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微题型37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_第1页
第四章 微题型37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_第2页
第四章 微题型37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_第3页
第四章 微题型37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题型37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中国经济网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一文中有如下一组数据: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SO2烟尘NOx粉尘污染物产生量/(万吨/年)4345.4248927.221223.9714731.4污染物排放量/(万吨/年)2119.75982.011188.44764.68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SO2、NOx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发生B.煤与石油的大量燃烧是造成SO2、NOx大量排放的主要因素C.烟尘、粉尘属于固体污染物D.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污染物能全部进入大气中答案D解析D错,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污染物经净化处理后只有少部分进入大气中。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①2NO2=2NO+2O,②2NO+O2=2NO2,③O+O2=O3。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生成物叙述正确的是()A.NO2起催化剂作用B.NO起催化剂作用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D.O3与O2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反应过程①+②得O2=2O,③O+O2=O3,NO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NO2还作氧化剂,A项正确,B、C项错误;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3.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eq\o(=,\s\up7(催化剂))4CO2+N2答案D解析反应过程中NO、O2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2不是污染物;NO和O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2NO+O2=2NO2,2NO2+4CO=N2+4CO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eq\o(=,\s\up7(催化剂))4CO2+N2。4.含氮化合物在水体中过多蓄积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需将其从水体中除去,该过程称为脱氮。常用的脱氮方法有吹脱法和折点氯化法。吹脱法:调节水体pH至8左右,然后持续向水中吹入大量空气。折点氯化法:调节水体pH至6左右,向水中加入适量NaCl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含氨和铵盐的水体中存在平衡:NHeq\o\al(+,4)+OH-NH3·H2ONH3+H2OB.吹脱法的原理是通过鼓气降低NH3浓度,从而降低水中NH3·H2O与NHeq\o\al(+,4)的含量C.折点氯化法除NHeq\o\al(+,4)的原理为2NHeq\o\al(+,4)+3ClO-=N2↑+3Cl-+3H2O+2H+D.吹脱法无法对含NOeq\o\al(-,2)的水体脱氮,但折点氯化法可以对含NOeq\o\al(-,2)的水体脱氮答案D解析NH3溶于水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产生NHeq\o\al(+,4)、OH-,两个过程-NH3·H2ONH3+H2O正向移动,释放出NH3,B正确;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Heq\o\al(+,4)-=N2↑+3Cl-+3H2O+2H+,C正确;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Oeq\o\al(-,2)氧化为NOeq\o\al(-,3),N元素不能脱离水体,无法脱氮,D错误。5.如图所示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若每步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SO3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溶液C中是否含有Fe3+C.由以上流程可推知氧化性:Fe3+>O2>SOeq\o\al(2-,4)D.此工艺的优点之一是物质能循环利用答案D解析结合题中流程可以分析得出其中涉及2个反应,依次为2Fe3++SO2+2H2O=2Fe2++SOeq\o\al(2-,4)+4H+、4Fe2++O2+4H+=4Fe3++2H2O,故A错;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只能检验溶液C中是否含有Fe2+,而不能检验Fe3+,故B错。6.(2022·绍兴市高三模拟)SO2是引起酸雨的因素之一,工业上通过NaClO碱性溶液(含NaOH)吸收SO2来控制和治理。在45℃时,将含有SO2的烟气和NaClO碱性溶液按图1方式通入反应釜;常加Ni2O3作催化剂,催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催化过程1的化学方程式:Ni2O3+NaClO=2NiO2+NaClB.催化过程2的离子方程式:2NiO2+ClO-=Ni2O3+Cl-+2OC.反应釜中的总反应:NaClO+SO2+2NaOH=NaCl+Na2SO4+H2OD.用Ca(ClO)2代替NaClO脱硫效果更好,可生成难溶CaSO4有利于反应进行答案D解析用Ca(ClO)2代替NaClO脱硫,虽然也能将SO2氧化为H2SO4并最终转化为CaSO4,但难溶的CaSO4会堵塞催化剂层的气孔,使SO2、Ca(ClO)2溶液、催化剂三者难以充分接触,从而降低脱硫效果,D不正确。7.(2022·河北邢台高三模拟)科学研究发现在不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NOeq\o\al(-,3)),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铱(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N2Oeq\o(=,\s\up7(Ir))N2+H2OB.导电基体上消除含氮污染物的总反应为2H++4H2+2NOeq\o\al(-,3)eq\o(=,\s\up7(单原子Pt),\s\do5(单原子Cu))N2O+5H2O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Pt,含氮污染物也能被消除D.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知,导电基体上的转化原理是在单原子Pt和单原子Cu协同催化作用下,将溶液中的NOeq\o\al(-,3)转化为N2O气体,在气体中又在铱的催化作用下将氢气和N2O转化成无污染的N2,C错误。8.工业上氰化物的用途广泛,在电镀、洗注、油漆、燃料、橡胶等行业都会用到。(1)氢氰酸(HCN)是一种酸性很弱的酸,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氢氰酸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2)氰化钠(NaCN)溶液显强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Na2CO3溶液能和HCN反应:Na2CO3+HCN=NaHCO3+NaCN,则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双氧水可消除氰化物(如NaCN)污染:NaCN+H2O2+H2O=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H2O2常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4)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L-1。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KCN+2KOH+Cl2=KOCN+2KCl+H2O,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2KOCN+4KOH+3Cl2=2CO2+N2+6KCl+2H2O。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__g。答案(1)+2H—C≡N(2)CN-+H2OHCN+OH-CN-+H2O+CO2=HCOeq\o\al(-,3)+HCN(3)NaHCO3H2O2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H2O没有污染性(4)35.5解析(1)根据价键规律,可知C、N之间以三键结合,H和C之间以单键结合,H显+1价,N的非金属性比C强,N显-3价,则C显+2价。(2)NaCN是强碱弱酸盐,CN-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因为HCN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说明HCN的酸性比H2CO3弱但比HCOe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