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石家庄市一模高效备考试卷12
第一部分
(「5题21分)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3分)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
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
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幼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
适的歌,他就突然引hang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
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孥(_____)故效(__)儿引hang(「一)高歌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
(1)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
—”(《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林则徐虽遭贬谪,仍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的报国之志。
(2)古往今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牧羊人”杨善洲“,
。”(龚自珍《己亥杂诗》),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李商隐《无题》),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奉献终身。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我们学过的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
《爱莲说》及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都是这种文体。
B.古时对人的称谓可以是被称呼者的籍贯,如柳宗元被称为“柳河东”、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李白被称为
“李太白”等。
C.“崩殂”指帝王之死,“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如“孤常读书”中的“孤”属于自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中的“大兄”是古时对朋友辈的敬称,属于他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特朗普的傲慢自大妇孺皆知,他在访英期间,多次违反英国王室礼仪且毫不尊重年过90的英国女士,舆论一
片哗然。
B.平武虎牙是一处静静地散发着魅力的秘境,其悬挂于陡崖峭石之间,形状各异、晶莹剔透的冬日冰瀑令人叹为
观止。
C.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信手拈来的诈骗手段已威胁到人们的财产
安全。
D.为重启CBA赛事,从制定疫情防控计划,到修订赛制规则,再到疏导球员心理,姚明均亲力亲为,真可谓弹精
竭虑。
5.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5分)
(1)请用简化楷体,工整、规范地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米字格内。(3分)
|旅见刀下不""一明世上事|
(2)中华书法往往喻示做人的道理。你希望同桌志存高远,方正质朴,扎实稳重。辨析下面四种书体的
喻意,最适合赠予他的一幅是:()(3分)
B.|当及刍农]
A.志存商戋
志存*高遂意客矣
A.隶书B.草书C.楷书D.行书
第二部分
(6~22题49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6〜7题。(5分)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和""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
实写照。(2分)
7.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上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或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臼:“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虐也。至
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时命杜充①守建康,金人与成②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速请视师,充竟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
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久江西宜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家,今赴行在,恐盗复
起。”不果行。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
(注释)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③行在:古代封建皇
帝所在的地方。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改容4车()
(2)其将固可袭而虐也()
(3)飞泣尊请视师()
(4)人恃以卖(J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和”金人与成合寇乌江”中“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加同的一项是()(3分)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11.周亚夫和岳飞统领下的军队都纪律严明,这在(甲)(乙)两文中各有何表现?(2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赏识的力量》一文,完成12-14题。(9分)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
王盛
①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②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
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木等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
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
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
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
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
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
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
了观赏性的亭。
⑤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宫的上建有“翠微
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
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
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
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辆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
⑥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
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
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
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
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
⑦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
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
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
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
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己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
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
1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亭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的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驿亭,邮亭,园亭等。
B.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
C.亭在唐代一些宫苑中成为重要的景观,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
D.晋唐时期,人们筑亭还是纯粹借助自然山水,没有将亭和其它人工景观结合起来。
13.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就对亭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强调了亭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致”是对“亭”字出现的时间表示估计,用语准确。
C.第④段举兰亭的例子,说明亭子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观赏性转向实用性。
D.按时间顺序,先总后分,说明亭在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14.”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究意匠的。(3分)
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一一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回答15-19题。(14分)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
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一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
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
巢.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
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
自己闯祸了。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
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
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
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
“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
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
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累筑的燕巢,
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我知道,它再也
不会回来了。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
我家“安家落户”一一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很快,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
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
小楼,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一一是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父亲心里一直记得,来年外出打工时,一定要将
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这样,即便一整年锁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⑩是的,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
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
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
春天已经来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下面是选文主要内容脉络图,请阅读全文,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三年级时的春天:燕筑巢一捅燕巢—*燕禹去
⑴一:燕归来
有一年春天:旧燕去一-(2)
(③〜刨殳)去年:盖新房--盼燕来
16.“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此场景在选文中三次出现,你读出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3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4分)
(1)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2)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
18.结尾一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2分)
19.“圆月”寓意合家团圆,“鸽子”寓意珍爱和平。在中国人的心中,“燕子”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请你结合
选文内容,分析“燕子”的寓意。(3分)
五、名著阅读,回答20-23题。(8分)
20.根据你对名著《红岩》的阅读,回答20-21题。(5分)
、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
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随后在
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3分)
21.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请谈谈你对题目“红岩”的理解。(2分)
22.阅读《水浒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
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换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
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
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腰儿骨上,折了棒,扑地倒了。
(1)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的长篇小说。(1分)
(2)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2分)
第三部分
(23题50分)
23.作文。(50分)
2022年石家庄市一模高效备考试卷12
第一部分
(1~5题21分)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3分)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孥故。在我看来,
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
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幼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
适的歌,他就突然引hang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
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缪()故效()儿引hdng()高歌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
(1)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
”(《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林则徐虽遭贬谪,仍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的报国之志。
(2)古往今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牧羊人”杨善洲“,
。”(龚自珍《己亥杂诗》),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李商隐《无题》),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奉献终身。
【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我们学过的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
《爱莲说》及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都是这种文体。
B.古时对人的称谓可以是被称呼者的籍贯,如柳宗元被称为“柳河东”、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李白被称为
“李太白”等。
C.“崩殂”指帝王之死,“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如“孤常读书”中的“孤”属于自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中的“大兄”是古时对朋友辈的敬称,属于他称。
【答案】B
【详解】杜甫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是称官职;李白字“太白”,“李太白”是称字。故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特朗普的傲慢自大妇孺皆知,他在访英期间,多次违反英国王室礼仪且毫不尊重年过90的英国女士,舆论一
片哗然。
B.平武虎牙是一处静静地散发着魅力的秘境,其悬挂于陡崖峭石之间,形状各异、晶莹剔透的冬日冰瀑令人叹为
观止。
C.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信手拈来的诈骗手段已威胁到人们的财产
安全。
D.为重启CBA赛事,从制定疫情防控计划,到修订赛制规则,再到疏导球员心理,姚明均亲力亲为,真可谓弹精
竭虑。
【答案】C
【详解】
A.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使用恰当;
B.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恰当;
C.信手拈来:是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用来形容犯罪分
子不恰当。使用不恰当;
D.婵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使用恰当。故选C。
5.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5分)
(1)请用简化楷体,工整、规范地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米字格内。(3分)
|雅嵬天下羊""洞明世上事|
【答案】雅览天下书洞明世上事
【详解】标点符号各占一格。注意“雅览”等字的写法。
(2)中华书法往往喻示做人的道理。你希望同桌志存高远,方正质朴,扎实稳重。辨析下面四种书体的
喻意,最适合赠予他的一幅是:()(3分)
A.志存商生B.|当及当多]
3志存篙遂D.|宓意角恚
A.隶书B.草书C.楷书D.行书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种书体的特点,“方正质朴,扎实稳重”是楷书的特点。故选C。
第二部分
(6~22题49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6〜7题。(5分)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白日斜”和“吟鞭东指”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
照。(2分)
【解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亲目所见之景。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
涯”中,描写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H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前
两句中西斜的落II和扬鞭向东挥去,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做动作,故答案①为白II斜,答案②为吟鞭东指。
7.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比喻,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
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有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唐也。至
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时命杜充®守建康,金人与成②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速请视师,充竟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
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咒江西宜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素,今赴行在,恐盗复
起。”不果行。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
(注释)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③行在:古代封建皇
帝所在的地方。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改容去车()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飞泣速请视师()
(4)人恃以安()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和“金人与成合寇乌江”中“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11.周亚夫和岳飞统领下的军队都纪律严明,这在(甲)(乙)两文中各有何表现?(2分)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同“轼”,扶轼(2)被俘虏,被俘获(3)劝谏(4)安定,安稳
2.B
3.(1)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陛下)。
(2)皇帝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帜赏赐给岳飞。
4.戒备森严或:严阵以待秋毫无犯或:保民安境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句意:(皇上)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式:同“轼”,古代车箱前面作扶手的横木。此处
作动词,扶轼,扶着车前横木。
(2)句意:那里的将军可以通过偷袭而被(匈奴)俘虏。虏:被俘虏,被俘获。
(3)句意:岳飞哭着进谏请求(杜充)视察军队。谏:劝谏。
(4)句意:当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安:安定,安稳,安宁。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金人与成合寇乌江”中的“与”,连词,和。
A.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B.连词,和;
C.通“欤”,语气词,吗;
D.介词,和,跟,同;
故选Bo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介胄”,穿戴着盔甲;“拜”,行跪拜礼;“以”,按照;“见”,参见。
第(2)句得分点为:“手”,亲自;“书”,书写;“以”,来;“赐”,赏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甲文中根据“壁门上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知,周亚夫统领下
的军队戒备森严(或:严阵以待)。
乙文中根据“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分析可知,岳飞统领下的军队秋毫无犯。或根据
“江西宜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盗复起’”分析可知,岳飞统领下的军队保民安
境。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
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
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
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告辞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
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
时周亚夫赞叹不已。(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当命令杜充守卫建康时,金国军队和贼人李成一起侵犯乌江,杜充紧闭城门不出兵救援,岳飞哭着进谏请
求视察军队,杜充最终也没有出兵。恰逢杜充已经投降金国,手下的将领大多进行抢掠,唯独岳飞的军队丝毫不
取。绍兴三年(1133)春天,朝廷召岳K前往行在杭州。江西宣谕刘大中上奏说:“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当地百
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现在赶往行在,恐怕盗贼会死灰复燃。”因此岳飞没有成行。秋天,岳飞入朝觐见高宗,
高宗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
(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
三、阅读《赏识的力量》一文,完成12T4题。(9分)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
王盛
①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②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
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木装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
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
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
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
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
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
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
了观赏性的亭。
⑤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宫的上建有“翠微
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
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
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
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辆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
⑥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
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
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
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
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
⑦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
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
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
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
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己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
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
1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①)(3分)
A.亭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的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驿亭,邮亭,园亭等。
B.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
C.亭在唐代一些宫苑中成为重要的景观,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
D.晋唐时期,人们筑亭还是纯粹借助自然山水,没有将亭和其它人工景观结合起来。
【分析】B.有误。与第③段“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
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不相符。
13.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就对亭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强调了亭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致”是对“亭”字出现的时间表示估计,用语准确。
C.第④段举兰亭的例子,说明亭子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观赏性转向实用性。
D.按时间顺序,先总后分,说明亭在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分析】C.有误。第④段举兰亭的例子,说明亭子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实用性转向观赏性。故选C。
14.“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究意匠的。(3分)
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一一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1)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也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
格和风貌;(2)重视造型、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求意境
的创造;(3)把主观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
【分析】根据提示理解“艺匠”,即“加工手段”。根据第⑦段“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
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
不同的性格和风貌”概括得出: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也从
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
根据第⑦段“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卜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
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得出:重视造型、建亭
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求意境的创造。
根据第⑦段“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得出:
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回答15-19题。(14分)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
息j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一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
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
巢。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
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
自己闯祸了。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
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提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
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
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
“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
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
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累筑的燕巢,
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我知道,它再也
不会回来了。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
我家“安家落户”一一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很快,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
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
小楼,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一一是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父亲心里一直记得,来年外出打工时,一定要将
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这样,即便一整年锁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⑩是的,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
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
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
春天已经来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下面是选文主要内容脉络图,请阅读全文,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燕三年级时的春天:燕筑巢一捅燕巢一燕离去
子⑴]:燕归来
来
去有一年春天:旧燕去一|(2)一
去年:盖新房一-盼燕来
(1)第二年春天(2)新燕来
【分析】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根据⑦段“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
家”提炼:第二年春天;根据⑧段“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提炼概括为:新燕来
16.“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此场景在选文中三次出现,你读出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3分)
燕子刚来“我”家筑巢时我很好奇;第二年春天燕子回来了,“我”喜出望外;旧燕死去后有新的燕子到我家筑
巢,让我感到心安,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分析】根据③段“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
有什么”可知,燕子刚来“我”家筑巢时我很好奇;根据⑦段“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
了一样”可知,第二年春天燕子回来了,“我”喜出望外;根据⑧段“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
于得到缓解”可知,旧燕死去后有新的燕子到我家筑巢,让我感到心安,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17.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4分)
(1)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示例1:第(1)句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放下”“打开”“扛”“推开”一系列动词,准确、具体地描写
了父亲临出门时专门为燕子留通道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对燕子回家的期待。
【分析】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根据“放下”“打开”“扛”“推开”等动词,判断为动作描写。句中具
体、准确地写出父亲爬三楼推玻璃窗的整个过程,这一细节是父亲为燕子回家留通道。表现了父亲对燕子回家的
期待。
(2)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
示例2:第(2)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种温暖的情思”比作“爬山虎的藤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我”对燕子、对家人的爱越来越浓的情感变化。
示例3:第(2)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燕子、对家人的爱越来越浓的情感变化。
【分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把''一种温暧的情思”比作“爬山虎的藤蔓”,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结合上
文”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
燕子、对家人的爱越来越浓的情感变化。
18.结尾一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2分)
内容上,暗示了父亲对燕子回归的期盼,对家和家人的呵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主题;结构上,照应标
题和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
【分析】结构上:诗句照应题目,“坐在车里的父亲”照应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
内容上:引用诗句“谁家新燕啄春泥”,暗示了父亲对燕子回归的期盼;“行道树己经吐出新芽”“新的春天已
经来了”,含蓄地表达了父亲对家和家人的呵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升华文章主旨。
19.“圆月”寓意合家团圆,“鸽子”寓意珍爱和平。在中国人的心中,“燕子”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请你结合
选文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