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一模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
位置,然后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晰。
3.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古诗文
(一)默写与运用
1.默写
(1)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江南春》)
(2),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4)中秋之夜,小新特别想念远在异地支教的妈妈,他借用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一句向妈妈表达了想念和祝福。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O
乙】
(仲淹)服除、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②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
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
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③,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④,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
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日:“仲淹受明公⑥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
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断无以应。
(选自《谏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立仗:设立仪仗。④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
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⑤明公:此处是对曼殊的尊称。
2.【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篇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畲不荐()
(2)殊丛之()
4.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5.【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
是⑴;宁肯得罪权贵,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2)o
6.【乙】文中晏殊“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
二、现代文
(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警惕语言的陷阱
徐默凡
①对于有很大概率终生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对语言之美、文学之魅是充满了向往的,但我却要
说一说语言的三个陷:“强行分类”“隔膜体验”和“以形害意”。
②比如我问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就要想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热情、敏感、聪明或者大大咧咧等
等。与此同时你就对自己进行了分类,“你”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与他人迥然不同的细微之处就会被这
个语词抹杀,存在是混沌一体的,语言却是一个个的孤立符号,于是语言就必须把描述对象逐一分割。
③语言的这种范畴化作用能使世界结构化、条理化,也让使用者踏入强行分类的陷
阱:我们会忽视世事的纷纭之处,过滤生活的细碎感动,被语言概念绑架,变成一个粗线条的人。最近的流
行语中,有一个“内卷”,有一个“躺平”,我经常被问到是应该内卷还是躺平,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已
经陷入“强行分类”的陷阱了,人生的应对之策是多样的,情绪也是复杂多变的,为什么要用“内卷”或者
“犒平”来贴标签呢?其实一旦用语言表述,再怎么复杂也已经把自己限定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回到事
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议。
④又如你到某地之前,恐怕已经在网上做了详细攻略,掌握了很多描述该地区景点的精致词句。这些词
句能帮你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但无疑也会把你幽微的切身感受隔绝在外。所有的语言都是陈词滥调,因
为语言是一种公共媒介,依靠约定俗成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而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能是一个公约数,无法满
足个性化的需求,现代资讯的发达,使我们普遍早熟,在语言文学里经历了无数的人生,但这种公约数的理
解和个性化的经验毕竟是有区别的。
⑤当然,并不是要绝圣弃智,返璞归真,而是提醒大家,不要被语言符号的公共意义遮蔽,要警惕知识
的骄傲,要有突破语言的障眼法回归生命体验的能力。
⑥再如我问你理想是什么?你或许会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追寻生命中的诗与远方”等等,漂亮
是很漂亮的,而且正能量爆棚,但实际品味,都是一些语义磨损的空洞形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种文风
在各种场域都很流行:中学作文中的华丽辞藻,滥情渲染;论文写作中的故弄玄虚,拮据敖牙……都是以形
害意的表现。
⑦语言有其形式和内容,形式上的音韵、词藻、结构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从而构建语言艺术品,唐诗宋
词元曲,都将这个语言的审美功能发展到极致。这是我们要培养的文学能力和审美趣味,但是我们不要忘
记,无论在何时何地,语言的内容都必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华丽的形式不能成为空虚内容的遮羞布,锦绣
文章也永远事关人间烟火。更何况,质朴淳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之美,而且是更难达
成的境界。
⑧我们生活在语言符号的世界中,而不是一个物理世界里。这是一种人类的伟大进步,甚至是人之为人
的根本原因,但这又是一柄双刃剑,语言已经为我们设下了重重陷阱,我们要警醒语言的负面作用,通过不
断学习,洞悉更多的语言奥秘!
(选自《语文学习》,有删改)
7.根据上下文内容,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而且B.因为……所以C.虽然……但是D.如果……那么
8.根据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作者首先提出了语言的三个陷阱,它们分别是(1),(2),(3)。接着作者阐
释了需要警惕它们的原因,并提出避开“语言陷阱”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回到事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
议;(4);(5)o最后再次强调语言已为我们设下重重陷阱,亮明观点:(6)。
9.请简析第⑦段画线句的作用。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番茄炒鸡蛋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①,俗称“小花脸”,总是作
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
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
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
“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
④去师父家学戏,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
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这
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⑤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⑥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
吃过苦头儿的?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那些日子,他笑的比
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没有心事。
⑦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
门女将》里他是奸臣,《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
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
套。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
茫。
⑧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纠结半天,临了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
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
做的味儿。
⑨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⑩“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
⑪“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
⑫fe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⑬“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⑭''师父怎么知道?”他想。
⑮()市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
⑯-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
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哎——是
曹公哎——歙!”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
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蹬浑水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
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⑰it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旦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
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
⑱“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师父没有
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丑:戏曲脚色行当,由于化妆时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面俗称“小花脸”。又根据所扮人物性格、
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文丑、武丑两支。
(《辞海》第七版)
10.根据第②一⑰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的填写。
(1),虽然练功辛苦,但无忧无虑。剧团演了五六年戏,虽然生活规律,但(2)
。受师父勉励后,(3),(4)。
11.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极言他外形、声音条件优越,在戏曲表演方面有天赋。
B.交代了他在戏曲表演方面有浓厚的兴趣。
C.与前后文交代的总演配角的境遇形成反差。
D.交代了他内心失落的原因,暗示他遭遇了不公正。
12.联系上文,结合加点字赏析第⑯段画线句的作用。
13.联系全文,分析第⑱段的妙处。
三、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长宁区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馆校携手,谱写公益新篇章”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以
下几项:
14.【任务一:读者导引】
某读者通过输入“我爱这土地”检索该作者的诗集,发现馆藏中并没有该书目。你输入关键词“"
帮助他扩大检索范围,并快速锁定该作者的诗集。
15.【任务二:好书推荐】
你在审校图书馆公众号“每周一推”栏目内容时,发现表述出现了错误的一项()。
A.《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坚强、正直的人。
B.《昆虫记》揭开了昆虫世界诸多的奥秘,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水浒传》是一部汇聚各路英豪降妖除魔,聚义梁山的奇书。
D.《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16.任务三:阅读分享】
(1)本期读书分享会将围绕《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进行线上讨论。以下哪两项不适宜作为本次
讨论会的题目?()
A.是斗士?是勇士?还是泼猴?
B.充满浪漫主义、奇思幻想的经典
C.七十二变,变的是本领,不变的是什么?
D.精读与跳读的选择
(2)图书馆公众号选定了以下两幅绘画作品作为本期读书分享会的海报插图。请结合图中涉及的情节,从
下列选项中,为故事中的孙悟空选择一组最合适的配词(填序号)()
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②细心机敏,火眼金睛
③桀鹫不驯,敢于挑战天庭权威
(3)下期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温暖”,你准备选择下列哪本书进行分享?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理由。(100字左右)
A.《昆虫记》B.《朝花夕拾》C.《童年》
我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7.按要求作文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谈到“要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但我们推脱
说‘没有法子',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可是最后他做到了。其实生活
中还有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坚持、努力、奋斗、勇敢……最后变成了可能。
请以“不可能可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
袭。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
(一)默写与运用
1.默写
(1)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江南春》)
(2),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4)中秋之夜,小新特别想念远在异地支教的妈妈,他借用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一句向妈妈表达了想念和祝福。
【答案】①.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学而不思则罔③.江入大荒流④.但愿人长久⑤.千
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本题中“罔、荒、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O
【乙】
(仲淹)服除①,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②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
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目:“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
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④,请天子师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
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日:“仲淹受明公⑤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
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断无以应。
(选自《流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立仗:设立仪仗。④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
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⑤明公:此处是对曼殊的尊称。
2.【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篇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舍不荐()
(2)殊丛之()
4.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5.【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
是(1);宁肯得罪权贵,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2)o
6.【乙】文中晏殊“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
【答案】2.《岳阳楼记》
3.①.舍弃②.听从
4.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5.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③.服丧期满,立即就朝廷政令的得失与民间利弊
上书谏言。④.面对有举荐之恩的晏殊的怒责,坚持自己的进言是正确合理的。
6.不符合,晏殊“大惧”“怒责”的行为显然是害怕受到范仲淹的牵连,得罪章献太后,影响自己的仕途,
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强调的是不受外物影响/指的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
喜或悲。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岳阳楼记》,此文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
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
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
爱民情怀。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舍弃他不举荐。舍:舍弃;
(2)句意:晏殊听从了他。丛:听从。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重点词有:微,如果没有;斯,这•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联系原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作者在列
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与作者自
己,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不为个人得失或悲或喜,“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设问
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
阔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根据乙文“(仲淹)服除,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可知,范仲淹服丧期满,立即就
朝廷政令的得失与民间利弊上书谏言;范仲淹将国家与百姓放在心上,提出自己的建议,体现其“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根据乙文“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
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
得罪于门下也。'殊断无以应”可知,礼官商议决定想要讨好章献太后,请求皇上率领百官在大殿上向太
后献礼祝寿,但是范仲淹却上奏,认为不合礼法,面对晏殊的斥责,范仲淹坚持自己的进言是正确合理
的,体现范仲淹的坚守,可将事件概括为:面对曾举荐自己的怒责自己的晏殊,范仲淹坚持自己的进言是
正确合理的。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明确观点:不符合。原因:根据乙文“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
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可知,礼官商议决定想要讨好章献太后,请
求皇上率领百官在大殿上向太后献礼祝寿,但是范仲淹却上奏,认为不合礼法,晏殊担心范仲淹被问责而
牵连自己(晏殊),得罪章献太后,影响自己的政途,所以晏殊“大惧”“怒责”。而“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仁人”情怀则是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而或喜或悲,晏殊显然未做到。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
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
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
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仲淹服丧期满,回到京城,向宰相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和民间的各种弊病,一共有一万多字,
宰相王曾看到后认为他很奇异。当时晏殊夜在京城,推荐一人为馆职,王曾对晏殊说:“你了解范仲淹,
舍弃他不举荐,而举荐这个人吗?我已替你不举荐这个人,应该更换举荐范仲淹。”晏殊听从了他,就任
命范仲淹担任馆职。很快,冬至设立仪仗,礼官商议决定想要讨好章献太后,请求皇上率领百官在大殿上
向太后献礼祝寿,范仲淹上奏,认为不合礼法。晏殊非常害怕,召来范仲淹,愤怒地责备他,认为他太狂
妄。范仲淹脸色严肃,反驳说:“我范仲淹受到你错误的赏识,常常害怕不称职,有损您的声望,没想到
今天反而因为正直的言论而得罪你。”晏殊惭愧得没有话来回答。
二、现代文
(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警惕语言的陷阱
徐默凡
①对于有很大概率终生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对语言之美、文学之魅是充满了向往的,但我却要
说一说语言的三个陷:“强行分类”“隔膜体验”和“以形害意”。
②比如我问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就要想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热情、敏感、聪明或者大大咧咧等
等。与此同时你就对自己进行了分类,“你”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与他人迥然不同的细微之处就会被这
个语词抹杀,存在是混沌一体的,语言却是一个个的孤立符号,于是语言就必须把描述对象逐一分割。
③语言的这种范畴化作用能使世界结构化、条理化,也让使用者踏入强行分类的陷
阱:我们会忽视世事的纷纭之处,过滤生活的细碎感动,被语言概念绑架,变成一个粗线条的人。最近的流
行语中,有一个“内卷”,有一个“躺平”,我经常被问到是应该内卷还是躺平,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已
经陷入“强行分类”的陷阱了,人生的应对之策是多样的,情绪也是复杂多变的,为什么要用“内卷”或者
“躺平”来贴标签呢?其实一旦用语言表述,再怎么复杂也已经把自己限定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回到事
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议。
④又如你到某地之前,恐怕已经在网上做了详细攻略,掌握了很多描述该地区景点的精致词句。这些词
句能帮你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但无疑也会把你幽微的切身感受隔绝在外。所有的语言都是陈词滥调,因
为语言是一种公共媒介,依靠约定俗成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而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能是一个公约数,无法满
足个性化的需求,现代资讯的发达,使我们普遍早熟,在语言文学里经历了无数的人生,但这种公约数的理
解和个性化的经验毕竟是有区别的。
⑤当然,并不是要绝圣弃智,返璞归真,而是提醒大家,不要被语言符号的公共意义遮蔽,要警惕知识
的骄傲,要有突破语言的障眼法回归生命体验的能力。
⑥再如我问你理想是什么?你或许会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追寻生命中的诗与远方”等等,漂亮
是很漂亮的,而且正能量爆棚,但实际品味,都是一些语义磨损的空洞形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种文风
在各种场域都很流行:中学作文中的华丽辞藻,滥情渲染;论文写作中的故弄玄虚,拮据敖牙……都是以形
害意的表现。
⑦语言有其形式和内容,形式上的音韵、词藻、结构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从而构建语言艺术品,唐诗宋
词元曲,都将这个语言的审美功能发展到极致。这是我们要培养的文学能力和审美趣味,但是我们不要忘
记,无论在何时何地,语言的内容都必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华丽的形式不能成为空虚内容的遮羞布,锦绣
文章也永远事关人间烟火。更何况,质朴淳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之美,而且是更难达
成的境界。
⑧我们生活在语言符号的世界中,而不是一个物理世界里。这是一种人类的伟大进步,甚至是人之为人
的根本原因,但这又是一柄双刃剑,语言已经为我们设下了重重陷阱,我们要警醒语言的负面作用,通过不
断学习,洞悉更多的语言奥秘!
(选自《语文学习》,有删改)
7.根据上下文内容,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而且B.因为……所以C.虽然……但是D.如果……那么
8.根据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作者首先提出了语言的三个陷阱,它们分别是(1),(2),(3)。接着作者阐
释了需要警惕它们的原因,并提出避开“语言陷阱”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回到事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
议;(4);(5)。最后再次强调语言已为我们设下重重陷阱,亮明观点:(6)。
9.请简析第⑦段画线句的作用。
【答案】7.C8.①.强行分类②.隔膜体验③.以形害意④.要警惕知识的骄傲,要有
突破语言的障眼法回归生命体验的能力⑤.不要忘记,无论在何时何地,语言的内容都必须是我们关注
的重点⑥.我们要警醒语言的负面作用。
9.画线句指出语言中的形式确实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但指的是真正的语言艺术品,并不是前文列举的那些
表现。这是对第⑥段论述的“以形害意”这类陷阱的补充论述,使论证更为严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
联系上下文可知,“语言的这种范畴化作用能使世界结构化、条理化”写的是语言的正面作用,而后面一
句“也让使用者踏入强行分类的陷阱”却转入了语言的反面作用上,所以这一句是一个转折句,应使用
“虽然……但是”;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能力。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
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
阅读全文可知,第①段中作者首先提出了语言的三个陷阱,它们分别是“强行分类”“隔膜体验”和“以
形害意”。接着第②③段中作者阐释了需要警惕它们的原因,并提出避开“语言陷阱”的正确态度和做
法:回到事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议;第④⑤段论述另一个态度:要警惕知识的骄傲,要有突破语言的
障眼法回归生命体验的能力;第⑥⑦段论述第三个态度:不要忘记,无论在何时何地,语言的内容都必须
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第⑧段再次强调语言已为我们设下重重陷阴:,亮明观点“我们要警醒语言的负面作
用,通过不断学习,洞悉更多的语言奥秘”,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把握能力。
结合文中“语言有其形式和内容,形式上的音韵、词藻、结构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从而构建语言艺术品唐
诗宋词元曲,都将这个语言的审美功能发展到极致”等内容可知,此句指出语言中的形式确实可以成为审
美对象,但指的是真正的语言艺术品。并不是第⑥段中所论述的“漂亮是很漂亮的,而且正能量爆棚,但
实际品味,都是一些语义磨损的空洞形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种文风在各种场域都很流行:中学作文
中的华丽辞藻,滥情渲染;论文写作中的故弄玄虚,拮据敖牙”。这是对第⑥段论述的“以形害意”这类
陷阱的补充论述,使得论证更为严密。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番茄炒鸡蛋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
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
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
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
“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
④去师父家学戏,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
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这
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⑤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⑥他太年较,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成的”。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
吃过苦头儿的?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那些日子,他笑的比
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没有心事。
⑦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
门女将》里他是奸臣,《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
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
套。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
茫。
⑧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纠结半天,临了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
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
做的味儿。
⑨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⑩“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
⑪''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
⑫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⑬“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⑭“师父怎么知道?“他想。
⑮()市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
⑥-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肠”,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
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哎——是
曹公哎——软!”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
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蹬浑水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
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g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旦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
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
⑱“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师父没有
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丑:戏曲脚色行当,由于化妆时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面俗称“小花脸”。又根据所扮人物性格、
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文丑、武丑两支。
(《辞海》第七版)
10.根据第②一⑰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的填写。
(1),虽然练功辛苦,但无忧无虑。在剧团演了五六年戏,虽然生活规律,但(2)
。受师父勉励后,(3),(4)o
11.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极言他外形、声音条件优越,在戏曲表演方面有天赋。
B.交代了他在戏曲表演方面有浓厚的兴趣。
C.与前后文交代的总演配角的境遇形成反差。
D.交代了他内心失落的原因,暗示他遭遇了不公正。
12.联系上文,结合加点字赏析第超段画线句的作用。
13.联系全文,分析第⑱段的妙处。
【答案】10.①.在戏校学戏时/十岁离家学戏时②.但觉得怀才不遇,心有不甘。③.虽然多
数时候演配角④.但丝毫不敢懈怠/始终尽心尽力。11.D
12.“屏气凝神”是聚精会神,屏住呼吸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尽管他的词已经没有了,但仍认真专心演出
的神态。与第①段中描述的“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形成对比,表明了他终于明白任何角色都需要认真对
待,人生需要经受磨练耐得住寂寞。
13.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戏曲行当各有作用,缺一不可,才能成就一出精彩的戏,人生不止有甜味,品尝
过生活的各种滋味,才是真实的人生。“酸甜苦辣咸”也与前文中多次出现的番茄炒蛋的滋味相呼应,展现
了他在师父的引导下,历经世事后的了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或第⑥段“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
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没有心事”可
知,①空为:在戏校学戏时(十岁离家学戏时)。
根据第⑦段“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
不排”可知,②空为:觉得怀才不遇,心有不甘。
根据第⑰段”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旦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
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可知,③空为:虽然多数时候演配角:④空为:但始终尽心尽力。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结合第③段“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
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可知极言他外形、声音条件优越,在戏曲表演方面有天赋。A选项
说法正确;
B.结合第③段“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可知交代了
他在戏曲表演方面有浓厚的兴趣。B选项说法正确;
C.结合第③段“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和
第①段"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以及第⑦段“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
落的,明明有着儿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可知,与前后文交代的总演配角的境遇形成反差。C选项说
法正确;
D.根据第③段的内容,段落内容中没有“交代了他内心失落的原因,暗示他遭遇了不公正”。D选项说法
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结合第⑯段“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可知,“屏气凝神”是聚精会神,屏
住呼吸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尽管他的词已经没有了,但仍认真专心演出的神态。与第①段中描述的“思
绪早飞到别处去了”形成对比,表明了他终于明白任何角色都需要认真对待,人生需要经受磨练,需要耐
得住寂寞。
3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段落的分析理解。
结合第⑱段“‘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
师父没有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可知,这句话放在结尾。
结构上:总结全文;
内容上:点明主旨。戏曲行当各有作用,缺一不可,才能成就一出精彩的戏,人生不止有甜味,品尝过生
活的各种滋味,才是真实的人生。
结合第⑤段“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可知,"酸甜苦
辣咸”也与前文中多次出现的番茄炒蛋的滋味相呼应,展现了他在师父的引导下,历经世事后的坦然。
三、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长宁区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馆校携手,谱写公益新篇章”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以
下几项:
14.【任务一:读者导引】
某读者通过输入“我爱这土地”检索该作者的诗集,发现馆藏中并没有该书目。你输入关键词“"
帮助他扩大检索范围,并快速锁定该作者的诗集。
15.【任务二:好书推荐】
你在审校图书馆公众号“每周一推”栏目内容时,发现表述出现了错误的一项()。
A.《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坚强、正直的人。
B.《昆虫记》揭开了昆虫世界诸多的奥秘,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水浒传》是一部汇聚各路英豪降妖除魔,聚义梁山的奇书。
D.《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16.【任务三:阅读分享】
(1)本期读书分享会将围绕《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进行线上讨论。以下哪两项不适宜作为本次
讨论会的题目?()
A.是斗士?是勇士?还是泼猴?
B.充满浪漫主义、奇思幻想经典
C.七十二变,变的是本领,不变的是什么?
D.精读与跳读的选择
(2)图书馆公众号选定了以下两幅绘画作品作为本期读书分享会海报插图。请结合图中涉及的情节,从
下列选项中,为故事中的孙悟空选择一组最合适的配词(填序号)()
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②细心机敏,火眼金睛
③桀鹫不驯,敢于挑战天庭权威
(3)下期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温暖”,你准备选择下列哪本书进行分享?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理由。(100字左右)
A.《昆虫记》B.《朝花夕拾》C.《童年》
我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艾青诗选15.C
16.①.BD②.大闹天宫(③)三借芭蕉扇(①)③.示例:选择B,《朝花夕拾》中不乏充满温
情与童趣的文章。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详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阿长对“我”
精神需求的关注,也表达了成年后的鲁迅对阿长的感激、怀念和愧疚,流淌着脉脉温情。④.选择C,
《童年》中有诸多温暖与光明的回忆。比如慈爱的外祖母会经常讲一些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聪明
能干,对谁都有着宽广的胸怀。外祖母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让他能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对生活的勇
气和信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掌握。
根据名著知识积累可知“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所以可以搜索“艾青诗选”这几个字。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
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
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艾青,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被称作“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艾
青诗选》。其创作风格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37年以前的诗,笼罩着忧郁与悲哀,代表作《大堰河一
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1978年,诗中充满对希望与理想的追求,代表作《北方》
《向太阳》《黎明的通知》;1978年以后的诗,则满含赞美与歌唱的情怀,代表作《镜子》《光的赞歌》。无
论哪个时期,都表现了诗人对中国乡村和家国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光明与温暖及美好事物的不懈追
求,流露出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有“土地"和'‘太阳"。
《艾青诗选》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
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C.“降妖除魔”是《西游记》中的内容,不是《水浒传》中的内容。《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
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
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
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
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借神魔世界反映现实社会,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歌颂了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的叛逆精神和英雄行为。《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
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是古代长篇浪漫
主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
回体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
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小说通过写
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象,尤其以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构成的一百零八将为最。
故选C
【16题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B.“充满浪漫主义、奇思幻想经典”是围绕《西游记》这部名著。而不是围绕《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
人物形象进行线上讨论,不合题意,B说法错误;
D.精读与跳读的选择是围绕“读书方法”进行讨论。不是围绕人物进行讨论,不合题意。D说法错误;
结合阅读积累可知,孙悟空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写孙悟空拜师学艺七
十二变,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护送唐僧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经历,塑造了一个敢
于反抗压迫、无所畏惧、敢作敢当、爱憎分明、正直无私、嫉恶如仇、聪明机智的英雄形象,寄托了作者
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同时他身上也
有着爱“戴高帽”、好胜心强、高调炫耀、恶作剧、滥杀等毛病;
故选BDo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图一是“大闹天宫”,结合《西游记》故事情节可知: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所封的弼马温的官职,自立为
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他,太白金星大事化小,劝玉帝给了他个齐天大圣得名(有名无实),后
因蟠桃会没有请他,使得孙悟空搅了蟠桃会,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下天界。在后来与天兵天将的争斗中
输给二郎神,被太上老君拿到八卦炉里,企图炼回自己的金丹、谁知孙悟空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练就了一
双火眼金睛,再次大闹天宫,十万天兵无人能敌。玉帝无奈,请来如来佛组将其压在五行山下500年,直
到唐僧把它救出来。这个故事中体现的是孙悟空桀瞥不驯,敢于挑战天庭权威的特点。选③;
图二是“三借芭蕉扇”,讲述唐僧师徒借芭蕉扇的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
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变成虫子去借芭蕉
扇,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
王,最终孙悟空胜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其中表现了孙悟空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特点。选①;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温暖”,围绕三部名著,结合名著中与
“记忆中的温暖”有关的故事情节,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选择A,《昆虫记》有许多充满温暖的部分。比如写到蜕螂时,亲情是慈爱温柔、无私伟大的。蜕螂
妈妈照顾孩子很细致,封顶的工作不时地要停一停。蜕螂妈妈低着头,一动不动,似乎在屏息聆听,看看
洞内有何异常。母亲在照顾娇嫩的孩子时那份温柔与仔细,人与虫似乎是一致的。西班牙蜕螂宁可自己挨
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人类的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也是如此,不计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宣传委员竞选课件
- 陕西省四校联考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宣传乐器课件教案
- 二零二五年度电网升级改造施工合同范本正规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保险不可撤销赔偿担保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离职员工保密协议及财务软件使用限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商务楼日常保洁合同补充条款
- 2025版城市重要区域安全巡逻与防控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器械运输与仓储设备更新改造服务合同
- 宝武设备检修管理课件
- 中暑防治课件图片高清版
- 脑卒中溶栓护理课件
- 2025年城建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LTCC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岭南版八年级下册美术 6色彩的表现 课件
- 湖北武汉洪山区招考聘用社区干事235人模拟检测试卷【共1000题含答案解析】
- GB/T 4854.8-2007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第8部分:耳罩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 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GB/T 1796.7-2018轮胎气门嘴第7部分:零部件
- 分光计的使用与调节-课件
- 新概念英语入门级AUnit3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