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总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总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总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总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总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相等,周长、面积也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点①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AS、ASA、AAS、SSS、HL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相等,周长、知识点3.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①②③知识点3.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①②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QD⊥OA,QE⊥OB,QD=QE(已知).∴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QD⊥OA,QE⊥OB,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已知)∴QD=Q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二.角的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2.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QD⊥OA,QE2.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AB于D,PE⊥BC于EABCPMNDEF∴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同理,PE=PF.∴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证明:过点P作PD⊥AB于D,PE⊥BC于E,PF⊥AC于F2.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3.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FH⊥AD于H,FM⊥BC于MGHM∵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FG⊥AE,FM⊥BC∴FG=FM(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又∵点F在∠CBD的平分线上,FH⊥AD,FM⊥BC∴FM=FH(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FG=FH(等量代换)∴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3.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例题选析例1: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具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是()A.AD=AEB.∠AEB=∠ADCC.BE=CDD.AB=ACB例2:已知: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O点,∠1=∠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D例题选析例1: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已知:AC⊥BC,BD⊥AD,AC=BD.求证:BC=AD.例3.ABCD已知:AC⊥BC,BD⊥AD,AC=BD.例3例4:下面条件中,不能证出Rt△ABC≌Rt△A'B'C'的是[](A.)AC=A'C',BC=B'C'(B.)AB=A'B',AC=A'C'(C.)AB=B'C',AC=A'C'(D.)∠B=∠B',AB=A'B'C例4:下面条件中,不能证出Rt△ABC≌Rt△A'B'C例5: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EH≌△CEB。BE=EH例5: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

例6: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已知:如图,AD是△ABC的中线,求证:ABCDE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BE∵AD是△ABC的中线∴

BD=CD又∵DE=AD∴△ADC≌△EDB∴AC=EB在△ABE中,AE<AB+BE=AB+AC即2AD<AB+AC∴例6: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已知课堂练习1.已知BD=CD,∠ABD=∠ACD,DE、DF分别垂直于AB及AC交延长线于E、F,求证:DE=DF证明:∵∠ABD=∠ACD()∴∠EBD=∠FCD()又∵DE⊥AE,DF⊥AF(已知)∴∠E=∠F=900()在△DEB和△DFC中∵∴△DEB≌△DFC()∴DE=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AS垂直的定义等角的补角相等已知课堂练习1.已知BD=CD,∠ABD=∠ACD,DE、DF分2.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CD。证明:≌∥∥2.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F=CE,BE=DF3、如图:在△ABC中,∠C=900,AD平分∠

BAC,DE⊥AB交AB于E,BC=30,BD:CD=3:2,则DE=

。12cABDE3、如图:在△ABC中,∠C=900,AD平分∠BAC,4.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EDCAB变式:以上条件不变,将△ABC绕点C旋转一定角度(大于零度而小于六十度),以上的结论海成立吗?证明:∵△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DC=EC∠BCA=∠DCE=60°∴∠BCA+∠ACE=∠DCE+∠ACE即∠BCE=∠DCA在△ACD和△BCE中

AC=BC∠BCE=∠DCADC=EC∴△ACD≌△BCE(SAS)∴BE=AD4.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5:如图,已知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4321EDCBA解:AC=AD理由:在△EBC和△EBD中∠1=∠2∠3=∠4EB=EB∴△EBC≌△EBD(AAS)∴BC=BD在△ABC和△ABD中

AB=AB

∠1=∠2BC=BD∴△ABC≌△ABD(SAS)

∴AC=AD5:如图,已知E在AB上,∠1=∠2,∠3=∠4,那么AC6: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那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任选一对给予证明。FEDCBA答:△ABC≌△DEF证明:∵AB∥DE∴∠A=∠D∵AF=DC∴AF+FC=DC+FC∴AC=DF在△ABC和△DEF中

AC=DF

∠A=∠DAB=DE∴△ABC≌△DEF(SAS)6: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7.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AB与AC+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ACEBD要证明两条线段的和与一条线段相等时常用的两种方法:1、可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一条相等的一段,然后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割)2、把一个三角形移到另一位置,使两线段补成一条线段,再证明它与长线段相等。(补)7.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P27P27P27P27P27P27练习7:如图,已知,EG∥AF,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只写出一种情况)①AB=AC②DE=DF③BE=CF

已知:EG∥AF

求证:GFEDCBA高练习7:如图,已知,EG∥AF,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拓展题8.如图,已知∠A=∠D,AB=DE,AF=CD,BC=EF.求证:BC∥EFBCAFED拓展题8.如图,已知∠A=∠D,AB=DE,AF=CD,BC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连接AE、BE并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给出下列5个关系式::①AD∥BC,②,DE=EC③∠1=∠2,④∠3=∠4,⑤AD+BC=AB。将其中三个关系式作为已知,另外两个作为结论,构成正确的命题。请用序号写出两个正确的命题:(书写形式:如果……那么……)(1)

;(2)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连接AE、B11.如图,在R△ABC中,∠ACB=450,∠BAC=900,AB=AC,点D是AB的中点,AF⊥CD于H交BC于F,BE∥AC交AF的延长线于E,求证:BC垂直且平分DE.11.如图,在R△ABC中,∠ACB=450,∠BAC=9012.已知: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结AD、AG。求证:△A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2.已知: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13.已知:如图21,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B=DC,

求证:EB=FC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