这次战争中卫青与李息分开行动,得首虏数千,歼灭了敌军的有生力量获得全胜,又一次鼓舞了士气。取得胜利之后的汉军一鼓作气,元塑二年(前127年)取河南地。夺取河南地对汉朝来说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河南土地肥沃,又有黄河作为天险可以用以巩固长安北部的边防,又使转输戍漕的代价减小。此次战争既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又能将河南地作为北上出击匈奴的根据地,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元塑三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匈奴内部发生冲突。元塑五年(前124年)汉武帝命车骑将军卫青统率六军,其中卫尉苏建、代相李蔡从朔方经高阙出击匈奴;大行李息、岸头公张次公出右北平,卫青等率兵出塞围右贤王。史称“高阙之战”,这次战争以极少的兵力获得了俘虏一万五千多人的重大胜利。元塑六年(前123年)两次出定襄越阴山之战,这年的战争中汉军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霍去病从这次战争中脱颖而出。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之战霍去病与公孙敖表现出色,这次战争不仅使得匈奴内部分裂和浑邪王带领其部众降汉,而且西汉完全掌控了河西走廊。自此西汉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成功打通了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道路,并且切断了匈奴与氐羌的联系。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票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在《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中记载了汉武帝与大臣商量的一些谈话,汉武帝说:“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陈序经.匈奴史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242页.可见数次战争后,汉武帝对于匈奴的想法有了很多的了解,知道匈奴以为汉军不能长途跋涉作战,因此出次奇招。事实上本次战争确实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史称“漠北之战”。这次战役之后匈奴元气大伤,远遁漠北。在匈奴受到巨大创伤的同时西汉也损失了重多的将领士兵,消耗了许多物质财富。元狩四年以后西汉因人力、物力尤其是战马的损失,基本上停止了对匈奴的出兵。陈序经.匈奴史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242页.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积攒了几十年的国库储备完全不够支付军费、论功行赏、安置投降的匈奴部族以及拉拢与匈奴交好的周边小国。在实施这些政策的同时汉武帝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用以支撑他的“大一统”梦想。汉武帝及时进行集中社会财富的财政改革和屯垦戍边作为减轻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首先汉武帝从国家控制的经济领域入手,任用桑弘羊等人,广开财源、制定有利于政府掌控国家财政命脉的税收制度,将社会财富集中到国家手中。首先,实行盐、铁、酒专营,完全垄断其利益收入。西汉初年国家不干预经济活动,一些大盐商、大铁商等从中谋利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地方豪强。汉武帝发动与匈奴的战争后财政吃紧,但是富商却“不佐国家之急”。司马迁.史记·平淮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425页.因此,汉武帝实行了盐铁官营的垄断政策,在天汉三年(前98年)下令由官府垄断酒的产销,实行酒类专卖,以达到“兴盐铁,设酒榷,……以佐助边费”司马迁.史记·平淮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425页.桓宽.盐铁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第128页.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武帝实施诸多的经济改革政策为其开展对匈奴作战提供经济支撑。值得一提的还有屯垦戍边政策。自西汉成立以来,汉朝北边西北边疆一直受到匈奴的侵扰。汉武帝掌权之后,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疆匈奴的威胁的能力。在对匈奴大规模的作战之后,西汉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为了巩固新开拓的疆土,汉武帝实行了大规模的屯垦戍边。第一是在西北修筑边塞。在与匈奴作战期间汉武帝就已经开始在西北修筑边防设施,在长安以北至河套地区、阴山山脉一带设置了防御措施用以消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漠北之战之后,汉朝又逐渐完成了从朔方沿黄河到令居,又从令居到酒泉,再从酒泉到玉门关的边塞防御工事。第二是移民实边,举办屯田。这项政策不仅巩固了边防,而且利用移民开辟土地,举办屯田很好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可以增加国家粮食产量用来就近解决军事需要,还使得西北游牧民族由单一的经济模式转向定居生活。这项政策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它适应当时的历史需要并且惠及了后世。但是在匈奴势力不在威胁西汉时,依旧执着于开辟疆土,并且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导致了国家财政危机。这也是值得后世警醒的。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对匈奴的战争中不断获得胜利必然不能离开人才,任用人才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汉武帝接手汉朝之后,开国功臣大多已退出历史舞台。招贤纳士组建一个新的智囊团对于管理国家与对外作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样一个强劲开拓的历史时期,汉武帝对于选官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改革的亮点主要在两点:一是唯才是举;二是广开仕途。汉武帝选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既有像霍去病一样的年轻人也有像公孙弘那样六十岁对策入仕、八十岁而终的老者。同时汉武帝还通过察举制、征召、“北阙上书”或“公车上书”、大学养士与选士制等方式广开仕途。事实上,汉武帝的改革确实为他选取了一大批人才。杰出的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和董仲舒、公孙弘等人。汉武帝对军事将领的正确选择为他反击匈奴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卫青、霍去病、李广、苏建等将领驰骋沙场,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保卫了边境的安全稳定,而且扩大了西汉版图开拓了新的疆域。董仲舒等人带给汉武帝的是更加坚定地“大一统”理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杨民生.汉武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39页.那么此处的“大一统”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展儒家文化为统一思想,它还涵盖了每位帝王对于江山社稷一统,清除外患的思想。董仲舒在三上《对策》中就“大一统”作了深刻解读恰好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专制主义以及实现“安国内,攘四夷”的“大一统”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文化作为正统思想,但同时汉武帝还受法家思想的影响,这也为反击匈奴提供了思想基础。另外,除了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汉武帝还重用其它学派的人为官,由此为国家组建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杨民生.汉武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39页.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整个政策来看,对匈奴的整个方针政策是一条主线,然后用军事打击,经济政策辅助,选拔有用的将领作战等来完成整个反击计划。因而汉武帝时期选用的思想方针则是极为重要的。在七国之乱尚未平定之前、权利尚未掌控在自己手中时,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缓和态度,沿用前朝习惯与匈奴方面和亲;在内忧得以解决,排除外患则势在必行。汉武帝开始采取强硬的政策,出兵匈奴,拉拢周边小国,并辅之以文化渗透从思想和文化上瓦解匈奴的防线;到汉武帝后期,因长期的的战争以及移民戍边导致西汉国库空虚,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国内形势的恶化已不允许再拖延下去了。晚年的汉武帝于征和四年,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轮台罪己之诏”。诏书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否决屯田轮台的建议;二,后悔不该派李广利等远征;三,提出“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班固.汉书·班固.汉书·霍光传:卷68[M].北京:中华书局,1962三、对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的评价汉武帝刘彻反击匈奴的政策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之后,大一统的趋势就已经形成。西汉建立至汉武帝即位这段时间因为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条件尚不成熟,只能以“黄老之术”恢复国力和以“和亲”政策来面对外患。在这样的政策下才为汉武帝创造了一个富足的国家,这就使汉武帝具备了征伐匈奴的物质条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功绩是值得被肯定的:其一,反击匈奴有利于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促进西北边疆的经济发展,推动西北边疆由游牧经济转向定居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其二,西汉自建立以来深受匈奴的侵扰,解决了匈奴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统一,完成“大一统”的梦想;其三,汉武帝反击匈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环境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当然,汉武帝实施的反击匈奴的政策也有其弊端:其一,常年的征战和不断的移民戍边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在汉武帝时期有多次国家财政危机的发生,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由于对待商人过于苛刻,导致商人积极性降低等;其二,常年的战争使得社会出现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的局面出现等。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汉武帝反击匈奴政策大体上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一个国家的决策者其选择从根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政策笔者认为是势在必行,利大于弊的。参考文献[1]马勇.汉武帝对匈奴政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9月第14卷第3期.[2]张安福.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汉武帝财政改革》[J].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所,2010年第3期.[3]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4]高荣.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5]纲鉴.试论汉武帝的移民屯垦政策[J],盐城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6]陈序经.匈奴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7]郁玲.汉武帝刘彻权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年2月.[8]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9]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0]桓宽.盐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1]杨民生.汉武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1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国家开放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公民人格权的网络侵犯姓名:学号:学校:国家开发大学指导教师:写作时间:20**年5月 目录一、人格权的网络理解………………………3(一)人格权是权利主体客观存在的固有权利……………3(二)人格权保护的是人格利益……………4(三)人格权是保护权利主体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4(四)公民的网络人格权……………………4二、利用网络侵害公民人格权的责任构成要件……………5(一)责任主体的确定………………………5(二)行为人具有过错………………………5(三)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人格权的行为……………………6(四)侵害人格权的行为须指向特定人……………………7(五)须有人格权受到损害的事实…………7三、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民事责任……………8(一)法律规定………………8(二)网络服务商(ISP)的责任……………8(三)预防措施………………9参考文献……………………10论公民人格权的网络侵犯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问题。近年来,利用网络侵犯人身权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种种纠纷中,利用网络侵犯人格权只是其中的一个。由于网络证据搜集的难处和人们对网络虚拟的一些看法,导致侵权行为发生后未能及时消除影响或获得赔偿。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人格权的网络理解、侵权的构成要件、侵权的民事责任来分析网络环境下侵害人格权的行为表现与维护人格权的依据。关键词:人格权网络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民事责任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中道的影响,已经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利用网络的积极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当前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展中出现的民事纠纷和法律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在网络侵犯人身权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种种纠纷中,利用网络侵犯人格权只是其中的一个。由于网络证据搜集的难处和人们对网络虚拟的一些看法,导致侵权行为发生后未能及时消除影响或获得赔偿。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侵犯人格权来分析网络环境下侵害人格权的行为表现与维护人格权的依据。一、人格权的网络理解在我国,作为基本权利的人格权,主要是通过宪法第三十八条获得宪法规范依据和合宪正当性。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具备的人身权利。人格权的基本内涵应当这样理解(一)人格权是权利主体客观存在的固有权利人格权是权利主体所固有的权利,自然人一旦出生,法人一旦成立,就享有这种权利,它是人的权利能力的外在表现。人格权客观存在,它既不需要权利主体为一定行为,也不论其在年龄、智力、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区别,更不论个人是否意识到该权利的存在,只要权利主体产生就享有人格权。同时,人格权不能转让、抛弃或继承,也不受非法限制。这都表明,人格权是人的专属权利。(二)人格权保护的是人格利益人格利益不是对人的身体利益,而是人的人身和行为自由、安全及精神自由等利益。它分为一般人格利益和个别人格利益。前者指人的自由和尊严,后者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等个人人格利益。一般来讲,人格利益大都体现为一定的精神利益,都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为核心,是行为与精神活动自由与完整的利益。对这些利益的侵害,必然造成权利主体精神上的痛苦,损害也只能是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法律对人格权进行保护的要旨就在于此。(三)人格权是保护权利主体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人格权存在的目的是维护作为法律上的人必须具有的权利,保障权利主体依法独立、自由而不受任何非法限制。只有保障人格权的自由、完整,才能充分发挥权利主体个人的自由性和潜在能力,才能使人的尊严、价值得以体现,受到别人应有的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更有力地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循环。①(四公民的网络人格权在网络中,虽然网络虚拟主体不享有人格权,但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利用网络这一手段以网络虚拟主体为名侮辱、诽谤或以其他方式攻击另一特定的网络虚拟主体,这种攻击行为侵害了与另一特定网络虚拟主体所对应的现实中特定人的人格权。对此,笔者认为,网络活动是民事活动在网络中的延伸,网络中的特定主题同样享有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格权,所以,网络中的人格权同样包括分为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人格权。

一般人格权,包括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及人格尊严四方面。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民法通则第五章第四节)需要特别加以分析的是隐私权(righttoprivacy)——一种愈益重要的人格权。对于这种人格权,我国宪法学教材及专著多半未曾涉及,即便提及亦未“认真对待”②。而笔者以为,隐私权恰恰是一种典型的、不可或缺的人格权,同样不受侵犯。由于互联网络的虚拟性和法律保护的不易性,加上公民的一些看法导致了在网络上侵犯公民人格权的事件日益增加。二、利用网络侵害公民人格权的责任构成要件据侵权行为法的一般理论,侵害人格权的行为的责任构成要件为:行为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具有过错;行为人实施了干涉、盗用、假冒,未征得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权,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人格权的行为;侵害人格权的行为须指向特定人;须有人格权损害的事实。笔者就网络环境中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的行为结合侵权行为法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一)责任主体的确定在网络环境中,网络虚拟主体是否具有民事责任能力?这涉及到网络虚拟主体是否是民事主体,有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这一点是很显然的,网络中的虚拟主体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不能成为权利主体,也就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更谈不上对责任的承担!尽管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是通过网络所折射出的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的行为,操纵、控制和利用网络的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在网络中虚拟主体所表示的意思均以现实中利用网络者的意思为转移。故现实社会中的人必须对其所对应的网络虚拟主体在网络中的行为承担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第二款中规定:“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与以传统方法侵害人格权的主要区别在于:侵权人实施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所以,作为原告必须证明网络中受侵害的虚拟主体所对应的是现实社会中的特定人,并且更须证明在网络中实施侵害行为的虚拟主体所对应的正是现实社会中的被告。(二)行为人具有过错

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应实行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的构成与否必须确定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有过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时的某种应受非难的主观状态,这种状态是通过行为人实施的不正当的违法行为所表现出来的。③过错作为一种主观状态,表现为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侵害他人人格权的后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后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根据其自身的智识结合客观的环境应当预见或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到了却轻信此种结果能够避免,前一种过失称为疏忽,后一种称为懈怠。在民法的一般理论中,根据行为人所负的注意义务的强弱,过失可以分为重大过失,一般过失,轻过失和轻微过失。(三)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在互联网中,侵害人格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在互联网上的电子布告栏(BBS)或聊天室里对特定的主体进行侮辱、诽谤等攻击行为。所谓侮辱,就是行为人通过语音传输设备或者通过文字输入设备故意以语言和/或文字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对他人进行辱骂、嘲笑等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诽谤,就是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通过语音传输设备或者通过文字输入设备以语言和/或文字的形式在互联网上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的人格的行为。诽谤行为的特点在于: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这就是说,行为人散布的言词是不真实的,言词的非真实性可能处于行为人的故意捏造,也可能是因为行为人的过失而未对某种情况加以核实而予以散布。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是真实的,则只能是披露事实,而不具有诽谤性。但披露事实也可能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因为如果这些事实是公民个人不愿被他人披露出来的隐私,则即使被告披露事实是真实的,也构成对原告隐私权的侵害。所以,披露真实事实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作为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但不能作为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第二,诽谤行为既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过失的。第三,诽谤行为既可以针对公民,也可以针对法人实施。利用网络侵犯人格权的行为除了侮辱和诽谤外,还有网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和评论严重不当以及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严重不恰当,在网络上不合理的利用他人的肖像、姓名、名称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该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如果专业评论人员和作者对他人的某种行为和某种事实所作的评论和描述严重不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将构成对名誉权的损害,如果仅系用语不当,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不能认为是侵权。(四)侵害人格权的行为须指向特定人在网络环境中侵害人格权所指向的对象必须是现实社会中的特定人,不论侵权行为所针对的是网络中的虚拟主体还是指名道姓以现实中的人为侵害对象,该侵害对象必须是特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原告不仅要证明受侵害的网络虚拟主体是特定的,而且还需证明该特定的网络虚拟主体所对应的是现实中的特定人。从人格权的性质来看,任何类型的具体人格权以及一般人格权都具有特定性,跟主体的人格密切相关。只有特定的主体才享有以其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即人格权。人格权系民事主体固有的,以生命健康、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以及姓名、名誉、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之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基本权利。⑤侵害人格的行为必须指向特定人,而不是泛指某方面的人。当然此所谓行为人侵害人格权的行为指向特定人是指可以确定的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包括法人)或一群人的人格遭到损害。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针对特定人,应当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指名道姓的侮辱、诽谤攻击某个人,则特定人是很容易确定的,如果行为人虽未指名道姓的侮辱、诽谤攻击某人,但其通过一定的动作或方式,使社会一般人能认定为指向某人;或者行为人描述某人的体貌特征、语言特征、行为特征及生活和工作环境等能够使社会一般人认定其指向某人或某几个人,也应认定已指向特定人。(五)须有人格权受到损害的事实因网络侵害人格权受到的损害主要是受害人精神方面受到的损害。如名誉受损造成的社会评价的降低,肖像曝光、隐私泄露造成的精神煎熬和痛苦。网络中所侵害的人格权主要是具体人格权中的名誉权,而名誉是社会公众对主体的客观评价,名誉权是主体所享有的应受社会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那么只有在侵害人所实施的侮辱、诽谤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而受害人评价的降低判断的标准应是网络中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必须为现实社会中的第三人所知悉。网络中的侵害行为,原告应证明已流通,即除侵害对象之外的第三人能够知悉。在网络环境中的第三人也必须能同现实社会中的第三人相对应。并且该第三人能够理解行为人的侵害行为,如果第三人根本不理解侵害行为,仅凭原告的个人理解是不足为据的;须因侵害人的过错以一种公示的形式为第三人所知悉,被他人偷看不构成公示;第三人包括其他所有人,如行为人近亲属和其他有特殊关系的人。三、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民事责任(一)法律规定1、《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2、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