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第11章-深海区、热液口和极地课件_第1页
海洋生态学-第11章-深海区、热液口和极地课件_第2页
海洋生态学-第11章-深海区、热液口和极地课件_第3页
海洋生态学-第11章-深海区、热液口和极地课件_第4页
海洋生态学-第11章-深海区、热液口和极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的:了解沿岸、浅海区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掌握潮间带沙滩、岩岸、河口、盐沼、红树林、大型海藻场、珊瑚礁、沿岸上升流区以及大洋区生态系统的环境、生物群落和能流、物流基本特征;了解热液口这类特殊生物群落的特点及其与海洋其他生物群落在有机物生产等方面的重要区别。第十一章深海区、热液口和极地学习目的:第十一章深海区、热液口和极地

一、概述(一)生境特征相对于近岸浅海区而言,大洋区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表层溶解氧高,在500~800m之间出现最小值,大洋更深的水体含氧量增高。到了深海底部,氧含量又有下降,因为那里生物栖息密度相对地高一些。盐度基本上是恒定的,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海底部的广大面积都覆盖以微细的沉积物深海区一、概述(二)深海动物的适应机制

1.对黑暗的适应许多深海动物通过发光器产生它们自己的光线(如灯笼鱼和星光鱼等)。2.对食物稀少的适应

广食性,很大的口、尖锐的牙齿和可高度伸展的颌骨,背鳍上有发光器官。3.对种群稀少的适应:

“补雄”

4.对高压的适应

多数深海动物缺少钙质骨骼,多数鱼类没有鳔。5.对柔软底质的适应

长的附肢,丰富的刺、柄和其它的支持方式。(二)深海动物的适应机制(三)生物群落组成

生产者以“微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生产力低于近海。浮游动物基本上是“终生浮游生物”。大洋上层的动物最为丰富,经济价值比较大的有乌贼、金枪鱼、鲸等。大洋水层食物链长,营养物质基本上在透光层矿化和再循环。深海也有许多种类,包括多个门类(三)生物群落组成AnglerfishSquidHatchetfish图10-22示深海鱼AnglerfishSquidHatchetfish图10-二、深海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现在调查已表明,深海有较高的多样性。据报道深海底是发现新种的重要地方。在超过6,000m的超深渊也有很多种类,即使在10,000m的深处,也发现有海葵、海参、多毛类、双壳类等底栖动物。

解释:

1、环境长期稳定导致小生境的分化,每个种有狭窄生态位;

2、是捕食性动物不加区别地捕捉被食动物,避免了产生竞争排斥。

3、有的学者认为深海物种多样性水平高是与水温低而导致生物代谢和生长率低,达到性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也长,减少了竞争优势种的出现机会。另一个特点是土著种的比例很高

二、深海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三、深海底栖动物的生物量食物稀缺,深海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明显随深度而下降。从生物量组成看,海绵、海参和海星常是深海底栖大型动物中最重要的种类(图10.20)。

四、深海底栖动物的食物源和产量(一)食物源1.死亡动植物残体下沉季节性浮游植物水华形成的植物碎屑沿岸的海藻、海草碎屑有相当部分能被输送到外海大型动物(鱼类、头足类、哺乳类)的尸体。包括被渔民倒回海中的渔获物低值副产品。三、深海底栖动物的生物量2.粪粒和甲壳类的蜕皮浮游动物粪粒很多和甲壳动物的周期性蜕皮粪粒和蜕皮在沉降过程中可由微生物作用转变为微生物生物量,供底栖动物利用。3.动物的垂直迁移导致有机物质的加快向下转移有垂直移动习性的海洋动物在表层摄食后在深层水中排出粪便,或在垂直移动中本身被深水层的捕食者所猎获。某些深海鱼类(如鮟鱇鱼)在幼体阶段是生活在表层,而后移栖到深层,也可成为深海捕食者的食物。(二)深海底栖生物的生产力由于低温、高压环境的限制,产量很低。生物生长缓慢2.粪粒和甲壳类的蜕皮热液口区与冷渗口区

一、海洋中的独特生态类型

1977年,加拉帕戈斯(Galapagos)群岛附近2,500m深处中央海脊的火山口周围首次发现热液口(hydrothermalvents),出口处温度250℃~400℃。周围水体温度也明显高于正常海底。浅水热液口(shallowvents)冷渗口(coldseeps)硫化物含量高、缺氧,有丰富的硫化细菌,还有一些巨大的蠕虫及双壳类。热液口区与冷渗口区一、海洋中的独特生态类型ahydrothermalventontheAxialvolcanointhePacificOceanHydrothermalventAstringofclamswindsacrossaventMenagerieatahydrothermalventMussels,wormsandspidercrabsinaseepcommunityoftheGulfofMexico图10-13示热液口区环境及生物ahydrothermalventontheAxi

含硫化物的热水

多毛类

烟囱

螃蟹

巨大的贻贝

死亡的烟囱

图10-23深海热液口及大型动物(Haymon&McDonald1985,转引自邵广昭

1998)

含硫化物的热水多毛类烟囱螃蟹巨大的贻贝死亡的烟囱二、化学合成生产

还有的利用CH4、NH3能源形成有机物质

三、热液口特殊的动物组成

个体很大、身体结构很特殊的动物,多数是新种。有一特殊的内部器官,称为营养体(trophosome),其中含有大量共生细菌,这些细菌的重量可占蠕虫个体干重的60%。

二、化学合成生产还有的利用CH4、NH3能源形成有机物质另一种占优势的蛤(Calyptogenamagnifica)其身体长度可达30~40cm,血液中也有血红蛋白,而不是象多数软体动物那样是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更有效的携氧者,具有这种血色素的动物可能是对海水中氧含量低的一种适应机制。这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不高,不过某些种类生物量很大。另一种占优势的蛤(Calyptogenamagnifica四、热液口环境特征及生态学研究意义

热液口只有20~30年的活动期限,经历一段时间后会关闭,而在另一些地方则出现新的热液口。热液口环境以高温、高H2S含量和低氧含量为主要特征,另外,超热水会形成有毒的金属硫化物沉淀。

①某些细菌具有能氧化H2S的酶系统,并且从中获得化学能。

②有的蠕虫血液有特殊的结合硫的蛋白质,体壁中有特殊的酶系统可氧化进入细胞的游离硫,从而产生对硫的解毒作用。

r―选择特征适应生境短期的问题.研究热液口的环境与生物组成及其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有人认为,因为化学合成细菌是在光合作用藻类生物之前出现的古老种类,因此,最早的海洋食物链应是以化能合成为基础的。四、热液口环境特征及生态学研究意义极地海区一、浮冰与淡水冰体不同,海冰是一种含大量孔隙和通道的、固-液两相共生的混合体。在海冰形成过程中,生长的冰晶排除盐分,形成高浓度卤水,卤水和空气在海冰内部形成盐囊,盐囊通过卤道彼此相连。极地海区一、浮冰与淡水冰体不同,海冰是一种含大量孔隙和二、海冰中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硅藻、鞭毛藻、原生动物(鞭毛虫、纤毛虫)和后生动物,成为由微小生物组成的“海冰生物群落”。

冰藻是海冰中最重要的生产者,能够维持很高的生物量。对北冰洋、南大洋生态系统的维持贡献巨大。二、海冰中的生物冰藻是海冰中最重要的生产者,能够维持很高三、南极磷虾、极地的底栖生物三、南极磷虾、极地的底栖生物四、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